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盐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万儒 《生物学通报》1990,(11):17-17,21
胆盐是结合胆汁酸分别与钠或钾结合形成的盐类,如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等。胆盐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理功能: 1.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食物脂肪在肠腔中,由于胆盐、磷脂和胆固醇三者形成的胆汁盐微团的掺入,降低了脂肪的表面张力,再加上肠蠕动所起的搅拌作用,使脂肪变成细小的脂肪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脂肪易于水解。胆汁盐微团之所以能促进脂肪乳化为微滴,这与胆汁酸的分子结构特性有关。胆汁酸分子内既含有亲水的羟基和羧基,又含有疏水性的甲  相似文献   

2.
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有胆盐。胆盐可降低食物中脂肪颗粒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从而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杨正 《生物学通报》2005,40(11):42-42
口腔内化学性消化即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初中生物课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典的实验,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唯一的生物化学实验。此实验影响学生对“人体的化学性消化”、“酶的作用”、“人体内的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以前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生物课程标准都把该实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实验操作障碍较大,特别是取唾液和恒温加热两个环节,学生由于取唾液时的心理顾忌,恒温加热时欠准确,实验的成功率比较低,很难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熊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特点和机制,测定了9只大熊猫唾液和3只大熊猫胃肠道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并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唾液呈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力低;肠道中淀粉酶活力高,而脂肪酶活力明显低于棕熊.大熊猫小肠粘膜中存在显著量的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另外,在1只大熊猫胃和直肠液中检测到了少量纤维素酶活力.研究结果提示,大熊猫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的作用可能很弱;大熊猫对淀粉类食物有很好的消化能力,但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相对不高.大熊猫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特点适应其消化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和消化对策可决定其营养生态位。为揭示黄毛鼠适应高纤维食物的消化对策,在高纤维食物饲喂10 d和20 d时,以食物平衡法测定摄食量、粪便量及相应的能量学参数。在取食高纤维食物10 d时,摄食量无显著变化,但粪便量显著增加,消化率显著下降;至20 d时,摄食量显著增加,消化率仍低于对照组,但消化能与对照组无差异。高纤维组动物的体重在第10 d时显著下降,但在第20 d时未进一步下降。该结果表明,黄毛鼠能够通过增加摄食量和降低消化率的消化对策适应高纤维食物,此外,降低体重使总能量需求减少,也是其适应低质量食物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6.
答:初中《生理卫生》教材第85页上说“肠液和胰液里含有多种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胆汁里不含消化酶,但是能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里不含消化酶,为什么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含有与消化有关的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和卵磷脂等。胆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沿食物链在食物网中流通,诸多研究表明入侵植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当地原有的食物网结构而实现的,因此外来植物入侵对食物网的影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植物入侵引起食物网变化的原因以及改变食物网的途径,探讨了土著食物网特点对群落可入侵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食物网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入侵植物引起的消费者基础食物资源或者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的;(2)入侵植物通过3种途径影响食物网:一是入侵植物具有较好的可利用性,能够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通过上行效应按照原有的路径进入土著食物网;二是当入侵植物的可利用性较差时,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引入新的消费者或者转变流通路径形成新的食物网结构;三是入侵植物通过非营养作用造成食物网中各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和行为活动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结构;(3)食物网的大小及其连通性可能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成功率.在今后的研究中,为深入揭示生物入侵对食物网的影响,在短期控制实验的基础上应加强长时间尺度的动态研究,对于食物网变化的定量描述对象也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此外,食物网对入侵植物生态修复的响应以及食物网变化对入侵植物的反馈作用等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物质对双歧杆菌胆盐耐受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不同物质对双歧杆菌的胆盐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氧胆酸钠盐对双歧杆菌Blm和Bbm有毒性作用;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改善Bbm的胆盐耐受性,而菊糖和菊芋粉对提高Blm和Bbm的胆盐耐受性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讲人类或动物的消化生理时;都要提到由口嚥下的食物进入胃中均按入胃的先后成层的排列着。这样先入胃的食物分布在下面,首先与胃壁粘膜接触,受到胃腺分泌的胃液和盐酸的消化作用。而后入胃的食物分布在上面暂时受不到胃液的作用,这样可使食物仍旧保持碱性,便于唾液淀粉酶和食物中所含的酶继续进行消化,以免唾液淀粉酶与酸性的胃液接触而失去作用。  相似文献   

10.
E2F6在物理性低氧及化学性低氧诱导的凋亡中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u B  Yang WW  Yang HT 《生理学报》2008,60(1):1-10
心肌细胞凋亡性死亡是低氧发生时的重要病理学特征,但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E2F6是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我们新近的研究证实其具有抑制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但是,E2F6是否参与了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初步探讨了E2F6在物理性低氧及化学性低氧模拟物诱导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细胞凋亡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物理性低氧、化学性低氧模拟物去铁胺(desferrioxamine,DFO)和氯化钻(cobalt chloride,CoCl2)均能有效诱导H9c2细胞发生凋亡.在物理性低氧及CoCl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中,内源性E2F6 mRNA表达明显下调,但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而在DFO诱导的凋亡中,内源性E2F6 mRNA及蛋白表达均发生明显下调.这些结果提示,E2F6可能参与调控DFO模拟低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而对物理性低氧及CoCl2,模拟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较低.此外,DFO模拟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物理性低氧及CoCl2.模拟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木瓜蛋白酶对某些食物蛋白的消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选择的食物有瘦猪肉、瘦羊肉、瘦牛肉、花生、黄豆、红豆、绿豆和眉豆等。结果表明,该酶对大部分食物消化的最适pH在7.0附近,但对花生消化的最适PH是8.0,这可能与花生蛋白在碱性溶液中有较大溶解度有关。而木瓜蛋白酶对这些食物蛋白消化的最适温度均为75℃,高于文献报道的活性稳定温度。此外,还测定了酶,食物不同比例的最适消化时间和它对各食物的表观消化率,显示该酶对肉类蛋白具有很高的消化效果,而对植物蛋白则较差。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的细胞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粘膜经常遭受食物、饮料和消化液的物理性和化学性冲击。胃粘膜上皮细胞不断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PG),它们具有强烈的细胞保护作用。PG的这一作用是一个特有的独立的活性,不是由于其抗胃液分泌所致。PG还对肠上皮、胰、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给予弱的损伤性刺激后,还可阻止随后给予的强刺激所造成的损伤,这称为“适应性细胞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意义。一些脑肠肽如生长柳素、胰多肽、神经降压素、脑啡肽等也有细胞保护作用。本文还对细胞保护作用的产生机制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物学》教材第 2册在讲述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化学 ,所以对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采用实验法解释这一过程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制备人造胃液取 10片胃蛋白酶片 ,放入烧杯中 ,用清水溶去药片外面的糖衣 ,然后取出药片 ,放入研钵中研碎 (加少量的水 ) ,加 10 0 m L蒸馏水充分混合 ,并过滤。然后再加 10 0 m L蒸馏水和 2 0 m L3%的盐酸配制成人造胃液备用。2 实验过程  课前教师取两块形状 ,大小相同的瘦肉条 ,一条浸入盛有清水的大试管甲内 ,另一条浸入盛有人造…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对大尾柱虫(Urostylagrandis)、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cristata)、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weissei)三种纤毛虫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ACPase)进行了定位观察。发现在它们体内ACPase的阳性反应颗粒除分布在消化腔隙内独立的泡状结构上和被消化的食物组织中外,在细胞质中的小圆泡内也有分布。所得结果证实了消化腔隙和小圆泡都具有消化功能。作者推测消化腔隙主要消化食物,小圆泡则可能与自身物质(如衰老胞器等)的消化有关;并推测这种消化腔隙与小圆泡共存是纤毛虫消化胞器由食物泡演化为消化腔隙系统的中间形式。此外,在大尾柱虫纤毛内部观察到非溶酶体性的ACPase。  相似文献   

15.
陈晶  关萍  邱子健 《动物学报》2008,54(3):510-516
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术、透射电镜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对食物在腹毛类纤毛虫-- 贻贝棘尾虫细胞内的消化过程进行了追踪观察.食物在进入消化腔隙的初期,外面包被着一层膜结构,但此外层膜很快被消化而消失;尔后食物在贻贝棘尾虫体内的消化过程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直接在消化腔隙内完成,此过程同1982年Kaul et al.和Das s et al.的报道;而另一部分食物的消化过程表现为食物逐步向细胞质内突入,以致最终完全被细胞质包围形成一被膜包裹的圆泡状结构;在此过程中,细胞质边缘突出众多含有酸性磷酸酶等物质的小囊泡结构,小囊泡与食物融合,其内的酸性磷酸酶等水解酶释放出来, 食物的表膜逐渐瓦解,个体逐渐变小,最终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释放到细胞的消化腔隙内; 这种食物通过胞口与胞咽达消化腔隙后,再由细胞质将其包裹形成的食物泡,我们称之为" 后成食物泡".这两种消化方式与贻贝棘尾虫的消化胞器为一腔隙结构相适应[动物学报 5 4(3):510-516,2008].  相似文献   

16.
相岭山系大熊猫的营养和能量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至1996年,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点,对相岭山系大熊猫的营养和能量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山系的大熊猫不仅能消化食物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也能部分消化半纤维素。当以秆叶为食时,其粗蛋白、粗脂肪和半纤维素消化率分别为61.5%、50.3%和23.3%;而当以竹笋为食时,消化率分别为71.9%、61.5%和29.6%;对竹笋中营养养物质的利用率高于秆叶。由于不同季工节食物组成、干物  相似文献   

17.
先前的研究表明川金丝猴的食物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别是在秋季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然而,在2001年秋季,我们发现秦岭玉皇庙西梁群的金丝猴主要取食树衣类植物(Lichens)。依据焦点动物取样法,我们在1997年和2001年秋季分别获得769次和828次取食记录,结果表明,1997年秋季的食物组成中38%为果实和种子,占主要成分,其次是树衣占21%;而2001年秋季主要取食树衣占41%,果实和种子仅占3%。造成这个物种食物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在春季末期,一场大雪严重地摧毁了植物的花,导致秋季果实非常稀少,以致于猴子不得不转向取食植物的其它部位,这证明了气候变化能引起这个物种取食行为的改变。在通常的食物类型缺乏时,金丝猴不是通过转变其家域而是利用取食行为变化来满足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具明显的翅二型现象,为探讨翅型分化对丽斗蟋翅二型雄虫消化能力及中肠内消化酶活性产生的影响,对长翅型与短翅型雄虫食物消化能力及中肠内消化酶活性进行了检测比较。【方法】我们采取重量营养指数测定了羽化后12 d内丽斗蟋两型雄成虫增长量、相对增长率、取食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为进一步明确丽斗蟋翅二型成虫食物消化能力与中肠内消化酶活性的关系,我们采用4种专用底物测定了中肠内用于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总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丽斗蟋两型雄虫取食量、食物转化率、食物利用率与增长量均无统计差异,但中肠内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成虫羽化后4 d时,长翅型雄虫中肠内总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短翅型雄虫,相反,羽化后0 d时,短翅型雄虫中肠内总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活性则显著高于长翅型雄虫,而羽化后12 d时,虽然短翅型雄虫总蛋白酶活性高于长翅型雄虫,但胰蛋白酶活性在两型雄虫间并无差异。成虫羽化后0 d时,两型雄虫脂肪酶活性无差异,但无论是羽化后4 或 12 d,长翅型雄虫中肠内脂肪酶活性皆显著大于短翅型雄虫。成虫羽化后4 d时,短翅型雄虫中肠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长翅型雄虫,而羽化后0与12 d时,两型雄虫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丽斗蟋翅二型雄虫食物消化能力无显著差异,但羽化后不同时间,中肠内消化酶活性存在差异,该差异可能与成虫羽化后不同时期,翅二型雄虫在飞行与繁殖投资中对不同能源物质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长云  刘海燕  邵长伦  王亚楠    李 亮  管华诗 《生态学报》2008,28(5):2320-2320~2328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属于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虽然这些动物自身缺乏有效的物理防御手段,却能在竞争激烈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与繁衍,这主要是依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防御作用.这些次级代谢产物聚积在体内或释放到环境中,作用主要体现在抵御捕食者、抗病原微生物、克生与防附着等方面.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珊瑚与其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化学生态关系,属于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海洋活性天然产物乃至海洋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综述了软珊瑚和柳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进展,并阐释了软珊瑚和柳珊瑚中具有拒捕食、克生、防生物附着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化学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界供给我们的众多食物中,水果因其具有绚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和甜酸可口的风味而倍受人们的厚爱。水果诱人的浓香是如何产生的呢?植物生理、生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幼嫩的水果通常是不具备香气的,随着果实发育成熟,一些物质(主要是氨基酸和脂肪酸)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急剧变化,从而生成醇、醛、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