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医学微生物学中出现的Mycoplasma多译为“支原体”,但从其词义而言,将其译为“枝原体”更为合适,这种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和分枝状的原核细胞微生物,正像Mycobacterium应译为“分枝杆菌属”那样,而不译成“分支杆菌属”。中科院微生物所王祈楷研究员长期从事Mycoplasma的研究,认为它的中文确切定名为一枝原体更适中,尽管“支”与“枝”读音相同,但从其内含而言,用“枝原体属”术语更为恰当,因此,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第一版)以及即将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的Mycoplasma均采用“枝原体属”术语名称。山东大学韩贻仁教授也认为Mycoplasma译为“枝原体属”更为恰当,从术语定名而言,最好遵守“一物一名”的原则,避免一物多名。  相似文献   

2.
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的王维在陕西蓝田建造的“辋川别业”,白居易在江西建的“庐山草堂”,乃至以后的宋、元、明、清数百年中,除帝王园林有竭尽豪华之外,私家园林却也形成了自然、朴雅的东方园林格调。我们从众多的古诗、古画,及少许仅存的古典园林中,不难体会到其中无穷的逸趣。凡是来过中国、日本等亚洲各国的旅行家们,他们无不承认东方各国的花园似乎都一脉相承,流传着或多或少东方古国——中国的韵味。20世纪初,英国植物学家威尔松(E.H.Wilson)(1876—1930)就曾撰写出版过《中国——园林的母亲》一书,从而让世人更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园…  相似文献   

3.
1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园艺学家成尔逊踏上了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他在湖北和四川等地为西方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这一表述背后是中国花卉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模型的制作作为一种辅助推敲设计的手段,可将二维平面设计图纸空间化、具象化,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本文调查记录了浙江农林大学2012—2014级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课程模型制作情况,从学生的视角初步总结了一套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制作方法,提出了“泡沫拼削”“层叠凹凸”“卡纸拼接”“油泥堆塑”及“枯枝写意”5种方法来制作模型底盘、水体、古典园林建筑、假山及植物配景,以期为制作适用于课堂展示和教学的中国古典园林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幅员广阔,气候多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植物资源,是许多世界闻名的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原产地,被赞誉为“世界园林之母”。那么,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语出何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植物的造访者威尔逊说起。1899年,23岁的英国园艺工作者享利·威尔逊,被英国维模苗园公司选中,派往中国寻觅适合在英国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引种法国神父大卫1869年在中国四川发现的美丽的鸽子树——哄桐。为此,威尔逊于1899一1902年和1903——1905年两次来华考察和采集植物,历时5年。以…  相似文献   

6.
张冬冬 《生物信息学》2019,26(5):109-114
针对历史园林遗产中植物景观保护面临的现存问题,从国际公约方面着手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修复的要点与相关国际宪章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如何对待历史园林“真实性”的问题。并借助欧洲、美国、日本与中国相关案例研究,论述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实践的共性、差异及其成因。最后在分析国际同行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总结并提出了可供中国园林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参考的经验及思想。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园林,不同时期的园林也可上升为符号记录人类探索世界的烙印。通过对“回溯、整合、嬗变”3个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名园与名园背后的造园名家联系起来研究,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特点,探讨园林所在的“情境”,提出园林演变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即园林形式的演变追寻文化的发展。园林史是一部藏在风景中可触摸的人类发展史,研究这种规律有助于我们“继承发展、与古为新”。  相似文献   

8.
王应临  王舒 《生物信息学》2019,26(7):113-117
“曲水流觞”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环境模式之一,是历代诗文、绘画、书法和园林等诸多作品反复描绘的主题。旨在对“曲水流觞”所处环境变迁和环境要素进行理性分析,从而为其在现当代风景园林中的传承提供依据。基于对《四部丛刊》中“流觞”关键词的检索,通过数据统计、语义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流觞”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和语义背景中的使用状况,进而分析“曲水流觞”山水环境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涉及的环境要素。结果表明,“曲水流觞”山水环境模式的传承主要依托3种环境:自然环境、园林和历史遗迹、建筑;涉及4类环境要素:地形、植物、水体和建筑。研究发现,不同环境下对各类环境要素的运用程度和方式存在差异,水体要素则在不同环境下均最受重视。最后针对“曲水流觞”主题在中国传统文人园林中的重要地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我国人民视竹子为圣洁高雅、刚强正直的象征,对它给予特殊的偏爱。“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这是何等崇高的赞美。竹子,中国之宝。它不但在食品、医药、建筑、造纸、编织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园林植物。从古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竹子在中国园林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漏景式配置 漏景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缝隙框围起来,使人产生错觉,把现实风景误认为是画在纸上的图画。一般在围墙和穿廓的侧墙上开辟许多美观的漏窗,在漏窗外植一些金竹、紫竹、苦竹等中型竹类。透过窗洞,  相似文献   

10.
山茶花     
刘金 《生命世界》2003,(6):48-48
古人云:“无水不成园”。在“中国式”的园林中,园内都有水,其中包括大小的池塘、湖沼、河川、溪流等。如今,我国保留完整的帝王园林有:颐和园、避暑山庄和北海等;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和扬州的个园等,在这些园林里都以一泓湖池为中心、山石亭阁罗列四周,欣赏水景已成为人们游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颖  刘晖 《生物信息学》2019,26(11):80-84
基于中国地景文化的“山水形胜”营建手法,存在历史递进与发展过程。通过对其营建手法“笼山水为苑”等诸多经典词条的内容释读,语义分析,举证“隋代麟游仁寿宫(唐九成宫)”等不同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案例类比法,进行类比解析。其营建思想起源于中国羲皇时代,发展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各个历史时期,并具有各个历史阶段的脉络特点。从中国西北园林到北方皇家园林及西藏的布达拉宫,无不受其影响。在人工工程营建中,由地景特征所决定的轴线对位布局手法,使因藉自然思想内涵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升。此研究对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佳丽  洪波 《生物信息学》2018,25(12):121-124
明代版画反映了当时的风土民情,明末王象晋《群芳谱》中的“雅称”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种植实践之结晶。本研究在介绍《群芳谱》和明代版画概况的基础上,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对明代代表性的版画作品中庭院花木种类及种植关系开展研究,将其与《群芳谱》中“雅称”进行对比,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版画中的花木种植和《群芳谱》“雅称”中所总结的花木配置方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两者的表现方式、创作者知识背景不同等原因,导致两者在花木种类、观赏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揭示明代版画与《群芳谱》“雅称”在园林花木种植方面的价值,以期为中国传统庭院花木种植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魏钰 《生命世界》2003,(3):46-46
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性花卉园艺专业贸易展览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已逐渐成为中国花卉、园艺、园林行业内的品牌展览。自1997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举办以来,至今已是第七届了。该展览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轮流举办。2003年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于4月16—19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笔者认为本届展览会呈现出“三多”的特点:一、参展单位多这是一次园林行业的盛会,有来自荷兰、美国、以色列和国内等近300家中外企业参加了此次展览会,从绿化苗木、进口种球、新优盆花切花到园林…  相似文献   

14.
1899年,刚满23岁的英国青年,独身一人通过近10个月(1899年4月至1900年2月)的艰苦海陆跋涉,终于从英国的伦敦来到了中国的湖北,开始了他在陌生国度里的植物采集生涯。他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著名园艺学家、“中国,园林之母”的首次提出者,“中国”的威尔逊(ErnestH.Wilson,1876~1930)。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无水不成园”。在“中国式”的园林中,园内都有水,其中包括大小的池塘、湖沼、河川、溪流等。如今,我国保留完整的帝王园林有:颐和园、避暑山庄和北海等;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和扬州的个园等,在这些园林里都以一泓湖池为中心、山石亭阁罗列四周,欣赏  相似文献   

16.
《生物加工过程》2009,7(2):43-43
北京市首个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线2009年前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意味着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t林业农业废弃物都将会陆续“变废为宝”,成为新型的能源燃料。这种新型能源燃烧释放的热量和燃煤不相上下。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园林废弃物大约有213万t,农业废弃物大约80万t,这些枝权、树叶、秸秆等都能经过加工变成新型燃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测定油松毛虫幼虫静态格局和动态格局的条件下,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株抽样、轮抽样和“枝”抽样的研究。根据幼虫在各轮垂直分布的特征和喜食二年生针叶的特性,建立回归模型,从轮抽样发展到“枝”抽样,通过检验,预报精度在91—98%之间。轮抽样比株抽样平均提高效率6倍,“枝”抽样比轮抽样又平均提高1.5倍。如费用以每株0.20元计,轮抽样比株抽样每株平均减少0.16元,“枝”抽样每株又减少0.032元。  相似文献   

18.
“热带兰”是泛指兰科植物中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种属。由于热带兰大多有发达的气根,可吸附在热带森林的树干、枝极、枯木或溪边岩石上;同时通过裸露在外的气根吸取水分与营养,故也被称之为“附生兰”或“气生一o从19世纪末叶开始,热带兰首先在西欧逐渐被广泛栽培,而后为北美等西方国家人民所酷爱和广泛种植。由于热带兰主要在西方流行,故国人称之为“洋兰”,以示与源于中国,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和广为栽培的兰属植物中的地生种类相区别,国人将后者称为“国兰”。无论是“国兰”或“洋兰”、“热带兰”。“气生兰”、“地生兰”或“附生…  相似文献   

19.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为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的野生观花植物。90年代从浑 善达克沙地引入“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它表现出较强抗逆性,其叶和种子可分泌樟 型芳香气味,抗污染性气体作用明显,且生长健壮、繁殖容易。蒙古莸适合于西北干旱、寒 冷地区栽植,西北地区夏末秋初缺乏开蓝紫色小花的植物,蒙古莸的夏末秋初开花的优良特 性给西北地区园林绿化增填了新的景致,因此,越来越受到园林界和公众的青睐,适宜大力 推广。一、形态特征蒙古莸为马鞭草科莸属小灌木,高40cm。老枝灰褐色,具纵裂纹,幼枝紫褐色,始时密被 …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使用“引文法”鉴定的“1990~1991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00种,《植物生理学通讯》名列第24位。这一结果是对1990、1991年中国出版的20种代表性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引用的各种中文自然科学期刊被引用量进行统计后得到的。详尽的评述发表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科枝期刊研究》1992年第4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