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节译自苏联鲁布卓夫奢L柑橘害虫及其天敌一书。该书1954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为了使本文完整起见,原文略有改动,题目也是由译者附加的。应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是生物方法防治害虫获得成效的卓越典范,自1888年以後澳洲瓢虫远涉重洋,输送遍及全世界柑橘栽培区。然而澳洲瓢虫防治吹绵介壳虫何以获得这样大的成效?二者的消长关系如何?本文意旨正是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同样情形,我国在1933年自台湾输入黑腹红瓢虫及繁殖自温州采得的大红瓢虫防治黄岩柑橘区吹绵介壳虫,20年来成效虽著,但其间亦有涨落起伏的情况,本文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是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其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两种主要枸杞害虫的嗜好性,开展了捕食选择性试验,发现当两种害虫共存时,瓢虫成虫更喜食棉蚜。为进一步探究十一星瓢虫对枸杞棉蚜的捕食能力,测定了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下的捕食量、寻找效应以及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一星瓢虫各虫态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分别符合Hassell干扰效应模型和Watt模型。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枸杞棉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18.94、44.29、81.57、145.27和126.48头;在一定空间、相同瓢蚜比条件下,瓢虫同一虫态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效应,以1龄幼虫受干扰最大,干扰常数为1.1803。此外,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一定影响,以4龄幼虫和成虫尤甚,竞争参数分别为0.7948、0.6848。本研究可为今后更高效地利用青海高原本地十一星瓢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对蚜虫等农林业中的重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利用七星瓢虫进行控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本文就七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捕食、对农药的反应以及人工饲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七星瓢虫幼虫随龄期增长逐渐出现黄斑,温湿度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成虫越冬,有滞育现象.七星瓢虫捕食性强,捕食对象较多,包括多种蚜虫、木虱、蚧虫、粉...  相似文献   

5.
泸州地区自1954年从湖北宜都县引进大红瓢虫以来,已有6年饲养历史。目前已推广到7县一市的重要果园。对消灭吹绵介壳虫为害,减少大量药剂开支,保证柑桔连年增产,起到了显著作用。 吹绵介壳虫是泸州地区柑桔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据市郊1953年的调查,在被害的3万株柑桔中,有12,125株柑桔树每尺长的枝条上平均有棉虫73.8个。其中张沟果园有2,000株卽死去1,700株。当时果农曾向国家贷款3万余元,购买松脂合剂防治,但  相似文献   

6.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七星瓢虫成虫、幼虫与两种麦蚜共存系统中瓢虫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捕食量模型.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对两种麦蚜的捕食量随着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该种麦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七星瓢虫无选择性.七星瓢虫不同个体间的干扰作用对其捕食麦长管蚜数量有显著影响,两种麦蚜数交互作用对七星瓢虫捕食禾谷缢管蚜数量影响显著.该模型可用来预测田间蚜虫的变化,指导麦田蚜虫防治.  相似文献   

7.
陈守坚 《昆虫学报》1962,(4):401-408
本文对我国利用已有悠久历史的黄柑蚁在广东省广四县柑桔区作了调查,并对黄柑蚁消除害虫的实际情况作了观察。 在黄柑蚁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对柑桔大绿蝽象(Rhynchocoris humeralis Thunberg)有显著防治效果,对潜叶(虫斧)(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粉绿象甲(Hypomeaes squamosus F.)、铜绿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 Hope) 等,也有一定效果,凡有柑蚁分布均匀的树,健叶数比无蚁树多18.3%。 对介壳虫类,青翅羽衣(Lowana sp.),天牛幼虫等,完全无防治作用;与介壳虫类如吹绵介壳虫、棘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culus)及软腊介壳虫(Coccus sp.)有共生关系。 对吹绵介壳虫的天敌大红瓢虫(Rodolia rufopilosa Mulsant)、小红瓢虫(Rodolia pumilaWeise)的活动没有影响。有黄柑蚁的果园,黑蚁均被驱逐。 作者认为黄柑蚁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天敌,目前在农药械供应不足及劳动力缺乏的地区,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建议开展黄柑蚁过冬保护及人工饲养与放蚁的研究,以期提高和扩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阳棉区棉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示范推广了以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治蚜为主的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全区综防面积从1975年的近万亩发展到近年来的约90万亩;植保投资一般已由每亩七八元下降到二、三元,避免或减轻了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报道七星瓢虫在棉虫综防中控制棉蚜的作用,以及棉田天敌群体得到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捕食性瓢虫是重要的害虫天敌类群之一,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对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详细描述和发展了捕食性瓢虫的采集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生态系统中捕食性瓢虫的调查和取样技术,为更好的利用瓢虫防治害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捕食行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戈峰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95,38(4):436-441
为探讨天敌对害虫的捕食作用机制,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本文从捕食能学角度,系统地观测了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捕食行为及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棉蚜的捕食行为依棉蚜的密度变化而逐渐转变;它在棉蚜密度高时,搜索活动下降;而在棉蚜密度低时,则搜索活动增加。产生这种行为是由于肠胃量与棉蚜遭遇率变化的综合作用结果。因此,将瓢蚜比调控在一定水平上,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以瓢治蚜的生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七星瓢虫幼虫对两种麦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应才  汪世泽 《昆虫知识》1992,29(4):219-222
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捕食作用均属Holling Ⅱ型反应;其喜食性及发育历期无明显差异;因而两种麦蚜都可互为它的替代猎物而不影响其正常发育。并提出采用α′曲面、T_k曲面以及α′/T_k来衡量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在田间应以3、4龄七星瓢虫幼虫和成虫为主要应用对象;应保留一定蚜量以满足瓢虫发育。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易行的生物防治方法。1974年在我区七十多万亩棉田上推广使用效果良好,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从我所五年来捕捉麦田瓢虫,施放到棉田防治棉蚜的试验示范结果来看,五年中只有1972年因为瓢虫发生量少、发生期晚,防治效果稍差外,其余四年以瓢虫冶蚜效果都很好,由此可见,只要当年田间瓢虫发生量大,利用瓢虫治蚜就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尽管瓢虫表现出种间和种内特异性体型大小的变异,但是瓢虫体型大小的变异是否会改变其选择捕食防御性强(即表现出各种防御反应,包括积极躲避捕食、挣脱捕食者或频繁利用防御性化学物质)的猎物,这一问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假设不论体型大小,捕食性瓢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L.)和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都将增加其对猎物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捕食,只要猎物处于防御性强的龄期,原因是处于防御性强的龄期的猎物体型大且更有活力。【方法】我们将萝卜蚜4龄若虫期作为防御性强的龄期,将2龄若虫期作为防御性弱的龄期,评价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这两种瓢虫的大型和小型变异体对萝卜蚜的偏好性。【结果】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大型和小型雌性变异体更多地捕食防御性弱的萝卜蚜,而七星瓢虫的大型和小型雌性变异体分别对防御性强和防御性弱的萝卜蚜捕食较多。在混合饲料上,七星瓢虫雌性变异体对两类蚜虫的捕食百分比相似,而六斑月瓢虫变异体对防御性弱的萝卜蚜的捕食百分比较高。尽管随着七星瓢虫雌虫体型的增大而对两类猎物的捕食增多,但随着六斑月瓢虫雌虫体型的增大,只对防御性强的蚜虫的捕食量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与我们的假设相反,并证明了:(1)小型瓢虫更多地只是捕食防御性弱的猎物,而大型瓢虫选择性地捕食防御性强的猎物;(2)在瓢虫种内和种间,随着捕食者体型的增大,对防御性强的猎物的偏好性增加。可将这些结果用于瓢虫的室内大规模饲养,以提高对萝卜蚜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柑桔开始外销以来,柑桔介壳虫的防治问题,引起了我们极大的注意。福州这一类害虫中,尤以黑点介壳虫为严重,影响柑桔的生长、品质及外销。石灰硫磺液和松脂合剂用为防治介壳虫,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对於黑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还不十分明确。目前福建许多柑桔栽培地区,已广泛使用石灰硫磺合剂防治柑桔锈壁蝨(Phyllo-coptes oleivorus Ashmead),但是否对黑点介壳虫有兼治的效果还不明确;至於松脂合  相似文献   

15.
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不同虫态间的集团内捕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大草蛉是控制蚜虫重要的广谱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明确这些昆虫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各虫态(蛹除外)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设置30个虫态(虫龄)组合处理,于温室盆栽棉花(无蚜虫)上接种等量的试虫,观察24 h后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当参与双方的虫态不同时,晚期虫态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早期虫态;当参与双方的幼虫龄期不同时,高龄幼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低龄幼虫;成虫对卵、1龄和4龄幼虫的捕食程度随虫龄增大而呈抛物线增大,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参与双方的虫态(龄)相同时,多异瓢虫成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小于七星瓢虫,但大于大草蛉成虫;多异瓢虫幼虫(1龄和4龄)的存活数量显著小于大草蛉,而与七星瓢虫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没有集团外猎物(蚜虫)存在的情况下,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只在参与者的虫态或虫龄不同时取决于发育阶段,而当参与者虫态或虫龄相同时,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6.
草蛉的生活习性和常见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一类很普通的脉翅目昆虫,成虫和幼虫(蚜狮)都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为食,也捕食蛾类幼虫以及多种昆虫的卵等。近年由于利用草蛉成功的防治了棉铃虫等多种重要害虫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工作。现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把有关材料和常见种类的识别,介绍如下,供作参考。 一、草蛉的食性和食量  相似文献   

17.
七星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捕食作用的室内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七星瓢虫成虫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oling-Ⅱ型圆盘方程较好地拟合,捕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加大;七星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作用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加而减小,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155、32.895、46.512、58.824和79.365头,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030、0.022、0.017和0.013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19.
棉田十一星瓢虫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对棉田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undecimpanctataL.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方面进行研究,探明捕食性天敌十一星瓢虫各虫态在南疆棉区的种群消长趋势,分析表明该虫4种虫态在棉田中均为聚集分布,成虫、幼虫和蛹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棉蚜密度等引起,而其卵的聚集主要是由于其习性及环境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20.
龟纹瓢虫对扶桑绵粉蚧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834-842
为初步探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入侵性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生物防控能力,本实验在(T=26℃±2℃,R=80%±5%,L∶D=16∶8)条件下进行。将饥饿处理过的各个龄期的龟纹瓢虫分别与扶桑绵粉蚧不同密度的1龄若虫进行组合,在一定的时间内,测定各龄期的龟纹瓢虫对猎物进行的捕食量、捕食率。龟纹瓢虫1龄幼虫、2龄幼虫和成虫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反应,其捕食者的捕食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龟纹瓢虫对猎物的处理时间Th随瓢虫龄期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龟纹瓢虫3龄幼虫,4龄幼虫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Ⅲ型反应,其捕食量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加,发现率和最大捕食量也增大,平均处理时间减少。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强的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