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1862年,在德国巴伐尼亚省,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侏罗纪晚期石灰岩中,发现了始祖鸟的化石之后,古生物学家就根据它的突出特点,推断始祖鸟是爬行类到鸟类的中间过渡类型动物,并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有力的证据。因此,一百多年来,始祖鸟一直被确定为鸟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3.
周忠和 《化石》1993,(4):6-7
始祖鸟会飞吗?这是一个自从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古老话题,最近一些年,由于人们对鸟类起源和飞行起源问题兴趣的陡然增加,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在短短的篇幅内将人们多少年来从各个角度提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观点和证据罗列出来实在是不现实的。那么,还是让我们从二件始祖鸟化石标本不平凡的问世经历开始说起吧。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鸟化石发现至今,人们已总共发现了六件骨架和一件羽毛标本。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发现这么些标本,这本身已足以说明其珍贵的程度。有趣的还不止于这些。亲爱的读者中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真正的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其实早在1855年就已被人发现。遗憾的是,这本该成为“第一”的标本由于时运不佳,当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考古系旧石器时代考古实习队1984年9—10月间在辽宁营口县金牛山发现了较完整的早期人类骨架化石,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极大重视。从1984年11月起,各种报刊大量发布消息,认为这是猿人(分类上叫直立人)化石。  相似文献   

5.
1986年,古生物学界爆出了一大新闻:北美发现比始祖鸟更早的鸟类化石。它的发现,直接动摇了原来始祖鸟的“始祖宝座”。始祖鸟的第一件标本是1861年发现的,嗣后又陆续发现,迄今共计五件。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化石,均产自西德巴伐利亚省的索伦霍芬地层中,产地相距不远,时代均为晚侏罗世(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由于这种动物既具有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诸如:有牙齿,前肢上还有爪,有一条长的尾椎,胸部尚无龙骨突等),又已有清楚的羽毛印痕,于是被认为是介于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是最早的鸟类代表,汉译名为“始祖鸟”。这一看法,不仅有构造特征上的依据,还可从它生活时代上得到佐证,因为以前发现的鸟化石从没早于晚侏罗世的。这样,始祖鸟是鸟类的“始祖”这一看法便被固定了起来,各有关教科书中也是这么写的。有的学者则在探讨始祖鸟是如何最初获得飞  相似文献   

6.
<正>你是职场上的超级名"磨"吗?你能及时回复电子邮件和电话吗?是否任务快到最后期限了,你才开始着手做呢?你是否一再地对自己说,明天你就会立刻完成这些工作的呢?诸如此类,很多职场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拖延不仅使工作效率降低,还实实在在浪费人的生命。它不完全是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是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汉雄 《化石》2002,(4):38
鸟类无齿是拙文 (《化石》2001年1期 )为缺失成种举证。我从鸟类无齿的事实中看出三条 :1有成种事件 ;2有染色体段缺失 :3不是自然选择所为。今读者有疑 ,编辑部容再申述 ,谢谢。成种是个过程 ,总有一块最后落下的“拱顶石” ,从此新种与母种断交。假如恰有某个性状在此关门落闩时发生 ,那这个性状就限定在本物种及其后裔中传播 ,此称“近裔共性”。近裔共性能指示单系类群。挑选“近裔共性”是严格的 :1必须不是适应性状 ;2性状明晰可辨 ;3全群都有。鸟类的无齿性状最能中规中矩 :1鸟类无齿 ,蝙蝠有牙 ,但都适应飞翔 ,可证牙齿…  相似文献   

8.
李志恒 《化石》2007,(1):10-12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地区发现的一根羽毛化石,揭开了始祖鸟故事的序幕.这件羽毛压痕化石,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它使得人们意识到在爬行动物横行的时代就有了鸟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我国最近在辽宁晚侏罗纪陆相地层中发现的古鸟亚纲-新成员-圣贤孔子鸟。它是世界最早有喙的原始鸟类,与始祖鸟的形态特征很相似。本文还讨论了我国已知早期鸟类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见到飞鸟在碧空穿云而过时,你可能会问:远古原始的鸟就会飞翔吗?鸟类是怎么进化来的?现在让我们来介绍至今发现的最早的鸟类——始祖鸟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1.
刘丹  王易  王莉新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6):0916-0918
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重要结构,同时也和细菌的致病作用紧密联系,但长期以来直接将脂多糖定义为细菌内毒素,形成了医学细菌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误区,可能对细菌致病作用的理解形成学习上的障碍,故就此提出一些见解,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是动物吗?     
《人体生理》课本中,明确指出:“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并在语言、文字的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步具有了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的  相似文献   

13.
地球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运移(公转),同时又在绕地轴自转。现在地球公转速度平均为每秒29.8公里,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换成线速度,在赤道区平均为465米/秒,在南北纬30°处,为402米/秒,两极点上自转速度为零。正因为有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才出现了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然而,是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这样永不停息地运动呢?我们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运动的?地球运动的现在、过去和将来又是怎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2007,46(4):481-485
对Yangtzedonta pri mitivaYu模式标本(标本登记号:84430)的化石保存类型进行讨论,确认这应当是一枚单壳瓣实体标本,而非内模标本,由此判断,余汶(1985;Yu,2005)所描述的肌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片状齿突"(余汶,1985)或"片状脊"(Yu,2005)很可能是外来的附加物,并非壳体的组成部分。无论如何,84430标本现有的形态证据尚不足于将它与双壳类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高等动物的鸟类和哺乳类,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能使体内温度保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而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则不能进行这种体内温度的调节,但羽毛或皮毛等体表覆盖物对体内温度调节也起作用。在极冷或极热的条件下,爬行类或两栖类会被冻僵或者热死,而哺乳类和鸟类却仍可活动,其成功的决窍就是“热血”。从其外貌和骨骼结构上还很象爬行类的动物起,体内温度控制的产生就可能开始了。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有人就  相似文献   

16.
马,已经为人类豢养役使了几千年。刚刚上学的小孩子,也往往爱拿起笔,画一匹疾驰的骏马。人们爱马、画马,充分说明人们多么熟悉马的形象。在题图中这个非驴非马的动物是什么呀?它的两只耳朵长在头顶,卷成筒状,竖直而挺拔,真像马的耳朵,似乎也会像马耳朵一样地转动,倾听从不同方向来的声音呢!面部长,吻部钝圆,也几乎和马的一模一样。看它鼻子的样式,可以说,就是长了一个马的鼻子。真说不定也和马一样能打个响鼻呢。长而有力的脖子上面,也像马似的长了长长的鬃。它的脸谱多像马啊!它的身躯健壮、高大,四肢长而结实有力,和马的体态大致相同。可是它不是马!  相似文献   

17.
答:老花眼和远视眼都可用适度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容易被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在发生年龄和原因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从发生年龄来看,远视眼一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生,而老花眼一般发生于40~50岁以后。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屈光力相对过弱,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未能聚焦而其虚拟的延长线聚焦于视网膜后,称为远视。远视属于屈光不正,是一种病态。正视眼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力,而远视眼看远物时也需要调节力才能使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远视眼在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很快达到最大限度,这就造成近点远移,视近物不清。远视…  相似文献   

18.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84,3(3):290-292
1983年12月初,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沃克(Alan Walker)一同宣布,他们不久前在肯尼亚北部发现了大约1700万年前的一种古猿的上、下颌骨,其形态与猩猩相似,由此提出了人类起源的一种新见解,认为可能是猩猩,而不是黑猩猩,才是人类起源的最好的活样板。 我国和许多国家的报纸刊登了这个消息。去年12月16日美国的《科学》杂志和今年正月21日美国的《科学新闻》周刊分别以“猩猩是活化石吗?”和“是活着的缺环吗?”为题,  相似文献   

19.
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了解其颜色有着重要意义。《生理卫生》课本38页:“红细胞中有一种红色含铁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红细胞所以呈红色,就因为含有血红蛋白。”严格地说,红细胞不一定是红色的,其颜色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一、在流动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新陈代谢正常。在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和氧结合,红细胞呈鲜红色;在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和氧分离,红细胞呈暗紫色;其颜色可以通过血液颜色间接观察,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蛙蹼等处血流中的红细胞颜色。二、在血液的临时涂片上,红细胞密集  相似文献   

20.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人类终须一死,在一生中最感苦恼的,就是死亡。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大自然的现象就可发现,并不是每种生物都一定会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设想,死亡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痴心妄想永葆青春,但对水螅来说,这并不是梦想。这类淡水生的管状生物新陈代谢非常快。它身上几乎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