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 Koch)在辽宁、山东等苹果老产区一直是一大害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防治不易彻底。有机磷杀螨剂和石硫合剂防治效果均不理想,每年都有大片严重为害现象。 在河北苹果红蜘蛛于1969年以后才大面积发展起来,目前主要分布在唐山地区的苹果园和桃园,蔓延很快,在石家庄、承德等部分果园已有分布。因此虫以卵在枝条上过冬,所以随接穗和苗木很易传播,应实行国内检疫,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河北过去对苹果红蜘蛛观察不多,防治没有经验。有些果园,苹果红蜘蛛已取代了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而成为主要群落,有大片严重为害现象。我们于1973—1974年对苹果红蜘蛛进行了一些观察和防治试验,基本控制了为害。现将结果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报道柑桔园5种常用杀菌剂。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ltrl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25±1℃.相对湿度75±5%,光照周期14L:10D的条件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0.5%等量式渡尔多液。对柑桔红蜘蛛各螨态历期、雌雄成螨寿命和雌成螨产卵量没有影响.仅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和50%多菌灵800倍液会降低柑桔红蜘蛛卵的孵化率,比对照卵孵化率91.0%分别减少了27.7%和24.3%.  相似文献   

3.
小麦长腿红蜘蛛(petrobia lateus)又叫潜岩螨,是本县小麦生长期间的一种主要害虫。由于该虫多在早晚为害,一般不为人们注意。为了摸清该虫的生活规律,给测报、防治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4.
山西两种小麦红蜘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在山西解县农村工作中,我们参加了群众性的防治小麦红蜘蛛工作。为了把防治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对小麦两种红蜘蛛[Penthaleus sp.及Petrobia latens(Müller)]~*作了一些初步的观察,并应用这些观察到的习性作了些防治试验,再把这些防治方法提供给当地农民群众,经过实践中的改进,把原有的防治方法又提高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为害苹果的苜蓿红蜘蛛(Bryobia praetiosa Koch.)及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近年来已成为我国苹果的严重害虫。在辽东半岛及胶东半岛等主要苹果产区,每年因红蜘蛛的为害,影响苹果的产量很大,同时付出了很大的防治费用。如山东烟台市幸福公社五大队的苹果,最近三年来因遭受红蜘蛛的为害影响产量,每年平均达20%左右,三年减产估计在五百万斤上下,而每年为防治红蜘蛛的农药费平均每亩即需20元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普遍存在大量用药防治其他果树害虫之后,红蜘蛛有明显的发展趋势,尤其大量施用残效  相似文献   

6.
DDT及许多其他有机合成农药,在害虫防治上的巨大效果是人所皆知的,但是果园中由于经常地及单一地使用这些药剂的结果,象苹果蠹蛾及其咀嚼口器严重害虫被压制下去了,但却引起了螨类的大发生,这种现象不论在苏联或在中国以至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 虽然叶螨类分布得很广,而且其为害程度也逐年增大,但是除了其中个别的种类以外,无论在生物学或防治法方面都还很少研究,因此自1956—1958年笔者在苏联学习的时候,曾进行了莫斯科省区苹果园中叶螨(Tetranychus)种类的调查并研究了其中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是一种重要的外来人侵性害虫,在世界的各苹果种植区均有分布,对苹果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苹果绵蚜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特点以及各种防治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性育种等,为在我国广大果区对苹果绵蚜进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苹果炭疽菌低毒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pH值及碳源对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5℃、最适温度为28℃,低毒菌株生长速率较快,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与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5℃,低毒菌株孢子萌发率较高,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基本相同,pH在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值为4~5,但经离子注入的低毒性菌株C100-2-5的产孢量在不同的pH值和温度下却一直低于经磁场处理的C0.25-1-2和强毒性菌株(对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7℃、15 min或50℃、5 min。但菌丝的致死温度却不同,对照为60℃、20 min,C0.25-1-2为60℃、25 min,C100-2-5为60℃、30 min,65℃下5 min(及5 min以上)。  相似文献   

9.
苹果采后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苹果开花进程中的"花芽萌动"、"高温加速"、"低温迟滞"和春季回暖气候趋势背景等生物学指标,以山东为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具有生物学意义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相关系数和苹果开花需要的大致时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更适合作为苹果"花芽萌动"的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高温加速"和"...  相似文献   

11.
<正> 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是半翅目蝽科、九香虫亚科(Dinidorinae)的一种药用价值颇大的昆虫,主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有关九香虫生物学的研究不多,著者结合“中国半翅目昆虫经济志”等任务,于1980—1981年在贵阳市花溪区对该虫的生活史及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 粟叶甲Oulema tristis(Herbst)又名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在陕北主要为害谷子和糜子,偶而为害小麦、高粱、玉米。 该虫在延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产卵于谷子、糜子叶背面,卵期  相似文献   

13.
针毛鼠的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在福建又称黄毛跳、刺毛黄、山鼠。是福建山区常见的一种野鼠。福建七个地区和福州、厦门两市郊区都有分布。针毛鼠危害水稻非常严重,多在水稻快要出穗季节(早稻5—6月,晚稻8—9月)危害。还窃食番薯、花生、香菰、板栗等经济作物。针毛鼠也是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我们把近年来所积累的有关针毛鼠的生物学资料整理如下,供防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蝈蝈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喜 《昆虫知识》1992,29(6):352-354
蝈蝈为一种欣赏昆虫,杂食性,主要捕食微小昆虫,食量很大,在生物防治害虫上有利用前途。虫体内营养成分丰富,雌虫孕卵期又是人们的美味佳肴。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羽化。雄虫能发音,声音淳美响亮。雌虫7月上旬开始产卵,9月下旬结束。产即量200~444粒。成虫寿命80~90天。  相似文献   

15.
草地螟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万里 《昆虫知识》1992,29(5):289-292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暴发性害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501±0.59℃,有效积温为414.676日度。黑龙江省高温年可发生3代,低温年发生2代。成虫具群集性、趋光性、迁飞性、产卵选择性、不孕性等生物学特性;幼虫具多食性、暴食性、迁移危害、吐丝结网等危害特性。幼虫的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及白僵菌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解剖及调查资料,就繁殖生物学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 水胺硫磷又名Optunal,Bay 93820,结构式为 它是一种新型有机磷农药,既杀虫又杀卵,可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红蜘蛛,其效果特别好。近年来,我们用40%水胺硫磷乳剂测定和防治为害苹果的山楂红蜘蛛,井以20%三氯杀螨醇2,009倍、25%杀虫脒水剂800倍作对比,结果如下。 一、室内测定(表1、表2) 由表1和表2看出,40%水胺硫磷对山楂红蜘蛛雌成虫和卵的效果都很好,杀虫率97.4—100%,杀卵率90.7—94.6%,与20%三氯杀螨醇2,000倍和25%杀虫脒800倍,杀虫杀卵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McG.)属蜘蛛纲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亦名柑桔叶螨;由于身体背部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又名柑桔疣皮红蜘蛛;在发生季节遇高温干旱及多风环境,则普遍传播蔓延成灾,故四川果农又有“火风”之称。为害叶片、绿色枝条及果实,特别对幼年树和苗木为害较大,发生严重时引起大量的落叶和落果,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大螟生物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在我区历来为害较轻,1970—1976年灯下蛾量[包括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均在2%以下,1977—1978年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增加了混栽面积,大螟的灯下蛾量也分别增为6.5%和4.3%,为害逐年加重。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我们饲养观察的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花生须峭麦蛾Stomopteryx subsecivella Zell.是广东省湛江专区黄豆、花生的大害虫,猖獗年份常造成20-30%的减产损失。寄主植物除花生、黄豆、白豆、绿豆、黑豆、紫云英外,尚有决明、青葙、天泡果、刺苋及龙葵等。此虫在电白县每年发生10代,以蛹在冬收的秋花生藤蔓中及田间落叶遗藤中越冬。各世代历期,最长需时56天(第一代),最短24天(第七代),其余各代约30天左右。成虫对弱光的趋性强,平均每雌产卵32.8-59.0粒,未经交配者不能产卵。幼虫为害时将叶片缀成三种虫苞,其分布比例随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异。 田间各世代虫害发生消长的因素,与秋花生藤蔓贮藏、作物早播迟播、土水肥管理、幼虫营养、降雨量和天敌等条件有密切关系,在文内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