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靖霞 《蛇志》2013,(4):434-435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术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急诊急危重患者在抢救中选择应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术,并观察穿刺成功率和抢救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及时采血及输液,保证了抢救用药及静脉通道畅通,抢救效果显著。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术既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操作安全便捷,可以广泛应用于急诊急救中。  相似文献   

2.
韦春萍 《蛇志》2014,(3):353-354
目的:探讨头皮式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我科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12例术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同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显著减少了静脉穿破的几率。结论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减轻反复穿破血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丽  周红梅  杜光娥 《蛇志》2002,14(1):71-72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无论是静脉输液 ,还是抽血检查 ,都要进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的失误或迟缓 ,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 ,而且延误临床诊断或治疗 ,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 ,我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分析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 ,总结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1 患者方面1 .1 血管状况 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不同 ,其血管也各有特点。例如 :老年人的血管由于皮下脂肪少 ,又缺乏弹性 ,血管在皮下易于滑动 ;失血、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者 ,血管常塌陷难以充盈 ,触摸不清 ;肥胖或水肿病人…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如 《蛇志》2002,14(1):77-7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静脉穿刺中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具体掌握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重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出老、幼、中青年静脉输液患者 43例 ,分为无心理护理组 1 7例 ,有心理护理组 2 6例 ,两组对比观察。  有心理护理组按如下 5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希望法。直接向患者介绍通过输液治疗后的效果 ,尤如在患者眼前展现一条通往康复的希望之路 ,可对患者说些“对你来说 ,输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张燕辉  张红军 《蛇志》2002,14(3):63-6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但穿刺易引起疼痛 ,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尤其是长期输液的患者 )。如何减轻疼痛 ,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 ,对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 ,现结合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总结几点减轻静脉穿刺引起疼痛的措施 ,与同仁共同探讨。1 进针的速度与力度  进针速度慢是穿刺疼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穿刺时进针的速度一定要快 ,要绷紧患者皮肤使其固定 ,快速进针。针对不同肤质的患者 ,进针的力度要有所不同 ,对男性肤质粗糙者 ,进针力度要大 ;对小儿、老年人进针的力度要小。2 进针后握针柄的手是否换手  握…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影响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达到减轻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方法:筛选部分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病人,对其穿刺时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护士良好素质和工作状态、病人积极的配合、病人穿刺静脉的充盈及穿刺部位的选择,是能影响病人静脉穿刺时疼痛的因素。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减少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因素,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措施简单易行,病人易于接受,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顾琦云  潘习桃  孙金芳 《蛇志》2009,21(1):50-5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普通的静脉穿刺,每日需要穿刺1~2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患儿的痛苦,还能有效保持静脉通路,提高了救治效率,而且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然而应用中不同年龄对留置效果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成功率。现就我院儿科病房的240例住院患儿留置针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握拳法和自然放松法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经常输液、血管弹性较差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握拳法,实验组采用自然放松法。结果:对比两组穿刺的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所采用的自然放松法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握拳法。结论:自然放松法利用了通常情况下不易采用的微静脉进行静脉输液,且固定后针头不易位移,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技术在危重症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珐:选取323例预计颈内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时间、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323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无一例因穿刺失败改行其他部位中心静脉穿刺.超声多普勒引导穿刺置管操作时间184.6±20.5s.超声多普勒引导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超声多普勒引导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4.64%.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引导危重症怠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理干预对手术室患儿静脉穿刺时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进行静脉穿刺的18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6岁之间,将所有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并使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够由900例患儿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与操作,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以减少惠儿穿刺时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并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无论在穿刺的主动性还是在穿刺的成功率等方面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较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而言,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儿配合穿刺的主动性,更加有助于消除其恐惧与不安的情绪,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陆兰新  周爱花 《蛇志》2000,12(2):77-78
静脉采血、输血是抢救和治疗病人的措施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我们对100例次难穿刺静脉进行穿刺,成功率达95%,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在出生24h至85岁之间,其中新生儿25例,儿童36例,青壮年25例,老年人14例。本组100例中,一针见血95例,二针见血2例,失败3例2 难穿刺静脉穿刺成功体会2.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因为新生儿不同于成年人,不能很好合作,而且静脉又细又浅,很难掌握,如准备工作不好,一旦穿刺见血,不及时固定,会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5例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堵管、静脉炎、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持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检查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18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注射造影剂。实验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和疼痛感低于明显对照组,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造影剂渗透率、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5,(3)
目的总结下肢手术患者麻醉体位的配合方法与护理体会。方法将108例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术中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在麻醉中取患肢在上的侧卧位,对照组患者取患肢在下、健肢在上的侧卧位麻醉体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8.1%,对照组麻醉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6,P=0.001);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7.4%,对照组为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7,P=0.000)。结论下肢手术患者采用患肢在上的侧卧位体位配合麻醉操作,不仅可显著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而且能显著减轻患者摆放体位时引起的患肢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46例重症患者中应用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穿刺部位渗血1例,穿刺点感染2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导管堵塞1例。并发症总计11%。结论:PICC很好地避免了常规操作造成了反复穿刺,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穿刺痛苦,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理想静脉通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年老体弱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萍 《蛇志》2010,22(4):386-38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仃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老年、体弱的病人或应用特殊药物时.运刷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常会出现穿刺失败或引发静脉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2012年6~12月在我科行输液治疗使用留置针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为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50例,为使用普通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种留置针的并发症,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炎、外渗、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为0,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安全型留置针可起到预防针刺伤的作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和术者均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胆囊三角致密粘连,胆道解剖变异,术者操作技术粗疏是引起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术中通过重要解剖标志精细操作能有效减少损伤发生,对于已经造成的胆管损伤,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是影响胆管损伤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早期修复能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早期修复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负担。本文检索了国内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相关文献,总结了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刘璞 《蛇志》2009,21(3):207-208
目的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z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