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英健 《昆虫学报》1958,(3):281-289
柑桔光楯枝绿天牛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亦有极少数为二年完成一代者。成虫5月间出现,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雌虫产卵于树梢之分叉处。6月间幼虫开始孵化为害,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孵化为害盛期。1月间幼虫进入休眠越冬,为害时间达180—200天。4月间化蛹,化蛹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 该虫成虫寿命为15—30天;卵期18—19天;幼虫期为290—320天;蛹期23—25天。文中对该虫之各期形态与生活习性,亦有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2.
桃红颈天牛是为害桃、杏、李等核果类的主要害虫。果树受害后未老先衰或枯死,有碍于果品产量的增长。 桃红颈天牛在北京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从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生盛期。成虫产卵于距地面一尺左右的树干或主枝的粗皮缝隙内。初孵化幼虫头朝下蛀入韧皮部为害,经过休眠越冬,于翌年春天继续向下为害木质边材。当幼  相似文献   

3.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sublusca(Thomson)属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锦天牛属Acalolepta,是园林绿化植物大叶黄杨Euonymysjaponicus的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诸报道。1984—1987年先后在都江堰市、温江县、新都县、重庆市等地发现了这种害虫,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主要生物学特性该虫在都江堰市两年发生一代,跨三个年头,均以幼虫在大叶黄杨的主根内越冬。第三年5月下旬——6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6月下旬——7月下旬为成虫产卵期。卵期7——10天,幼虫期685——695天,蛹期18——22天,成虫期10——15…  相似文献   

4.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5.
吴铱  彭中允 《昆虫学报》1954,(2):125-138
1.沟金针虫需2年以上完成一代生活史。越冬成虫2月下旬出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产卵在1至2寸表土内,卵于5月初孵化,卵期为5至8星期。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起羽化,蛹期约2星期。成虫羽化后即行越冬。 2.越冬幼虫2月底至3月中旬开始向表土活动(10厘米处地温8—12℃左右),3月中旬及4月全月是为害盛期(80%以上幼虫集中在1至2寸之表土内),8月至12月表土之幼虫密度极小(仅有虫1.2—6.8%),不致为害成灾。 3.沟金针虫之天敌除一种壁虱(Cheyletus sp.)和一种蜘蛛及蚂蚁外,尚有寄生菌2种,具中一种经鉴定为冬虫夏草(Cordyceps sp.)之一种。 4.小麦整地时适当深犁(5—7寸)并精耕细作能毁杀大部分蛹体及成虫,并可将幼虫翻上来供鸟类捕食(9,10月间97%老熟幼虫,在5—7寸土内化蛹及羽化,同时88%幼虫分布于1—7寸土内)。此外以芝麻与豆类为小麦前作及夏季休间结合翻耕曝晒亦能减少虫害损失。 5.沟金针虫在河南的主要为害期系在春季,所以早春於麦行间耩666毒土或毒沙以毒杀向表土上升之幼虫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辽宁省瓦房店市得利寺镇果园内蔷薇科果树上天牛的种类、危害特征和种群动态。【方法】采用笼养法和虫害木解析法进行研究。【结果】(1)共发现天牛8种,分别是家茸天牛Trichoferus campestris Faldermann、双隆短翅天牛Glaphyra kojimai Matsushita、多斑坡天牛Pterolophia multinotata Pic、拟蜡天牛Stenygrinum quadrinotatum Bates、樱桃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 Motschulsky、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 White和四点象天牛Mesosa myops Dalman。(2)桃红颈天牛为害果树活立木的主干;四点象天牛、樱桃虎天牛和多斑坡天牛主要为害衰弱的果树主干和树枝;薄翅锯天牛为害果树朽木;家茸天牛为害枯死的果树树干和树枝;双隆短翅天牛和拟蜡天牛为害细枝。(3)家茸天牛、双隆短翅天牛、多斑坡天牛、拟蜡天牛、桃红颈天牛和薄翅锯天牛一年中均有1个明显的羽化高峰,四点象天牛一年中有2个成虫出现高峰,樱桃虎天牛的羽化高峰不明显。【结论】不同果树上为害的天牛种类存在差异。8种天牛为害果树的健康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桃红颈天牛对果树的为害最严重。8种天牛的种群动态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吉安樟筒天牛(Oberea sp.)属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是危害樟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幼虫蛀食樟树的一、二年生侧枝或主梢,严重为害樟树幼林(但也为害数年生的大树),被害幼林林分外貌呈灌丛状,甚至死亡。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咬断落地的枝条内越冬,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平均需364天。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湿度较小的晴朗天气,幼虫生长最快在4龄至5龄,约8月上旬至10月中旬之间。 防治方法可采用越冬期搜集幼虫越冬咬掉的枝条,集中烧毁或结合幼林抚育,剪去枯梢虫害枝。  相似文献   

8.
<正>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主要为害桃、杏、李等果树。 梨眼天牛Bacchisa fortunei Thomson主要为害苹果、梨等果树。受害株树势衰弱、枝条生长缓慢,严重时干枯死亡。 自1972年开始对幼虫为害进行了观察。 桃红颈天牛在山西太谷地区三年一代。幼虫于8月上、中旬全部孵化即蛀入皮层内为害,随虫体增长,逐渐蛀入木质部。 第一年幼虫越冬时体长5—10毫米,多数为7—8毫米;第二年体长25—30毫米;第三年  相似文献   

9.
戴贤才 《昆虫学报》1965,(3):274-284
大栗金龟(虫甲)是四川西北部重要农林害虫之一,幼虫为害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作物及森林苗圃中的幼苗,成虫为害杉树、桦树、杨树等森林。1955—1963 年在炉霍虾拉沱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查明大栗金龟(虫甲)在炉霍虾拉沱六年发生—代,幼虫越冬五次,成虫越冬一次。卵于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卵期由于产卵时期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不同而为45—66天。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下降至40厘米以下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升至5—15厘米的土层为害;五次越冬后,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12—44厘米的土层中化蛹,幼虫期58个月强。蛹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蛹期约两个月。成虫当年不出土,第二年5月上旬开始出土,中下旬最盛:出土后,飞往附近林缘杉树上取食交尾。5月下旬末,雌虫开始飞回田间产卵,成堆产在13—26厘米的土层中,每堆12—28粒。成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死亡,成虫期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10.
灰胸突鳃金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突鳃金龟是沙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幼虫为害花生等作物的地下部分。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表明:该虫1年多发生1代,以3龄和2龄幼虫越冬。幼虫期326.3天;蛹期24.4天。成虫羽化一般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雌成虫趋光性较弱,成虫寿命20天。每头雌虫产卵8~74粒,散产在5~10cm深的松温沙土中。室内饲养:卵历期平均18.45天,田间观察卵孵化盛期在7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菊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又叫菊虎,属于鞘翅目,天牛科,是菊花的蛀茎害虫。它除为害菊花外,还为害向日葵等十多种菊科植物。菊天牛成虫和幼虫都能为害,成虫啃食茎尖表皮,为害后呈长条斑状,产卵时咬伤茎秆造成萎蔫。幼虫蛀食茎秆,使被害菊花不能开花,甚至枯死。  相似文献   

12.
麦水蝇又叫水稻水蝇,除为害水稻、碱草、冰草、看麦娘、野燕麦、游草等植物外,在陕西、甘肃两省尚为害小麦、大麦、青稞等。 在甘肃省武都县川区(海拔1,000米左右),4月上旬为产卵盛期,4月中旬孵化,卵期7—10天。4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期12—15天,5月上旬化蛹,蛹期10—12天,5月中、下旬羽化。 在岷县(海拔2,300米左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13.
沙柳木蠹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Staudinger)是沙柳根部一种钻蛀性害虫.亦为害踏郎、酸刺、毛乌柳、柠条等.国内分布于内蒙、新疆、宁夏、陕西、甘肃等省(区). 该虫四年1代, 以幼虫在寄主蛀道内越冬.老熟幼虫5月上旬入沙化蛹;成虫6月初开始羽化, 中旬达盛期;7月上旬幼虫初孵, 取食、为害至10月下旬越冬.成虫白天静伏于沙柳丛, 傍晚8时半至10时半活动、交配、产卵, 趋光性强.雌蛾对雄蛾性诱力较强.成虫寿命2.9—4.1天, 产卵量平均265.4粒, 性比0.67—0.68:1.  相似文献   

14.
刺槐尺蠖是陕西省眉县地区刺槐林的主要害虫。经初步调查,其寄主植物包括林木、农作物和果树等34种,其中刺槐、苹果和梨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结茧蛹在土中过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羽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盛期,末期于4月中旬。成虫雌雄异型。雄蛾有翅善飞,有趋光性。雌蛾无翅,仅能缓慢爬行。雌蛾一般羽化、交尾和产卵一日内完成。卵多产于一年生枝梢端部阴面,卵粒排列成行,数行或数十行成一卵块,卵块平均有卵462粒。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扩散的习性。幼虫为害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下树。 根据此虫生物学特性,以地面喷、撒六六六粉消灭成虫效果最好,幼虫幼龄阶段实行树上喷六六六粉也是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明确松褐天牛的发生世代及成虫羽化规律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塑料薄膜包裹松树树干、定期解除包裹供天牛产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余姚地区松褐天牛的产卵规律及成虫的羽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虫产卵期为5月上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松褐天牛在浙江余姚多数为1年1代,部分为2年1代,95%以上的成虫集中在产卵后的第2年羽化,少数在第3年羽化。成虫自5月上旬开始羽化,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7月中旬羽化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福建农林大学研发的APF-Ⅰ型松墨天牛持久型诱芯和专用配套ZM-808型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摸清其在福建龙岩市新罗区的活动规律,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新罗区松墨天牛成虫在3月下旬开始活动,为活动初期;活动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活动末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无松墨天牛成虫活动。5个诱捕器全年共收集松墨天牛成虫824头,其中雌虫701头,雄虫123头,雌雄比为1:0.18,收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雌虫数量多于雄虫数量。根据松墨天牛成虫的活动规律,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杀应在3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进行;每年3月底前应将不明原因枯死松树清理干净,同时加强林间松墨天牛成虫防治工作,杜绝传播隐患。  相似文献   

17.
张丽峰 《昆虫学报》1959,(6):540-547
一、大叶黄杨尺蠖(Abraxas miranda Butler)是重要的园林害虫之一,为害卫矛科的两种植物,即:大叶黄杨与爬行卫矛。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贵州及东北等地。 二、大叶黄杨尺蠖在上海一年发生三代,但在室内饲育可完成四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自4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自4月下旬开始为害,至5月下旬进入蛹期。第二代成虫自6月上旬开始羽化,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为害、直至8月下旬进入蛹期。第三代成虫自8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自9月上旬开始至11月中旬进入蛹期。 三、根据室内饲养,成虫的寿命第一代雄虫平均7.8天,雌虫平均9.6天;第二代雄虫平均11天,雌虫平均15.4天;第三代雄虫平均9天,雌虫平均10天;第四代雄虫平均12天,雌虫平均14.5天。卵期第一代为14.5天,第二代8.6天,第三代9天,第四代12天。幼虫期第一代平均34.9天,第二代平均23.4天,第三代平均25天,第四代平均58天。蛹期第一代平均11.4天,第二代平均45.8天,第三代平均15.9天,第四代为越冬蛹。 四、成虫飞行力很弱,白天栖息在大叶黄杨树下或附近草丛中,晚上活动,趋光性不强。成虫羽化多在下午3—5时,羽化后即可交尾,一般交尾时间为6—7小时,最长可达11小时,交尾后7小时即行产卵,每一雌蛾可产卵360余粒。 五、幼虫共五龄,羽化后3、4小时就开始取食,受  相似文献   

18.
<正> 麦水蝇Hydrellia sp.在西北地区和四川省的东北部地区为小麦上的常发性害虫。常年成虫在10—11月期间飞到小麦苗上产卵,幼虫蛀入叶鞘内为害。翌春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羽化为第一代成虫;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为幼虫主害时期,严重为害孕穗、抽穗期的小麦植株的上部叶鞘,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为第二  相似文献   

19.
水稻食根叶甲Donacia Provosti Fairm.,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尤以丘陵山区为害更重。解放以来,对此虫的研究已获得了一些成果,对水稻保产上起了一定作用。在防治上,以往着重对幼虫的防治,因幼虫在土层内,防治效果差,且耗药量大,存在着一定缺点。因此,笔者对此虫的生活习性及药剂防治成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一、生活史及习性 (一)世代 水稻食根叶甲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层内越冬,越多幼虫4—5月开始为害杂草,水稻移植后转到稻根上为害。越冬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化蛹高峰期7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上旬—8月上  相似文献   

20.
<正> 黄守瓜Aulacophora femoralis(Motschulsky)是瓜类作物的主要害虫。成虫为害瓜苗、花和幼果;幼虫为害瓜根及瓜果。 在河南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块、草堆下等温暖处越冬。4月中旬在田间出现,产卵期从5月中旬可延续到7月底。卵一般产于瓜根附近的土缝中或瓜果下,卵期10—13天。幼虫老熟后钻入表土下1—2寸深处化蛹。室内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