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平菇原生质体创制平菇新种质。【方法】通过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平菇原生质体悬浮液,统计不同剂量的致死率,利用拮抗试验、SSR分子标记筛选突变菌株,通过出菇试验筛选优良的平菇新菌株。【结果】平菇原生质体在0.9 KGy的诱变处理下致死率为0%,在1.2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63.33%,在1.5KGy的诱变处理下菌株致死率为76.67%。经拮抗试验和SSR分子标记筛选,获得了8株突变菌株,出菇试验结果表明7个突变菌株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菌盖颜色也略有变化,其中突变菌株1.5-P4的产量较对照降低了41.92%;而突变菌株1.2-P1为高产菌株,其产量达437.95±12.22 g/袋,较对照菌株提高了9.76%,生物学效率较CK提高了10.38%。【结论】利用~(60)Co-γ射线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1个性状较为优良的平菇新菌株,这为其他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诱发突变育种技术是利用射线、离子、中子等物理辐射因素及空间环境诱变种子或植物离体组织,获得有益突变体,缩短育种周期的育种技术。据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214种植物上诱变了超过3 200个正式发布的突变品种,21个国家诱变了254个小麦突变体,其中我国诱变小麦164个,占总量超过64%而位居世界第一。综述了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方面的成就,概述了获得的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性状突变,并对今后小麦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促进现代物理农业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利用精氨酸的能力,并将其用于降低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及前体,从而提高酿造酱油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等离子诱变和紫外诱变两种诱变育种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进行突变,应用高通量筛选手段获得具有高精氨酸利用能力的突变株,验证突变株降低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2株精氨酸利用能力提高的突变株,与出发菌株JY06相比,突变株C12和E6可使酱油中瓜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5.6%和14.7%,EC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3%和13.1%。【结论】通过等离子诱变和紫外诱变进一步提高了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降低酱油中EC及其前体瓜氨酸的能力,具有控制或减少酱油中生物危害物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食药用菌液体发酵技术可获得品质稳定、产物可控、富含多种有效营养和活性成分的功能性原料。本文系统总结了食药用菌液体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瓶颈,以及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产物中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并与栽培子实体进行了比较。通过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技术瓶颈突破的展望,为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产物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离子束在生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辐射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射线诱发生物遗传基因突变,促进基因重组和核外突变,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全体。诱变育种的辐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地发展看,辐射源由X射线、γ射线发展到快中子、电子束、空间辐射,离子束诱变育种是近十几年崛起的新技术,具有损伤轻、突变率高、突变谱广的优点,概述了这一新的品种改良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芝麻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空间环境诱变、离子束辐照及核辐射传统诱变技术在我国改良农作物和发掘新基因中应用日趋活跃。诱发突变技术应用于芝麻新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始于1950年,据国际诱变育成品种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在217种植物上诱变了3 246个正式发布的突变品种,8个国家诱变了25个芝麻突变体,其中我国诱变5个芝麻突变体,占总量20%而位居世界第二。综述了芝麻诱变育种的成果及诱变获得的芝麻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性状突变,并对今后芝麻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芝麻功能基因组学提供丰富的多样材料及芝麻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辐射诱变育种所需年限短、变异率高、后代性状稳定快,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已广泛应用.本文统计了我国近10年来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培育的在生产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部分优良新品种18个,说明通过辐射诱变可加速水稻变异,丰富水稻遗传图谱,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提供更多类型种质资源.此外总结了利用辐射诱变获得的各种类型突变,包...  相似文献   

8.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简要回顾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机理,植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交变磁场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变异和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效应以及突变性状的遗传;全面综述了空间诱变育种在中国作物新品种、特异优良种质材料的创新中取得的成就.最后对未来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空间诱变技术开创了植物育种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CRISPR/Cas9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成为目前最成功的基因编辑技术。本文综述了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双孢蘑菇、球孢白僵菌、蛹虫草、灰盖鬼伞、灵芝、裂褶菌、竹黄、玉蜀黍黑粉菌和金针菇等食药用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食药用菌CRISPR/Cas9系统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CRISPR/Cas9系统有望在食药用菌分子育种、多基因功能研究和高通量基因筛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物育种知识讲座(五):诱变育种与倍数性育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物育种知识讲座(五)──诱变育种与倍数性育种金清波(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453002)(续1995年第30卷第12期第23页)1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和比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突变,然后按照育种目标,在变异的后代中进行选择和培育,从而获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安全和高效的微生物突变及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微生物功能发掘、功能创制和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及重要支撑.有效的生物育种技术及高通量筛选技术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点.其中,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因具有活性粒子种类多、操作可控性强、基因...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迫切需要在传统的食用菌产业链,如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生产中融入新技术。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生物生命结构的技术门类,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揭示了数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食用菌更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从食用菌育种及种质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食用菌安全等几方面阐述了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领域的具体应用,对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食用菌研究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述辽宁省食用菌近30a的发展历程,展示品种选育、栽培模式、药用菌开发、加工及副产物利用的产业现状,根据辽宁省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自主品种选育、创新栽培技术以及功能拓展、科技平台建设等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桑瀚旭  李玉 《菌物研究》2012,(4):216-221
通过对黑龙江省沾河地区坤得气林场红松母树林区域内林下大型真菌调查,获得标本677份,经鉴定为38科73属169种,其中黑龙江省新记录种13种。根据食药用途划分出食用真菌81种,药用真菌26种,有毒真菌24种。  相似文献   

15.
食药用真菌多糖是食药用真菌的主要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从多层次、多靶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被认为是一种天然免疫调节剂。此前食药用真菌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集中在提升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它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恢复机体对肿瘤以及肿瘤微环境的监视能力,提升机体对肿瘤微环境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进而达到充分发挥其抑制和杀伤肿瘤的功能。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也发现食药用菌多糖可以正向调节肿瘤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促进免疫细胞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帮助机体识别及杀伤肿瘤细胞,改善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本文在我们团队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食药用真菌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中的生物活性,结合肿瘤微环境探讨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作用机制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食药用真菌多糖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食(药)用真菌可以产生多种酶系家族来降解环境中的木质纤维素,从而获得营养或与植物共生或寄生。通过注释和比较不同营养模式的食(药)用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酶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食(药)用真菌的生活模式,并进一步改善培养条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46个食(药)用真菌和3个降解木质纤维素模式真菌的基因组,根据预测蛋白质组解析了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s,PLs)、碳水化合物酯酶(carbohydrate esterases,CEs)、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CBMs)以及附属活力酶(auxiliary activities,AAs)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s P450)的种类分布。比较基因组学结果显示,食(药)用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酶系家族的数量和种类差别很大,同时酶系家族的多样性与食(药)用真菌的生态类型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腐生营养真菌比共生营养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酶类更多,而腐生营养中的白腐真菌和草腐真菌的酶系比褐腐真菌多。  相似文献   

17.
重要食药用菌多糖降血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以糖尿病为代表的糖代谢紊乱疾病愈演愈烈,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食药用菌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调节糖代谢作用而被关注,但其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并未被很好地综述。本文从关键基因、蛋白、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食药用菌活性多糖的降血糖机制,包括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糖代谢和抑制糖异生、抗氧化和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然而,糖代谢紊乱不只是关键基因突变或靶点功能异常所致,而是整体代谢的多重异常共同导致的结果。代谢组学因其可以反映整体代谢变化的独特优势成为探究食药用菌多糖降糖机制的新型手段。采用代谢组学,研究人员发现食药用菌多糖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改善糖异生和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缓解细胞脂毒性和氧化应激并对抗炎症,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维持血脂平衡和调节肠道菌群以及通过调节核苷酸代谢改善肾脏病变。若能将整体调控机制与关键位点结合探究,将加快多糖类新药开发的脚步。  相似文献   

18.
调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野生食药兼用菌资源,介绍几种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形态特性、生态习性、食疗保健价值。指出长白山野生食药兼用菌的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辽宁省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资源情况,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本研究经过两年的系统调查和采集,得到大型真菌标本610余份,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得到283种食药用菌,隶属于2门6纲20目53科122属,其中食用菌124种,药用菌130种。结果表明,当地的食药用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同时也说明当地充足水源和保护完整的森林生态对于大型真菌的生长是有积极作用的,因而在开发和利用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时,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