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目前已划定的和规划中的若干自然保护区都是珍贵、稀有、频危的动、植物保护区和有区域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遗传物质。保护是为了发展。这里的自然资源经济价值很高,当务之急还是保存某些物种,免于受人为作用而绝灭。自然保护区又是科学研究、普及的场所。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并不是任务的完成,而正是任务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海南岛热带草地的形成和改造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的热带草地连成1,000亩以上的总面积约有500多万亩。本文试将它们划分为六个类型,并论述其形成原因和提出改造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7.
8.
9.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动物研究室 《动物学杂志》1974,9(3)
海南坡鹿是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泽鹿分布在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的部分地区。海南坡鹿在我国仅发现于广东省海南岛,其经济价值可与梅花鹿媲美,由于多年的过度猎取,种群数量剧减,急待保护。为了保护和发展海南坡鹿,我们从1964年至1973年,曾多次对坡鹿的分布、数量、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所得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自然修复主要通过封山育林、禁止农作、禁牧禁伐措施,减少人类对环境的扰动,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演替能力,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自然修复作为一种成本低、无污染的生态修复手段很早就受到人们重视,但关于自然修复适用范围的研究较少。为了正确认识自然修复的适用性,选择了我国南方红壤地区长期遭受严重土壤侵蚀危害的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期自然修复样地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在坡度条件为20%—30%下,当植被覆盖度低于20%的退化阈值时,严重的土壤侵蚀引发的土壤肥力损失将导致生态系统自我退化,自然修复不仅无法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反而会引起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自然修复并不适合所有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退化到一定程度时,退化生态系统必须通过人工干预来修复。因此,必须探索适合当地的生态修复模式,在生态系统退化突破阈值时,红壤丘陵区应通过恢复土壤肥力、促进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综合提高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19.
香鸭学名(Cuir■n■oscnata,(Linn.)vat.domestica Schineider (1939);(英名)Domestic museouy Duek,Museouy,Mu■,Turkish Duck',Barbary Duck,Brazilian Duck, Peruvian Duck,Indian Duck,Ctuin■’Duck;(德名)Moschu■ente,afrikannische Ente,turkiske Ente,Bisamente;(法名) Barbarie,Musk;(荷兰名)Musecaat,Musku■eend,Bizameend;日本人常称为“台湾■”、“广东■”。在我国常称为“番■”、“■番鸭”,俗又称为“洋鸭”,而在台湾地区常称为“生番鸭”或“哑鸭”;在海南岛琼海 相似文献
20.
蝎目是蛛形动物中较早登陆且又比较原始的类群,在蛛形动物进化历程中占重要地位,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本文对海南岛蝎子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热带地区蝎目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物种丰富度等方面的内容;在实践上,拓宽了应用的领域,有利于对不同蝎目动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为保护这类古老的动物提供了依据.经调查,共发现蝎目动物2科3属3种,均为海南已有记录种类,其中钳蝎科2种,分别为等蝎属的斑等蝎和狼蝎属的细尖狼蝎;瘦尾蝎科1种,系链尾蝎属的澳链尾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