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对于农林的为益或为害,以及它们为益或为害的程度怎样,一般是按照它们在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下所取食的主要东西来断定的。许多鸟类觅食害虫、鼠类或杂草等,对于农业很有益处,这些叫做益鸟;但还有些鸟类嗜食谷物、蔬菜、果实及其他农产品,它们当然都有相当害处,因此叫做害鸟。 1.益农的鸟类有益于农林的禽鸟,主要可分为三类,现分别介绍于下。 (1)主吃昆虫的鸟类虫害是目前农林方面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鸟类中却有不少是啄食害虫的。就蝗虫而言,中国科学院的鸟类学和昆虫学工作者们曾往鲁南、苏北微山湖一带的蝗区,做过吃蝗鸟类的调查。得知当地鸟类吃蝗虫的有18种之多,就中以燕鸻、白翅浮鸥和田鹨等比较显著。燕鸻嘴形短阔似燕,翅长而尾分歧,也都像燕子,但它落地觅食的姿态又像一般的鸻类,故有燕鸻的名称。燕鸻不似家燕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觅食行为包括对食物的搜寻、捕捉和加工处理三个方面。动物觅食的搜寻方式、捕食效率和处理技能都对动物的食性范围有直接影响。但是这三种觅食技能的相对重要性却依食物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以叶栖昆虫为食的小型鸟类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事例,这些鸟类专门以小型和隐蔽的猎物为食,所以它们特别善于搜寻,而不太善于追捕和对付那些比较活跃的动物。下面就动物觅食行为的三种技能分别作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动物生存有合作和斗争两种方式。如鸟类,大多数食虫和食植物鸟类是集体觅食,集体自卫。家燕的雏燕在出巢初期,因捕虫技术不佳和体力不足,经常停在枝头挨饿。这时,群体中的其他成年个体发现后,会主动为它们捕捉昆虫,送入它们口中。人们还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雀觅食时,一只发现食源,就呼唤同伴一起来吃,发现敌害,只要一只发出惊叫,一群鸟都会惊飞。这种情况在留鸟中存在,在候鸟中也同样存在。有时,在对付敌害的战斗中,常常不是同一种鸟类,而是多种鸟类协同作战。哺乳类动物的合作生存也是很普遍的。我国的黄羊、藏羚、野驴;非洲草原上的斑马、长颈鹿等,都是群体生活。狮、豺、狼等是营体生活的猛兽,它们靠合作猎食,以求生存。  相似文献   

4.
湿地水鸟     
正湿地水鸟(Waterbird)是指在生态上依赖于湿地,生活史某一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它们栖息于湿地,依水而居。或在深水中游泳和潜水,或在浅水、滩地与岸边涉行,或在湿地上空飞行。不同的类群和种类,与湿地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许多种类不仅在湿地环境中栖息和觅食,还在湿地中营巢繁殖,也有些种类仅在湿地中栖息或觅食,但选择岛陆环境营巢孵育后代。但不论其生态习性如何,湿地水鸟在喙、腿、脚、羽毛和体型,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均显示出长期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新学年开始了,按照惯例,保护区每一隐鹮都得立下一个誓愿,督促自己进步。问题是,要我想出办法来完善自己可真不容易,因为我是保护区所有隐鹮当中最优秀的。如果非要确定一个目标,那就祝自己在接下来的出国之旅中越长越帅吧。明天,妈妈要带我们离开奥地利,飞往遥远的意大利。期间,还要穿越巍峨的阿尔卑斯山。隐鹮是一种群居的大型鸟类。它们身长70~80厘米,重1~1.3千克。隐鹮的羽毛呈黑色,面部及头部没有羽毛,皮肤呈暗红色。它们主要吃蜥蜴、甲虫及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蜗牛、蝎子、毛虫等。它们将长长的喙伸进松散的土壤中寻找食物,正因为这样,它们觅食的  相似文献   

6.
社群学习对植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觅食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学习是动物的一种可塑性行为表现型式。综述了社群学习对植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觅食行为的作用,并述评了其学习机制。社群同伴对动物个体觅食地点、时间和取食方式均有影响,母体摄食的食物信息可通过胎盘和乳汁显著影响幼体的食物选择。动物通过观察学习、嗅闻学习以及味觉厌恶学习,不仅能更快找到食物资源,提高觅食效率,而且能有效降低中毒与被捕食的风险,从而提高其适合度。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8,(7):110-110
蜂鸟是一种独特的鸟,它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在空中悬停的鸟类,这种独特的飞行方式使它们可以在花丛中从容觅食。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各种动物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器官,其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大象拖着一条长鼻,举着两只大牙。它们有什么用处呢?原来,象生活在亚洲南部和非洲热带地区的森林草原环境中,举起长鼻可以攀折树枝吃树叶,低头又可以拔起高草送入口中。所以,象的生活环境比较广阔,森林草原都能生活。它的食物与犀牛、野牛、斑马、长颈鹿等有蹄类的食物没有矛盾,不影响其他食草类动物的生存。非洲象不论雌雄都有两只长长的大牙。这是因为在热带草原上有成群的狮子,象生活在这些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是全世界最大的蜘蛛,一个是全世界最毒的蝎子,亚马孙捕鸟蛛和印度红蝎都能令人谈之色变。它们都有较强的攻击性,又都很爱食肉,一旦相遇并爆发战争,最后谁会赢?亚马孙捕鸟蛛生活在南美雨林的地表洞穴里,全身布满细毛,身长约10厘米,完全张开足部之后,体长可以达到28厘米。虽然它可以轻易吞咽鸟类、老鼠等小动物,不过,和其他蜘蛛一样,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一些小昆虫。  相似文献   

10.
激素联系与蚂蚁觅食蚂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性昆虫,营群居生活,分工协作、相互依赖,是什么东西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长期的集体的呢?找一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放少许蔗糖。注意不要让蔗糖分散,人们都知道,不久,在蔗糖到蚂蚁巢穴口之间,就会形成一条"蚂蚁线"。不过...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学观点看,动物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一种投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收益。进化和自然选择将趋于使动物行为的净收益增至最大,这种思想也是组建行为生态学最适模型的基础。如果为海滨蟹提供各种大小不同的贻贝任其选食的话,那么它所选食的贻贝大小往往能使它得到最大的能量净收益。为了精确地计算捕食者应当吃多少不同大小的食物,就需要建立一个最适模型。当动物领域行为的收益大于投资时,自然选择就会促进这种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而最佳领域大小则可借助于建立经济模型进行预测。将饥饿风险降至最小的原则可应用于动物的觅食决策。绒斑啄木鸟在觅食时可利用它们所收集的信息使其食物摄取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黑叶猴在喀斯特石山生境的觅食活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2 年 8 月至2003 年 7 月,对一群生活在广西扶绥珍稀动物保护区内孤立石山中的黑叶猴进行观察,通过收集有关栖息地利用的数据,从中探讨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其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群的觅食活动在石山各个部位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更偏好在山腰觅食(66.1%),而较少利用山脚(18.6%)和山顶(15.3%).从横向水平来看,猴群的觅食活动主要集中在6个觅食斑块,总面积为7.94 hm^2,约占栖息地面积的18.9%.觅食斑快中黑叶猴喜食食物的植株密度明显高于非觅食斑块.虽然树叶在黑叶猴食物组成中占绝大部分,但其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之相对应,猴群对觅食斑块的利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物选择的生态学意义及行为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物选择行为机制的研究进展。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选择是觅食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动物食物选择对策主要有营养选择、植物次生化合物假设、营养平衡假设、最优觅食理论和条件性气味回避假设。动物学习食物选择的行为过程中,觅食个体能通过其认知过程和感知过程来处理食物信息、学习选择食物项目是一种可塑性行为方式,有利于动物获得适应栖息地的行为模式。幼体通过社会学习自母体学习的觅食经验,在幼体一生的食物选择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条件下,幼体可模仿成体的食物选择模式;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动物通过试错学习选择的食物项目可能较模仿成体所摄取的食物项目营养含量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恐龙是一类典型的陆生动物 ,它们一般栖息在地面上觅食、戏耍、交配和繁殖后代。不过 ,似乎也不尽然。比如有人认为某些恐龙生活在水里 ,象长脖子的马门溪龙和长剞角的青岛龙 ;还有人认为某些恐龙是生活在树上的 ,比如棱齿龙和美颌龙。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讲 ,象美颌龙这样的兽脚类恐龙是否有树栖习性非常重要 ,因为这涉及到古生物学中的一个难题———鸟类飞行起源的研究。人类从古代就开始梦想能够象鸟类一样飞上蓝天 ,自由地翱翔。科技发展到今天 ,人类已经借助各种飞行器械实现了这一梦想。然而 ,每当看见鸟类展翅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的时候 ,…  相似文献   

15.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是湿地鸟类迁徙途中停留觅食的“驿站”和越冬地。2006年冬至2007年春对保护区冬季猛禽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共设4个观察点,采用瞬时扫描取样和目标取样法对各猛禽的状态行为、生境 利用和事件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共观察记录猛禽1目2科9种。猛禽种群分布和数量与保护区鸟类资源变化密切相关。白尾海雕和高山兀鹫的越冬行为主要是觅食、休息和运动。行为的变化受食物丰富度的影响明显。通过有效保护湿地内的环境、其它鸟类资源和科学管理,对本地区的猛禽资源保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对机场飞行区4类生境中两栖爬行类的调杏,记录到3目11科22种.较为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和数量成为机场鸟类重要的食物源之一,吸引了捕食性鸟类前来栖息和觅食.分析了解两栖爬行动物情况,对于全面了解亚热带和北热带地区的机场鸟类的食物源和活动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建议在今后对于鸟撞防治研究应当开展对两栖爬行类作为鸟类食物源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性教科书、保护计划甚至基础著作中 ,常常将北极区和高山生物群系等同看待。高山和北极区生物群系无树的广阔区域 ,草本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总量低 ,食物网单一。此外 ,除热带高山生境可能有例外 ,该两种环境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 ,对于这些表面上相似的环境以前很少进行比较 ,而两者之间应具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假定 :如果环境相似 ,栖息在这些环境里的鸟类会对意外的应激刺激表现出相似的反应。相反 ,如果这些环境很不同 ,那么鸟类对剧烈应激的反应可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不同环境 ,而不应一成不变。本文初步报道了青藏高原某些繁殖鸟类的肾上腺皮质反应 ,并与已发表的栖息于北极区苔原生态系统鸟类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白腰雪雀 (Onychostruthustaczanowskii)和棕颈雪雀 (Pyrgilaudaruficollis)被认为是高山代表物种 ,随着标准化捕捉 -处理 -抑制的应激刺激 ,它们表现出典型的血浆肾上腺皮质酮含量升高。但是 ,不同于许多北极区的代表物种 ,它们对应激的肾上腺皮质反应并无任何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表示 :生活在高山和北极区环境下的鸟类物种可能具有激素反应以适应其生存环境所施加的生态挑战 [动物学报 49(1) :1~ 19,2 0 0 3]。  相似文献   

18.
张晓梅 《化石》2014,(1):32-38
正大家想过吗,世界上如果没有鸟类,将会非常寂寞!鸟类是世界上最为灵动的生命,它们的存在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无论是清晨动听的鸟鸣,还是广袤天空下优美翱翔的身姿,都在昭示着世界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奇!那么鸟类是何时出现在地球上,是如何练就这独特高超的飞翔本领的呢?这说起来可是一言难尽。对于鸟类的起源,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探讨,似乎已经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认为鸟类的祖先来自赫赫有名的恐龙家族。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19.
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是对特定生境的适应性产物。食物斑块周边植被对动物视野遮挡是否通过作用于其觅食活动中的警觉而影响摄入率。采用新鲜白三叶叶片构建东方田鼠密集均质食物斑块,以牛皮纸模拟食物斑块周边植被遮挡田鼠视野,测定其在食物斑块上的觅食行为序列过程及行为参数,检验食物斑块周边植被高度对东方田鼠摄入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体在不同程度视野受阻条件下食物摄入率无显著差异。分析觅食行为参数动态发现,在不同视野受阻条件下,个体能通过调整各采食回合内警觉行为动作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维持觅食回合内总的觅食中断时间的稳定,进而保证进食时间的稳定。东方田鼠在不同程度的视野遮挡条件下均能通过行为变异和优化使摄入率保持稳定。结果亦充分说明,东方田鼠在警觉强度上的变化不能反映觅食中断所带来的食物收益减损的代价,但觅食活动中各警觉动作的持续时间的变异却能够明确指示个体摄入率的动态变化,因此,以觅食活动中警觉引起的觅食中断时间代价为线索,检验其对摄入率的影响,是评价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在不同生境觅食适应性策略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张征恺  黄甘霖 《生态学报》2018,38(10):3357-3367
我国的城市鸟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城市鸟类学也有了较快发展。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城市"和"鸟类"为主题词检索了1950—2015年间发表的文章,筛选获得128篇文章,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城市鸟类学发表文章数量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增加,由1981—1990的年均0.7篇跃升至2011—2015年的年均11.6篇。研究地涉及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57个城市。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城市鸟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影响城市鸟类的主要环境因素和城市鸟类的保护实践。综述发现,不同城市环带位置,城市中不同生境组合会影响城市的鸟类群落结构;不同尺度上的环境因素会对鸟类的分布、繁殖、觅食和生理情况产生多种影响,而城市化是影响这些环境因素的主要驱动力;鸟类栖息地规划以保护城市中自然栖息地,增加其景观连通性促进鸟类保护,鸟类招引技术主要通过补充巢资源和食物资源促进鸟类保护。然而,由于资源限制,有关城市鸟类的长期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已有研究中城市鸟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也鲜有涉及。为此,对我国城市鸟类学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展望,城市鸟类学研究应加强城市绿地鸟类招引措施的生态影响研究,进一步发掘城市鸟类的自然体验与环境教育价值,并促进民间爱好者参与长期系统性城市鸟类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