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40  
海洋微生物以其分类的多样性和遗传背景的特征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报道的研究结果看,占海洋微生物主导地位的海洋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种类最为丰富;海洋真菌和海洋放射线菌虽非海洋微生物中的主要菌群,但其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能不可低估。此外,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那些在常规条件下易于培养的微生物类群,今后的之一是对于非可培养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探索,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内海洋微生物资源优势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海洋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伟明  王俊锋 《菌物学报》2011,30(2):218-228
海洋真菌是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到目前为止,已从海洋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117个新化合物。介绍了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历史、现状、特点、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海洋生物产生了与陆地生物不同的代谢途径和防御体系,分泌出多种结构新颖、活性特异的物质,如抗生素、抗肿瘤活性物质、酶等,这些活性物质在化工、医药、食品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类型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自大连海域的海洋生物共附生真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初筛与复筛,发现有6株具有抗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发现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对活性菌株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显著影响。菌株11-N2抗菌活性最强,其发酵液抗表皮葡萄球菌的效价相当于为氨苄青霉素11.4 U/mL,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效价相当于氨苄青霉素6.0 U/mL。通过硅胶柱层析对该菌株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追踪,发现二氯甲烷∶甲醇=15∶1洗脱组分具有最强活性,薄层层析显示该组分主要成分在254 nm紫外光下具有强吸收,薄层显色反应提示其主要成分可能为含胺基的甾体或三萜类、有机胺类、吲哚衍生物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前景诱人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与陆地生态环境的截然不同,造就了生活在海洋的生物之间具有密切的生态关系,化学信息和化学防御机制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海洋生物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具有某些特殊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自60年代以来,美、日、法等国家相继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广泛开...  相似文献   

6.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丰富, 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病毒物质、抗生素、生物毒素、酶类、酶抑制剂、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等.对海洋细菌、海洋真菌和海洋放线菌所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和抗肿瘤活性物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及发展的构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从八十年代开始,本中心药理研究室与本校化学系天然有机研究室通力合作,开展对海洋生物的化学及生理活性研究,系统研究我国南海海域中几十种珊瑚及其他海洋生物,获得新化合物数以百计。已发现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有三丙酮胺、喹啉酮系列物、柳珊瑚酸及衍生物、内酯三萜系列物、短肽及环肽类、甾醇类、神经酰胺等,主要表现在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机能调节等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被囊动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从海鞘中提取分离的环肽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作了综述,对一些典型化合物如Didemnins、Patellamides、Merdine、Eudistomins及Ecteinascidins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概况、药理功能、药源生物以及海洋生物制药方法。按照章节先后顺序,依次阐述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开发的动态,各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开发潜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药源生物的主要种类、生态习性与获取的方法,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海洋生物制药技术、海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从辽宁大连海域的海水、海泥和海参养殖圈的样品中分离得到38株海洋放线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为指示菌,筛选出两株抑菌活性高的菌株,分别命名为HS-B31和HS-B34。16S r DNA测序鉴定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显示,它们都属于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的不同种。对两株链霉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萃取、粗提和浓缩得到粗提物,即B31和B34;抗菌作用的结果显示,这两种粗提物的抗菌效果均为显著。经薄层层析分析,并利用制备型层析板对粗提物B31和B34进行活性物质的分离制备,共得到八个组分,即B31-1、B31-2、B31-3、B31-4、B31-5和B34-1、B34-2、B34-3。用滤纸片法对这些组分进行抗菌检测,结果显示组分B31-3和B34-3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而且对海洋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副溶血性弧菌也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研究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微生物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金辉  谢弘 《生命科学》1999,11(3):111-113
端粒酶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它的生物学功能在于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解决了线性染色体的末端复制问题,维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本文介绍一些新进展:如端粒酶蛋白的cDNA已被克隆;端粒酶活性检测中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端粒酶活性的调控因子TRF1及新发现的TRF2;端粒酶活性同肿瘤诊断及预后间的关系;端粒酶的激活同肿瘤发生间的关系;反义核酸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生物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综述了稀释培养、高通量培养、扩散盒培养和微囊包埋等新的海洋微生物可培养技术的发展,重点阐述了基于现代分子技术的PCR、DGGE/TGGE、gyrB基因、基因芯片、环境基因组学和质谱等方法在未培养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上述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创新,人类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细菌LU—B02生物活性物质发酵条件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辽宁渤海水域分离得到的多株细菌中筛选出1株能产生广谱抗菌物质的海洋细菌LU-B02,该菌对白色念珠菌、Y76等酵母状真菌具有较强的抗性,对一些海洋生物体病原菌或寄生菌以及农作物病原性丝状真菌也具有一定的抗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对该菌株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选优;比较了不同菌龄、不同发酵时间LU-B02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大小,考察了发酵液中生物活性物质对温度、pH值的稳定性;同时对生物活性物质的水溶性、离子特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U-B02菌龄16~24h、28℃下发酵26h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浓度最高,该物质为强碱性,水溶性强,对温度、pH值较稳定,为该活性物质的进一步提取精制和结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糖类结构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糖类的结构测定有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层析(HPLC)在糖类结构研究中的若干新的应用,其中包括:单糖和寡糖的高效阴离子交换层析和脉冲安培检测器的应用;寡糖的二维HPLC以及HPLC和电子计算机联用测定影响HPLC的一些参数,进而利用有关参数和HPLC的行为预测寡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饵料、化妆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早已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海洋硅藻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易于规模培养、便于提取等诸多优势,为理想的生物活性物质生产者。尽管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利用海洋硅藻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但是受限于培养工艺老旧、生产成本过高等缺陷,商业化利用海洋硅藻开发生物活性物质依然停滞不前。阐述海洋硅藻五种常见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海洋硅藻高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策略,就如何低成本、高效开发利用硅藻源生物活性物质提出建议,为海洋硅藻商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心理与脑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五个皮质视区之间,靠重新进入联系、多步骤整合形成完整的视象。40Hz的γ振荡可能是意识性知觉的相关性。大脑皮质内有三套相互联系的系统处理语言信息,即概念,语言及介导系统,陈述性学习的Hebb突触机制与一氮化氮有关。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会聚于腺苷酸环化酶上。LTP既靠Hebb突触机制,又靠依赖活动的突触前易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虱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食品、医药、农业、畜牧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基酸发酵生产是扩大氨基酸产量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效菌株的选育是氨基酸发酵生产的基础。除常规选育外,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用于氨基酸产生菌或者生产菌的改造,或新的“工程菌”的构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某些进展。有的“工程菌”在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血红素蛋白的生理作用在生理上,血红素蛋白类所起的作用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看都与呼吸有关。它的生理机能大致有下列几方面:(1)分子氧的运输作用;(2)分子氧的活化和电子的传递作用;(3)处理过氧化氢的作用。为了使每个血红素蛋白表现其特征性机能,配位在血红素上的蛋白质部分必须有一定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