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本文记述寄生于贵州省丹寨县水牛瘤胃内同盘科腹袋亚科腹袋属内吸虫的一个新种,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简述了该属的简史,并将新种与该属已有的种类的主要特征列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寄生于蛙类膀胱的4种多盘虫科Polystomatidae吸虫:石林双睾吸虫Diplorchis shilinensis、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和分别寄生于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的2未定种的分类地位,并利用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4种多盘科吸虫为多盘虫属Polystoma和双睾虫属Diplorchis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2未定种为多盘虫属未记录种;肠管、生殖系统、后吸器、大钩和生殖棘等为多盘虫属属内种定种的可靠性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4种多盘科吸虫呈现以下进化关系:1)寄生于昭觉林蛙和华西雨蛙的多盘虫属2未定种进入欧非混合进化支;2)锯腿树蛙多盘吸虫位于多盘虫属进化支的最基部;3)石林双睾吸虫进入澳洲进化支.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寄生在大鲵肠道内隐殖科,隐殖亚科吸虫一新种,沐川新鲵居吸虫Neoandrincola muchuanensis sp.nov.并建立了新属,即新鲵居吸虫属Neoandrincola gen.nov.标本采自四川省沭县。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系。  相似文献   

4.
盾腹吸虫为寄生扁形动物中一小的类群。我国已报道7种盾腹吸虫,其中5种隶属于盾腹虫属(Aspidogastridae,Aspidogastrinae)。研究测定了在我国采集到的4种盾腹虫属吸虫的核糖体DNA转录内间隔区(ITSrDNA)序列,并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这4种盾腹吸虫的ITS-1和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在728—877bp和518—645bp之间,其G+C含量分别在50.1%—52.3%和49.2%—52.2%范围内。4种盾腹吸虫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2%—26.9%之间,其中重庆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chongqingensis)和似螺盾腹吸虫(A.limacoides)间仅为0.2%。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和邻接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均支持重庆盾腹吸虫和似螺盾腹吸虫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饭岛盾腹吸虫(A.ijimai)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位于系统树基部的贝居盾腹吸虫(A.conchicola)关系较远。此外,对我国盾腹属种类的宿主特异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四川鸟类枝腺科吸虫一新种:吸虫纲:复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四川省天全县的方尾鹅CulicicapaceylonensisOberholser肠道内的一种新种吸虫,即纺缍形摩西吸虫Mosesiafusiformissp.nov.。新种以其虫体较狭长,呈纺缍形;肠支伸至睾丸之后;睾丸在卵巢后方相当远处等特征而不同于该属所有已知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重复殖吸虫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中的一新属新种,即独睾亚科Monorchiinae异独睾属Allomonorchisgennov.黄埠异独睾吸虫Allomonorchishuangfuensissp.nov进行了记述,新属具有与Monorchiinae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如体表披小棘,生殖孔亚中位;卵黄腺分布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体两侧,腹吸盘位于中纬  相似文献   

7.
湖南鸣禽的滑口吸虫研究(复殖目:短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鸣禽寄生虫调查中检获短咽科滑口吸虫属Glaphyrostomum虫种5个,其中有3个新种,画眉滑口吸虫Glaphyrostomum garrulum sp.nov。,两吸盘约等大,睾丸偏于体右侧,卵黄腺始于腹吸盘水平;湖南滑口吸虫虫体较短小,体表在腹吸盘前被小棘,口腹吸盘比约1.0:1.5,睾丸偏体左侧,卵黄腺起始于口吸盘后缘至咽水平,小型滑口吸虫G.minor sp.nov虫体较小,体表  相似文献   

8.
对盘类吸虫的种类较多,世界及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寄生于偶蹄动物,尤以牛、羊及鹿类受害最大,对畜牧业常带来严重的损失。 作者曾将1955—1965年间所搜集的我国13个省、区有关偶蹄动物的对盘类吸虫,进行了初步鉴定,共有41种,隶于11属。其中同对盘亚科锡兰叶族内的3属11种(包括1  相似文献   

9.
寄生于广州市郊牛蛙消化道中的一种复殖类吸虫,经鉴定为拟后盘吸虫属一新种,命名为中华拟后盘吸虫。  相似文献   

10.
四种牛首科吸虫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四种牛首科吸早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相对长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假扇盘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4m+1st+2t=6,吴氏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4m+2sm+1t=7,湖北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7m=7,范尼道 佛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6m+1sm=7。其中,假扇盘吸虫、吴氏似牛首吸虫和湖北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中的单孔科HaploporidaeNicoll,1914,单胜科HaplosplanchnidaePoche,1926和八睾科OctotestidaeYamaguti,1971吸虫进行研究,其中长尾亚科Elonainurinae和鲻长尾吸虫Elonginurusmuugilus分别作为单孔科的新亚科和新属新种;雄囊新单脏吸虫Neohaplosplanchnuscirrusaci作为单脏科的新属新种;天竺鲷八睾吸虫Octotestisapogoni作为八睾科、八睾吸虫属Octotestis(Wang,1963)Yamaguti,1951的新种。  相似文献   

12.
张同富 《四川动物》1996,15(4):141-143
本文描述短肠科吸虫一新种──窄体中肠吸虫Mesocoeliumangustisomumsp.nov.,新种以其虫体窄长、虫卵大而区别于该属所有已知种。文中同时列出采自四川省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的25种复殖吸虫名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载我国寄生于海产鱼类的扇盘吸虫属 Rhipidocotyle Diesing 1858,共有4种,两种为已有记载的杖形扇盘吸虫R.baculum(Linton,1905)Eckmann,1932与侧杖扇盘吸虫 R.adbaculum Manter,1940, 这两种为我国的新纪录;另两个为新种:大黄鱼扇盘吸虫R.croceae,sp.nov.与棒囊扇盘吸虫 R.clavivesiculum,sp.nov. 。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吸虫异肉科Allocreadiidae(Loose,1902)(Stossich,1903)和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进行研究,并建立拟履口吸虫属Paracrepidostomumgen.nov.是异肉科,履口亚科Crepidostominae(Dollfus,1951)的新属;长宫吸虫属Lenolopagen.nov是独睾科、孤睾亚科Lasiotocinae的新属。文中对二新属二新种:金钱鱼拟履口吸虫Paracrepidostomumscatophagusi和惠州长空吸虫Lenolopahuizhouensis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异肉科、履口亚科和属的分类特征进行修正、补充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广东滩涂经济鱼类寄生复殖吸虫独睾科MonorchiidaeOdhner,1911中一新属新种;椭囊吸虫属。Elliptobursagen.nov.、单睾椭囊吸虫Elliptobursasinglorchissp.nov.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 sp.nov.。新种宿主为锯腿树蛙Rhacophorus carvirostris Guenther,1868,采自云南屏边县。新种中央大钩基部截形,国外近似种大钩基部分叉状。新种虫体全长平均5·07mm,体型小于屏边多盘吸虫Polystoma pingbianensis和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新种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腹中线,且于中后部交叉联合成网状;屏边多盘吸虫P.pingbianensis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中线,仅1个肠联合;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均过中线,肠联合与分支肠管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17.
重盘科Diplodiscidae Cohn, 1904复殖吸虫是两栖动物最为常见的寄生虫,形态多样,目前未见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记述并分析了寄生于滇蛙Dianrana pleuraden肠道的重盘科重盘属Diplodiscus Diesing, 1836黑斑蛙重盘吸虫D.nigromaculat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开展此类吸虫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黑斑蛙重盘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697 bp(GenBank登录号:MW698822),由22个tRNA基因、12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组成;AT含量(60%)高于GC含量(40%),但AT含量为目前已报道同盘总科Paramphistomoidea Fischoeder, 1901中最低;trnG基因和trnE基因的互换成为同盘总科吸虫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结构的重要特征。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支持重盘属隶属于重盘科。本研究中,滇蛙为黑斑蛙重盘吸虫的宿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前睾吸虫亚科的研究(吸虫纲:半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半尾科前睾亚科吸虫的发现、变迁和研究历史。在半尾科中仅有该亚科的虫种是睾丸均在腹吸盘之前,并依两性管和受精囊的有无等特征分为前睾属和拟前睾属两属。文内还叙述了一个新种,天津前睾吸虫Prosorchis tianjinensis sp. nov. 并讨论了新种与前黄前睾吸虫、西沙前睾吸虫两近似种的区别。本亚科原来虫种均系海产鱼寄生虫,惟我们这个新种发现于淡水鱼黄鳝,扩大了该类吸虫宿主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根据邬捷等(1980)资料,我国的巨盘吸虫共有三种。其中除个别发现于陕西外,大部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即1.扩展巨盘吸虫(广东、陕西);2.泰国巨盘吸虫(广东、云南);3.台湾巨盘吸虫(台湾、福建、浙江)。该资料进一步证实,云南水牛、黄牛的胆管内有扩展巨盘吸虫Gigantocotyle explanatun和泰国巨盘吸虫G.siamense混合感染。感染率水牛为41.4%,黄牛为40%。 近年来,云南金平县以及玉溪县个别公社的水牛发现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其主要症状为腹泻,病牛逐渐消瘦,衰弱,高度贫血。病至后期,部份病牛常卧地不起,终因衰竭而死亡。死后尸检,常于肝脏、胆管内发现成千上万的同盘类吸虫,有的进入十二指肠内。1976年9月作者将金平县所采得的虫体标本进行鉴定,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寄生在于鱼类的斜睾科Plagiorchis吸虫一种新,长表斜睾吸虫Plagiorchislongiformis sp.nov。,。采自四川省雅安市的唇Euchiloglanis dauidi 肠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