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录   一、缺血预处理的研究历史二、缺血预处理的实验研究方法 (一)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的复制 (二)其他的预处理方法三、缺血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 (一)心脏保护作用 (二)心脏以外其他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 (三)远隔器官的保护作用四、缺血预处理的细胞保护机制 (一)与缺血预处理有关的内源性触发因子与介质 (二)缺血预处理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三)缺血预处理的细胞核反应机制 (四)参与缺血预处理的内源性保护蛋白五、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现状六、结语  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可以延缓或减轻组织后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是围术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所以减少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对于围术期麻醉十分重要。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麻醉药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触发了两个不同的时相。第一,简称为早期预处理(E预处理),包括心肌细胞内有保护作用的酶的激活;第二,称为晚期预处理(L预处理),依赖于新的心肌保护蛋白的从头合成。虽然早期预处理和晚期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是挥发性麻醉药心脏保护作用的关键,但他们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也很重要,这一机制可能改善了冠状动脉手术患者的长期预后。挥发性麻醉药,对改善围术期有心肌梗死风险的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尚没有得到有明确意义的证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各组成部分在心肌内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为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Kappa 阿片受体的抗缺血性心脏保护作用--信息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ong TM  Wu S 《生理学报》2003,55(2):115-120
有证据表明,心脏细胞产生强腓肽和强腓肽类多肽,它们是kappa阿片受体(κ-0R)的激动剂。κ-0R是心脏一种优势的阿片受体,其激活可改变在体和离体心脏的功能。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内源性κ-阿片肽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缺血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的一个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减弱,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等。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发放增强,从而增加作功负荷及氧消耗量;而这又使缺血引发的状况更为恶化。机体抵抗缺血引发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的保护机制之一是抑制β-肾上腺素受体(β—AR)的兴奋。κ-0R确实能抑制β-AR的激动。这种抑制主要是由于GS蛋白受到抑制,也在较小程度上由于信息通路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因为该种酶能通过对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转导β—AR的激动。另一保护心肌对抗缺血性损害的机制是预处理。预处理是指预先受到缺血等损伤使心脏对随后更严重的损伤产生较强的耐受能力。这种保护作用可以在预处理后即时产生,也可延至预处理后1—3天。在采用缺血或其产生的后果之一——代谢抑制作为预处理而致的心脏保护中,κ-OR参与媒介预处理的作用。用κ—OR的特异性激动剂U50488H激活κ—OR(U50488H药理性预处理,UP)可激活蛋白激酶C(PKC),开放ATY敏感的钾通道(KATP channels)及增加热休克蛋白(HSP)的产生。阻断PKC的作用,关闭KATP通道或抑制HSP的合成,均可消除UP的心脏保护作用。这些发现表明,PKC、KATP通道和HSP在UP的心脏保护中均具重要作用。此外,UP也能减低缺血造成心肌损害的因素之一,即Ca^2 的超负荷。这个事实表明UP发挥心脏保护作用至少部分地是通过减低Ca^2 的超负荷。最有趣的是,以阻断剂阻塞KATP通道,在消除UP的延迟性心脏保护作用的同时也降低了UP对Ca^2 超负荷的抑制作用。这个事实揭示了KATP通道开放所致的心脏保护作用至少部分地可能是由于防止或减低了Ca^2 的超负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缺血预处理对家兔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2只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SO)、心脏I/R、经典缺血预处理(CIPC)及肾缺血预处理(RIPC)4组。观察各组心肌梗塞面积、左室舒缩功能、心脏超微结构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CIPC、RIPC组,心肌梗塞面积、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I/R组明显降低,左室舒缩功能明显恢复(P<0.01),心脏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RIPC可诱导出与CIPC类似的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外源性腺苷前质硫酸腺嘌呤大鼠心脏预处理和经典缺血预处理建立模型,监测心脏内源性保护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250~300gSD大鼠32只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硫酸腺嘌呤预处理组(ASPC组)。比较各组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变化。结果:IPC组、ASPC组均显示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的IPC效应,同时,肌酸激酶(CK)、过氧化氢酶(CAT)、5”核苷酸酶(5’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增高,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增强。结论:CK、CAT、5’NT、SOD、NO及HSP70是大鼠腺苷性和缺血性心脏预处理后产生的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  相似文献   

7.
mitoKATP通道参与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阈下缺血预处理联合预处理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中mi-toKatp通道激动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脏电脱耦联发生时间、细胞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改变:结果:单独使用卡托普利、或给予大鼠心脏2min缺血/10min复灌作为阈下缺血预处理,均不能改善长时间缺血/复灌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而卡托普利和阂下缺血预处理联合使用可增高心脏收缩功能。mito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5-HD可取消这一联合预处理的作用一联合预处理可引起缺血后电脱耦联发生时间延长,缺血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高;5-HD可取消此作用结论:mitoKatp通道参与了联合预处理延迟缺血引起的细胞间脱耦联和促进细胞膜离子通道稳定性维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降低大鼠心室易颤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应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流模型,研究模拟缺血预处理(IP)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发现IP可引起心室颤动阈(VFT)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心室有效不应期短时延长。IP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在预缺血后30min已基本消失。提示IP对离体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且时间较为短暂。  相似文献   

9.
缺血后处理内源性心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XH 《生理学报》2007,59(5):628-634
再灌注疗法是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措施,但会引起再灌注损伤,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缺血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是缺血心脏有效的内源性保护现象,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心肌坏死与心肌功能障碍,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内源性心脏保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触发因子释放,经多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介导,作用于多种效应器,影响氧自由基产生、钙超载等I/R损伤的关键环节而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是可以在缺血后实施的I-postC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以I-postC为重点综述内源性心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阿片样物质与心脏缺血预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Pei JM  Bi H  Zhu MZ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1):63-66
阿片肽和外源性阿片术物质如吗啡除了能缓解心肌梗塞造成的疼痛外,还具有减小梗塞范围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等重要作用。心脏阿片受体参与了缺血预处理(IPC)对心脏的调节作用,阿片样物质激活心脏阿片受体还可模拟IPC对心脏的作用。心脏阿片受体的激活产生的急性即第一窗口期和延迟即第二窗口期的心脏保护作用的信号途径,与IPC相似,其信号通路涉及Gi/Go蛋白、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和ATP敏感K^ 通道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