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发掘报告是遗址原始资料公布的主要形式,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以专著形式发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相对较少,且随着从业人员的多样化,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体例和内容不一,部分报告缺失基本信息,不利于构建有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文在回顾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讨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编写的基本框架。本文认为,在以遗址和人类行为为中心的研究视角下,遗址发掘报告需“由表及里”地报道遗址的基本信息。内容至少应包括遗址的地理位置,发现、发掘和研究历史,地质、地貌,发掘方法和流程,地层、年代和古环境,出土遗存(遗迹和遗物)情况等。作者希望本文可促进同行思考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的编写方式,以达成及时有效交流新考古发现所蕴含考古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朱日祥等,2004)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确立了远古人类在亚洲北部首次出现的最早年代。除人类文化遗物外,马圈沟遗址还同时出土了大批对于我们理解上新世一更新世期间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要价值的化石材料。尤其重要的是该遗址第三文化层中的真象类牙齿标本(“Elephas sp.”:朱日祥等, 2004),已被鉴定为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魏光飚等,2003)。  相似文献   

3.
让我们走进历史──中国古动物馆巡礼中国古动物馆日前正式向社会开放了。这使北京城又多了一处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大课堂。今天,人们要想探寻人类祖先的足迹,可以去周口店猿人遗址。65年前,裴文中教授在那里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树...  相似文献   

4.
辽宁鸽子洞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序言鸽子洞(野外编号K7301A和B位于大凌河上游,地属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下简称喀左县)水泉公社瓦房大队,在东经124°50′,北纬41°15′附近,海拔约250米,遗址高出大凌河水面约35米(图1)。 1973年辽宁省博物馆主持了鸽子洞的发掘。鸽子洞1973年发掘工作自5月18日  相似文献   

5.
遗址形成过程(或成因)研究是以地质考古学的研究手段为出发点,解读古人类遗址的形成和埋藏过程,其研究结果对正确解读遗址完整性和早期人类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方向在中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鉴于旷野遗址在保存早期人类化石及遗物方面的特殊地位,本文以地质考古学为出发点,系统分析有关旷野遗址形成过程研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对Glynn Isaac在东非创立的一套系统解读旷野遗址形成过程研究所涉及的指标进行梳理。此外,作者以古人类活动遗物的埋藏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切入点,详细介绍目前从事旷野遗址成因研究所涉及的关键指标及学术意义,并对中国境内有关遗址成因研究以及旷野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苏庆溥 《化石》2023,(3):44-46
<正>萨拉乌苏遗址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1922-1923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出土了约200件旧石器,并发现了一件人类牙齿化石,它是20世纪20年代“亚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始现之地,这一古人类学领域开天辟地的发现,揭开了在当时欧洲人视角中的遥远而神秘的亚洲——人类起源的序幕,从而吸引着一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外地质地理和考古学家陆续涉足该地开展考察与探索,也遂将“萨拉乌苏”一名广传博引,历经百年不衰,在国内外享以盛名。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遗址自1972年重新整顿开放以来,每年除接待数以十万计的工农兵参观外,还接待数以千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这些外国朋友,都以极大的兴趣来到这个古老的人类遗址探访,常常以动人的言语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观感。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闻名世界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国际友人响往的一个地方。来这里参观的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和罗马尼亚朋友常常热情地对我们说:像北京人遗址这样古老而又材料丰富的早期人类地点。对于宣传人类进化是很有意义的,有机会来这里参观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8.
与中国的家猪早期畜养有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猪在中国的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素有“六畜”之一的称号。我国人民关心家猪在中国的起源和培育的问题。在我国,猪的畜养不但可以追溯到有文字历史的早期;更早,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猪的骨骼也是屡见不鲜的。据作者不完全的了解和经手的兽骨来看,猪可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中最常见的一种动物。例如:辽宁旅顺郭家屯遗址,大连遗址,内蒙古宁城遗址,赤峰夏家店和药王庙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曲阜西夏侯遗址,陕西沣西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河南淅川遗址,江苏邳县刘林遗址,吴江梅堰遗址,南京北阴阳营遗  相似文献   

9.
鸽子洞     
《化石》1978,(1)
喀左县大凌河边有个鸽子洞,它是辽宁省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鸽子洞一类名称大家并不生疏,著名的北京猿人遗址的一部份就叫鸽子堂,都是因野鸽栖息于洞内而得名。说来也巧,两地相距千里,但两洞内挖出的文化遗物却很相象,彼此有着继承的关系。鸽子洞位于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公社后城子大队,遗址紧靠大凌河岸边,高出河面约35米。洞矗立在陡壁悬崖之上,攀  相似文献   

10.
这件狗(Cais familiaris L.)的头颅骨标本(图版)出土于常州市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五千多年。从研究家畜畜养历史和先民的生活情形方面看,这件标本时代较早,而且保存得完好,有一定的记述价值。马克思指出:家畜是“许多代,在人类控制下,以人类劳动为媒介而继续发生变形的生产物”(《资本论》第一卷,第197页,人民出版社,1953年译本)。我国是世界家畜最早驯养的基地之一。狗可能是由一种似狼的野狗驯化而来,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大约起始于中石器时代。在我国考古文化遗存中的狗,发现十分普遍,但是记述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巫山蓝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马(Equus caballus)、黄牛(Bos taurus)、山羊(Capra hircus)、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狗(Canis familiaris)、猪(Sus domestica)6种家畜的骨骼。这是三峡地区唯一一个在先秦时期六畜兼备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中的马、牛,是三峡地区同类家畜中时代最早的发现资料。三峡地区早期历史时期,人类肉食资源以野生动物为主,家畜动物骨骼发现材料较少。蓝家寨遗址出现种类较多的家畜动物种类,为全面分析和认识三峡地区经济形态发展过程、古居民行为模式和区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家畜马和黄牛,与该时期各种区域文化在三峡地区的碰撞、交流、融合有关。  相似文献   

12.
当地球历史进入距今5万年后,人类活动变得越发活跃,不仅古人类遗址数量显著增多,而且人类的体制和人类文化也出现了显著的进步与变革,石器形态更加规范,骨角器和装饰品大量出现,狩猎工具更加专业化,这就是考古学界所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然而这场变革在我国发生的时间和过程却一直难寻答案.但,近年来水洞沟的发掘和研究逐渐找到些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0—11月,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在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的人字洞旧石器遗址进行发掘期间,对遗址周围也进行了地质调查,调查中发现在该遗址西北约200米处的癞痢山采石场西塘口顶部有中新世的裂隙堆...  相似文献   

14.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21,40(3):349-362
中国境内分布着数千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早期人类演化与适应行为研究的重要区域.虽然以往的研究一直关注地学手段在解读遗址地貌和地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然而,作为正确鉴别遗址完整性和早期人类生存行为研究的遗址形成过程(或遗址成因)分析,长期以来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和关键指标的选择.本文结合古人类活动遗址保存的地貌和主要沉积物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在远古史上,人类为了过江渡海,已经利用了各种各样的漂浮工具,后来又发明了形形色色的船只。有趣的是,葫芦曾经是人类最早的船。在《物原》中有这么一句话:“燧人以匏(páo)济水”。燧人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人物,是发明人工取火的英雄,此处又说他“以匏济火”,看来他又是发明舟的先导了。尽管燧人氏是一个传说人物,但是远古“以匏济水”确有其事。相传葫芦原产于印度,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然而在中国、美洲和非洲埃及有不少发现。在我国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发现过葫芦及其种子。这是人类最早栽培葫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的生物之中,只有人类能够使用火,使用火是人类在与自然的博弈中得到的专利.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人类对火的驾驭和利用能力是不断发展、不断加强的. 北京周口店遗址和以色列Gesher Benot Ya' aqvo遗址的考古材料表明,至少在70~80万年前的直立人演化中期,古人类已能控制用火、保存火种.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现了许多关于古人类用火遗迹的报道.其中早中更新世有北京房山周口店、辽宁营口金牛山和陕西洛南龙牙洞,这几处遗址都发现了比较多的灰烬、烧骨和烧结的居住面.  相似文献   

17.
强娟莉 《化石》2022,(4):60-63
<正>人字洞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的癞痢山上,是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安徽课题组于1998年5月在繁昌进行地质古生物调查时所发现。人字洞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24年,期间中科院古脊椎所组织发掘和科研队伍,通过多达十次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出土了数百件珍贵的早期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器和骨器;通过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推断人字洞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备课卡片     
备课卡片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4000多年前,我国即开始了谷物酿酒。在我国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址中,人们拣到了不少盛酒和饮酒的器皿。在河南郑州还发掘出4000年前的酿造工厂遗址。公元前11世纪,中国就有记载酒曲、水质和发酵温度是影响酒质的重要因素。春...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动物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发掘出数千件动物遗骨,主要是哺乳动物的材料,分属于25种。遗址动物群的研究有其特点,即非但要研究遗址动物的生物学(或古生物学)的性质,同时要注意到它们和人类活动各方面的联系,根据这个道理,试将甑皮岩遗址动物分成了五个大类。由猪骨的研究,证明甑皮岩时代的人类已经能够驯养动物。遗址动物群反映出,有小型湖沼分布的多水的山间盆地的环境,显示当时的气候大约较今日炎热。  相似文献   

20.
丁村遗址是我国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也是我国少数几个几未间断、持续探索的旧石器考古遗址之一。60年来,历经几代人共同努力,丁村遗址的考古与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11年以来我们在丁村遗址群周边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考古调查,在柴庄附近和汾河东岸至塔儿山之间的黄土塬区的沟谷梁峁地带发现近百处旧石器地点,并对其中的九龙洞遗址、过水洞遗址和老虎坡遗址进行了连续多年深入细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老虎坡人类活动营地、过水洞人类生活营地、九龙洞石器打制营地等多个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丁村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生活轨迹及其行为链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和宝贵资料。在与大崮堆山南坡角页岩基岩出露相通的北涧沟→沙女沟→上庄沟一线的沟谷中发现大量石制品和原地埋藏的人类遗址;而在其他不含角页岩石料的北寨沟和柴村沟中基本没有发现人类活动的迹象;显示了丁村人对角页岩原料的亲近性和依赖性。使我们对丁村遗址一带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行为模式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说明丁村遗址群的考古工作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