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用相关生长法与分层割取法相结合测定的21年生日本扁柏人工林的现存量为160t/ha,生长量为16.5t/ha·a,净光能利用率为0.64%。在日本福岡地区这样的光能利用率不算高?莞鞑愕母晌镏手赜隓~2·H的相关生长关系计算了各部分的垂直分布。以太阳能多点测定计测算了林冠上部和林冠内各层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绘制了生产结构图。通过对林冠各部位叶的测定,证明了充分郁闭的日本扁柏林同日本柳杉林一样,可以区分为圆锥形、圆柱形树冠。其叶面积数和叶量密度分别为:35±5cm~2/g,495g/m~3;45±5cm~2/g,222g/m~3。以材积解析和群落生产结构、光能分布为依据论述了生产结构对光能利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以日本扁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间伐林分和不间伐林分的生产结构、光能分布、光合速率、枝叶生长等季节变化的观测,进而计算了光能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通过比较研究,证明了生产结构影响光能利用效率,而密度影响群落生产结构。合理的生产结构可以使光能在群落内合理分配、各层叶的光合潜力充分发挥、提高群落的光能利用效率。为了标定林分生产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提出了相对光合时间数和相对光能利用率的概念及数学公式。绘制了生产结构与功能图。对合理的生产结构与合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6.
斧头湖挺水植被的群落学研究:I.菰群落(Com.Zizania latifolia)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伟;周进;王徽勤;钟扬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10(2):109-116
7.
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1991年武汉东湖不同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Ⅰ、Ⅱ、Ⅲ站浮游动物的数量为122782、70415和18184个·L(-1),并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增加而增加.生物量分别为8.639、5.872和2.082mg·L(-1)。大于1mm的甲壳动物个体频度为0.15、0.30、0.41.其体长随鱼产量的增加而缩小.最后,对影响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了解四川盆地退耕造林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协调该区域退耕还林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3年4月对四川成都周边山区造林11年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人工林(DL)、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EG)和邻近坡耕地(CK)3种样地土壤进行分层(0~10 cm、10~20 cm和20~40 cm)取样调查。共捕获线虫10103条,分别隶属于2纲6目22科37属,优势属为滑刃属和绕线属,常见属为丽突属、鹿角唇属、小杆属等16个属,其余为稀有属。结果显示,不同样地间土壤线虫数量差异明显,但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H'、SR、J')表现为DLCKEG,而优势度指数λ则相反;功能类群指数MI表现为DLEGCK,PPI和PPI/MI指数为CKDLEG。土壤线虫区系划分显示DL受干扰程度较小,食物网结构相对成熟,EG次之,而CK处于退化状态。以上表明,麻竹造林可丰富土壤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维持较高的多样性,使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棉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探讨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棉田害虫、天敌的生态调控,作者在系统调查与测定华北棉区8种不同时空类型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物种丰富度、总个体数、能流量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生产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总结了如下的一般规律:1)上一营养层(棉株或害虫)的生产力越高,其所支持的下一营养层(害虫或天敌)群落的总个体数和生产力增加;2)害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其群落生产 相似文献
11.
林分密度对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四川新津县普兴镇桉树(Eucalyptus robus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林分密度(A.625株·hm~(-2);B.750株·hm~(-2);C.875株·hm~(-2);D.1 000株·hm~(-2);E.1 125株·hm~(-2))样地各3个,对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进行分析,探讨确定桉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密度,为维持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稳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桉树人工林群落共记录到96种植物,隶属于51科79属;在各个林分密度的群落中,植物科属种数量变化规律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当密度为1 000株·hm~(-2)时,乔木层物种数最高(6种);当密度为750、875株·hm~(-2)时,灌木层群落物种数最高(17种);在林分密度625株·hm~(-2)下,草本层物种数最高(32种)。(2)桉树人工林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指数D值、Shannnon-Wiener指数H值、Simpson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值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的D值和H′值在875株·hm~(-2)密度下最大,H值在625株·hm~(-2)密度下最大,Jsw)值在750株·hm~(-2)密度下最大;灌、草层各指数分别均在密度750、625株·hm~(-2)时有最大值。(3)从群落结构上看,5种林分密度的群落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分布,乔木个体多分布在中径级(7.0≤d23.0cm);高度级结构与径级结构对林分密度的响应不一致,密度A、B、C和D、E的个体分别集中在高度级Ⅱ~Ⅴ(6.0≤h18.0m)、Ⅲ~Ⅴ(9.0≤h18.0m)、Ⅱ~Ⅲ(6.0≤h12.0m)和Ⅳ~Ⅴ(12.0≤h18.0 m)。(4)各层次优势种不同,乔木层中桉树是绝对优势树种,各密度林分中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重要值基本仅次于桉树;灌木层中,桉树幼苗只在密度E出现,构树在各密度下优势地位显著,在密度B~D中,均有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存在,并在密度B下八角枫(0.118 4)和女贞(0.183 2)长势较好,具有较大的更新潜力;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作为草本层的优势种在5种林分密度下都有生长。研究认为,林分密度750株·hm~(-2)(密度B)是新津桉树人工林的最适林分密度,该密度更有利于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各优势种群中常绿阔叶树种的大小级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种群存活曲线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地树种拟赤杨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甜槠、青冈栎、红楠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木荷、虎皮楠种群的分布格局多为随机分布,拟赤杨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种群的幼苗、幼树的 相似文献
13.
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群落是神农架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重要类型。通过分析乔木层结构及优势种的分布格局,探讨群落的特点及动态。结果表明,群落乔木层可分为3个亚层:第一亚层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势树种为米心水青冈;第二及第三亚层以常绿树种为主,优势种为曼青冈。应用偏离指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及Morisita指数,在8个尺度下对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两种优势树种进行格局分析,发现两者总体上均为聚集分布,米心水青冈的聚集强度高于曼青冈。按1~4cm, 4~8cm及8cm以上3个径级对曼青冈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各径级间聚集强度相似,没有自疏现象。由于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占据乔木层不同的高度,且均不缺乏更新贮备,因此形成稳定共存的群落。 相似文献
14.
湖北斧头湖浮叶水生植物群落学研究I.菱群落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三方面考察了斧头湖菱群落的结构,并对之进行了周年观察。菱群落内共有15种植物)可归为5个生活型13个生长型,组成种类较为丰富。利用生活型-生长型分析能较好揭示菱群落的结构。从大范围看,菱群落呈带状或斑块状分布;从小范围看,菱种群呈群聚分布,聚块大小从0.16-8m ̄2不等。群落垂直结构分两层:浮叶植物层和沉水植物层,浮叶水生值被的光合作用系统和生物量多集中在水面层)无发达地下根茎系统。菱群落内菱种群的生物量6-7月达最大值,其空间生态位与荇菜和水鳖等部分重叠,但通过时间序列发生生态位分化,以缓和对空间生态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是古老的苏铁属植物, 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也是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为研究海南苏铁在海南昌江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种群结构与森林郁闭度的关系, 本文通过样方法对海南苏铁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调查, 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以及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与森林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南苏铁所在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上下2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海南苏铁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高, 群落内物种组成丰富; 各样方内海南苏铁数量分布不均, 经常群生于海拔500 m左右的林下、林缘间。海南苏铁种群结构属于增长型, 种群更新力强, 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II型, 死亡率随着龄级增加而增加, 说明海南苏铁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随着种群个体的生长发育, 其生存力逐渐下降; 海南苏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型, 聚集程度指标随着林分郁闭度变大而增加。曲线估计结果显示, 海南苏铁幼苗幼树在透光率36.11%-58.33%显著增加。综上所述, 昌江保梅岭地区的海南苏铁种群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 喜生长于海拔500 m左右、郁闭度为35%-60%的森林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凤阳山白豆杉种群结构及群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种群大小级结构、分布格局及群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豆杉种群在福建柏 猴头杜鹃林及猴头杜鹃矮林中生长最为良好,其重要值分别可达5%~10%.在猴头杜鹃矮林中,大小级为增长型,存活曲线为Deevy-Ⅰ型,种群将得到长期发展;在福建柏 猴头杜鹃林中,大小级为衰退型,存活曲线为Deevy-Ⅲ型,但由于幼苗储备量较为丰富,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持稳定,在这两种群落类型中,种群呈现集群分布.在常绿阔叶林中,白豆杉的重要值只有0.9%,并且种群大小级为衰退型,存活曲线为Deevy-Ⅱ型,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说明常绿阔叶林不适合白豆杉种群的生长.通过对白豆杉和其他种群的相关分析表明,白豆杉种群与猴头杜鹃、福建柏等呈正相关,而与褐叶青冈、木荷等呈负相关.可以认为,如果凤阳山白豆杉种群的生境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该种群就能长期存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昆虫知识》2015,(6)
【目的】探究小麦捕食性昆虫群落结构以及动态规律,为小麦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了网捕法、陷阱法、黄盘法和马氏网法定期采集地表、小麦植株上的捕食性昆虫,并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和数据分析。【结果】两年共采集捕食性昆虫1 479头,属于4目7科22种,其中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1781)为优势种;小麦拔节期之前几乎没有捕食性昆虫,抽穗期和扬花期捕食性昆虫个体数和物种数逐渐增加,灌浆期和乳熟期物种数继续增加、个体数则迅速增多;捕食性昆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均随时间整体呈现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优势集中性指数C和优势度B则整体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小麦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日本落叶松(L. kaempferi)林及太白红杉(L. chinensis)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3种落叶松林类型, 其中日本落叶松林为人工林, 华北落叶松林既有天然分布又有人工种植, 太白红杉林则主要是天然林。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数据, 对这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 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 落叶松林的天然分布减少而人工种植的分布增加。3种森林中落叶松的林分径级及树高均为右偏分布, 说明3种落叶松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3种落叶松林均拥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且差异显著, 其中太白红杉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39.3 ± 17.9), 而华北落叶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人工林27.2 ± 17.7, 天然林27.5 ± 13.8)。除最大树高与经度的关系不显著以外, 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及物种丰富度均随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 年平均气温对落叶松林的总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 但是对其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 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显著降低而最大树高却显著增加。落叶松天然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与落叶松林总体的基本一致, 但群落结构的格局不尽相同: 随着经纬度的增加, 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树高增加而天然林的最大树高减小; 落叶松天然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而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的方法,在浙江丽水白云山林场的红豆树人工林中共建立两个20 m×40 m的监测样地(1号样地和2号样地),并进行群落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乔木和灌木物种13种,优势种主要为红豆树、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刨花楠(Machilus pauhoi)等。两个样地的径级结构均成倒"J"分布。(2)从空间分布看,两个样地的红豆树均基本呈现随机分布。在较小空间尺度上,1号样地和2号样地的其他树种与红豆树之间均呈负相关,特别是1号样地。(3)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红豆树胸径生长的影响,发现样地内除土壤厚度外,其他因子如全氮、全磷含量、p H值及凋落物等对红豆树的生长影响不大。研究认为:(1)白云山的红豆树人工林尚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2)红豆树的种内竞争可较小,而红豆树和其他树种之间则可能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3)后期管理过程中,该类林分可以适当伐除其他树种,并对大红豆树进行修枝,即有利于干形也可促进小红豆树的生长,同时加强对土壤厚度的管理。通过对40年生红豆树成熟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林分结构特征和物种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以四川绵竹白云山喜树人工林为对象,设置高密度、低密度样地各4块,分析喜树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重要值、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和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wienner指数H值、Simpson指数H′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值)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高密度下,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均呈偏峰型;在低密度下,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均呈山峰型。(2)高、低密度下喜树人工林乔木层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林下植被对密度变化的响应不同,高密度下的草木层多样性较高,低密度下的灌木层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