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研究罗勒多糖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罗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罗勒多糖组小鼠,气管注射博来霉素(1.5mg/kg),诱导其肺纤维化,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法造模。罗勒多糖组小鼠每天用100、50、25mg/kg罗勒多糖,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同法给药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造模28d后处死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罗勒多糖不同剂量组小鼠肺组织胶原染色明显减少,肺泡间隔增厚程度较轻,区域性实质性病变少见,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化程度均有所减轻,羟脯氨酸含量下降,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罗勒多糖能减轻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的中药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Smad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百草枯(paraquat,PQ)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Smad3蛋白的表达.方法 5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组.实验组48只,通过腹腔注射10 mg/kg PQ建立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在实验组染毒后第2、5、7、14天和对照组第7天时分别被安乐死,留取肺组织标本.标本进一步进行HE染色和Smad3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光镜观察小鼠染毒后第2~5天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第7天有少量胶原沉积及斑片状的纤维化表现,第14天表现更加明显.免疫组化观察染毒小鼠肺组织Smad3蛋白表达,第2~7天肺中巨噬细胞和部分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见到阳性表达.Smad3阳性表达和巨噬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第14天,在成纤维细胞灶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核中,也可见到Smad3弱阳性表达.结论 在PQ致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Smad3蛋白异常表达并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整合素相关激酶(ILK)在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肺纤维化中与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组。后者以博莱霉素腹腔注射致肺纤维化,正常对照组仅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的第28天和40天处死动物取出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trichrome染色,分别观察实验动物肺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以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K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实验组小鼠ILK,并同时检测间充质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蛋白(α-SMA)和上皮细胞标记物上皮钙粘附素(E-Cad)的表达。结果组织学结果显示小鼠肺组织胶原含量在第28d明显增加,第40d达高峰,羟脯氨酸测定动态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纤维化组中ILK、α-SMA蛋白表达增高(P<0.01),E-Cad的蛋白表达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肺纤维化组ILK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ILK的表达不仅与羟脯氨酸的含量成正相关(r分别为0.867、0.886,P均小于0.05),也与α-SMA/E-Cad比值成正相关(r分别为0.830、0.844,P均小于0.05);α-SMA与E-Cad成负相关(r分别为-0.820、-0.833,P均小于0.05)。结论ILK在小鼠肺纤维化中表达与纤维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增高,表明其可能是肺纤维化形成的促进因子,且由于ILK与α-SMA/E-Cad比值成正相关,推测ILK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机制可能与促进EMT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缺血性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并探讨其胶原沉积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予以腹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0 ms/kg,每天2次,连续10 d.对照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对比体表心电图,45 d后处死小鼠,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脏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一1(TIMP-1)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肝、肾组织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室性心律失常增多,心率加快(P<0.05);心脏胶原沉积较多,MMP-9、TIMP-1、LN表达上调(P<0.05),肝、肾组织LN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异丙肾上腺素能制备缺血性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其机制与MMP-TIMP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甙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实验性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和PNS大、中、小剂量组。通过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BLM)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各治疗组开始给药,于给药后第7、14、28 d处死部分小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PNS能减少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胶原沉积及降低肺系数(P<0.05,P<0.01),减轻肺部的病理损害(P<0.05,P<0.01)。结论:PNS对BLM诱导产生的小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最佳剂量和方法。方法 126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一次性大剂量模型和多次小剂量模型。一次性大剂量模型分为200 mg/(kg.bw)BLM组、150 mg/(kg.bw)BLM组、100 mg/(kg.bw)BLM组及阴性对照组(DN组),每组18只,分别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BLM 200、150、100mg/(kg.bw)及生理盐水10 mL/(kg.bw),各组分别于第7、14、21天各处死6只。多次小剂量模型分为每日10 mg/(kg.bw)BLM组及阴性对照组(N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BLM 10 mg/(kg.bw)及生理盐水10 mL/(kg.bw),每天1次,连续注射14 d,两组分别于第14、21、28天各处死6只。留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Ⅲ型胶原的含量,观察小鼠体重及生存率。结果①在一次性大剂量模型中,BLM各剂量组肺泡炎症评分及肺纤维化评分与正常组相比,除100 mg/(kg.bw)BLM组和150 mg/(kg.bw)BLM组在第7天的模型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个剂量组Ⅲ型胶原的表达面积与正常组相比,除100 mg/(kg.bw)BLM组在第7天的模型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均较正常组高(P<0.05),各个剂量组分别在第21天达到高峰,以200 mg/(kg.bw)BLM组第21天组Ⅲ型胶原的表达面积最高;该模型小鼠各剂量组死亡率为0。②在多次小剂量模型中,各组的肺泡炎症与肺纤维化程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Ⅲ型胶原的表达也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增加,在第28天达到高峰;该模型小鼠共死亡11只,死亡率为30.56%。结论在本实验中,以尾静脉一次性注射BLM 200 mg/(kg.bw)后第21天诱导建立的ICR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成模最好,其小鼠死亡率低,操作简单,有效安全方便的特点使之有希望成为一种复制肺纤维化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博莱霉素(BLM)复制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并观察模型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66只,随机分为BLM80组18只、BLM150组19只、BLM300组19只和对照组10只,分别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BLM80、150、300 mg/kg和生理盐水。结果①BLM80组和BLM150组小鼠最低体重分别为BLM注射前的84%和65%。②BLM80组、BLM150组、BLM300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100%、43%、0和100%。③BLM150组BLM注射后14 d、28 d,右肺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738±46 nmol、886±83 nmol,与对照组(360±75 nmo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BLM150组小鼠BLM注射28 d,在胸膜下及血管周围形成广泛、稳定、明显的纤维化改变。BLM150组与BLM80和对照组比较,肺纤维化病理评分分别呈明显增高(P值均小于0.001)。结论C57BL/6小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BLM150mg/kg可以制备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 C57 雄性体重为(22±2)g 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8):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同实验组;②糖尿病模型组(HG):按体重(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③NaHS 处理组(HG + NaHS):方法同组别②,只是糖尿病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NaHS(100 μmol/L·kg·d),每天一次,连续12周。HE染色检测肝细胞损伤;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胱硫醚-β-合成酶(CBS,内源性H2S产生的关键酶)、胶原I (Col-I)、胶原III (Col-II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加重,CBS 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NaHS处理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减轻、CB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 外源性H2S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与降低胶原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外源性精胺对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4 只雄性 C57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糖尿病组(T1D)和精胺预处理组(T1D+Sp,每组 n=8)。一次性注射 STZ(60 mg/kg)复制 1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精胺预处理组在 STZ 注射前两周每天腹腔注射精胺(Sp,5 mg/(kg·d)),随后隔天注射精胺,第 12 周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判断肾功能变化,HE、PAS 和 Masson 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IV型胶原(Coll-IV)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 Control 相比,T1D 组血糖(5.67±0.22 vs 28.40±0.57 mmol/L)、肌酐(14.33±1.22 vs 30.67±4.73 μmol/L)、尿素氮(6.93±4.94 vs 22.00±1.04 mmol/L)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基底膜增厚,胶原含量明显增加,MMP-2、MMP-9 和 Coll-IV 蛋白表达均升高(分别为 0.57±0.07 vs 1.06±0.20、47.00±0.04 vs 1.29±0.09和0.42±0.16 vs 0.95±0.18,P<0.05),精胺预处理明显减轻上述变化。结论: 外源性精胺预处理通过调节 MMPs 与胶原的平衡减轻 DN 小鼠的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小鼠心肌重构和自噬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10周龄的C57小鼠腹腔注射STZ 50 mg/(kg·d),连续注射5 d,7 d测血糖浓度>16.7 mmol/L视为糖尿病小鼠造模成功,造模成功4周后给与药物干预。本实验分四组,对照组(control, 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缓冲液, n=10)、模型组(Streptozocin, 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n=8)、处理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与西格列汀灌胃10 mg/(kg·d),n=8)、抑制剂组(在处理组的基础上给与腹腔注射Compound C (AMPK通路抑制剂,10 mg/(kg·d),n=8),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6周后称体重,处死,取小鼠心脏并分离心室称重,计算心室/体重比,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脑钠肽(BN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缝隙连接蛋白43(Cx43)、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LC3B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没有明显改变,心室/体重比明显增加(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细胞增大,Masson染色显示心肌间隙纤维化增多,BNP、TGF-β蛋白明显升高,Cx43、LC3B、AMPK蛋白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格列汀组BNP、TGF-β蛋白明显下降,Cx43、LC3B、AMPK蛋白增多(P<0.05)。然而Compound C会抑制Cx43、LC3B、AMPK蛋白表达的上调(P< 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且可以通过AMPK相关通路调节Cx43和自噬。  相似文献   

11.
用Cry1Ab蛋白处理的果蝇喂养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在第1d、3d、5d、7d、9d、11d用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拟环纹豹蛛体内Cry1Ab蛋白含量,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拟环纹豹蛛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探讨拟环纹豹蛛体内Cw1Ab蛋白的富集作用与其体内3种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从第ld至第7dC~IAb蛋F1在拟环纹豹蛛体内均具富集作用(P〈0.05),到第7d的时候达到最高值,达极显著差异(p〈0.01),然后逐渐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SOD酶活性总体趋势是降低的,在第7d达到最低;用Cry1Ab蛋白处理拟环纹豹蛛后其体内的AChE和GSH—Px酶活性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征明Cry1Ab蛋白在拟环纹豹蛛体内具有富集效应,并且其体内Cry1Ab蛋白对其体内GSH—Px、AChE具铂一定诱导作用,对SOD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57BL/6与ICR小鼠在博来霉素(BLM)致肺纤维化过程中的种属差异。方法 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19只,ICR小鼠16只,分别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BLM150mg/kg,观察每组小鼠体重、生存率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C57BL/6与ICR小鼠最低体重分别发生在静脉注射处置后的7d和5d,最低体重分别为注射前的65.46%和73.21%,两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②C57BL/6与ICR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36.84%和56.25%,两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③C57BL/6小鼠BLM注射后28d,在胸膜下及血管周围形成广泛、稳定的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而ICR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纤维化形成。C57BL/6小鼠肺纤维化病理评分明显高于ICR小鼠(P0.001)。结论 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作用在C57BL/6与ICR小鼠间存在着明显的种属差异。C57BL/6小鼠较ICR小鼠更适于复制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陈石  张德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4):335-340,I0008
目的研究实验性酸吸入与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与传统的博来霉素致纤维化作一比较。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博来霉素组、高浓度盐酸组、中浓度盐酸组和低浓度盐酸组,每组24只。博来霉素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来霉素诱导纤维化,盐酸组每周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盐酸1次,正常对照组每周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次。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及42天随机处死6只,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半定量测定I型胶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盐酸组肺泡炎程度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开始2周内达到一个高峰,随后仍旧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状态,28d达到或者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盐酸组纤维化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始终未超过博来霉素组。盐酸组肺组织TGF-β1mRNA在28d时达到博来霉素组水平,至42d时全面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博来霉素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I型胶原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阴性对照组及3个盐酸组。高、中浓度盐酸组CTGF表达从14d起高于正常阴性对照组,且随滴注次数及时间增加而增强。结论本实验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经常性胃食管酸反流引起的酸吸入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性,为揭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Fizzl在肺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并比较罗格列酮与强的松对Fizzl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强的松干预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强的松+罗格列酮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来霉素构建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24小时后各干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各组动物于7、14、28d随机处死6只,测肺系数,取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Fizzl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干预组各时期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轻。Fizzl表达呈动态性变化,第7天表达最高,14d,28d表达减弱。干预组各时期Fizzl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其中罗格列酮和强的松联合干预组早期对Fizz的下调水平更大。结论:Fizzl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形成;罗格列酮、强的松均可下调Fizzl表达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程度,减少肺组织胶原的沉积,提示Fizzl可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罗格列酮和强的松联用治疗较单用强的松效果更好,对Fizzl的下调水平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Ma WL  Ye H  Tao XN  Xin JB 《生理学报》2005,57(4):493-497
为了探讨FIZZ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在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应用博莱霉素(5mg/kg体重)气管内注入复制实聆性人鼠肺纤维化模犁,采用HE染色、Masson三联染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实验性人鼠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及其肺组织中FIZZ1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实验性人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呈现舆型的肺泡炎(7d)、纤维组织增生(14~2ld)及稳定的肺纤维化(28d)等表现;(2)FIZZ1蛋白在正常肺组织表达较弱,存肺纤维化组7d时表达明显增强,14d时较7d时有所减弱,21及28d明显减弱;(3)FIZZ1 mRNA在正常肺组织巾表达较弱,在肺纤维化组7d时表达明显增强,14d时开始减弱,2l及28d明显减弱,但仍强于正常组。上述结果提示,FIZZ1蛋白和mRNA在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并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曲杨  赵丹  张海青  蔡毅然  车南颖 《生物磁学》2014,(24):4719-4722
目的:探讨胸膜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所占比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52例胸膜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252例胸膜恶性肿瘤包括胸膜穿刺活检120例,胸腔镜活检25例,伴有胸膜转移的恶性胸水107例;男性143例,女性109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59.9岁。临床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CT表现为胸膜增厚、胸水(90%)、多发或单发胸膜结节和原发器官占位性病变。活检病例中,转移性癌86例(34.1%),包括肺腺癌64例(25.4%),小细胞癌11例(4.4%),鳞癌11例(4.4%),恶性间皮瘤47例(18.7%),滑膜肉瘤9例(3.6%),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1.2%);恶性胸水病例病例中转移性癌95例(37.7%),包括肺腺癌85例(33.7%),小细胞癌6例(2.4%),鳞癌2例(0.8%),乳腺腺癌2例(0.8%),恶性间皮瘤8例(3.2%),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1.6%)。结论:胸膜恶性肿瘤中以转移性腺癌多见,其次为恶性间皮瘤,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的表达有助于诊断胸膜恶性肿瘤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压迫后早期痛阈改变与神经损伤程度的联系。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n=8):正常组,假手术组,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假手术组模型制作过程和其它两个模型组相同,但不做神经压迫,70 g压迫组和180 g压迫组分别用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右侧颈7脊神经15 min,制作神经急性压迫损伤模型。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 d测右侧前足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取右侧颈7脊神经,HE染色病理分级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痛阈改变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术后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以及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70 g压迫组术后1~7 d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180 g压迫组术后1 d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7 d明显升高(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病理变化,而70 g压迫组和180g压迫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损伤病理分级180 g压迫组高于70 g压迫组(P〈0.05)。结论70 g或180 g血管夹压迫大鼠颈7脊神经后大鼠痛阈降低或升高,其机制可能与不同的压力导致不同的神经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