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石韦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进行,注意施肥,保持湿度在75%以上。孢子繁殖宜在秋季孢子成熟时进行,勤浇水,2月后产生绿色原叶体,进而发育为幼孢子体。培育8~9月后,可进行移栽。庐山石韦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进行,注意施肥,保持湿度在75%以上。孢子繁殖宜在秋季孢子成熟时进行,勤浇水,2月后产生绿色原叶体,进而发育为幼孢子体。培育8~9月后,可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采样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上两个海拔间3种常见毛茛科植物条裂银莲花(Anemone trullifo-liavar.linearis)、粗距翠雀花(Delphinium pachycentrumHemsl.)和钝裂银莲花(Anemone obtusiloba)的繁殖性状和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对植物在极端环境下采取的繁殖策略及繁殖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3个物种的株高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种的花大小在不同海拔间均无显著差异;条裂银莲花单个种子重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虫食数/株、结籽率和种子数/株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钝裂银莲花的繁殖分配、虫食数/株、种子数/株和单个种子重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2)不同海拔条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单花重、雄蕊重、虫食数/株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斜率在海拔间有显著差异.粗距翠雀花花期的雄蕊重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异速关系不受海拔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钝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花期的所有繁殖特征以及果期的种子重/果实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海拔间个体大小与种子重/果实的斜率差异显著,且与花期各繁殖性状异速关系的截距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海拔对植物的个体大小以及种群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江南星蕨和庐山石韦两种观赏蕨类的繁殖技术。分株繁殖主要在春季进行,并注意日常管理。两种蕨类的孢子繁殖采用5种基质对照,经试验,江南星蕨孢子繁殖的基质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2:1:1为最佳,而庐山石韦则以基质泥炭土:蛭石=2:1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雌雄异株植物东北鼠李(Rhamnus schneideri var. manshurica)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繁殖阶段雌雄植株叶片元素含量的性别差异和动态变化,可为雌雄异株植物性别特异性资源需求及利用策略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在吉林蛟河天然针阔混交林内建立1块23.76hm2的永久性固定监测样地,于2019–2021年花期和果期(共5个繁殖阶段)选择样地内一定数量的东北鼠李雌雄植株,测定每株的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铁、硼)含量,比较东北鼠李雌雄植株在不同繁殖阶段叶片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并计算各个繁殖阶段雌雄植株的花、果生物量,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雌雄植株各个繁殖阶段的花果生物量差异,以分析雌雄植株叶片营养元素出现性别差异及动态变化的背后机制。结果表明:(1)东北鼠李雌雄植株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这种性别差异仅在某些繁殖阶段存在。在2019年花期,雌雄植株的各叶片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021年花期,雌株叶片的磷含量显著小于雄株。在2019年果期,雌株叶片的磷、钾含量显著小于雄株;而在2020年果期,雌株叶片的氮、磷、钾、钙、镁、铁、硼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5.
中华山蓼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具有克隆繁殖和雌雄异株繁育特性的中华山蓼Oxyria sinensis Hemsl.在5个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结果表明:(1)雄株高度和茎叶总生物量仪在海拔2780 m的居群显著高于雌株,在另外4个居群与雌株高度和茎叶总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雄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在海拔较高的3个届群显著高于雌株的地上部分总生物量;雄株的花生物量和繁殖分配在海拔1978 m的居群与雌株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另外4个居群均显著高于雌株,表明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中华山蓼增加了对雄性植株的资源配置,可能是对海拔较高地区不可预见性降雨和降低昆虫访花频率的适应.(2)雌雄株高度、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茎叶生物量以及雌株的花生物量和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雄花的生物量和繁殖分配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进一步证明中华山蓼在海拔较高地区的居群增加了对雄性资源的投资.(3)雄雌株繁殖分配受个体大小制约(个体大小依赖性),但并不支持"植物开始繁殖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阈值)"的观点.这可能因为中华山蓼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而同一植株上不同分株间能通过地下根状茎达到资源共享,因此中华山蓼分株的开花繁殖不需要达到一定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华檀梨(Pyrularia sinensis Wu.)系檀香科檀香属植物,在井冈山仅有3株分布在一沟谷中,为了拯球这一珍稀濒危植物,本文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在菌食和植食阶段的种群繁殖力对环境温度的响应及其与种群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对不同致病力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通过单异活体培养(菌食)和接种寄主黑松(植食)两种方式,探讨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线虫种群孵化率、繁殖量和后代性比等繁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单异活体培养时,供试的松材线虫强毒和弱毒虫株以及拟松材线虫有毒和无毒虫株在25℃下均具有最高的卵孵化率;不同致病力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群具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松材线虫强致病力虫株ZJ在35℃出现最大繁殖量,弱致病力虫株YW4在30℃下繁殖最多,而拟松材线虫无致病力虫株JNL10和有致病力虫株15#则在25℃下繁殖量较大。但总体来看,在25~35℃下,松材线虫ZJ虫株和YW4虫株繁殖量无显著性差异,而拟松材线虫JNL10虫株和15#虫株的繁殖量具有显著差异。在寄主体内,15~20℃时松材线虫ZJ虫株和YW4虫株繁殖量无显著性差异,25~35℃时,松材线虫ZJ虫株的繁殖量明显高于YW4虫株;而在各个温度下,拟...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每次繁殖活动中的时间投入和能量分配, 采取不同的繁殖对策。这些繁殖对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并且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用在地鼠鼻甲繁殖不好、但在肺中繁殖较好的甲/福流/8/58(H2N2)流感病毒,与在地鼠的上下呼吸道均能较好地繁殖的H3N2型病毒重组,所获重组株(福R3),除HA基因是来自H2N2外,其它基因均来自H3N2。该重组病毒像亲本株H2N2株一样,在地鼠鼻甲繁不好。结果表明,编码甲/福流/8/58病毒的H2血凝素的基因影响着地鼠的组织嗜性。  相似文献   

10.
人工调水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赵文智  常学礼  李秋艳 《生态学报》2005,25(8):1987-1993
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人工调控黑河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水实施的3a中,胡杨主要靠根蘖繁殖更新,种子繁殖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放牧干扰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林窗内胡杨的根蘖繁殖差异明显,胡杨幼苗个体密度平均为(213.9±112.5)株/100m2,其中1龄为(27.5±18.8)株/100m2,2龄为(113.8±67.7)株/100m2,3龄为(71.0±73.9)株/100m2。胡杨幼苗的丛密度平均为(108.3±56.0)丛/100m2,其中1龄为(19.2±13.9)丛/100m2,2龄为(59.0±37.8)丛/100m2,3龄为(29.8±22.8)丛/100m2。这种差异与当年的生态水文条件有关。划分的整体、大林窗、小林窗3种类型中,大林窗内2龄胡杨幼苗的根蘖繁殖更新受到了距样方最近和最远母树距离的影响。在生态水文条件较好的年份(2龄苗对应于2002年),在距母树较远的地方根蘖繁殖最容易发生。在其它林窗中,胡杨根蘖繁殖主要受林窗生境如环样方母树株数(Tn)、距样方最近母树距离(Nd)、距样方最远母树距离(Fd)和林窗面积(Ga)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单独影响都不显著。总之,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黑河分水工程实施对胡杨的繁殖更新无疑是有利的,但前提是消除放牧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是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又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熊胆是名贵的中药,活熊取胆技术已在全国开发应用,但黑熊繁殖技术尚未成熟。至今为止,黑熊的繁殖技术主要是从二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是繁殖场内熊本交繁殖,其二是人工受精。黑熊本交繁殖现已有个别动物园及熊场繁殖产出小熊,但黑熊本交繁殖需修建大面积的繁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地狼毒种群繁殖分配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植物生活史研究的核心问题,海拔制约下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繁殖分配产生重要影响.2010年7月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地2700~3000 m范围内4个海拔梯度下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群繁殖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狼毒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总花干重、株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繁殖分配呈增大趋势;在海拔梯度下,狼毒种群繁殖分配与地上生物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海拔2800 m除外),与株高呈不显著负相关(海拔3000 m除外).狼毒种群繁殖分配存在大小依赖性且生物量的依赖性远大于株高,说明随海拔升高,狼毒种群通过减小个体大小来降低资源消耗,把获取的有限资源分配到繁殖部分,从而达到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大戟的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传超  余伯阳  董晨  蒋继宏 《广西植物》2005,25(2):152-155,i003
以野生大戟为材料,探讨了大戟茎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等快速繁殖技术的条件。结果表明:大戟茎 尖扦插繁殖,其成活率可以达到88.6%,用含有腋芽的茎在MS培养基上培养,发芽比例可以达到55%;用愈 伤组织诱导生芽,最高可以达到12%。嫩芽在不含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率达到47.1%。幼苗 接种本源的或同科外源植物5株内生真菌,比较其生长表明,接种大戟来源的两株内生真菌全苗重分别达到 对照的1.51和2.08倍,根重达到对照的2.09和3.68倍,最有利于宿主生长。  相似文献   

14.
植物快速营养繁殖中的繁殖速度及产率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在国内外有几十种植物,如花卉和若干果树植物等已建立起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商品化生产的新型产业George与Sherrington(1984)指出,全世界有120多个公司或工厂,100多个实验室主要从事植物快速繁殖的生产和研究。当时他们估计,仅西欧和美国每年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的植物就有5千万株。现在这个数字可能已成倍地增长了。然而,植物的快速繁殖,究竟可“快”到什么程度呢?Morel(1964)最早指出:“在兰花(Cymbidium sp.)中,在一年内可以由一个芽产生400万个植株”。又如Hasegawa等(1973)指出:“在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在一年内可以  相似文献   

15.
人工条件下越冬扬子鳄的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11月~2004年9月在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观察了人工养殖的成年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在饲养池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繁殖区中越冬后的繁殖行为。结果表明,在与扬子鳄自然洞穴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相似但其他条件相差很大的人工环境中冬眠的扬子鳄具有繁殖能力。越冬后,这些鳄只能在具备其栖息地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但不能在不具备这种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本研究拓展了扬子鳄的人工繁殖技术,为扬子鳄人工繁殖场地的兴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以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红椿4个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于2006—2016年调查毛红椿有性繁殖和自然更新的情况,分析其繁殖适合度系数和个体水平适合度.结果表明:九连山毛红椿各地理种群结实单株的初始数量较少(3~9株),经70余年的繁衍发育,现存结实单株的数量仅2~10株,且来源于原始单株或子1~2代.不同种群间有性繁殖差异显著,但结实能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群落发育成熟,土壤种子库保存与种子萌发的失利,导致能正常生长发育成熟的林木数量近乎为0.毛红椿最佳性成熟年龄为40年,早期优势明显,适合度系数早期快速增长,为2.0~2.8,但急剧减少至0.3~0.5,之后较平稳减速至近乎于0;种群间个体有性繁殖适合度(0~14株·cm2)存在较显著差异,但均较低,甚至低至0;以现有繁殖率计算,有性繁殖与更新的适合度实测值均远低于预估值.总之,受有性繁殖遗传适合度低的影响,不同种群间有性繁殖与更新能力趋同衰退;个体有性繁殖适合度进一步降低且面临更高的投资风险,现有繁殖体系因此失衡并趋于恶化.建议开展繁殖交配、授粉结实及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同时人为干预林分环境,于结实期清理林地枯落物,在幼苗至幼树生长过渡期适当疏伐.  相似文献   

17.
姜科姜黄属植物是市场上重要的鲜切花和园林绿化品种,且多数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姜黄属目前主流的块茎分株繁殖法面临着诸如繁殖质量可控性差、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市场的规模发展。姜黄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能为其提供高效的繁殖途径,批量生产出优质可控的种苗,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研究总结出姜黄属组织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技术现状,通过不同培养方法探讨了目前姜黄属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希望为姜黄属植物组培快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羊柴(Hedysarum laeve)是豆科多年生半灌木,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同时进行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该文在野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水分和养 分处理对羊柴种群的繁殖权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加一定量的水分处理显著减少了花和荚果的生物量;显著增加了克隆分株枝 的生物量,显著减少了分株根茎的生物量, 但没有影响其它部分的生物量。增加一定量的水分会抑制有性繁殖,改变生物量对克隆繁殖分株各 部分的分配比例。与对照相比,增加一定量的养分能够促进有性繁殖,抑制克隆繁殖。  相似文献   

19.
刈割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当植物面对刈割干扰时, 可以通过繁殖策略的调节适应变化的环境。研究刈割干扰下植物繁殖策略的调节对于揭示植物的适应与进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在1979年围封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样地(对照)和毗邻的长期刈割区对其繁殖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长期刈割干扰下, 大针茅的种群生物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 由于其株丛生物量显著降低, 大针茅种群生物量的维持得益于种群密度的显著增加。糙隐子草的种群生物量比对照区显著提高, 由于其株丛生物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 糙隐子草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也是因为密度的显著提高。因此, 密度调节是两种植物应对长期刈割干扰的重要的调节机制。2)长期刈割干扰下, 两种植物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过程所采取的密度调节策略并不相同。大针茅种群生殖株丛的密度无显著变化, 非生殖株丛的密度显著提高, 导致其非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增加, 而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降低。因此刈割干扰下大针茅种群在密度调节上采取了保持有性繁殖株丛密度, 增加无性繁殖株丛密度的策略。糙隐子草种群非生殖株丛的密度显著增加, 但生殖株丛的密度增加幅度更大, 导致其非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降低, 而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提高。因此刈割干扰下糙隐子草种群在密度调节上采取了增加无性繁殖株丛密度的同时, 更大幅度地增加有性繁殖株丛密度的策略。3)长期刈割干扰下, 两种植物对生物量生殖分配的调节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大针茅株丛生物量向生殖枝分配的比例无显著变化, 通过降低生殖枝向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 降低了对有性生殖过程的生物量分配的投入; 而糙隐子草则通过增加株丛生物量向生殖枝分配的比例, 维持生殖枝向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 从而增加了对有性繁殖过程生物量分配的投入。4)长期刈割干扰下, 大针茅的株丛面积和株丛分蘖数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糙隐子草株丛面积降低, 但是株丛分蘖数无显著变化。本实验说明, 植物种群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之间的密度调节和资源分配调节是草原植物应对刈割干扰下的重要调节机制, 不同的响应策略影响着植物种群的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20.
天仙果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庆  陈勇  鲁心安  马炜梁 《生态学报》2001,21(8):1385-1387
研究了天仙果(Ficus erecta Thunb.var.beecheyana(Hook.et Arn.)King)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春季雌株不形成雌花序,雄瘿株的花序中雄花也不完全发育,只有瘿花发育良好,这些瘿花为培育传粉者(Blastophaga sp.)提供了必需的繁殖及发育场所;夏秋季是天仙果自身的繁殖时期,雌花充雄花花药发育良好。雌花期与雄花期每年在3-4月份及6-8月份相遇。通常进入花序传粉或产卵的小蜂只有1-2只。对天仙果隐头花序的配置及花的解剖研究还表明,其繁殖习性是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繁殖对策多样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