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 2 0 0 0年第 3 5卷第 4期第 4 3页 ) 第 4实验室 :行为学试题 ( 5)~ ( 9)你现在可以开始实验了。实验应按以下要求来完成 :将雌鱼放入水槽 ,将一条小尾鳍雄鱼放入一侧的烧杯 ,将一条大尾鳍雄鱼放入另一侧的烧杯 ,中央的烧杯空着。  观察鱼的活动 ,在第 2、3、4和 5m in时记录雌鱼是在哪条雄鱼的区域中 ,还是在位于中间的空烧杯 (的区域 )。还要注意哪一条雄鱼的红色和橙色更深。  将在实验中已用过的鱼放入另外的容器中 ,然后用没有用过的鱼重复实验。当你重复实验时 ,将大尾鳍雄鱼放入右侧烧杯 ,再重复时将其放入左侧烧杯。因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编著我国的鱼类志,作者于1984年10月至12月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区)采得一批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鱼类标本,经鉴定有三属五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即稀有条鳅Noemacheilus rarus sp. nov.。另有一个新属和两个新种:间条鳅属Heminoemacheilus gen.nov.、郑氏间条鳅Heminocmacheilus zhengbaoshani,sp.nov.和叉尾平鳅Oreonectes furcocaudalis sp.nov.,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葆珊研究员和暨南大学郑慈英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卫同志提供的。根据我们的采集和原有的记载,广东和广西两省(区)的条鳅亚科鱼类共四属九种,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海南省太阳隼属1新种:华氏太阳隼Heliocyphahuai,sp.nov.和采自贵州省印度隼属1新种:赤水印度隼Indocyphachishu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白粉病菌诱导的小麦表达序列标签(EST)研究(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尝试用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quencetags,EST)技术 ,研究了经白粉病菌诱导后的小麦基因表达。从构建的普通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约 15 0 0个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 ,获不重复ESTs序列 387条。不重复序列均获GenBank的存储号。其中 4 9.4 %的序列与已知基因同源 ,196条序列功能未知 ,84条序列为新ESTs。将不重复序列制备成高密度点阵膜 ,用差示杂交法筛选到几个抗病相关序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九江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基本情况、联合模式、主要做法以及主要成效,分析了医疗联合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可借鉴国内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运作模式,推动医疗联合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广东省原科1新种:华氏齿原Prodasineura huai,sp.nov.和采自浙江省科1新种:大磐山斑Pseudagrion dapon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表的二新属五新种均属于片飞虱亚科 Delphacinae片距族 Delphacini。二新属是阔条飞虱属 Latistria Huang et Ding和淡背飞虱属 Sogatellana Kuoh。前者与带背飞虱属 Himeunka Matsumura et Ishihara 近缘,共有三个新种;后者与白背飞虱属 SogatellaFennah接近,有二新种。这二个新属体背都有一条浅色的中纵带。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  相似文献   

8.
1972年,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采获一种新的赛蚊。由于新种赛蚊的第九背叶特大,因崦取名为大叶赛蚊Culista(Culiseta)megaloba新种。 大叶赛蚊Culiseta(Culiseta)megaloba新种形态特征 雌蚊 大型深褐色蚊虫,翅长6.3—7.0(平均6.5)毫米。 头部:头顶和后头覆盖淡色窄鳞,后头并有黑色竖鳞;沿复眼后缘有淡色鳞环,头侧为平铺的淡色宽鳞。触角蒂节(梗节)褐色,内面有淡色鳞,轮毛黑色。触须约为喙的1/8长,暗色,有时第三节基部和末端有少数淡色鳞。喙暗色,比前足股节赂长。 胸部:前胸前背片是淡色窄鳞和褐色宗毛,杂有少数淡色舌形鳞;前胸后背片具淡色窄鳞。中胸盾片的体壁黑色,具淡色或淡金黄色细鳞形成的不很明显的纵条,包括央、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的条大叶蝉属Atkinsoniella Distant3新种:叉尾条大叶蝉A.furipygofera Yang et Meng,sp.nov.,三齿条大叶蝉A.tridentata Yanget Li,sp.nov.和再华条大叶蝉A.zaihuaiYangetMeng,sp.nov.。文中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彩色照片,并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图。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赵铁桥 《动物学研究》1984,5(4):341-346
研究了一些条鳅属鱼类的大量标本,对其分类问题澄清如下:巩乃斯条鳅在鳔、肠、脊椎骨等方面远不同于黑背条鳅,不该并入后一种。它可再分成指名亚种和东方亚种,elongatus为东方亚种异名,重繐唇条鳅以一系列性状充分区别于黑斑条鳅,因此恢复其单型种地位。武威条鳅鉴别性状发现不够充分有效与近似种硬鳍条鳅区分,作了修正。根据形态差异和在河西疏勒河弱水两水系同域分布,将尖体条鳅和短尾条鳅从高原条鳅的亚种提升为分立种。  相似文献   

11.
回忆录(续)     
留学日本十三年(续)我在札幌市居住了8年,对于札幌的概况,也该说几句。札幌市街道整齐,象棋盘一样,南北以“大通”(大街)为界。在其南者和大通平行的街日南一条、南二条,……在其北者回北一条、北二条……“大通”是林荫大道,西首一端为丸山公园。东西以河为界,河东  相似文献   

12.
何和明  梁弦强   《广西植物》1990,(2):149-154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与分析槟榔不同器官、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酶量、酶带活性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经PGR-1处理后.槟榔酯酶同工酶带数目、着色程度、酶带活性都比对照的显著增多、加深、提高。 通过检测.清楚地看到槟榔酶带总共有17条,分为三大酶区,Ⅰ区带有酶谱6条,Ⅱ区带有酶谱7条.Ⅲ区带有酶谱4条。各酶区出现新酶带比对照的增多11条,带幅从狭变宽,带色由浅变深,带位迁移从慢变快,酶带活性由弱变强,这是与用药浓度有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3.
何和明  梁弦强   《广西植物》1990,10(2):149-154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与分析槟榔不同器官、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酶量、酶带活性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经PGR-1处理后.槟榔酯酶同工酶带数目、着色程度、酶带活性都比对照的显著增多、加深、提高。 通过检测.清楚地看到槟榔酶带总共有17条,分为三大酶区,Ⅰ区带有酶谱6条,Ⅱ区带有酶谱7条.Ⅲ区带有酶谱4条。各酶区出现新酶带比对照的增多11条,带幅从狭变宽,带色由浅变深,带位迁移从慢变快,酶带活性由弱变强,这是与用药浓度有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4.
四川条大叶蝉属二新种 (同翅目:大叶蝉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茂发  李子忠 《昆虫学报》2002,45(Z1):40-42
 记述采自四川的条大叶蝉属二新种:中带条大叶蝉Atkinson iella mediofasciola sp.nov.和叉端条大叶蝉A. furcul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 在贵州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国内外医疗联合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施现状,结合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发展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在双向转诊、分层就诊方面,都碰到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 引言 虸蚄就是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orth)是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十八条所指出: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七年或者十二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灭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十大病虫害的第二名的粘虫。粘虫在我们古代典籍上的名字叫虸蚄,现在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农民的口语中亦还有叫它作虸蚄的。我们历史上对於此虫的为害记载很多。因为有些文人记载牵连混淆,将许多不同的昆虫和它混在一起;以致粘虫的古名淹没,现代学者竟有不认为虸蚄即是粘虫而是其他昆虫的。不将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四川的条大叶蝉属二新种:中带条大叶蝉Atkinsoniella mediofasciola sp. nov. 和叉端条大叶蝉A. furcula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矶沙蚕科一新属新种(矶沙蚕目:矶沙蚕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台湾海峡底栖多毛类标本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隶属矶沙蚕科(Eunicidae)的一新属和一新种。共有3个标本。现报道如下。 一、新属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近似属的主要区别 矶沙蚕科是环节动物多毛纲重要科之一,迄今已报道7属。其中具5条触手、具触须和具亚足刺钩状刚毛的只有矶沙蚕属:(Eunice)和特矶沙蚕属(Eunipkysa),两属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蛾色泽有深浅两型。深色型:焦褐色,触角梗节灰褐色,羽枝浅黄褐色,下唇须焦黄褐色;足跗节有5枚黄褐色花斑;前翅有4条黑色弧形横线,内侧一条不甚明显,中室端灰白点较小,但可识,亚外缘斑列黑色,由9枚斑点组成,诸斑点内侧和最后斑点四周衬灰  相似文献   

20.
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 Rehd)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的花期、访问者、有效传粉者种类及行为、花蜜分泌节律和繁育系统等进行定点观察和实验处理。结果表明:锦鸡儿单花花期约5d,种群花期约20d。拥有以吸蜜为主的条蜂属(Anthophora)、熊蜂属(Bombus)和太阳鸟属(Aethopyga)3种传粉者功能群。综合访花频率和花粉落置数,茜条蜂(Pyganthophora rubricus Dours)和蓝喉太阳鸟(Aethopyga gouldiae)为主要有效传粉者,熊蜂(Bombus)为次要有效传粉者;蚂蚁(formicidae)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为主要盗蜜者。套袋处理结果表明,花蜜分泌日变化中,最大花蜜量发生在16:00左右;花蜜随单花花期变化中,花蜜体积最大发生于单花第5天;分泌均呈递增趋势。花蜜分泌节律与访花频率呈正相关。繁育系统检测显示,花粉胚珠比为3779±320.92,柱头最适可授期在开花第2—3天;结合不同授粉处理表明:锦鸡儿自交不亲和,需要传粉者,为蜂媒兼鸟媒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