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一种自行设计的营养制剂对间歇性寒冷暴露SD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寒冷暴露组、营养制剂组,每组11只。对照组、寒冷暴露组每日灌胃蒸馏水,营养制剂组每日灌胃营养制剂,灌胃后寒冷暴露组、营养制剂组每日于-10℃冷舱内暴露4 h,持续14 d后,取血清、子宫、卵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指标,采用比色法等检测ATP酶等能量代谢相关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寒冷暴露显著上调大鼠卵巢中FSHR、LHR蛋白表达,增强子宫和卵巢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P<0.05);与寒冷暴露组相比,营养制剂能够下调低氧暴露大鼠卵巢FSHR、LHR蛋白的表达,抑制卵巢和子宫中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P<0.05)。 结论: 营养制剂可以有效改善间歇性寒冷暴露对子宫、卵巢内HPO轴相关受体表达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冷暴露后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以及对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室温(23℃±2℃)对照组和-25℃ 2 h冷暴露组(n=6);记录冷暴露后大鼠直肠温度;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AQP-1和AQP-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冷暴露后大鼠的体心温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亦发生改变,基底膜明显增厚,肺泡I上皮细胞(AT-I)核固缩,肺泡Ⅱ上皮细胞(AT-Ⅱ)胞浆空泡化增多;冷暴露后大鼠肺组织AQ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AQP-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冷暴露肺组织AQP-5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与寒冷暴露引发肺组织结构损伤可能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在低氧条件下,奥巴克拉(OBX)联合吉西他滨(GEM)对乳腺癌细胞MCF-7、BT-20的细胞活性、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细胞MCF-7与BT-20细胞,分组为正常氧组,低氧组,GEM组,OBX+GEM组。正常氧组:37℃,5% CO2培养箱培养24 h与48 h;低氧组:37℃,1%O2,5% CO2 ,94% N2条件下培养24 h与48 h; GEM组:37℃,1%O2,5% CO2 , 94% N2,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GEM培养24 h与48 h;OBX+ GEM组:7℃,1%O2,5% CO2 ,94% N2,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GEM与终浓度为50 nmol/L的OBX培养24 h与48 h。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氧及低氧条件下MCF-7与BT-20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中MCF-7与BT-20细胞活性,每组设置15个复孔;利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MCF-7与BT-20细胞迁移能力,每组设置6个复孔;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vimentin、E-Cadherin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远远高于其在正常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P<0.05),说明低氧条件成功;与低氧组相比较,GEM可降低MCF-7与BT-20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活性(P<0.05),减少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P<0.01),促进E-Cadherin和p53的表达(P<0.01);与GEM组相比较,OBX联合GEM组可明显降低细胞活性和MCF-7与BT-20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显著降低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P<0.01),显著升高E-Cadherin和p53的表达(P<0.01)。 结论:在低氧条件下,OBX联合小剂量GEM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增强GEM对乳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颗粒和寒冷复合对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毒性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A549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用10, 50, 100, 200 μg/ml Nano-SiO2颗粒对A549细胞染毒,以及分别在35℃,33℃,31℃条件下对A549细胞进行低温暴露,培养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及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出对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有显著降低作用的Nano-SiO2剂量和温度的基础上,按照2×2析因设计实验,分为4组:①37℃对照组;②Nano-SiO2染毒组;③低温暴露组;④Nano-SiO2和低温复合组,不同条件下暴露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比色法检测LDH活性,以及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IL-6和IL-8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00 μg/ml Nano-SiO2组和31℃低温组能够显著降低A549细胞活性(P<0.01),在复合条件作用下对A549细胞活性抑制最为显著,且炎性因子IL-6和IL-8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100 μg/ml Nano-SiO2与31℃低温复合暴露可协同降低A549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增加炎性因子IL-6和IL-8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间歇性低氧刺激后大鼠颈动脉体对低氧的敏感性以及多巴胺对颈动脉体低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分离SD大鼠的颈动脉体-窦神经移入到孵育槽,然后把分离的窦神经吸入到记录的玻璃电极中行电信号记录。记录基线部分缓冲液充入气体为95% O2+ 5% CO2混合气,低氧应激给予5% O2+ 5% CO2+ 90% N2混合气,低氧刺激给予30 s,95% O2 + 5% CO2给予90 s,共10个循环,每组实验大鼠数量n大于等于5。结果: 大鼠离体的颈动脉体,给予急性间歇性低氧应激,再给予低氧刺激,窦神经较之前低氧刺激放电活动增强。但加入多巴胺后,可以抑制窦神经对低氧的反应,急性间歇性低氧后,多巴胺对窦神经的低氧放电活动抑制作用加强。结论: 大鼠颈动脉体给予急性间歇性低氧可增强窦神经对低氧的反应,多巴胺可抑制急性低氧诱导的颈动脉体对低氧敏感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水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个体大小的单齿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16-33℃的实验温度范围内单齿螺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软体部干重(W)都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关系可以分别用幂函数RO=aW-b和RN=a1W-b1表示。16~29℃温度范围内单齿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9℃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升高超过29℃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耗氧率、排氨率与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RO=cedT和RN=c1ed1T;不同个体大小单齿螺的O:N比在16~20℃时较大,Q10取值范围0.56-3.74,平均值为1.64。方差分析表明,温度、软体部干重对单齿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下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系(C2C12细胞)对H2O2刺激反应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系(C2C12细胞),经培养复苏后,将细胞分为7组,每组设8个复孔,各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1 mmol/L、0.25 mmol/L、0.5 mmol/L、0.75 mmol/L、1 mmol/L、2 mmol/L的H2O2,分别作用1 h、2 h后测细胞活力,选择细胞H2O2刺激的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C2C12细胞分为不同氧浓度组:21% O2、12% O2、8% O2、5% O2每组设8个复孔,12 h后,H2O2作用1 h,收集细胞;检测细胞Nrf2蛋白荧光和蛋白表达量,测定Nrf2和抗氧化酶SOD1、SOD2、CAT、NQO-1、HO-1、GPX-1 的mRNA表达量及细胞ROS水平。结果:选择H2O2作用时间相对较短的1 h和浓度0.5 mmol/L作为本实验的H2O2刺激条件。与21%O2组相比,12%O2组细胞Nrf2蛋白荧光增强,Nrf2 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抗氧化酶SOD1、SOD2、CAT、NQO-1、HO-1、GPX-1的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细胞 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8%O2组仅GPX-1 mRNA显著增加(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大;5%O2组细胞 Nrf2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抗氧化酶SOD1、SOD2、NQO-1、GPX-1的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 ROS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氧浓度下C2C12细胞中Nrf2介导的抗氧化系统对H2O2刺激反应不同,12 h的12% O2浓度可促进C2C12细胞Nrf2的抗氧化作用,而5% O2浓度的严重低氧则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对沟金针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应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O2浓度、光照强度和湿度条件下沟金针虫的呼吸率。结果显示: 沟金针虫的呼吸模式为不规则波动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影响突出, 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不同温度条件下, CO2释放率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5℃时的7.22 μL/h和35℃时的180.74 μL/h, 两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强光条件下的沟金针虫呼吸代谢强度大约是无光条件下的2倍(P<0.05)。不同的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沟金针虫的CO2释放率无明显影响。同时确定了沟金针虫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Q10值。结果表明沟金针虫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反应敏感, 对低氧和湿度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态学报》2013,37(11):988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海拔、气候和生态系统类型, 弄清其土壤有机质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对于揭示青藏高原土壤碳储量变化及其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青藏高原西北部草地的11个封育-自由放牧成对草地,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5、10、15、20和25 ℃)培养下的土壤碳矿化速率, 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该地区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 温度越高土壤碳矿化量越大。从东至西, 土壤碳矿化量逐渐降低。草地土壤碳矿化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 即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越高, 土壤碳矿化量就越高。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Q10)无显著影响, Q10值变化范围为1.4-2.4; 其中, 放牧草地Q10的平均值为1.83, 封育草地Q10的平均值为1.86。此外, Q10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也无明显的空间格局。放牧和封育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无显著影响, 为深入分析青藏高原土壤碳汇功能及其对未来气温升高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观察痛转化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机械缩足阈(PWTs)、焦虑样情绪行为及双侧前扣带皮层(ACC)内即刻早期基因(c-Fos)、小清蛋白(PV)的表达变化,探索痛转化大鼠模型诱导焦虑样情绪的时间特征及ACC兴奋性变化。方法 所有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敏化组和敏化组,敏化组于大鼠左后足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Car)100μL(第1次),待痛阈恢复至基础水平后,于左侧足背中央注射100 ng/25μL前列腺素E2(PGE2)25μL(第2次),建立痛转化模型;假敏化组大鼠第1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2次注射等量相同浓度PGE2。观察痛转化模型大鼠造模前(base)、Car注射后4、24、48、72 h和10 d, PGE2注射后1、4、24、48、72 h、7 d和14 d的PWTs;分别观察PGE2注射后24 h、7 d、14 d旷场实验(OF),PGE2注射后24 h、8 d、15 d高架O迷宫实验(EZM)中大鼠焦虑样行为改变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Car...  相似文献   

11.
以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和苦槠林为对象,原位收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树木不同生态功能的根系,开展15 ℃、25 ℃、35 ℃和45 ℃恒温培养模拟试验,采用密闭气室碱液吸收法测定53 d内CO2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两种森林类型不同温度下土壤矿化CO2释放速率的根际效应介于1.12~3.09,且培养前期高于培养后期;15 ℃下马尾松林和苦槠林差异不显著,25 ℃和35 ℃下前者低于后者,45 ℃下则相反.不同培养温度下两树种吸收根分解的CO2释放速率均高于过渡根和贮存根,且马尾松均低于苦槠.两种森林类型CO2释放的Q10值均为土壤(1.21~1.83)显著高于根系(0.96~1.36).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矿化CO2释放的Q10值差异不显著,而马尾松根系分解CO2释放的Q10值高于苦槠.推断全球变暖导致的土壤矿化CO2释放的增量将远远高于根系分解,且马尾松林高于苦槠林;地带性顶极群落应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强于先锋树种群落.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代谢及低氧耐受能力对温度驯化的响应,将实验鱼于6℃、12℃和18℃下驯化4周后,采用密闭式呼吸代谢测定仪对其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和临界氧压(Critical oxygen press,Pcrit)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发现,RMR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在6-12℃、12-18℃温度内,RMR的Q10值分别为2.59和2.77,表明该物种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Pcrit值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且与RMR显著正相关,在驯化温度范围内(6-18℃),Pcrit提升了76.2%。研究结果提示:秦岭细鳞鲑应对低氧环境的生理可塑性较差,在高温下RMR增加可能是导致其低氧耐受能力降低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侵蚀土壤有机质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深入认识水土流失地区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严重侵蚀区的裸露红壤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温度(10 ℃、20 ℃和30 ℃)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 探讨了温度对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及其Q10。结果表明: 温度对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 温度越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越高; 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MBC显著正相关, 与DOC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利用碳含量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尽管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含量仅为1.54 g·kg-1, 但培养180天的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高达22.2%-33.3%, 表明侵蚀红壤有机碳容易被矿化。严重侵蚀红壤在10-20 ℃时的Q10值为1.41, 20-30 ℃时Q10值下降到1.06, 土壤有机碳质量低是导致Q10值较低的重要原因, 而严重侵蚀区的红壤长期裸露使微生物对高温产生适应性是高温时Q10值接近1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下, 恢复植被覆盖对减少严重侵蚀红壤有机碳矿化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酶是有机质降解的催化剂,其动力学特征是表征酶催化性能的重要指标,对评价土壤健康质量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3种植被带下人工刺槐林土壤为对象,探讨了土壤酶动力学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及其温度敏感性(Q10)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土壤丙氨酸转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潜在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半饱和常数(Km)均呈线性增加,且Vmax呈现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的地带性规律。Vmax的温度敏感性(Q10(Vmax))为1.14~1.62,Km的温度敏感性(Q10(Km))为1.05~1.47,且两者在森林草原带的值均低于其他植被带。在低、高温区,不同土壤酶的Q10在各植被带间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冗余分析显示,Q10与环境变量尤其是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表明Q10可能还受到除温度以外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5-酮基二十碳四烯酸(15-ketoeicosatetraenoic acid,15-KETE)对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cells,PASMCs)膜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缺氧组,每组6只。采用急性酶分离法(胶原酶Ⅰ型和弹性酶)获得SD大鼠单个PASMCs,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15-KETE对两组大鼠膜电位(Em)、膜电容(Cm)、电压门控钾电流(IKv)的影响。结果 (1)慢性缺氧使大鼠PASMCs的Em显著去极化(P〈0.05,n=6),明显地抑制了大鼠PASMCs的IKv(P〈0.01,n=6),对大鼠PASMCs的Cm无影响;(2)较高浓度的15-KETE(1×10^-7 mol/L、1×10^-6 mol/L)可使慢性缺氧大鼠PASMCs去极化;(3)15-KETE(1×10^-8 mol/L~1×10^-6 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慢性缺氧大鼠PASMCs的IKv;(4)较高浓度15-KETE(1×10^-7 mol/L、1×10^-6 mol/L)对缺氧PASMCs IKV的平均阻抑率显著高于常氧PASMCs。结论缺氧未改变15-KETE引大鼠PASMCs去极化及浓度依赖抑止IKv的特性,且缺氧可能改变了PASMCs对15-KETE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20、2和30 ℃)和藻类食物浓度(1.5×106、3.0×106、6.0×106和9.0×106 cells·ml-1)对青岛、芜湖、广州三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仅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而品系对所有生命表参数均无显著影响.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世代时间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食物浓度仅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有显著影响,品系对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也有显著影响.三品系间,以广州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大,芜湖品系最短.当食物浓度为3.0×106 cells·ml-1时,轮虫的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最长,9.0×106 cells·ml-1时最短.各品系轮虫的净生殖率、世代时间、总生殖率、生命期望值和平均寿命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广州品系的净生殖率除外.轮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广州品系轮虫的总生殖率则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青岛和广州品系轮虫的各生命表参数,均与食物浓度呈曲线相关,但芜湖品系仅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值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17.
土壤有机碳(SO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是估算土壤碳收支动态的重要指标,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主要从气候环境、空间地理格局、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类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对Q10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各因子对Q10影响的一般规律,比较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相对贡献。Q10随温度和降水的增加而减少,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草原SOC分解的Q10高于森林,针叶林和落叶林SOC分解的Q10高于常绿阔叶林。土壤碳(C)质量与Q10呈反比,但在有外源底物输入时,C质量假说并不总是有效,在低质量土壤中提高底物可利用性可显著提高Q10。Q10随土壤中r策略型微生物(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随K策略型微生物(酸杆菌门、担子菌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大气CO2浓度升高增加了Q10,而大气氮沉降降低了Q<...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血必净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方法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氧/复氧模型。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缺氧/复氧组(H/R组),低、中、高剂量血必净组(XBJL、XBJM、XBJH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四组按复氧不同时相(复氧0.5 h、1 h、2 h)又分别分为3个亚组(n=10)。对照组在平衡灌注20 min时纪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P)、心率(HR)的值, ELISA检测心肌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其余各组平衡灌注20 min后,灌注ThomasⅡ停搏液使心脏完全停搏30 min之后复灌K-H液使其心脏复跳,连续记录LVDP、±dp/dtmax、LVP、HR在复氧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复氧不同时间点心肌中CK-MB的浓度,光镜下观察各组复氧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LVDP、±dp/dtmax、LVP值均降低(P<0.05),心肌中CK-MB浓度上升(P<0.05),心肌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改变,随着复氧时间延长,以上指标异常变化逐渐加剧;在复氧0.5 h、1 h、2 h,各剂量血必净组LVDP、±dp/dtmax、LVP的值均高于H/R组对应时间点的值(P<0.05),心肌中CK-MB浓度均低于H/R组,心肌组织结构异常变化减轻,以中剂量改善效果最佳(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的功能及形态学结构,以中剂量血必净(4 ml/100 m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亚热带常见树种米槠、木荷、浙江桂、罗浮栲、杉木和柑橘为对象,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了温度对树木叶片甲烷(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温度在10 ℃时,供试的6种树木中,仅木荷、柑橘和罗浮栲的叶片排放CH4;温度高于20 ℃时,所有树木叶片均可排放CH4.温度高于30 ℃时,叶片排放CH4的平均排放速率(1.010 ng CH4·g-1DM·h-1)是10~30 ℃时平均排放速率(0.255 ng CH4·g-1DM·h-1)的3.96倍.增温对柑橘和杉木CH4排放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4种树木.培养时间对叶片排放CH4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胁迫对树木排放CH4的影响受植物活性的控制.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树木干叶均不能排放CH4.高温胁迫对树木叶片排放CH4有重要影响,全球变暖可能增加植物的CH4排放.  相似文献   

20.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当减数分裂期温度与小孢子中期温度均较低时,C49S表现为高度不育,当其温度均较高时,C49S表现为高度可育;C49S高度不育的临界温度是减数分裂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小孢子中期平均温度(T2)和平均最低温度(Tmin2),分别为8.5℃、13.5℃和10.5℃;C49S高度可育的临界温度是Tmin111.5℃、T215.0℃、Tmin212.5℃;对温光型核雄不育两用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条件及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