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慢性疼痛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活动,明确KOA疼痛的机制及不同疗法的镇痛效应是目前研究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在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在KOA慢性疼痛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学者们发现KOA的慢性疼痛不仅包含伤害感受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疼痛与皮层-边缘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作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已被认为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然而,目前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即疼痛慢性化)的机制尚不清楚,如何防治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像学研究表明,编码疼痛情绪、动机和记忆的脑区涉及皮层-边缘系统,而编码持续性疼痛的脑区也主要涉及该系统.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慢性疼痛患者在情绪、动机和记忆等方面的行为异常,并详细讨论了慢性疼痛患者皮层-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其次,本文以慢性腰背痛为例,总结了可能预测疼痛慢性化的影像学指标,如内侧前额叶皮层与伏隔核以及海马的功能连接、背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伏隔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均可预测1年后腰背痛疼痛慢性化的发展.此外,基于现有的疼痛慢性化理论模型,本文指出疼痛慢性化可能涉及患者对负面情绪的强化学习以及奖赏和应激系统的功能失调.最后,根据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肠-脑轴的相互作用逐渐被认识,肠道菌群参与调控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也日益被关注,其中肠道菌群可参与调控多种慢性疼痛,包括内脏痛、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头痛等。肠道菌群本身的成分以及其代谢产物和副产物会通过调控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及神经递质干预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已发表的肠道菌群调控慢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广泛检索及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肠道菌群参与慢性疼痛的机制,以期为研发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而发挥镇痛作用的靶点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上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然而,对于其潜在的中枢机制还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的相关脑区活动,利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观察臂丛神经撕脱后慢性疼痛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选择左侧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行脊髓后根入髓区(DREZ)切开术后疼痛减轻>75%的患者,共5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4天行PET扫描采集数据,同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和焦虑评分.用统计参数图(SPM2)软件分析数据.与术前疼痛状态下相比,术后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的脑区有双侧尾状核,眶额回(OFC)(BA11),对侧扣带下回(BA25)和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域(DLPFC)(BA46/47).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的脑区有对侧丘脑,枕核和同侧项叶(BA7).研究结果提示,涉及情绪、注意和疼痛内在调节的脑区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的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疼痛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治疗效果不佳,与其机制不明有很大关系。解决机制问题,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的焦点。伴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门生物相关学科的发展,RNA干扰技术,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基因芯片等这些功能基因组学中常用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为研究慢性疼痛发生机制,发现新的疼痛调节相关基因以及探索疼痛治疗的新途径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关节积血、炎症及软组织异常的重要性,本研究使用高分辨率MSKUS、灰度和能量多普勒回顾性研究了疼痛血友病关节的软组织异常,确定MSKUS的发现程度以及关节的功能评分、X影像评分与PWH炎症指标的相关程度,发现滑膜炎与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emophilia joint health scores,HJHS)、Pettersson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及抗原水平相关。对34名成人血友病患者(急性27.7%和慢性72.3%关节疼痛)进行65次MSKUS检查,主要结果(66.5%)包含炎性软组织改变(滑膜炎,肌腱炎,肌腱端炎,滑囊炎和脂肪垫炎症)。55.5%急性和46.8%慢性疼痛患者出现积液,急性期间积液的90.0%是血,持续性疼痛期间为47.6%。炎症标志物与HJHS和Pettersson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滑膜炎患者与无滑膜炎患者间并无差异。MSKUS有助于诊断肌肉骨骼异常的血友病性关节病疼痛,对个性化治疗血友病至关重要,但标志物的作用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疼痛是烧伤患者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从烧伤后的剧烈疼痛,到日常伤口护理时产生的痛苦以及后续的物理治疗和恢复治疗都能带来巨大的疼痛。现阶段阿片类药物仍然被用作临床上烧伤镇痛的首选药物,但是相关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医学的发展,烧伤产生的急慢性疼痛有很多的治疗手段,除了阿片类药物之外,非阿片类镇痛药,镇静药和麻醉药等都在进行研究和应用。本文就烧伤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烧伤患者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从烧伤后的剧烈疼痛,到日常伤口护理时产生的痛苦以及后续的物理治疗和恢复治疗都能带来巨大的疼痛。现阶段阿片类药物仍然被用作临床上烧伤镇痛的首选药物,但是相关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医学的发展,烧伤产生的急慢性疼痛有很多的治疗手段,除了阿片类药物之外,非阿片类镇痛药,镇静药和麻醉药等都在进行研究和应用。本文就烧伤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分泌的最终效应激素,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结合行使功能。研究发现,GC在慢性疼痛中表现双重作用,内源性GC作为抗炎类固醇通过募集免疫细胞、抑制激酶通路、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在部分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炎性痛中发挥抑痛作用,但在应激情况下,GC水平异常升高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凋亡、兴奋、记忆等,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反应或微环境促进病理性疼痛。本文综述GC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了解其发挥镇痛或致痛的双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脑老化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研究发现成年人脑神经元可以再生,使人们重新认识老年脑神经细胞的可塑性,它为脑损伤的修复带来新的希望。最新研究表明,神经再生可被调控,是一种新的修复机制。这使得利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老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刺激源、感觉通道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疼痛区分为心理痛和生理痛。大量研究显示心理痛与生理痛存在某些相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共享某些疼痛神经回路,特别是背侧前扣带回和前脑岛等脑区在心理痛和生理痛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痛与生理痛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而且相互影响。因此,探寻心理痛与生理痛脑神经机制的重叠与分离的研究,不仅为揭示两种疼痛之间的关系而且为探讨干预心理痛的靶点带来契机。本文立足于心理痛和生理痛人类和动物实验研究进展,系统归纳了两种疼痛间的共性、差异和相互作用。深入探究心理痛与生理痛脑神经机制重叠的边界条件,以及慢性心理痛是否也出现了类似生理痛一样的大脑皮质结构的可塑性改变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一种由身体组织的真实或潜在损伤引起的不舒服感觉,慢性疼痛为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慢性疼痛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发病率高。然而应用药物治疗慢性疼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阿片类药物对部分类型的慢性痛,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不佳。而阿片类镇痛药物则因成瘾和易诱发胃肠道副作用而受限,因此非药物干预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包括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stimulation, SCS)、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 PBM)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最新研究揭示了光照和声音的中枢镇痛机制,提示光疗和声疗在临床转化上的潜力。鉴于光照和声音都属于非侵入性治疗,因此这两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梳理以上非药物镇痛手段的干预方法、优缺点以及镇痛机制,希望为深入理解慢性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为优化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来自全国疼痛学会议上的一个数据:1.我国患有疼痛疾病的人数占总病种的10%~15%,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仅次于感冒;2.成年人中有30%患有慢性疼痛;3.我国至少有1亿疼痛患者,老年人的疼痛发病率在50%以上。如果你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字,就看看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同学,你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疼痛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或许你就是这些患者中的一位,那么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了解究竟什么是慢性疼痛吗?  相似文献   

14.
疼痛包括感觉分辨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对疼痛感觉分辨成分的研究,在基因、分子、细胞和系统水平已获得重要进展,但对于疼痛的情绪、情感成分的研究相对滞后。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显示,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所伴随的负性情绪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简要总结了痛厌恶情绪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着重阐述了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参与痛厌恶情绪过程的神经机制,特别是ACC神经元NMDA受体和ERK-CREB信号通路的关键性作用。多种调控分子如突触相关蛋白SIP30和雌激素可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调控兴奋性氨基酸释放、NMDA受体功能和ACC锥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参与痛厌恶情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酚曲马多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100例急慢性疼痛患者,给予这100例患者氨酚曲马多治疗,每日三次,口服,一次1片,服用6d后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治疗前后的对比,治疗前急慢性患者急性疼痛VAS评分与慢性疼痛VAS评分都要高于治疗后慢性患者急性疼痛VAS评分和性疼痛VAS评分,治疗过程中,急性疼痛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而慢性疼痛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氨酚曲马多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总体疗效较为满意,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难治性、顽固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刺激法、射频疗法以及神经阻滞法等。其中,射频疗法作为一项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已在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上取得了有效应用。本文将综合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对射频的机制、射频的分类、射频治疗PHN的疗效和治疗靶点的选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正疼痛科缘起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多为某些疾病或创伤的伴随症状,随着原发疾病的痊愈而缓解。而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本身即是一种疾病,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了疼痛症状外,并无其他表现,是一种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治好了疼痛,就治好了疾病。又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因为其疼痛剧烈而顽固,有的患者疼痛持续  相似文献   

18.
刘亚兰  张华  冯永 《遗传》2014,36(11):1131-1144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 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困难。以SOX10和PAX3为中心的基因作用网络引起的神经嵴细胞功能异常与WS、小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等表型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实该基因网络参与WS的发病机制。文章针对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相关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并归纳了与综合征型耳聋发病相关的神经嵴发育异常基因互作网络,以期为系统地研究常见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发病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40年里,治疗严重慢性疼痛一直没有理想的药物。随着对离子通道与疼痛的深入研究,现已研发出一个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肽类药物齐考诺肽(ziconotide),它通过阻断N型钙离子通道而达到镇痛的目的。目前,齐考诺肽在欧美国家已上市,其对慢性疼痛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确证。以N型钙离子通道为靶标研发新型慢性疼痛镇痛药受到药理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这为无成瘾性镇痛药的研究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简要阐述了齐考诺肽的结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前景等。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大脑皮层逐渐增大增厚和脑容量增大,从而构成了脑神经环路复杂性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皮层出现皱褶是非人类灵长类演化的重要特征.成体人脑大约由近86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其中,在人脑神经发生高峰,每小时有近400多万个兴奋性神经细胞产生.如此高速的神经生成过程需要精确的细胞与分子调控机制.本文主要讨论调控大脑皮层增大增厚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和相关的脑发育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