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枢硫化氢(H2S)对正常大鼠平均动脉血压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 将微量H2S饱和盐溶液一次性和连续注射入麻醉大鼠侧脑室(ICV),观察注药后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结果 ICV一次性注射不同剂量的H2S饱和盐溶液后可引起血压先急剧降低而后迅速升高,心率减慢,呼吸幅度增加和呼吸频率减慢,并存在显著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ICV连续注射H2S可显著升高血压,但对心率和呼吸没有影响.ICV注射一次性注射K+-ATP通道开放剂Pinacidil可显著的降低血压,但心率和呼吸没有显著变化;ICV一次性注射K+-ATP通道阻断剂glibenclamide对血压、心率和呼吸没有显著的影响;但预先ICV注射glibenclamide可阻断H2S的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对呼吸没有影响.预先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对血压没有明显的影响,却显著抑制ICV给予H2S产生的升高血压减慢心率效应.结论 本工作提示H2S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一个重要的中枢活性因子,其降低血压的效应是通过K+-ATP通道和影响呼吸有关系,而升压效应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在乌拉坦麻醉的家兔,向孤束核联合亚核(CNTS)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Ⅱ)4μg平均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减慢;切断双侧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后,AⅡ的升压作用更为显著,但心率几乎不再减少;AⅡ对血压和心率的作用不受预先向CNTS注射纳洛酮的影响;注射AⅡ也不影响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性。这些结果表明:CNTS内小剂量注射AⅡ主要影响脑干内的血管运动神经元,而对控制心率的神经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兴奋大鼠延髓A1区引起降压、降心率效应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东  顾蕴辉 《生理学报》1989,41(5):444-451
在水合氯醛麻醉、箭毒化、人工呼吸的大鼠,观察到:(1) A_1区注入谷氨酸钠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2) 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明显衰减A_1区的降压,降心率效应。(3)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预先注射酚妥拉明或心得安,均能明显衰减谷氨酸钠兴奋A_1区的降压效应,A_1区的降心率作用基本不受影响,将纳洛酮注入RVL后,A_1区的降压和降心率效应均无明显变化;注射荷包牡丹碱入RVL则使A_1区的降压、降心率效应反转。(4) RVL内注入酚妥拉明或心得安本身使基础血压降低,注射荷包牡丹碱入RVL则使基础血压升高(提示RVL内的α-,β-受体中介对RVE加压神经元的紧张性兴奋作用,GABA受体中介紧张性抑制作用);另一方面,RVL内注入心得安使基础心率减慢、注入纳洛酮或荷包牡丹碱使基础心率加快(说明β-受体中介紧张性心加速效应,阿片受体和GABA受体中介紧张性心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乌拉坦麻醉大鼠采用电刺激伏核和脑内微量注射等方法,观察伏核对血压、心率的影响:(1)电刺激伏核具有明显的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作用。(2)红藻氨酸微量注入伏核可消除上述反应。(3)伏核内注射纳洛酮可阻断电刺激伏核的心血管抑制反应(简称电刺激效应);μ受体激动剂DAGO微量注入伏核也能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减少幅度与电刺激效应相似,而κ受体激动剂U-50无此作用。(4)电刺激伏核时于蓝斑内记录到抑制性自发电活动,频率减慢,波幅交大、变宽。(5)切除颈部双侧迷走神经消除了电刺激伏核的心率变化,但降压反应依然存在。以上结果提示:伏核内某些神经元与心血管活动有关,并且至少涉及阿片肽能神经元及μ阿片受体。蓝斑和迷走神经可能参与上述心血管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兔延髓最后区(AP)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以10%脲酯和1%氯醛糖混合静脉麻醉家兔,人工呼吸.给AP不同频率(10 Hz~80 Hz)电刺激,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及损毁CVLM或RVLM后AP兴奋的心血管效应改变.结果:电刺激AP,低频(10 Hz、20 Hz)刺激使MAP下降、HR减慢;高频(60 Hz、80 Hz)刺激使MAP升高,HR减慢.损毁CVLM后刺激AP,20 Hz刺激引起的降压作用消失(P<0.01),80 Hz刺激效应同前(P>0.05).损毁RVLM后刺激AP,20 Hz、80 Hz刺激引起的降压、升压作用均消失(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AP,引起降压和心率减慢,高频电刺激AP引起升压和心率减慢;前者可能与兴奋CVLM有关,不同电刺激引起的心血管效应均通过RVLM介导.  相似文献   

6.
雄性Sprague-Dawey大鼠,用乌拉坦(70mg/kg)和氯醛糖(30mg/kg)腹腔麻醉。在双侧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区)每侧微量注射血管加压素(AVP)(10pmol/o.1μl)可引起平均动脉压(MBP)升高,心率(HR)变化不明显,每侧微量注射AVP的V1受体拮抗利d(CH2)5[Tyr(Me)2]AVP(0.1nmol/0.1μl)后MBP和HR无明显变化。若预先在rVLM区每侧微量注射AVP的V1受体拮抗剂(0.1nmol/0.1μl)后,再在rVLM区同一部位每侧注入AVP(10pmol/0.1μl),MBP升高作用消失。电刺激中脑(dPAG区)可诱发防御性升压反应。若在双侧rYLM区每侧微量注射AVP的V1受体拮抗剂(0.1nmol/0.1μl)可对防御性升压反应起部分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VLM区内微量注射AVP可引起MBP升高,刺激中脑dPAG区诱发的升压反应均与rVLM区AVP的V1受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Zhang X  Zhu CB  Shu H  Liu J  Wang YY  Wang Y  Liu HY 《生理学报》1999,51(5):580-584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1995年底发现的内阿片肽,一级结构与强啡肽A很相似,但生物学作用与其它内阿片肽有所不同。本工作采用侧脑室及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了中枢OFQ对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1、10μgONQ可明显降低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侧脑室预先注射4μg纳洛酮不影响1μgOWQ的降压及减慢心率的效应。下丘脑视前区(POA)微量注射1μgOFQ也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结果表明,中枢OFQ与其它内阿片肽相似,可抑制心血管活动,且其抑制作用不是通过μ、δ、κ阿片受体介导。POA为中枢OFQ抑制心血管活动的靶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给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1)~δ受体激动剂[D-丙~2)-甲硫脑啡肽酰胺(40,80nmo1),[D-丙~2]-亮脑啡肽(50,100nmol),[D-丙~2,D-亮~5]-脑啡肽酰胺(2.5,10,40nmol)均可使大鼠动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并可为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所对抗。(2)k 受体激动剂乙基环唑新(100,500nmol)及中等剂量强啡肽(5nmol)对心血管活动无明显影响,大剂量强啡肽(10nmol)使血压下降,心率无明显改变。(3)μ受体激动剂吗啡(150nmol)和双氢埃托菲(0.1,0.5nmol)对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脊髓水平,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心血管作用主要是通过δ受体实现的,激动δ受体对心血管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绍年  王绍 《生理学报》1990,42(1):82-88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动脉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在刺激电极同侧缰核(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LH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38.9%,心率增快反应可被阻断44.4%,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LH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40.7%,心率增快反应可被阻断41.2% ,单侧或双侧Hb内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阻断电刺激LH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电刺激大鼠Hb,动脉压明显升高,心率无明显改变,在刺激电极同侧LH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Hb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63.2%,双侧LH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Hb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阻断62.6%,单侧或双侧LH内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阻断电刺激Hb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本实验提示Hb与LH在调节心血管活动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蓝斑内注入谷氨酸钠的心血管效应及其中枢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在乌拉坦麻醉、箭毒化、人工呼吸的大鼠观察到:(1)将 L-谷氨酸钠(Glu)微量注入蓝斑(LC)引起血压升高,心率无明显变化;注入 LC 邻近区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2)在下丘脑的室旁核尾侧断脑可衰减 LC 加压效应,而室旁核头侧断脑对 LC 加压反应无明显影响,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内分别注射酚妥拉明、心得安、阿托品均使兴奋 LC 引起的加压效应衰减;提示蓝斑加压效应由室旁核和 RVL(及其内的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M-胆碱能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1.
梅林  韩济生 《生理学报》1991,43(2):156-163
过去的工作已经证明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能够对抗阿片肽的镇痛作用,本工作探讨CCK-8是否能够对抗阿片肽的心血管抑制作用。给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ith)注射 CCK-8可以对抗 ith 注射 mu(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NMePhe~3,D-Pro~4]Morphiceptin(PL017)(5μg)、delta(δ)型受体激动剂[D-Ala~2,D-Leu~5]Enkephalin(DADLE)(25μg)和 Kappa(K)型受体激动剂[N-Me Tyr,N-Me Arg~7,D-Leu~8]Dynorphin 1-8 ethyla-mide(66A-078)(1μg)引起的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作用。在 MAP 的表现上,CCK-8的拮抗作用(10μg及以下剂量)具有量-效关系,并可被 CCK 受体阻断剂丙谷胺(Proglumide)(100μg)翻转。在 HR 的表现上,上述剂量的 CCK-8也显示了一定的拮抗作用,但量-效关系不如 MAP 表现得明显。单纯将 CCK-8或 Proglumide ith 注射,可见大剂量(50μg)CCK-8可以引起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和短时的降心率作用,小剂量(0.05μg)CCK-8则表现出明显的降心率作用;ith 注射 Proglumide 100μg,30 min 后也表现出减慢心率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脊髓水平,一定剂量范围内的 CCK-8能够对抗阿片肽的心血管抑制效应,此对抗作用是通过 CCK 受体实现的。本工作的结果支持关于 CCK-8是一种抗阿片物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枢nesfatin-1对大鼠夜间摄食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硫酸仲丁巴比妥(100~150 mg/kg)麻醉,侧脑室、第四脑室或小脑延髓池注射nesfatin-1或CRF受体拮抗剂astressin-B或astressin2-B,观察对摄食、胃排空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nesfatin-1后大鼠第3-6 h夜间进食量(t=3.05~3.58,P0.01)和3 h和6 h的累积进食量(t=5.90~12.1,P0.01)明显减少,nesfatin-1的该抑制效应可被预先侧脑室注射astressin-B或astressin2-B阻断(t=1.06~2.22,P0.05)。第四脑室或小脑延髓池注射nesfatin-1后大鼠夜间摄食量在第1h就明显减少(t=2.59~6.26,P0.05~0.01),持续减少至5-6h(t=1.69~7.42,P0.05~0.01)。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nesfatin-1(0.05或0.5μg)20 min后GE率明显降低,且随注射剂量增大,GE率越低(t=3.25~4.67,P0.01)。若预先给予大鼠CRF受体拮抗剂astressin2-B(30μg)再注射nesfatin-1(0.5μg),nesfatin-1抑制大鼠胃排空效应明显减弱(t=2.45~2.85,P0.05)。禁食24 h后再喂食2 h,大鼠下丘脑中nesfatin-1表达明显增加(t=2.87,P0.05),禁食24 h后血浆nesfatin-1水平明显降低(t=1.51,P0.05)。结论:Nesfatin-1抑制摄食作用可能由nesfatin-1和CRF2信号系统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Wistar大鼠62只,采用束缚加悬吊的方法引起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结果观察到,清醒大鼠束缚加悬吊二天可引起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第四脑室内注射5-羟色胺(5-HT25μg/10μl)或在双侧延髓腹外侧区头端(rVLM)微量注射5-HT(4μg/0.5μl/每侧)均可抑制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若预先在双侧rVLM微量注射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4μg/0.5μl/每侧)后再在第四脑室或延髓腹外侧区内注入上述同剂量的5-MT,则5-HT降低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的作用消失。看来上述5-HT的作用是通过rVLM内5-HT受体的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实验在53只乌拉坦(1g/kg)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家兔进行,(1)第四脑室微量注射5μg血管紧张素Ⅱ(AⅡ)使平均动脉血压升高,肾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心率减慢;但注射前先去除减压反射,心率就不出现减慢。(2)预先在第四脑室注射1μg哌唑嗪可减弱AⅡ的加压作用和阻断肾神经放电频率的增加,加用3μg育亨宾后,AⅡ的加压作用无进一步减弱。(3)但预先在第四脑室注射1μg哌唑嗪和10μl精氨酸加压素抗血清,就可完全抑制AⅡ的加压作用。结果提示:第四脑室注射的AⅡ具有中枢加压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实现的,且由中枢α_1受体和加压素介导。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2的心血管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IL-2的中枢心血管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脲脂(1.2 g/kg)腹腔麻醉,侧脑室微量注射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及纳络酮、阿托品、酚妥拉明预处理后注射IL-2,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改变.结果:侧脑室微量注射IL-2 500 IU和1000 IU对血压与心率无明显影响.注射IL-2 1500 IU,MAP在给药后5min开始升高,10 min达到最高,增幅达(10±1.8)mmHg(P<0.01),此效应持续15 min,给药25min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在给药后10 min,心率升高达峰值,增幅达(25±2)b/min(P<0.05),效应持续10 min;分别用纳络酮、阿托品预处理5 min后,均能阻断IL-2的升压和增加心率的作用.酚妥拉明预处理后,不能阻断IL-2的升压及增加心率的作用.结论:侧脑室注射IL-2可引起大鼠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脑内的阿片系统和胆碱能系统可能参与IL-2的中枢心血管效应.α-肾上腺能受体可能不参与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绍年  王绍 《生理学报》1992,44(4):401-404
本文观察了麻醉大鼠外侧隔核(LS)内微量注射神经肽Y(NPY)引起的心血管效应。LS内微量注射NPY可使血压和心率明显增加,其加压反应呈量效关系,但心率加快反应则否。LS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乙酰胆碱(ACh)注入麻醉家兔脊髓蛛网膜下腔,观察其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50~100μg ACh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2)预先由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阿托品,可阻断ACh引起的降压和降心率作用;(3)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六甲双铵、酚妥拉明或心得安均不能阻断上述ACh的心血管反应;(4)切断两侧颈部迷走神经,ACh不再使心率减慢,但其降低血压的作用不受到任何影响。 脊髓中ACh水平升高可通过激活胆碱能M-受体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ACh的这种降压作用既没有中枢肾上腺素能受体活动参与,也不是通过迷走神经实现的,可能是由于脊髓交感血管中枢紧张性降低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P物质在脊髓水平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起源于延髓,下行达脊髓侧角的P物质(SP)纤维在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我们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上进行了以下实验:(1)在完整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SP(15nmol/10μl),观察到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心率及平均动脉血压均有明显升高。(2)在颈_1(C_1)横断脊髓的大鼠,ith 相同剂量相同体积的SP 却引起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及平均动脉血压轻度下降,心率稍有增加。(3)C_1 横断脊髓的大鼠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SP 则引起平均动脉血压急速降低及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提示SP 在脊髓水平的直接作用系通过抑制交感传出放电而引起血压降低。(4)用ith PS 的1/10剂量、1/5体积给完整大鼠脑池注射(ici),观察到血压及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但心率没有变化。 上述结果表明,(1)SP 作用于脑和脊髓,对心血管功能可能有不同的作用。(2)ith SP对完整大鼠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19.
大鼠侧脑室注射(icv)可乐宁和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此效应可被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抗。icvβ-内啡肽抗体、强啡肽抗体或大剂量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也可防止可乐宁和 NE 降压效应的出现;而甲啡肽抗体、亮啡肽抗体或小剂量纳洛酮均无拮抗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内源性β-内啡肽和强啡肽参与可乐宁和 NE 脑室注射所引起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20.
于杂种白兔的孤束核联合亚核(CNTS)内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将小剂量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注入CNTS,本身不影响血压与心率,但减弱NE在CNTS中的降压降率幅度。于CNTS内微量注射盐酸吗啡,降低血压和心率;小剂量NE注入CNTS, 本身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强盐酸吗啡在CNTS中的心血管作用。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在CNTS中的心血管效应至少部分由降压性阿片系统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