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究TAGLN对HBV阳性肝癌细胞HepG2. 2. 15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AGLN在HBV阳性和HBV阴性肝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用TAGLN干扰慢病毒感染HepG2. 2. 15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干扰TAGLN表达的稳定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 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TAGLN表达对HepG2. 2. 1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Transwell实验检测干扰TAGLN表达对HepG2. 2. 1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以及p-AKT的表达。结果:TAGLN在HBV阳性肝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高于HBV阴性肝癌组织和细胞(P 0. 01);干扰TAGLN表达能抑制HepG2. 2. 15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P 0. 01);降低HepG2. 2. 15细胞中PI3K和AKT(P 0. 01)及p-PI3K和p-AKT(P 0. 05)的表达。结论:在肝癌组织中,HBV感染能增加TAGLN的表达;干扰TAGLN表达后HepG2. 2. 15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减弱,其机制可能与PI3K及AKT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探讨了泛素样含PDH和环指域1(UHRF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检测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3-1、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和K1中UHRF1 mRNA、miR-206和ERαmRNA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UHRF1过表达或干扰对miR-206和ERαmRNA的表达影响;MTT、Transwell检测UHRF1过表达或干扰对Nthy-ori3-1、BCPAP、K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影响;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206与ERα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与Nthy-ori3-1细胞相比,BCPAP和K1细胞中UHRF1 mRNA和E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miR-20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UHRF1过表达或干扰处理细胞后,miR-206表达水平与之变化趋势相反,而ERα表达水平与之变化趋势相同;UHRF1促进Nthy-ori3-1、BCPAP和K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206靶向ERα基因并抑制其表达。以上结果说明,UHRF1可通过miR-206调控ERα表达,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C-X3-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对人肝癌细胞7721和Hep G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两种肝癌细胞(7721和Hep G2)中CX3CR1的基因表达情况(mRNA和蛋白质);以过表达CX3CR1的质粒转染7721细胞,用抑制CX3CR1的干扰RNA转染Hep G2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3CR1的变化;应用MTT和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借助划痕愈合和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CX3CR1在7721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呈低表达趋势,而在Hep G2细胞中则呈高表达趋势;转染过表达CX3CR1质粒后7721细胞中CX3CR1的mRNA和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升高,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AKT和p-ERK水平升高;转染干扰RNA后Hep G2细胞中的CX3CR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AKT和p-ERK水平降低。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可以促进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Nidogen-1(NID1)是新发现的一个候选卵巢癌诊断标志物,该研究旨在初探其在卵巢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首先构建稳定过表达外源NID1的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然后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和ERK/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载细胞相比,稳定过表达NID1的OVCAR-3细胞其划痕愈合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较之空载细胞的上皮细胞样外形,稳定过表达NID1的OVCAR-3细胞呈间质细胞样外形,其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志分子(包括Vimentin和N-cadherin)和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2表达上调。此外,稳定过表达NID1的OVCAR-3细胞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经ERK/MAPK通路的抑制剂U0126下调ERK1/2的磷酸化水平后其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Twist-2表达水平出现逆转。这些结果提示,NID1可能通过激活ERK/MAPK通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EMT过程,进而增强其侵袭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抑制CD151表达对人类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CD151-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入人肝癌HepG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CD151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研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CD151-siRNA后,HepG2细胞CD151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同时,沉默CD151的表达,FAK,ERK的磷酸化受抑制。结论CD151-siRNA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CD15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抑制FAK,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环状RNA Circ_0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与正常表皮黑素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阐明Circ_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方法检测正常表皮黑素细胞和恶性黑素瘤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水平;应用小干扰RNAs沉默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实验检测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评估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评估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irc_0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表皮黑素HEMa-LP细胞(P0.05)。应用Circ_0001073si RNA转染A375细胞后,Circ_0001073的表达水平较转染Circ_0001073 NC的细胞显著降低(P0.05)。EdU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A375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A37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强(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Circ_0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低表达,并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考察白皮杉醇(piceatannol, PI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初步抗肿瘤作用。分别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损伤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PIC对HEC-1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IC能显著抑制HEC-1A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诱导其凋亡并减少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P<0.01),下调p-Akt、p-Erk1/2、p-p38MAPK、β-catenin、CD44和Slug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综上所述,PIC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ERK/MAPK信号通路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往往在早期就会发生远隔器官的转移,从而导致骨肉瘤的预后非常差。Orai1是一类定位于细胞膜,介导钙离子内流的受体依赖性钙通道蛋白。大量研究发现钙通道蛋白Orai1过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并对维持肿瘤细胞粘附、侵袭、迁移等恶性表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钙通道蛋白Orai1是否参与了骨肉瘤的转移过程,目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钙通道蛋白Orai1是否在骨肉瘤转移过程中的发挥作用。方法:利用合成的靶向Orai1的小干扰RNA(Orai1 si RNA)片段,转染至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在Saos-2细胞中抑制Orai1的表达。采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等肿瘤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blot实验检测Saos-2细胞的中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靶向Orai1 si RNA瞬时转染至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后,Saos-2细胞中Orai1蛋白表达水平和m RNA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并且,在Saos-2细胞中抑制Orai1表达后,Saos-2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Saos-2细胞中抑制Orai1表达后,Saos-2细胞的FAK和Paxillin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结论:Orai1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增加黏着斑的形成,从而促进骨肉瘤的转移。因此,深入研究钙通道蛋白Orai1调控骨肉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可为骨肉瘤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新方向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多项研究发现CXCR4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高表达,然而尚不清楚CXCR4在食管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CXCR4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TE-1)中的表达,并通过转染CXCR4-短发夹RNA(CXCR4-sh RNA)慢病毒来敲低TE-1细胞中CXCR4的表达。应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50μmol/L)处理TE-1细胞12 h来考察AKT信号在食管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AKT和Rho家族蛋白(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对雄性BALB/c-nu/nu裸鼠皮下注射转染CXCR4-shRNA的TE-1细胞建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研究显示,CXCR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XCR4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uman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HEEC)。敲低CXCR4能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抑制肿瘤异种移植裸鼠的肿瘤形成。敲低CXCR4抑制了AKT的磷酸化及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此外,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降低了TE-1细胞中AKT的磷酸化,并降低了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本研究表明,CXCR4在食管癌患者中上调,与不良预后相关。下调CXCR4的表达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食管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下调CXCR4可通过抑制AKT信号的激活来抑制Rho家族粘附/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臭椿酮(ailanthone,AIL)对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用不同浓度(0.2、0.4、0.8、1.6、3.2 μmol·L-1)的AIL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将miR-449a mimic质粒、mimic对照质粒、miR-449a inhibitor质粒、inhibitor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并用1.0 μmol·L-1浓度的AIL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法检测miR-449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IL干预后HL-60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率及细胞侵袭数降低(P<0.05),miR-449a mRNA表达量升高(P<0.05)。过表达miR-449a可以抑制HL-6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抑制miR-449a的表达可以起到逆转AIL抑制HL-6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AIL能够显著降低HL-60细胞中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P<0.05),抑制miR-449a表达可以逆转AIL对HL-60细胞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的下调作用(P<0.05)。结果表明,AIL可通过上调miR-449a抑制AML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结果表明,AIL有望成为AML治疗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研究环状RNA hsacirc0000745对肝癌细胞的促肿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不同肝癌细胞中环状RNA hsacirc0000745的表达;其次,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中的hsacirc0000745;然后,采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增殖、侵袭及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干扰hsacirc0000745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5),同时伴有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水平下降(P<0.0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干扰hsacirc0000745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这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讨了人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对肝癌细胞(Hep G2、SMMC-7721)的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条件培养法培养肝癌细胞,利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肝星形细胞对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作用。Western blot分析肝星形细胞自身及其分泌到培养液中趋化因子CXCL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和肝癌细胞的CXCL1受体2—CXCR2(CXCL1 receptor 2)的表达量,以及条件培养下肝癌细胞中p-PI3K、p-AKT、p-GSK-3β和Snail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HSC中大量表达并分泌趋化因子CXCL1,而肝癌细胞Hep G2、SMMC-7721中高表达CXCR2。肝癌细胞通过条件培养后,细胞形态改变,细胞黏附下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成员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上调,p-GSK-3β和转录因子Snail表达上调。在肝癌细胞条件培养下加入CXCR2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SB265610)后,肝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PI3K、p-AKT、p-GSK-3β和Snail的表达下调。以上结果说明,肝星形细胞可能通过CXCL1/CXCR2轴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并最终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miR-20a与CCND1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作用关系,以及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分子机制。方法:分别收集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皮肤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皮肤组织,采用qRT-PCR分析组织中miR-20a和CCND1基因表达水平。为探究miR-20a对CSCC细胞的影响,将SCL-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miR-NC组(转染miR-NC)和miR-20a mimics组(转染miR-20a mimics);为探究CCND1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将SCL-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si-NC组(转染si-NC)和si-CCND1组(转染si-CCND1);为探究miR-20a与CCND1间的作用关系及对CSCC细胞的影响,将SCL-1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NC)、miR-20a mimics组(转染miR-20a mimics)、mimics+pcDNA组(共转染miR-20a mimics和pcDNA)和mimics+CCND1组(共转染miR-20a mimics和pcDNA-CCND1)。采用Western blot分析p-AKT、AKT、p-PI3K、PI3K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20a与CCND1的靶向关系。结果:CSCC癌组织和SCL-1中miR-20a均低表达,CCND1高表达。与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20a mimics组SCL-1细胞增殖水平以及侵袭和迁移数量均降低(P<0.05),SCL-1细胞凋亡水平升高(P<0.05),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TargetScanHuman数据库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20a与CCND1存在靶向作用关系。与对照组和si-NC组比较,si-CCND1组SCL-1细胞中CCND1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1)。与miR-20a mimics组或mimics+pcDNA组比较,mimics+CCND1组SCL-1细胞增殖水平以及侵袭和迁移数量均升高(P<0.05),SCL-1细胞凋亡水平降低(P<0.05),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miR-20a可能通过靶向抑制CCND1的表达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C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CGTHW-1/pGenesil-1-CD151shRNA稳转细胞系和空载体细胞系CGTHW-1/pGenesil-1,探讨CD151对人甲状腺癌CGTHW-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2000将真核干扰载体pGenesil-1-CD 151 shRNA和空载体pGenesil-1导入甲状腺滤泡癌细胞CGTHW-1,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得到稳定的克隆并扩大培养成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CD151在CGTHW-1细胞中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观察CD15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CGTHW-1/pGenesil-1-CD151shRNA稳转细胞系和空载体细胞系CGTHW-1/pGenesil-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D151在CGTHW-1细胞中表达,干扰CD151基因后,CGTHW-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将CD151基因干扰后可明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CD151可能是影响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Ras信号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1/2)的磷酸化调节通路活性,Ras突变或者异常激活都会导致肿瘤发生。为了研究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激活Ras信号通路后组蛋白H4K16位发生乙酰化修饰状态(H4K16ac)水平对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转染组的ERK1/2、p-ERK1/2、H4和H4K16ac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ERK1/2水平和H4K16ac水平;分别构建突变质粒激活细胞Ras信号通路和模拟细胞内H4K16ac;CCK-8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在对照组,激活Ras信号组,模拟H4K16ac组中,p-ERK1/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85±0.017、0.407±0.026、0.373±0.028;H4K16ac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31±0.013、0.082±0.005、0.082±0.007。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ERK1/2表达分别为0.064±0.001、0.051±0.001;H4K16ac表达分别为0.028±0.003、0.063±0.005。激活Ras信号通路后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分别增加34.8%和103.1%(p0.05),与激活Ras信号通路的癌细胞相比,模拟H4K16ac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分别降低25.1%和42.7%(p0.05)。结果表明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激活Ras信号通路后p-ERK1/2水平上升,导致H4K16ac降低。细胞中H4K16ac上升会抑制Ras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H4K16ac在癌细胞的增殖和向周围组织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柚皮素(naringenin)对人下咽癌FADU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0、100、200、400、800μg/m L)柚皮素对FADU细胞进行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后不同时间(24、48、72 h)FADU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柚皮素作用48 h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Transwell趋化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测定48 h后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8 h后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法检测发现柚皮素抑制FADU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结果发现200,400,800μg/m L柚皮素作用48 h后,FADU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发现,随着柚皮素浓度增加,FADU细胞穿透聚碳酸酯滤膜的能力逐渐减弱,柚皮素有效的抑制FADU细胞在体外的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同时,蛋白免疫印迹法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结果表明,FADU细胞内BCL2、P-AKT和P-PI3K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柚皮素能有效抑制人下咽癌FADU细胞的增殖、体外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虽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已被证实为肿瘤EMT的主要诱导剂,但是HGF诱导肿瘤EMT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nail在HGF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用HGF处理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Met,AKT的磷酸化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与real-time RT-PCR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以及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经HGF处理的HepG2、Hep3B细胞,Met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向间质型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HGF的诱导能上调间质标记蛋白的表达及下调上皮型标志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发现,HGF能上调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干扰Snail能逆转HGF对HepG2和Hep 3B细胞EMT发生的诱导作用.由此可见,HGF可能通过诱导Snail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EMT的发生.这为阐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机制,以及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虽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已被证实为肿瘤EMT的主要诱导剂,但是HGF诱导肿瘤EMT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nail在HGF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用HGF处理肝癌Hep G2和Hep3B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Met,AKT的磷酸化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与real-time RT-PCR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以及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经HGF处理的Hep G2、Hep3B细胞,Met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向间质型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HGF的诱导能上调间质标记蛋白的表达及下调上皮型标志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发现,HGF能上调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干扰Snail能逆转HGF对Hep G2和Hep 3B细胞EMT发生的诱导作用.由此可见,HGF可能通过诱导Snail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EMT的发生.这为阐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机制,以及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了CCDC3基因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CDC3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和软琼脂克隆方法检测CCDC3对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CCDC3对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CDC3对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质水平的影响。采用体内成瘤实验检测CCDC3对HCT116细胞致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CCDC3在癌细胞的生长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过表达CCDC3显著促进癌细胞生长,增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增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致瘤能力;敲低CCDC3后,癌细胞的恶性减弱。同时,该研究还发现, CCDC3的表达与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CCDC3可能是一个新的癌基因,为结肠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探讨了苹果酸酶3(malic enzyme 3,ME3)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间质转换能力的影响。首先,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中ME3的m RNA及其蛋白质的水平。使用质粒(sh-ME3)转染高表达ME3的脑胶质瘤细胞U87MG和U251MG,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以及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进一步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干扰ME3后细胞间质表型标志物。结果表明,ME3下调后,U87MG和U251MG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并且胶质瘤间质表型标志物的表达明显降低,间质转换能力被抑制。以上结果说明,ME3在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ME3因其在胶质瘤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