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短时高温暴露对莲草直胸跳甲生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鑫  傅建炜  万方浩  郭建英  王进军 《昆虫学报》2009,52(10):1110-1114
以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 & Vogt为对象, 测定了在不同高温(37, 39, 41, 43, 45±0.5℃)下暴露1 h后, 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量及后代存活力等生殖适应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 (1)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寿命随暴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5℃恒温条件下, 雌成虫寿命平均为37.4 d, 而45℃高温暴露1 h后, 雌虫寿命仅为20.0 d; (2)莲草直胸跳甲雌虫的产卵前期随暴露温度升高而显著延长, 25℃恒温条件下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4.1 d; 39℃高温暴露1 h后产卵前期延长至4.8 d, 45℃高温暴露1 h后延长至7.3 d; (3)短时高温暴露显著降低莲草直胸跳甲的单雌产卵量, 25℃恒温条件下单雌产卵量平均为965.1粒, 39℃暴露1 h后, 其产卵量为638.7粒, 45℃暴露1 h后低于260粒; (4)短时高温暴露对莲草直胸跳甲后代存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F1代卵的孵化率从95.4%降低至89.2%, F1代成虫的羽化率从87.0%下降到71.3%。以上结果表明, 短时高温暴露导致莲草直胸跳甲生殖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背景】水流是外来入侵生物传播蔓延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水生生物。水生杂草在水流传播过程中也经常携带其天敌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如莲草直胸跳甲经常随着空心莲子草在水流中传播。研究水流对莲草直胸跳甲存活的影响及其对种群迁移的间接协助作用,可为解析该天敌抵御洪涝灾害和借助水流传播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莲草直胸跳甲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水流模拟,比较水流转速(1000、1250和1750r.min-1)和时间(30、60、90和120min)对不同虫态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幼虫和卵)存活率的影响,并推算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在野外随水流传播的最大距离。【结果】水流速度对昆虫的存活和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在不同旋转时间和转速下,雌雄成虫的存活率较高,幼虫次之,卵的存活率最低;雌虫随水流传播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最大,雄虫次之,传播距离最小的是幼虫。【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可随水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和自然扩散,对于利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缓解水渠和河道的堵塞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2种生态型食物对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建立莲草直胸跳甲在水生型和旱生型空心莲子草上的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结果】2种生态型空心莲子草对莲草直胸跳甲2龄和3龄幼虫的历期、产卵前期、产卵期、雌虫寿命、雄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取食水生型空心莲子草的莲草直胸跳甲具有较短的蛹历期(6.28 d)、较高的幼虫期存活率(99.00%)和较高的成虫前期存活率(95.00%);取食旱生型空心莲子草的莲草直胸跳甲在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都显著低于水生型食物,但莲草直胸跳甲的净增殖率(R_0)和平均世代周期(T)在旱生型和水生型食物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旱生型空习莲子草相比,水生型空心莲子草是莲草直胸跳甲的较适宜食物,但旱生型空心莲子草并不显著影响莲草直胸跳甲的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4.
【背景】除草剂应用是目前防治空心莲子草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其可能对空心莲子草的重要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的存活、发育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协调应用化学除草剂和莲草直胸跳甲联合控制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探明了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空心莲子草叶片喷施除草剂后饲喂莲草直胸跳甲的方法,测定了使它隆、农达和稻杰3种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3龄幼虫的取食和存活、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的影响。【结果】使它隆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产卵量的影响较小,喷施农达则显著降低莲草直胸跳甲的产卵量,稻杰的影响居中。连续取食除草剂处理的叶片5d,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取食量均显著降低,3种除草剂的影响为使它隆〉农达〉稻杰。农达对莲草直胸跳甲幼虫的取食量影响较大,取食高浓度农达处理的叶片3d后,其幼虫停止取食;稻杰影响较小。除草剂对莲草直胸跳甲雌虫影响较小,存活率较高。【结论与意义】3种供试除草剂中,稻杰对莲草直胸跳甲最安全,以0.9L.ha-1浓度最佳,在空心莲子草的综合治理中可与莲草直胸跳甲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莲草直胸跳甲是空心莲子草的专一性天敌,成功地大量繁殖是其大规模应用于空心莲子草生物防治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莲草直胸跳甲的室内大量繁殖,明确其不同虫态对空心莲子草空间的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取食与产卵、幼虫取食、老熟幼虫化蛹的空间选择性,并分析了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对幼虫化蛹空间选择、蛹羽化率和羽化成虫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雌雄成虫均嗜好栖息于空心莲子草幼嫩的顶叶,位于顶叶的雌、雄成虫数量分别占整株的62.9%和63.3%;成虫偏好将卵产在第2节叶片上,比例高达41.2%;幼虫主要集中于上部3节的叶片上取食,占84.8%;老熟幼虫化蛹前在茎秆上蛀孔后钻入茎秆中化蛹,其不在第1节茎秆内化蛹,化蛹主要选择在3~5节,其中在第4节茎秆内化蛹量最高,达1.0头.节-1;老熟幼虫在1~5节茎秆内的化蛹量与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具有显著相关性(y=-19.209x2+16.66x+2.6737,R2=0.841);羽化成虫的雌雄性比则与茎秆直径呈显著正相关(y=5.5704x-1.1718,R2=0.914)。【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均偏好在空心莲子草上部的叶片取食,老熟幼虫化蛹则偏好中部较粗壮的茎节,因此,培育茎秆较粗且老化程度较低的空心莲子草是实现莲草直胸跳甲大量饲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可为优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莲草直胸跳甲的条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华稻蝗形态特征与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中华稻蝗体长(LB)、头长(LH)、前胸背板长(LP)、前胸背板宽(WP)、前胸背板侧片长(LLP)、前胸背板侧片高(HLP)、前翅长(LEL)、后足股节长(LF)、后足股节宽(WF)和后足胫节长(LT)等10个性状,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体长方差分析、各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多重方差分析以及各性状间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中华稻蝗种群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及一个过渡种群,雌雄虫中北方种群的体长均明显小于南方种群;各性状测量值呈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0个性状中除前胸背板长、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后足胫节长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均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秦岭的分隔是造成南北方种群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体型较大、后腿股节较宽的中华稻蝗更有利于在高海拔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7.
【背景】莲草直胸跳甲是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专一性天敌,其田间种群密度直接影响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效果。研究莲草直胸跳甲的种群动态和扩散速度对于适时和适量投放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8年5月底,在湿地环境的空心莲子草上释放不同密度的莲草直胸跳甲后,对其进行了持续至12月的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在6~7月和10~11月分别出现2个明显的高峰期。在湿地、旱地和水田3种生境的空心莲子草上释放莲草直胸跳甲后的扩散动态调查表明,莲草直胸跳甲在旱地的扩散能力强于湿地和水田,放虫后18d,距释放中心点6m处,旱地生境的种群数目大于湿地生境和水田生境。【结论与意义】应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的释放适期为早春5~6月,在不同生境进行释放时,需根据其扩散能力确定适宜的释放点密度和释放量。  相似文献   

8.
<正>毛蕊花球象Cionus olivieri Rosensch?ld,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身体球形,前胸背板比鞘翅基部明显窄,触角索节5节,体壁黑色,胫节和附节红色。全身覆盖着致密的黄白色鳞片,鞘翅缝中部和端部有黑色宽鳞片组成的大黑斑点,行间散布较小的黑斑点。幼虫体壁  相似文献   

9.
付新华 《昆虫学报》2009,52(7):783-790
为了探讨胸窗萤Pyrocoelia pectoralis Oliver, 1883的防卫行为, 对成虫的反射性出血行为及幼虫的翻缩腺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胸窗萤具有复杂的多重防卫行为策略。成虫利用闪烁、 假死、 反射性流血进行防卫, 幼虫则利用闪烁、 假死和微小的翻缩腺体进行防卫。反射性流血发生在雄成虫的前胸背板和鞘翅边缘, 而雌成虫仅在前胸背板边缘观察到有反射性流血行为。扫描电镜观察到直径大约32 μm的圆坑状结构环绕前胸背板或鞘翅边缘一圈。雌虫鞘翅牙也具有相似的圆坑状结构。幼虫具有9对乳头状的翻缩腺体, 位于中胸、 后胸和第1~7节侧板上。超薄切片发现, 腺体表面的棒状结构内部中空, 棒状结构连接一个发达的分泌细胞。细胞内连接棒状结构的部位着生致密的管状内质网。行为学实验发现, 胸窗萤血液对蚂蚁具有非常有效的拒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sHsp21(小热激蛋白)是小热激蛋白家族的成员,在外界环境压力下能够被诱导,热激后能够调节蛋白质的折叠和保护细胞免受外界胁迫。本文研究了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生防天敌莲草直胸跳甲的一个关键基因sHsp21,并对其进行热激诱导表达以及RACE全长扩增。获得全长cDNA 693 bp并完整的开放阅读框567 bp,共编码188个氨基酸。以30℃为对照,分别测定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Vogt长沙种群和海南种群在模拟夏季特定10∶00-14∶00时段36℃、39℃高温条件下sHsp21的表达量。连续热激6 d,每天4 h热激后取样,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湖南种群高温39℃和36℃诱导下sHsp21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30℃;海南种群36℃诱导下的表达量与对照组30℃差异不显著,39℃诱导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0℃和36℃。结果表明,sHsp21在湖南和海南两地理种群不同耐热能力上起到重要作用,并且sHsp21的高表达可能对其虫体产生副作用,为下一步深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采自中国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齿足甲属CheirodesGené1新种:梯胸齿足甲Cheirodes(Pseuduademia)scalarithoracus sp.nov.,给出了详细的鉴别特征、中英文描述及形态特征图,简要记述了该种的采集环境和生物学特性。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梯胸齿足甲,新种Cheirodes(Pseuduademia)scalarithoracus sp.nov.(图2~13)体长卵形,略有光泽;背面黑色,上唇、体下、足、触角及口须栗褐色。上唇狭小,前缘略弯并具毛,两侧有长毛,背面后半部有短毛。唇基前缘4道湾并向上翘起;前颊在眼前方最宽;后颊显缩,眼后方有毛束;盘区密布近于粗糙的稠密浅刻点;复眼被前颊深切。触角10节,向后伸达前胸背板前缘,球状部扩展明显。前胸背板近于梯形,宽大于长2倍,向上均匀但明显地隆起;盘区刻点疏大浅圆形,向侧区过渡为稠密;前缘2湾并有完整饰边,中间有缘毛;侧缘于中部之前最宽,饰边完整,仅前面有长缘毛;基部宽弯,中间稍弯,具饰边,仅两侧有缘毛;前角宽圆,后角直。鞘翅长大于宽1.5倍,两侧平行,仅基部有缘毛;盘上刻点行不清晰,行间有不规则横皱纹和稀疏圆刻点。前胫节内缘弱弯,端部有缘毛;前缘显宽于跗节之长,中齿以下有数枚弱齿;中胫节仅有数枚波齿,端齿宽大;后胫节中齿突出,其附近有数枚波齿,端齿扁粗并裂缘,其长度较跗节短,外侧中间有若干长毛。体长5~6mm;宽2~3mm。正模♂,内蒙古阿拉善旗巴音诺日公,2010-08-05,任国栋采。副模:9♂♂,8♀♀,记录同正模。副模:1♂,5♀♀,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2010-08-04,任国栋、于有志、贾龙采。词源:新种以拉丁词"scalari(梯形的)+thoracus(胸部)"命名,表示该种前胸背板呈梯形。新种与郑氏齿足甲Cheirodes(Pseuduademia)zhengi(Renet Yu,1994)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前胸背板近梯形,侧缘无波齿,整个盘区布十分稠密的粗刻点,而后者的前胸背板近方形,侧缘有波齿,盘区中央的刻点稀疏;前者仅前胸端部和鞘翅基部有侧缘毛,而后者几乎全有侧缘毛;前者的中、后足胫节中齿不明显,而后者则明显。分布:中国(内蒙古阿拉善)。  相似文献   

12.
【背景】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引进的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种群的温度适应性,同时与福州本地种群相比较,可以有效地利用其防治空心莲子草。【方法】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设置3个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福州本地种群和泰国热带种群的成虫产卵量及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泰国热带种群的繁殖力显著高于福州本地种群。随着温度的升高,泰国热带种群和福州本地种群的产卵量均有显著下降,但泰国热带种群的产卵量均稍高于福州本地种群。在3个试验温度下,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热带种群的成虫寿命较福州本地种群的寿命长。【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热带种群对温度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强,更容易构建种群,有利于对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3.
赤筒天牛(Linda nigroscutata Fairmaire)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瘤胸筒天牛属。在盐源县主要危害苹果、梨、花、红、海棠、棠梨、山定子等多种果木。 一、危害情况 赤筒天牛队幼虫先在嫩枝上,枝条内蛀食危害髓部和周围的木质部。使上部枝叶凋萎枯死,蛀空的枝条易被风吹折。 二、形态特征 1.成虫 雌虫体长17—21毫米,雄虫略矩1—2毫米。头、胸、鞘翅橙黄或赤色。触角、复眼、口器、后胸腹板、腹部及足黑色。前胸节具6个黑色圆斑,其中4个呈“八”字形。鞘翅小盾片后有一等腰三角形黑色斑纹。触角11节。 2.卵 长圆形,直径约1毫米,黄白色。 3.幼虫 体长26—32毫米。全体橙黄色,口器黑褐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字形凹纹,后端密生深褐色粒状突起。 4.蛹 为裸蛹,长17—22毫米,橙黄色,两对翅芽  相似文献   

14.
短时高温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短时高温处理研究了40~47℃高温对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 & Vogt成虫存活以及40~44℃对雌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1h后,随着温度的上升,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的存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44℃时,雌成虫的存活率开始显著高于雄成虫;处理温度为40℃时,雌雄成虫存活率也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7h时,雌成虫的存活率开始显著高于雄成虫。此外,雌成虫致死90%的温度和时间分别高于雄成虫1.31℃和1.29h,均表明雌成虫的耐热能力比雄成虫强,但差异仅在胁迫强度偏大时表现为显著;(2)40~44℃短时高温影响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繁殖。与对照处理相比,40、42和44℃高温处理1h后,雌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变化不显著,但均引起了其产卵前期的延长和10日龄成虫产卵停滞,44℃时,平均停滞时间达2.62d,子代卵的孵化率则从40℃的88.67%下降到44℃的79.84%,44℃时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莲草直胸跳甲蛹的羽化呈现一定的昼夜节律,高峰期在8:00 ~ 20:00之间.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在白天黑夜均可取食,0:00~8:00、12:00~14:00是莲草直胸跳甲的取食高峰.莲草直胸跳甲羽化后第4天开始产卵,第8天达到产卵高峰.在成虫整个生活历期内,莲草直胸跳甲产卵主要集中在第4天至14天.莲草直胸跳甲羽化后第...  相似文献   

16.
记录了分布在中国福建的褐臂金龟1新亚种:戴褐臂金龟福建亚种Propomacrus davidifujianensis ssp.nov.,它和分布于江西的戴褐臂金龟Propomacrus davididavidi Deyrolle,1874的主要区别是:体型较小,肩角为黑色,鞘翅色斑较小,且和前胸背板均为深红褐色,鞘翅中缝的黑带粗大,雄虫前足胫节基本为黑色,此节着生的绒毛无弱化现象,胫节及腿节的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17.
莲草直胸跳甲是恶性入侵杂草喜旱莲子草的有效天敌。为探明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繁育的适宜温度条件和卵的低温冷藏适期,本文研究了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在25、27、30、32、35℃下的存活、取食和产卵特性及卵在15℃下冷藏不同时期的孵化率。结果表明:在25~3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生存曲线差异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雌雄成虫寿命呈缩短趋势,表现为25℃>32℃>35℃;但27和30℃的生存曲线与25和32℃差异均不显著。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在25~35℃,随着温度的升高,跳甲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呈下降趋势;成虫期取食量、日均产卵量和世代产卵量表现为25℃>27℃、30℃>32℃>35℃;成虫期取食量和世代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将莲草直胸跳甲卵在15℃下冷藏1~10d后转移至25℃,其孵化率均可达100%,但孵化进度则有差异,孵化高峰期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提前。与未经冷藏的卵(对照)相比,在15℃下冷藏1d,莲草直胸跳甲卵的始孵化日提前1d,但高峰期不变,均在第5天;在15℃下冷藏4、7和10d后,其孵化高峰期分别较对照提前1、2和3d。可见,在25~35℃时,25℃是莲草直胸...  相似文献   

18.
1.十节毛皮蠹Attagenus schaefferi(Herbst)(图1) 体长3.2-5.3 mm,椭圆形。体壁黑色,少数个体暗褐色,触角及足黄褐色至暗褐色,身体背腹面被均一的黑色毛。复眼大而突出,暗褐色;触角10节,触角棒3节,雄虫触角末节长约为其余9节总长的1.5-2倍,雌虫触角末节稍长于第8、9节的总长。前胸背板后缘中叶显著后突。小盾片三角形。鞘翅无淡色毛斑。  相似文献   

19.
1978—1982年陕西进行天敌资源调查,在所获标本中,发现有中国食菌瓢虫一新记录种,兹报导如下。 体长5.0—5.5毫米,宽4.0—4.6毫米。体椭圆形,中度拱起,体色深褐色。下颚须末端不呈圆扁弧形,其宽为端节长的2倍。前胸背板前缘呈浅弧形凹陷,复眼全部被前胸背板所遮盖。头黄白色,唇基和口器褐色。前胸背板上有5个黄白色斑(前、后角各一个,后缘中央一个纵长形的黄白色斑)。每个鞘翅上有8个黄白色圆斑,其排列为1—1—1—1—2—1—1。前胸腹板无纵隆线。前胸背板缘折和鞘翅缘折褐黄色,鞘翅缘折伸达末端。腹面胸、腹板和足褐色。后基线短,向后斜伸至第一腹板的1/2处终止。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1新种:廖氏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liaoi sp.nov.,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廖氏阔柄跳小蜂与Mstagnarum很相似,但廖氏阔柄跳小蜂雌虫柄节最宽处在基半部,生殖器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短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3倍;而M.stagnarum雌虫柄节最宽处在端半部,生殖器短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明显长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倍。研究标本,包括正模,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正模:♀,北京市海淀区,2007-V-20~23,育自Eriococcus abeliceae,武三安采;副模:12♀♀,8♂♂,同正模。 词源:种名是为纪念已故廖定熹教授,他对中国跳小蜂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