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和土壤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洲斑潜蝇 L iriomyza sativae在相对含水量 0 %~ 10 0 % (W/W)的土壤中均可化蛹 ,但以含水量为 40 %的土壤化蛹量最高 ,占总蛹数的 3 0 .0 %。以相对含水量为 10 0 %的土壤化蛹量最低 ,占总蛹数的 4.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该蝇的羽化具有明显的影响 ,在 3 0℃时 ,以相对含水量为 60 %的土壤最适于蛹的发育 ,其蛹期最短 (7.50 d) ,羽化率最高 (93 .3 % )。反之 ,淫湿 (相对含水量为 10 0 % )和干涸 (相对含水量为 0 % )的土壤均不利于蛹的发育 ,其蛹期延长 (依次为 8.17d和 8.0 d) ,羽化率明显降低(依次为 13 .3 %和 10 .0 % )。在空气相对湿度 (RH )为 0 %、52 %、76%和 10 0 % ,室温为 3 0℃的处理中 ,蛹的失水率随其日龄的增高而增加。在蛹羽化的前 1d,高湿 (RH10 0 % )处理的失水率为 10 .1% ,低湿处理 (RH0 % )为 41.6% ,对照 (RH76% )为 18.2 %。在各 RH 下 ,蛹 1日龄后的逐日累计失水率都与它们的日龄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 3 0℃ ,蛹在 8h内测定的表皮渗透力最大为2 .59μg/(cm2 · h· mm Hg)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室内研究了不同化蛹温度及羽化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én自然种群性比及羽化规律的影响,试验共设4种处理,A:化蛹温度25℃,羽化温度25℃;B:化蛹温度25℃,羽化温度22℃;C:化蛹温度22℃,羽化温度25℃;D:化蛹温度22℃,羽化温度22℃。结果表明:(1)A处理条件下,雌、雄蜂的羽化历期为4 d(47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5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2.5%。(2)B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5 d(57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5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2.5%。(2)B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5 d(59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7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0.5%。(3)C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3d(79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7天,羽化率分别为11.5%、10.5%。(3)C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3d(79 d),雌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79 d),雌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78天,羽化率为9.2%,雄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8天,羽化率为11.4%。(4)D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4 d(98天,羽化率为9.2%,雄蜂羽化高峰期为化蛹后第8天,羽化率为11.4%。(4)D处理条件下,羽化历期为4 d(912 d),羽化高峰期均为化蛹后第10天,羽化率分别为13.5%、13.9%。(5)A、B、C、D处理条件下性比(♀/总数)分别为0.41、0.39、0.82和0.76。在4个处理温度组合中,22℃条件下化蛹的蜂蛹性比要高于25℃,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但在化蛹温度相同时,不同羽化温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6)化蛹温度为25℃和22℃时,性比分别为0.40±0.07、0.79±0.05;羽化温度为25℃和22℃时,性比分别为0.59±0.11、0.56±0.0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化蛹温度22℃与25℃处理间在1%水平和5%水平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P<0.05)。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比(Y)、化蛹温度X1、羽化温度X2间的线性关系为Y=3.324-0.128X1+0.012X2(R2=0.753,F=9.975,P<0.01)。研究表明,相对于25℃而言,22℃左右更适合半闭弯尾姬蜂的室内扩繁。  相似文献   

3.
土壤含水量对桔小实蝇蛹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浸水时间、土壤含水量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蛹的存活及成虫羽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浸水时间对桔小实蝇蛹存活率的影响不同。浸水时间越长,蛹存活率越低;浸水对初期蛹的影响较大,蛹龄越大,浸水作用效果越低。浸水时间(TW)、蛹期(AP)和蛹存活率(SP)之间关系符合以下模型:SP=0.4165-0.00307TW+0.2290AP-0.00004496T2W-0.0002528A2P+0.00008258TWAP。(2)土壤含水量对桔小实蝇成虫羽化影响明显。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或较高时,羽化率都明显受到抑制。相对含水量在30%~80%之间,蛹的羽化率较高。相对含水量(Ws)和成虫羽化率(E)之间存在以下关系:E=0.396+0.01985W-0.000181W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湿度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入土化蛹和羽化出土的影响,并结合当地冬季地表温度分析,以期为粘虫越冬种群预测及其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在山东德州地区,通过设置室内和室外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梯度分别为0、10%、20%、40%、60%、80%和100%),并结合当地地表温度,观察并分析粘虫入土化蛹和羽化出土情况。【结果】土壤不同相对含水量对粘虫入土化蛹、羽化出土及土中历期的影响差异显著。2016-2017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0、10%、20%、40%、60%、80%和100%的粘虫平均入土化蛹率分别为75.0%、82.5%、92.5%、90.0%、77.5%、65.0%和60.0%;2017-2018年,粘虫平均入士化蛹率分别为70.0%、75.0%、90.0%、87.5%、77.5%、60.0%和57.5%。粘虫化蛹的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20%-40%,0%和100%土壤相对含水量都不利于粘虫入土化蛹。2016-2017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0、10%、20%、40%、60%、80%和100%的粘虫平均羽化出土率分别为12.5%、47.5%、42.5%、47.5%、77.5%、45.0%和7.5%;2017-2018年粘虫羽化出土率分别为20.0%、27.5%、40.0%、57.5%、67.5%、52.5%和25.0%。粘虫羽化为成虫的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0%和100%土壤相对含水量都不利于粘虫正常的羽化出土。2016年11月和2017年11月份在室外大田埋蛹,发现相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第二年春天均未见有粘虫成虫羽化出土。【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德州地区粘虫入土化蛹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40%,而羽化出土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可见,土壤相对含水量影响粘虫的入土化蛹和羽化出土,过高或过低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导致粘虫土中蛹大量死亡而不能羽化出土。结合当地冬季地表温度分析,山东德州宁津地区粘虫无法越冬存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降雨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羽化出土的影响,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模拟不同级别降雨,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模拟降雨量下的水分状况对草地贪夜蛾土中蛹历期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于草地贪夜蛾土中蛹历期无显著性影响;蛹期模拟降雨处理对草地贪夜蛾蛹羽化率的影响显著,蛹期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土壤不同含水量和浸水对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影响,为其发生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室内分别设置土壤不同含水量和不同浸水时间处理,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情况。【结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40%时,草地贪夜蛾的羽化率最高,为100.00%,含水量为50%-90%时,羽化率均达到93.33%,显著高于0、10%和100%各处理的羽化率26.67%-73.33%(P<0.05);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羽化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平均产卵量不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浸水1-4d,对入土前幼虫的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土壤浸水对蛹的影响较大,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土壤浸水4 d后蛹不能羽化。直接淹水对老熟幼虫和蛹的羽化率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羽化率均持续降低,老熟幼虫淹水10 h后不能羽化;蛹淹水10 h后羽化率与对照相比下降了69.70%。【结论】田间积水对草地贪夜蛾的羽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结合天气降雨情况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预测,并据此调整土壤含水量以淹蛹灭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硒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添加不同剂量(0.001、0.005、0.010、0.050、0.100、0.500、1.000 mg/kg)硒的人工饲料饲养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结果】低浓度(0.001~0.100 mg/kg)硒对亚洲玉米螟的幼虫历期、蛹重、蛹历期具有促进作用。亚洲玉米螟在0.100 mg/kg浓度下生长状况最佳,其雄蛹重最大,雌雄蛹历期最短,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化蛹率和羽化率最高。高浓度(0.500~1.000 mg/kg)硒对亚洲玉米螟的雌雄蛹历期、雄蛾寿命、化蛹率和羽化率具有抑制作用。亚洲玉米螟在1.000 mg/kg浓度下生长状况最差,其幼虫历期最长,雌雄蛹重最小,蛹历期最长,成虫寿命最短,化蛹率和羽化率最低。【结论】低浓度硒对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幼虫期短时高温暴露对二点委夜蛾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短时极端高温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本研究旨在探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幼虫期对高温的适应性。【方法】将二点委夜蛾不同日龄(1,6,12和18日龄)幼虫在不同高温(35,38和41℃)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5,1,2,4和6 h)后转移至适温(26℃)继续饲养,观察短时高温对其存活率、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雌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次代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幼虫期短时高温暴露的温度和时间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而对化蛹率、成虫羽化率、雌虫寿命、单雌产卵量以及次代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发育历期逐渐延长。其中,18日龄的幼虫最为敏感,38℃和41℃暴露6 h后存活率分别为58.3%和17.7%,显著低于对照,发育历期分别为25.5 d和29.2 d,较对照显著延长。【结论】幼虫期经历短时高温暴露仅对幼虫的存活和发育历期有影响,而对后续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及成虫繁殖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2-16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为一化性昆虫,温度是影响大实蝇蛹羽化的关键因素。本实验研究了化蛹后不同温度处理对大实蝇蛹羽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0月29日化蛹并置于25℃条件下的蛹能够羽化,蛹历期为113.7 d。化蛹30 d后再移入25℃恒温培养室的蛹历期为122.6 d,自然条件放置3个月后移入25℃恒温培养室的蛹历期为179.7 d。自然条件放置5个月后再移入 25℃恒温培养室的蛹和一直处于自然条件的蛹历期为200 d。自然条件下的蛹羽化率和羽化整齐度都相对较高,蛹历期越短羽化率、羽化整齐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38-542
将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的卵、蛹分别在5℃和8℃下处理1 d、3 d、5 d、7 d后,放在25℃下培养,研究低温处理对金银花尺蠖卵和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金银花尺蠖卵的发育历期和孵化率、蛹的发育历期和羽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低温处理后,卵、蛹的发育历期比对照显著缩短,并且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差异达显著水平;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比对照也显著下降。经过5℃低温处理1 d、3 d卵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286 d、473 d;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34%和4967%;处理5 d、7 d的卵均不能孵化。经过8℃低温处理1 d、3 d卵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125 d、300 d;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035%和4500%,处理5 d、7 d的卵也均不能孵化。经过5℃低温处理1 d、3 d、5 d的金银花尺蠖蛹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了249 d、454 d和701 d;羽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777%、6784%和7810%;处理7 d的蛹均不能羽化。经过8℃低温处理1 d、3 d、5 d的金银花尺蠖蛹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了133 d、354 d和549 d;羽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945%、5873%和7441%;处理7 d的蛹均不能羽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建立了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Hering实验种群,为该实蝇生物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蜂蜜、蔗糖、酵母膏等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配成饲料,饲养沙棘绕实蝇成虫,观察其对成虫性成熟、交配产卵以及寿命的影响。此外,在室内条件(25.00±2.50)℃,光照周期为15L:9D,相对湿度65.00%±5.00%,以蔗糖、酵母膏、麦麸、沙棘果汁(果酱)等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配成饲料,饲养沙棘绕实蝇幼虫,观察其对幼虫历期+化蛹历期、化蛹率及蛹特性的影响。【结果】4种不同配比的饲料对成虫性成熟、交配时间、产卵痕数量和雌雄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其中配方D饲养的沙棘绕实蝇成虫性成熟历期、交配时间和产卵痕数量、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78±0.09)d、(4.15±0.03)h、(4.52±0.17)个、(15.47±0.77)d和(15.15±0.79)d,与配方A、B、C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幼虫半人工饲料最佳配方为配方C,其化蛹率、幼虫历期+化蛹历期、蛹长、蛹宽、蛹重分别为50.00%±2.89%、(7.20±0.16)d、(4.74±0.03)mm、(2.45±0.24)mm、(7.21±0.11)mg;全人工饲料最佳配方为配方C,其化蛹率、幼虫历期+化蛹历期、蛹长、蛹宽、蛹重分别为35.00%±7.64%、(5.38±0.18)d、(4.26±0.04)mm、(2.30±0.02)mm、(6.12±0.18)mg;果酱饲料最佳配方为配方C,其化蛹率、幼虫历期+化蛹历期、蛹长、蛹宽、蛹重分别为45.00%±2.89%、(7.11±0.16)d、(4.45±0.07)mm、(2.44±0.02)mm、(6.78±0.21)mg。【结论】沙棘绕实蝇成虫饲养最佳配方为酵母膏20 g、蜂蜜20 g、纯净水160 mL;幼虫半人工饲料最佳配方为蔗糖10 g、酵母膏15 g、麦麸30 g、沙棘果汁50 mL;幼虫全人工饲料最佳配方为蔗糖10 g、酵母膏15 g、麦麸30 g、纯净水50 mL;幼虫饲养最佳果泥饲料配方为沙棘果酱50 g、酵母膏3 g、尼泊尔金0.3 g。  相似文献   

12.
种内竞争是实蝇的重要生态学特性。本文研究比较了近缘种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番石榴实蝇B.correcta(Bezzi)在幼虫人工饲料中种内竞争的密度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都有密度过低效应,均表现出发育历期较长、蛹较轻和成活率较低;结合蛹重和成活率两个重要参数指标,明确了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的最宜密度均在5-20头虫/10 g饲料;不同生长参数之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正负相关性。当种群密度超过最宜密度,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均有明显的种内竞争现象,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种内竞争越激烈。其主要表现为化蛹率和羽化率不断下降、幼虫历期逐渐缩短、蛹历期不断延长和蛹逐渐变小;当100头虫/10 g饲料时,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成活率从86.00%±4.2688%和86.00%±4.1096%分别下降到60.08%±2.5166%和76.33%±2.2333%。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的种内竞争的密度效应极具相似性,推测这两种实蝇有类似的种群调节机制,但番石榴实蝇的幼虫比桔小实蝇的拥有更强的抗拥挤能力。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食蚜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杨茂发  王利爽 《昆虫知识》2008,45(2):256-259
在19,22,25,28,31℃和RH为80%的组合下,测定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且测定各温度下食蚜瘿蚊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等生物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食蚜瘿蚊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在19~28℃范围内,食蚜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在28~31℃范围内,食蚜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为延长。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不同温度下食蚜瘿蚊的5天化蛹率和总羽化率差别较大,但以25℃下为最高,分别为88.00%和94.70%;而22℃下的化蛹率和羽化率与25℃下较为接近,分别为84.00%和90.66%,经分析差异不显著。食蚜瘿蚊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2~25℃。  相似文献   

14.
石坚  王原  梁佳  杜娟  赵章武 《昆虫学报》2021,64(9):1080-1091
【目的】神经肽F(neuropeptide F, NPF)是无脊椎动物特有的一类神经肽,因其C末端是苯丙氨酸(F)而命名,参与昆虫的取食、生物节律、学习记忆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明确NPF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害虫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一种基于工程菌高效合成靶向昆虫基因的dsRNA的方法经济有效地敲降npf,用低浓度(0.01%)和高浓度(0.02%)dsNPF和dsGFP(对照)分别饲喂亚洲玉米螟1龄初、3龄初和5龄初幼虫直至化蛹,检测5龄幼虫平均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产卵量,以及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结果】从亚洲玉米螟1, 3和5龄初幼虫开始饲喂0.01%和0.02% dsNPF时,与饲喂相应浓度dsGFP的对照相比,除个别点外,5龄幼虫的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且dsNPF处理幼虫的龄期越早对发育的影响越大。其中0.01% dsNPF处理的1龄幼虫和0.02% dsNPF处理的3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蛹期死亡,而0.02%dsNPF处理的1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幼虫期死亡。【结论】结果提示NPF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和取食具有调控作用,这为探索新型绿色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对国槐尺蠖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5±1)℃,RH65%~75%条件下,对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各龄幼虫分别采用0:24、10:14、12:12、14:10、1:85种光周期处理。结果表明,以14:10处理的国槐尺蠖1~5龄幼虫历期最短;以16:8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逐渐缩短;不同光周期对于6~7龄幼虫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1~5龄影响不大。成虫53%~56%在夜间羽化,越冬蛹在8~14h光照范围内,随光照长度增加发育历期延长,在14~16h光照范围内,历期随光照延长而缩短。以0:24处理的蛹羽化率最高,发育历期最短。  相似文献   

16.
罗峰  徐艳  熊强  雷朝亮 《生态学报》2007,27(8):3348-3354
在5,10,15,20,30℃等5种温度、10%,20%,30%等3种土壤含水量和8,12,16h等3种日光照时数共45个处理组合条件下,以丝瓜花作为饲料研究了3个因素对棉露尾甲生长发育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适合于卵生长发育的处理组合为25~35℃、10~15%和12~16h,其中最佳处理组合为30℃、10%和12h,在此组合条件下,卵发育历期为0.8d,孵化率为93.3%;适合于幼虫及蛹生长发育的处理组合为:25~30℃、10~15%和12~16h,其中最佳处理组合分别为30℃、10%、12h和30℃、10%、8h,在此组合条件下,幼虫历期、存活率和蛹历期、羽化率分别为5.0d、85.7%和2.2d、83.3%。在三元二次回归模型中,卵、幼虫、蛹和整个未成熟期(卵至蛹的历期)发育进度最快时的处理组合分别为27.5℃、10%、8h,30℃、20%、12h,32.5℃、10%、16h和30℃、10%、16h;此时理论最短历期分别为0.8、4.4、1.4d和7.3d。  相似文献   

17.
Bt玉米(MG95)对粘虫的抗性和拒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Bt基因玉米 (简称 :Bt玉米 )为材料 ,测定了Bt玉米对不同龄期 ( 1~ 4龄 )粘虫PseudaletiaseparataWalker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 :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蛹重、蛹历期、羽化率、产卵量、成虫历期、卵孵化率。结果显示 :用Bt玉米喂养的 1~ 4龄幼虫在处理 6d及 1~ 3龄幼虫在处理 9d时的体重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 ;除 1龄幼虫外 ,2~ 4龄幼虫处理 6d及 2~ 3龄幼虫处理 9d后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用Bt玉米喂养的各龄幼虫发育历期延长 ,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1、2龄幼虫的化蛹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3、4龄则差异不显著 ;1~ 4龄幼虫的蛹重、蛹历期及羽化率均差异显著 ;成虫历期仅 1龄幼虫差异显著 ;与对照相比 ,各龄粘虫的产卵数、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1龄幼虫对Bt玉米最为敏感。另外 ,拒食实验结果显示 ,在实验开始后的 8,1 6,2 4,3 2及 48h ,非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 63 2 0 ,64 60 ,48 99,2 3 3 5和 0 5 4% ,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98 3 3 ,82 43 ,71 5 4,40 1 6和 0 2 7% ,总体趋势是拒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48h后Bt玉米对粘虫幼虫无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蛹期土壤水分对其种群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9-2000年在室内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棉铃虫蛹期的不同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其入土化蛹和羽化出土的影响,以及对出土成虫的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和不同时间土壤浸水对棉铃虫的入土和化蛹无影响,但却能显著影响其羽化和出土。此期土壤干燥(土壤相对含水量≤20%)对棉铃虫的羽化出土十分有利,大于4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其羽化出土不利,饱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对棉铃虫的影响则是毁灭性的(羽化出土率≤10%);而棉铃虫入土后的第2天、第3天和第10天土壤浸水对其羽化出土的影响也很大,羽化出土率分别为16.33%、9.28%和21.05%。此外,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影响棉铃虫的土中生态而间接影响出土成虫的存活、卵巢发育、交配和产卵,乃至下代卵的孵化,进而影响下代种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幼虫不同饲养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室内同一条件下5个幼虫密度(130, 650, 1 300, 1 950和2 600头/m2)下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包括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羽化率、蛹重、产卵期、单雌产卵量等。【结果】幼虫密度对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幼虫密度偏低或偏高都不利于桑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以1 300和1 950头/m2 2种幼虫密度下的桑螟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状态均最佳且两密度下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1 30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32, 6.33和5.31 d; 1 950头/m2密度下,桑螟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历期分别为11.50, 6.00和5.47 d。1 300头/m2幼虫密度下,桑螟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6.67%, 100%和86.67%, 1 950头/m2<...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土壤类型及其含水量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y-Bienko卵孵化的影响,本实验选取棕钙土、黑土和砂土等3种土壤,在恒温28℃条件下设置5%、10%、15%和20%等4个土壤含水量,研究亚洲小车蝗卵的孵化前期、孵化历期、累积孵化率以及相对孵化率。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类型与土壤含水量的交互作用对亚洲小车蝗卵孵化率影响极显著,而对卵孵化前期影响均不显著,卵孵化历期只受到土壤类型的显著影响。亚洲小车蝗卵在棕钙土中孵化率最高(42.5%~61.4%),其次为黑土,最低为砂土;孵化历期在棕钙土中(3.6±0.2 d)显著短于黑土和砂土。在棕钙土中,10%~20%含水量处理的卵孵化率(60.3%~61.4%)显著高于5%处理(42.5%);在黑土中,15%~20%处理的卵孵化率最高(49.8%~42.7%),其次为10%(28.4%),最低为5%处理(13.5%);在砂土中,5%处理的卵孵化率(38.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2.9%~19.8%)。在3种不同土壤处理下,亚洲小车蝗卵的孵化均集中在前3 d,相对孵化率达到73.1%~98.0%;砂土的相对孵化率在第1天达到高峰,但与棕钙土和黑土的差异不显著;棕钙土和黑土的相对孵化率在第2天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砂土。因此,10%~20%含水量的棕钙土最适合亚洲小车蝗卵的孵化,孵化率高,孵化历期短,孵化时间更为整齐;其次为黑土;最次为砂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