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温度对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 (Thomas)是2种主要的马铃薯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这两种马铃薯蚜虫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测定了5个温度(10, 15, 20, 25和30℃)下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指标,并组建了4个恒温条件下(10,15,20和25℃)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10~25℃范围内,2种蚜虫的若蚜期、世代历期、成蚜寿命和产蚜期等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30℃高温抑制了其发育、存活和繁殖。2种蚜虫的平均世代历期(T)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桃蚜和马铃薯长管蚜分别从10℃的30.08 d和35.35 d缩短至25℃的14.28 d和12.95 d。桃蚜的净增殖率(R0)在15℃时最高(86.00),其次为20℃(73.75),再次为25℃(62.49),最低为10℃(51.00);马铃薯长管蚜的R0在15℃最高(58.97),其次为10℃(51.98),再次为20℃(48.94),最低为25℃(12.36)。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最小10℃的0.1307增大到25℃的0.2896;马铃薯长管蚜的rm在20℃时最大(0.2182),其次为25℃(0.1942),再次为15℃(0.1485),最小为10℃(0.1118)。在相同的温度下,桃蚜的发育速率、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马铃薯长管蚜。【结论】温度对2种马铃薯蚜虫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桃蚜在马铃薯上的种群增长能力强于马铃薯长管蚜。这一结果为马铃薯蚜虫预测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并解释了桃蚜在马铃薯上发生数量多于马铃薯长管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温度对油松大蚜(Cinara formosana)发育历期及繁殖力的影响,在室内13、17、21、25和29℃恒温条件下用2年生油松苗单头饲养油松大蚜,每天检查油松大蚜的死亡、脱皮、产仔数,直至其死亡。结果表明:油松大蚜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在13~25℃,若蚜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3℃时油松大蚜若蚜期为24.0 d,25℃时为12.5 d,29℃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发育历期延长。生命期及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3~29℃,生命期由59.7 d缩短到23.4 d,成蚜寿命由35.4 d到7.5 d。21℃时产仔最多,平均每雌产若蚜46.0头,25℃时每雌产17.6头,29℃时不产仔。温度对产仔前期无显著影响。在21℃时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113,同时净增殖率也最大,为19.353,种群加倍时间最短,为6.1 d。由此可见,温度对油松大蚜的发育具有显著影响,21℃是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3.
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 Hille Ris Lambers是在云南苹果上的一种新害虫。研究印度小裂绵蚜的发育与繁殖是为了掌握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采用盆栽饲养观察的方法,开展了印度小裂绵蚜的发育历期、繁殖量、土壤温湿度对种群的影响研究。印度小裂绵蚜无翅孤雌蚜的发育与繁殖适宜温度在18-20℃之间,在15℃、18℃、20℃和25℃下的发育历期与繁殖量分别为21.47 d和13.82头、17.06 d和57.77头、13.82 d和41.72头、13.38 d和4.82头;发育起点温度为1.13℃±0.5℃,有效积温291.26日度。印度小裂绵蚜在鸡粪土条件下的繁殖量最高,30 d的繁殖量为9.33头/株,与其它土壤类型差异明显;其次分别为紫砂壤、红壤、粘土和砂壤,处理之间无差异;在白砂壤中的繁殖率为最低,为2.0头/株。印度小裂绵蚜无翅孤雌蚜全年寄生于苹果根部,全年发生约14世代,温度和土壤类型对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定殖、生长发育与繁殖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标】明确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sh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5个温度梯度下(19、22、25、28、31℃)观察并比较胡萝卜微管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存活寿命及产仔量。【结果】在19?31℃范围内,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完整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22.17、17.13、12.57、10.03和7.83 d。温度与发育速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r>0.8),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胡萝卜微管蚜4个若蚜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分别为14.15、13.87、13.64、15.06、12.92℃,有效积温分别为29.98、29.30、28.54、24.00和144.21日?度。建立了胡萝卜微管蚜各个发育阶段的历期预测式。在5个恒温下胡萝卜微管蚜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小幅波动。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40.0%、52.5%、62.5%、60.0%和47.5%。25℃该蚜虫的存活率相对较高,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82.5%、81.8%、92.6%、100%和62.5%。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该蚜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存在差异。存活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寿命最长,为33.30 d,31℃时寿命最短,为15.40 d。产仔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产仔期为11.13 d,31℃时为7.57 d。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的单雌产仔总量分别为26.33、27.93、32.53、27.13和17.93头。【结论】温度是影响胡萝卜微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重要因素。25℃时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世代的发育历期较短,存活率较高,单雌产仔总量最大。25℃较适合该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5.
在(25±1)℃条件下比较了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瓜蚜各龄历期、成蚜寿命、日均产仔量、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瓜蚜完成1代所需时间在瓢葫芦上最长,为5.84 d,其他4种供试植物上差异不显著(5.24~5.45 d).成蚜寿命在黄瓜上最长,为20.04 d,其他4种供试植物上差异不显著(14.76 ~ 16.03 d).瓜蚜种群存活曲线在所有供试寄主植物上均为Ⅰ型,即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而且在黄瓜上的存活率高于其他4种供试植物.根据瓜蚜内禀增长率大小排序,寄主适合性依次为哈密瓜>瓢葫芦>南瓜>黄瓜>茭瓜.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温度对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实验室研究了15~35℃范围内共9个温度下三叶草彩斑蚜的发育、繁殖和生命表.结果表明:三叶草彩斑蚜种群在35℃下不能存活.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显著缩短,在15 ~ 32℃内为18.33~4.02 d,存活率在40.0%~83.6%,25℃下若虫的存活率最高、32℃下存活率最低.成蚜的平均寿命在10.64 ~ 20.87 d,23℃下寿命最长、32℃下最短.产蚜高峰期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除15℃为15 d以外,其余温度下均在3~6d.平均繁殖力和单头最高繁殖力以25℃下最高,分别为82.0和149.0头.平均世代周期随着温度的上升从15℃的31.17 d逐渐缩短到32℃的10.17 d.净增殖率在25℃下最大(68.62),32℃下最小(13.96).内禀增长率在0.10 ~0.30 d-1,其中28 ℃下最高、15℃下最低.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97.83 d·℃.繁殖力、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7.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15、20、25、30和35℃五种温度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等,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卵、幼虫、蛹的历期变化分别为7.6~2.0天,12.7~2.9天,34.3~6.8天;成虫寿命变化为17.3~6.5天。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5℃,9.8℃,11.5℃,10.9℃,有效积温为3.9,52.7,128.5,229.9日度。在五种温度下,卵的存活率均在84.2%以上。幼虫除在15℃时存活率为66.7%外,其它温度均在94.6%以上,蛹的存活率变化幅度最大,25℃时为80.3%,35℃时仅为10.0%。30℃时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最大,加倍时间最短,净生殖率最高。在20~35℃四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 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 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 20℃, 25℃, 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 存活与繁殖能力, 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 在35℃条件下, 西花蓟马不能完成发育, 其他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 以20℃条件下的存活率最高, 为62.8%。西花蓟马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 在15℃下, 完成发育需要近30 d; 而在30℃下, 西花蓟马完成发育仅需10 d 左右。西花蓟马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 在15℃下, 平均寿命为36 d, 最长寿命达60 d; 在30℃下, 西花蓟马的平均寿命为10 d。西花蓟马在 15℃, 20℃和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差异不显著, 分别为37.70, 32.56, 37.80头1龄若虫/雌, 但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9.36头1龄若虫/雌)。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 在25℃时达最高值, 分别为20.10和0.178 d-1, 而在15℃下分别仅为18.67和0.096 d-1。据此得出, 20~25℃是最适宜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西花蓟马种群增长。西花蓟马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4℃, 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08.0日·度。不考虑其他阻碍生长发育因素的情况下, 华南、 华中、 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发生代数分别为24~26, 16~18, 13~14和1~4代, 西南地区昆明与丽江分别为13~15和8~10代。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翅食蚧蚜小蜂是橡副珠蜡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寄生及繁殖等方面的生态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影响明显。在32℃下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温度为18-2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育加快,18℃发育历期最长(54.0d),27℃最短(22.8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76℃和307.62日度。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21℃时寄生率最高为(36.0%),30℃时寄生率最低(4.5%)。结合发育历期、体长、产卵、抱卵、寄生率等参数,该蜂发育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1-27℃度范围内,30℃以上不利于小蜂的发育及存活。斑翅食蚧蚜小蜂对长光的刺激比较敏感,随光照时间增长,发育加快、产卵量明显增加,长日照条件(LD16∶8h)的发育历期最短(24.8d),短日照条件(LD10∶14h)的最长(27.8d),产卵量在长日照条件(LD16∶8h)时最多(119.6粒),短日照条件(LD10∶14h)时最少(86.2粒)。结合发育、产卵、寄生等参数,长日照条件(LD14∶10-LD16∶8h)有利于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
外源茉莉酸诱导枸杞对枸杞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外源茉莉酸对枸杞的诱导抗性及其对害虫的影响,在室内25℃条件下用3种浓度的茉莉酸喷施枸杞苗木,以喷施丙酮+蒸馏水(配比1∶599)作为对照,测定了枸杞蚜在处理后苗木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诱导枸杞苗木后,枸杞蚜若虫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产仔量下降,枸杞蚜体重减轻,其影响程度与茉莉酸浓度有关。0.01 mmol/L茉莉酸诱导枸杞蚜若虫期最长,为4.93 d,比对照延长1.9 d。茉莉酸诱导成虫产仔量显著减少,且浓度越高产仔量越少,0.1 mmol/L浓度下产仔量为25头,比对照少19头。3种浓度的茉莉酸诱导均使枸杞蚜成虫寿命较对照缩短3 d左右。茉莉酸诱导对枸杞蚜体重的影响从3日龄后逐渐显现,5日龄时最显著,处理组与对照组蚜虫体重相差0.128~0.184 mg,对照组蚜虫平均重0.395 mg,0.01 mmol/L处理组蚜虫重量仅0.211 mg。  相似文献   

11.
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  王旭东 《四川动物》2007,26(1):196-197,200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音乐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认为:音乐能影响动物的情绪;音乐还对动物的免疫功能、学习及记忆能力、以及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均有一定影响。该领域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索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的壳聚糖作为载体,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优化了固定化条件,研制成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其活性回收率达到42—53%,操作半衰期达到一个月以上,对热、乙醇以及尿素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Km值为0.67×10~2mg/mL,最适温度65—70℃,最适pH8.0,能使啤酒中的蛋白质浓度从56.5mg/L减少到2.7mg/L,可以消除啤酒的低温混浊现象。  相似文献   

13.
蚕丝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蚕丝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固定化脂肪酶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蚕丝与对-β-硫酸酯乙砜基苯胺(SESA)进行反应的最适条件是PH=10.8,SESA:2.0g/g蚕丝,反应生成的对氨基苯磺酰乙基蚕丝(ABSE-蚕丝)经重氮化后与脂肪酶偶联的最适条件是:pH=7.5,偶联时间>10h。加酶量为168~308u/g蚕丝时,所得固定化脂肪酶活力为106~160u√g蚕丝.此时固定化冀的活力回收率较高(>52%)。固定化脂肪酶稳定性较高.其操作半衰期约为250h。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抵御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天然屏障。热带气旋是红树林面临的最主要自然威胁之一,削弱了红树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及生物多性维持等功能发挥。然而,尽管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日益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缺乏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系统分析和总结。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5—2021年间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影响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图谱绘制,以厘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并揭示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1)该领域研究年发文量随时间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2013年后迅速增加,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前列,美国的中介中心性最高,其次是德国,美国广泛地与德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有密切合作;(3)美国佛罗里达、加勒比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南部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区域;(4)研究热点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从红树林植被的干扰损害逐渐发展到固碳储碳、海岸防护等功能的影响。全球变化背景下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红树林对热带气旋干扰的弹性、基于遥感和大数据处理的模型模拟等日益受到关注,量化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功能的影响、探明热带气旋与海平面上升的关系及对红树林影响、构建完善的观测体系数据集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对长期关于热带气旋对红树林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可为预测热带气旋对红树林的影响和风险、及减缓和应对其风险等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丹皮酚(Pae)拮抗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用改良的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采用淬灭流动反应方法体外制备ONOO^-,以不同终浓度加入成骨细胞培养体系,在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对硝基苯二钠动力学(PNPP)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用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并以不同终浓度Pae消除ONOO^-(1000μmoL/L)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ONOO^-(50-1000μmoL/L)均能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分化;高浓度的丹皮酚(10^-3-10^-6mol/L)能消除ONOO^-(1000μmoL/L)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拮抗ONOO^-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芦笋对高脂饮食小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其中正常组喂食正常饲料,其余组喂食高脂饲料。分别灌胃蒸馏水(正常组、高脂饮食组)、芦笋1.05g/(kg·d)(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芦笋2.10g/(kg·d)(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芦笋4.20g/(kg·d)(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降脂理肝汤1.19g/(kg·d)(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每天2次,每次0.35mL。比较分析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同时对各组之间的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体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结果随饲养时间的增加,服用芦笋后的三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高脂饮食组,但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率低于高脂饮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之间的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体质量变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雄性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大于雌性小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笋能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Planktivory by fingerling kokanee Oncorhynchus nerka feeding on Daphnia became more size-selective with increased illumination (0·1 v . 15 lux). The average difference in length of Daphnia ( D. pulex and D. galeata ) in trial arenas before and after kokanee feeding was 0·107 mm ( P  = 0·0007) at 0·1 lux and 0·371 mm ( P  < 0·0001) at 15 lux.  相似文献   

19.
若羌红枣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几种提取若羌红枣多糖的方法.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影响若羌红枣多糖提取的诸因素如提取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确定条件范围,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提取若羌红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热水法提取红枣糖的最佳条件: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6、提取时间4h,提取1次;酶法提取红枣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pH4.5,温度60℃、时间1h,酶用世0.03%;碱法提取红枣多糖的对佳条件:Na2 CO3,温度80℃、时间3h,料液比1:20.结论:三种提取方法以酶提取法的效率最高,碱提取法次之,热水提取法的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心理对生理的能动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心理可影响其生理功能,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是其生理的驱动力和标志。本文论述了精神、情绪、意念、信念、暗示等心理活动对生理的影响和作用及中医论心理对生理的作用,中医利用情志疗法的理论达到心理对生理趋向健康的作用。同时论证了肠道菌群通过心理间接影响生理功能,通过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使之心理活动达到最佳状态,进而使人的生理趋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