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金龟亚科Rutelinae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金龟科Scarabaeidae。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已知7族235属4 200余种,中国目前记录3族25属(亚属),共526种(亚种)。丽金龟成虫为植食性,可取食植物范围广,幼虫土栖,主要取食植物根部,部分种类是农林业害虫。因此,对其开展分类学研究,对农林业生产具有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核查文献及统计分析,回顾和总结了丽金龟亚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的研究现状。目前已开展的丽金龟亚科研究工作仍以新种发表为主,缺乏高质量的分类修订工作及系统发育研究。另外,丽金龟亚科是鞘翅目中重要的植食性昆虫之一,开展深入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探讨甲虫的多样性和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犀金龟亚科Dynastin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金龟科Scarabaeidae,多为大型至特大型甲虫。该亚科昆虫世界广泛分布,目前全世界种类已发现8族225属1 860余种。犀金龟成虫为植食性,幼虫多腐食性,部分植食性,其幼虫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因此,开展犀金龟系统分类的相关研究对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犀金龟亚科昆虫大多外形奇特、极具有观赏性,深受爱好者的喜爱,对其生物学、分类学的研究热度持续升高,促使国际贸易盛行,但同时也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平衡等问题。犀金龟亚科的分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虫形态学方面,而该类群一些属的成虫鉴定特征与丽金龟亚科的极为相似,导致犀金龟亚科分类系统常存在争议,因此引入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及分子信息可为犀金龟亚科的分类系统提供新的证据。本文回顾了犀金龟亚科的研究历史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给出了中国犀金龟亚科物种列表,但该亚科现阶段分类学仍以新种记述为主,研究方法较单一,因此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可为未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南京老山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迄今尚无对老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的系统研究。为了解南京老山地区鞘翅目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及分布状况,于2020年和2021年在老山地区对鞘翅目昆虫种类的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山地区共鉴定出鞘翅目昆虫23科130属152种,从属种关系来看,该地区鞘翅目昆虫属内以单种为主。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以东洋-古北界共有种和古北种为主,比例分别为46.05%和41.45%,东洋种最少,其比例为2.63%。对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及优势集中性的相关分析表明,老山地区鞘翅目昆虫群落结构稳定,物种丰富。本研究填补了老山地区鞘翅目昆虫资源及多样性调查的空白,为该地区鞘翅目昆虫的深入研究、多样性保护和害虫防治奠定了基础,可以为其它相关类群昆虫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害农作物的步行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步行虫科是鞘翅目中的一个大科,我们通常称它为步甲,世界目前已知约25000种。多数步行虫是在夜间出土活动,以其它昆虫、蜘蛛、蜗牛、钉螺、蚯蚓等小动物为食,它们还取食动物的尸体、植物及腐植质,其中有些类群或种类更偏爱植物,至少在它们生活期的某一阶段是如此的。它们取食植物的花、幼苗或种子,因此有些种类成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大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步行虫科中有一些种类有食植物的习性,但是也许由于近廿年来,人们强调了步行虫的捕食作用而对其食植物的习性往往被忽视了。 我国过去对步行虫科很少有人研究,甚至对一些为害谷类作物的种类也常混淆不清,甚至错用学名,因此有必要作一澄清。本文介绍目前已知为害作物的7种步行虫。  相似文献   

5.
京西早白垩世花蚤化石(昆虫纲,鞘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迪颖  杨俊 《古生物学报》1999,38(1):125-132
根据采自北京市房山区下白垩统卢尚坟组的一块花蚤化石,建立化石花蚤-新属Cretansapis,讨论了花蚤科昆虫在早期演化中的一些特点,认为在早白垩世花蚤由单一的爬行运动开始向爬行-跳跃复合的运动方式转变,并对相关化石花蚤类以及现代舟花蚤类昆虫的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黄土高原洛川县和黄陵县优质苹果产区不同类型的苹果园植物多样性及其昆虫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确定不同苹果园内果树林下的植物优势种,并利用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植物优势种群对果园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以探讨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其昆虫群落的关系.结果显示:(1)果园野生植物种类丰富,共有24科53属62种,其中17科41属51种存在于果园树下,11种存在于果园内的生境岛屿,且菊科植物种类最多,达14种;(2)抱茎苦荬菜、狗尾草、丝毛飞廉、灰绿藜、刺儿菜、田旋花为该地区果园植物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0.36、0.22、0.22、0.18、0.17、0.14;(3)反枝苋为优势种的果园昆虫种类、数量最多;(4)刺儿菜和田旋花为优势种的果园益虫和害虫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73 5、0.755 0和0.879 9、0.360 2.研究表明,在果园保留刺儿菜和田旋花有助于提高果园天敌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有益于果园害虫的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7.
阿魏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阿魏访花昆虫种类、昆虫访花频次、昆虫访花时间及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盛花期观察中,(1)发现有5目、23科、45种昆虫进行了访花,其中传粉昆虫4科7种,均属蜜蜂总科;(2)各类昆虫访花频次在不同观察时间变化较大,传粉蜜蜂仅出现在其中一个观察日中;(3)不同种类昆虫在花上的停留时间差异很大,传粉昆虫停留时间很短,鞘翅目昆虫停留时间最长。进入始果期后,昆虫的访花行为是围绕花盘的蜜腺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转录组是细胞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生理条件下的全部转录本及其数量总和,并能揭示特定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及分子机理。象甲科昆虫拥有动物界中最多的物种种类,该科许多昆虫也是我国粮食仓储和农林产业上的重大害虫。通过研究象甲科昆虫转录组,从分子水平揭示其生命过程中相关的基因及其功能,对寻找害虫防治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象甲科昆虫转录组研究现状进行了浅析,涉及象甲科不同发育阶段基因差异、昆虫触角、与植物互作、防治、免疫机制、进化、基因沉默7个方面的分析,可在理论上丰富对象甲科昆虫遗传发育、免疫、潜在RNA干扰靶点筛选等方面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象甲科转录组今后的研究热点与应用前景,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长蠹科Bostrichidae昆虫英文俗称为Powder-post beetles,是一类常见的钻蛀性害虫,其成虫和幼虫都具有钻蛀产生粉末的习性,可依靠木材、竹材、贮粮的运输传播,多数种类被列为检疫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国内对于长蠹科的分类研究已有不少工作,但目前种类数量不清,且存在异名及部分种类名称混乱等情况。本文对长蠹科分类系统进行了整理,梳理了中国长蠹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并对长蠹科分类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国内馆藏标本的检视与查阅文献,对中国已知的长蠹科昆虫做了系统的名录整理,记录长蠹科8亚科37属92种,并拟定了部分种的中文名称,给出了中国已知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广西植物》2021,(S0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有花植物分类学研究。王文采院士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修订了毛茛科翠雀花属(Delphin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2019年6月,王文采院士开始对中国银莲花属(Anemone)进行分类学修订,并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的整个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11.
詹玲  于晶  郭水良 《植物学报》2017,52(2):241-253
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是藓类植物中的第3大科。该科不仅种类多, 生态类型特殊, 而且是世界公认的多样化程度高、分类难度大、系统关系复杂的类群。当代木灵藓科植物分类系统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科的地区志编写和专属分类修订。目前, 除了热带美洲、热带非洲的变齿藓属(Zygodon)和火藓属(Schlotheimia)部分类群外, 木灵藓科主要类群的分类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 但是有关亚科和属的划分和地位以及各属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存在众多争议。木灵藓科分支系统学研究也不够系统全面, 有的仅应用了单个基因片段, 或者只涉及少数类群。因此, 需要基于更多的分子和形态学性状, 进一步开展世界木灵藓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 建立一个更趋自然的木灵藓科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2.
花萤科(Cantharidae)为鞘翅目(Coleoptera)软鞘组(Malacodermata)的一个大科,世界已知约5400种,与萤科(Lampyridae)近缘,但触角基部远离,通常无发光构造,容易区分。花萤白昼活动,常见于花上,为肉食性,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叶甲等害虫。中国的花萤科区系很丰富,外国学者曾记录过309种,国内则无人研究,近年我们开展了花萤分类工作,又增加了若干种类。内蒙古的这类益虫更缺乏调查,过去只有:蒙古花萤Cantharis mongolica Pic,黑斑丽花萤Themus stigmaticus(Fairmaire)等数种,本文记述采自内蒙古的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鞘翅目昆虫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类群, 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人类社会生产密不可分。定期对世界鞘翅目新分类单元进行汇总整理,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鞘翅目多样性的发展动态, 从而促进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以及鞘翅目昆虫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文对2020年发表的世界鞘翅目分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2020年共发表世界鞘翅目新分类单元3,228个(含化石种类), 包括1个新科5个新亚科13个新族218个新属18个新亚属2,973个新种; 提出了1,319个新组合610个新异名49个降级的分类单元及61个升级的分类单元。重点研究的类群包括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步甲科(Carab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等。世界鞘翅目昆虫新物种模式标本产地涉及118个国家和地区, 大部分新物种分布于中国、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越南。收录世界鞘翅目昆虫新发表种的论文/专著共995篇/部, 涉及期刊或出版社141个。2020年, 世界鞘翅目分类学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同时也暴露了新种发现速度略慢于1978-2000年的平均速度以及地区和类群研究力度不均衡的问题, 未来仍需加大投入, 探寻更加高效准确的方法, 以期实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评估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产自缅甸北部白垩纪中期克钦琥珀中的一块小型花蚤化石标本,建立1新种——小多刺花蚤(Multispinus parvus sp. nov.),归于花蚤科(Mordellidae)。同时,对缅甸琥珀中已发现的花蚤和泛花蚤进行了重新观察和研究,重点分析了其形态学特征并认真考虑了相关分类学依据,将短尾花蚤科(Apotomouridae)修订为花蚤科之下的短尾花蚤亚科(Mordellidae:Apotomourinae)。短尾花蚤中普遍存在的臀锥完全不发育,不可作为区分于花蚤科的衍征。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发现的花蚤化石类群体型均小,这也许与白垩纪中期生态环境和栖息地被子植物花朵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星花金龟捕食落叶松毛虫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丽清 《昆虫知识》2004,41(2):189-189
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属鞘翅目金龟甲科的一种杂食性昆虫。近年来作者在对落叶松毛虫的调查中发现,白星花金龟对该害虫种群数量的调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蚤蝇科是双翅目昆虫中最具多样性的类群 ,其幼虫习性的高度分化是其它类群无法比拟的。许多种类与人类的关系相当密切。然而 ,我国对蚤蝇科的研究还比较薄弱。I993年以前 ,中国蚤蝇只有少数记载 ,且均由外国人定名描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许多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 ,包括食  相似文献   

17.
海南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南部是中国农作物冬季南繁育种的重要基地。为了明确南繁基地空中昆虫群落结构,利用探照灯诱虫器于2017年-2018年监测了空中飞行的昆虫种类和动态。共计发现396种昆虫,隶属于13目88科307属,其中包括粘虫、棉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野螟等重大迁飞性害虫以及黑肩绿盲蝽、异色瓢虫等迁飞性天敌昆虫。鳞翅目(206种,52.02%),半翅目(85种,21.46%)和鞘翅目(57种,14.39%)是该地区的三大优势目。本研究明确了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南繁基地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结构,为指导作物害虫测报和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细蛾科头细蛾属昆虫与大戟科算盘子属、叶下珠属和黑面神属植物互利共生关系的发现为研究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目前,国内对头细蛾与大戟科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了解和研究都很少。本文介绍了头细蛾的分类、生物学和形态适应;大戟科相关5属植物(算盘子属、叶下珠属、黑面神属、白饭树属和守宫木属)的生物地理学,开花生物学,花的结构与传粉系统的关系;寄主植物与传粉者的对应关系;互利共生关系的维持机制等。研究表明中国有丰富的头细蛾与大戟科植物资源,开展其互利共生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科学意义。很多新的、复杂的头细蛾与大戟科植物的生态关系和大量的头细蛾种类有待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芫菁科Meloidae昆虫是豆类作物常见害虫,同时多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甘肃哈思山区是甘肃芫菁科昆虫聚集的典型代表区域,探索芫青科主要药用昆虫在该区域的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地区芫菁科药用昆虫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也为防治该科昆虫因数量过度造成农业危害的决策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调查了该区域各代表型样地中目标昆虫的数量、种类及...  相似文献   

20.
草螟科昆虫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且大多数为农林重要害虫。利用性信息素对害虫进行监测或防治具有靶标明确、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是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已鉴定性信息素组分的草螟科昆虫及其性信息素组分进行统计和分类,比较分析了已鉴定的草螟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结构及其在不同亚科、属以及种之间的分布特点,以期为性信息素组分尚未得到鉴定或鉴定困难的草螟科昆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进一步探讨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进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