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结合组织工程皮肤对裸鼠巨大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富含生长因子的浓缩血小板的血浆,并测其所含生长因子的量;其次,在裸鼠的背侧部分构建大面积皮肤创面,分别用人工真皮,组织工程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皮肤和PRP结合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巨大创面;最后,手术后不同时间间隔收集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估创面愈合情况。结果:PRP结合组织工程皮肤组创面修复愈合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 IVDD)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传统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抗炎止痛药物和手术,但都仅能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尚不能延缓或逆转IVDD的发展进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多种生长因子的天然载体,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它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外基质等三方面的作用,可作为IVDD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文主要阐述PRP作为一种再生疗法在IVDD中的治疗机制,并讨论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由于富含多种活性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前体细胞增殖、迁移、向软骨细胞分化,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以及抑制软骨的炎性反应和退变,提供有利于组织修复的内环境,延缓病情进展。近年来PRP注射治疗已成为治疗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相关疾病的新型选择,并且疗效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效用,PRP注射治疗不仅在关节腔内进行,还可在软骨下骨内进行注射。软骨下骨的病变会加速软骨损耗,故有必要将软骨下骨也当作OA众多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PRP的生物特效以及PRP注射治疗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软骨下骨内PRP注射治疗KOA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KOA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2010年2月-2015年1月的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比较同种异体骨加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物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结果:两组共随访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69例,全部进行了术中断端植骨,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组(PRP组)21例,其中愈合19例,未愈合2例,临床愈合率90.5%。自体髂骨植骨组(自体骨组)48例,愈合44例,4例未愈合,临床愈合率91.6%。PRP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108.73±13.91),自体骨组为(120.54±13.87)min,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PRP组患者X线骨痂评价标准平均评分值为(2.54±0.43)分,自体骨组为(2.62±0.45)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骨不连较传统自体髂骨植骨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供骨区并发症,修复效果良好,为骨不连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贫血小板血浆(PPP)治疗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致小鼠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造模成功的30只中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PRP组(n=10)、PPP组(n=10),造模后第9天各组分别给予单纯生理盐水、PRP、PPP治疗,比较3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溃疡创面愈合率、创面面积差绝对值与HE染色的病理改变。结果 低速组的PRP、PPP符合工作浓度标准。PRP凝胶、PPP凝胶治疗小鼠溃疡愈合时间可缩短3 d。PRP组与PPP组创面愈合率及3 d内面积差绝对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镜下见PRP凝胶、PPP凝胶可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促进小鼠上皮细胞再上皮化等病理改变。结论 PRP凝胶、PPP凝胶均可促进中华眼镜蛇伤溃疡皮肤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及人重组BMP2对颅缝牵引成骨的作用,并用Micro-CT进行影像学评价,为进一步了解生长因子对颅缝的改建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雄性6周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0)对照组,(1)富血小板血浆组(PRP),(2)富血小板血浆结合10μg rhBMP-2组(PRP/rhBMP-2)。用镍钛牵开弹簧给予兔矢状颅骨缝持续200 g等张牵引力牵引33天。牵引结束后,采集所有兔矢状颅骨缝标本行Micro CT精细扫描及三维重建及硬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情况。结果:Micro CT重建兔矢状颅骨缝显示,对照组和PRP组的骨缝牵开,骨缝牵开体积比PRP/rhBMP-2凝胶组大(P0.05)。PRP的局部应用不仅促进了骨缝间的新骨形成,而且加速骨缝纤维组织的创伤愈合。PRP/rhBMP-2组牵引后骨缝可见有新骨再生及骨缝融合现象。PRP/rhBMP-2凝胶组平均骨缝融合程度约为颅骨厚度的15.3±9.5%。实验前后PRP/rhBMP-2凝胶组治疗区颅骨平均厚度较对照组和PRP凝胶组有增厚表现(P0.05)。结论:PRP和PRP/rhBMP-2的局部应用都能有效促进骨缝牵引成骨时新骨加速形成。Micro CT显示:PRP凝胶可以诱导骨缝骨形成并加速了骨缝伤口的愈合,缝形态存在;PRP/rhBMP-2组新骨再生导致了骨缝牵引时过早产生了骨缝融合现象,提示今后在骨缝牵引成骨临床应用时需要避免高浓度生长因子在骨缝局部应用而导致的骨缝早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讨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在人体下肢慢性创面缺损中的治疗作用,并试图寻找更佳的治疗皮肤慢性缺损的治疗方式。方法:对2016.03-2017.03一年以来在我科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创面缺损的,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的共计16名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8人)与对照组(8人)。实验组通过对静脉血(肘部)进行抽取离心来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并加以覆盖。对照组则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替代。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一疗程,进行换药和更换辅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其血液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时观察创面,发现创面无明显渗出及感染征象,其面积缩小约1/4。对照组在1周后进行观察,发现1例有感染可能,给予再次清创并使用抗生素后辅料包扎。其余患者创面肉芽生长可,面积缩小约1/6。在治疗2周后再次进行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缩小约2/3。而对照组患者面积缩小约1/4。在治疗后3周时,实验组所有患者创面已基本愈合85%以上。在延迟治疗1-2周后该组患者全部愈合。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有两例患者愈合面积在50%以上。给予继续使用该治疗方法。剩余6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VSD+植皮/皮瓣)。实验组患者在各治疗观察点皮肤愈合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下肢慢性创面,使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手术及外科治疗的风险,降低治疗费用,且相对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未诱导的自体脂肪干细胞(ADSCs)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软骨修复材料,探讨其对家兔耳软骨全层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取家兔10只,于每只家兔耳部做4处软骨全层缺损,随机分为A、B、C、D组,A组,作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自体ADSCs;C组植入自体PRF;D组植入自体ADSCs与PRF的复合物.分别于术后1月、2月、3月取材,进行大体及HE染色观察,并使用IPP6.0软件对软骨生成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3月后,A组几乎无新生软骨生成,B、C、D三组软骨生成量依次增多,D组尤为明显.IPP6.0统计结果显示,移植物植入3月后,A组软骨缺损修复率为(1.68±0.17)%,B组为(15.4±0.91.)%,C组为(32.0±2.76)%,D组为(85.77±4.88)%.各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HE染色结果相符.结论:未诱导的自体ADSC s复合自体PRF作为一种全新的软骨修复材料,可以有效的修复家兔耳软骨全层缺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兔心脏采血制备PRF,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分离培养兔BM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 实验,分为PRF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诱导培养21d 后,对三组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成软骨鉴定染色(甲苯胺蓝、II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相关基因表达检测(Ⅱ型胶原、Aggrecan、SOX9)。结果:PRF 组和阳性对照组中BMSCs经诱导后,细 胞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圆形;甲苯胺蓝、II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Ⅱ型胶原、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均 较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未见相关分化现象。结论:PRF在体外可促进兔BMSCs 成软骨分化,可作为自体生物 材料,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可注射异体脂肪移植模型,观察兔异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复合自体脂肪颗粒(adipose granule,AG)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移植后的形态学和免疫学的变化,为临床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提供一种实验依据.方法:取3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5组:A组,(N=6),移植物为自体AG;B组,(N=6),自体AG+自体PRF;C组(N=6),自体AG+自体ADSCs:D组(N=6),自体AGr自体PRF+自体ADSCs,E组(N=6),实验组,自体AG+自体PRF+异体ADSCs.在术后1、3、6个月,大体外观、HE染色分析其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血浆IL2和IL4分析其免疫学改变.结果:术后l、3、6个月在大体外观、免疫组化等D、E两组与A、B、C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在淋巴亚群CD4/CD8、血浆IL-2、IL-4等与D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体ADSCs复合自体PRF、AG能够显著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的成活率,并且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可为临床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斑秃(A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无瘢痕性脱发,多数患者会有病症复发的经历.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光动力疗法、富血小板血浆(PRP)局部注射、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PUVA)等,但均存在治疗方法所需时间长、药物不良反应多、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激光疗法因治疗周期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已成为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兔心脏采血制备PRF,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分离培养兔BM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为PIuF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诱导培养21d后,对三组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成软骨鉴定染色(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相关基因表达检测(Ⅱ型胶原、Aggrecan、SOX9)。结果:PRF组和阳性对照组中BMSCs经诱导后,细胞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圆形;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Ⅱ型胶原、Aggrecan、SOX9基因表达水平均较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未见相关分化现象。结论:PRF在体外可促进兔BMSCs成软骨分化,可作为自体生物材料,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混合物应用于拔牙后种植位点保存的可行性。方法:拔除6只犬下颌双侧第三切牙与一侧第一切牙,并于每只犬的3个拔牙窝颊舌侧骨壁分别制造2 mm×2 mm×3 mm缺损,随机在两个牙槽窝内分别植入CPC或CPC与PRP的混合物,第三个不加处置作对照,在术后4、8、12周各处死两只动物,行大体、X线、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组的新骨生成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CPC/PRP混合物组骨形成早于其他组,8、12周时CPC/PRP混合物组新骨生成明显优于CPC组和对照组。结论:CPC混合PRP可促牙槽窝新骨生成并能保证成骨的高度和颊舌向宽度,从而为后期种植义齿修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富血小板血浆富合多种生长因子,目前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这些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在体外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动物实验中,富血小板血浆无促进骨再生的作用,或在临床应用中富血小板血浆复合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各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所使用的富血小板血浆其制备标准不一致.并且目前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大都使用患者自体血液,这无疑会对患者的机体形成二次打击,且由于各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所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质量不一致,从而影响研究结果与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富血小板血浆的成分、生物学特性、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这可以为后期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标准化制备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使得制备方法统一、疗效确定的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剂能像其他药品一样,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修补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425医院疗养区眼耳鼻喉科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间24例上颌窦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其中A组12例患者各采静脉血20 mL制备PRF膜片修补上颌窦瘘,另外B组12例患者采用组织瓣法修补上颌窦瘘,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一期愈合成功率以及6-12月后随访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F膜片修补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而组织瓣修补组中采用带蒂颚粘膜瓣有1例失败,两组间一期愈合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755),随访发现颊侧黏骨膜瓣修补的患者术后口腔前庭沟均有不同程度变浅,而其它修补方法术后前庭沟无明显异常。结论:自体PRF膜片制备简单,用其修补上颌窦瘘效果确切,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人工骨粉(Bio-Oss骨粉)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Bio-Oss骨粉联合Bio-Gide生物膜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Bio-Oss骨粉联合PR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愈合情况、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植体周围的骨密度、植骨高度、成骨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组织愈合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低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成骨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植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联合Bio-Oss骨粉可有效增加种植区骨量和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促进骨缺损再生和组织愈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在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鼠血小板中的神经肽Y及其对血管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耀芳  杨丽华 《生理学报》1993,45(4):400-404
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显示大鼠血小板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分别含NPY免疫活性物质90±16ng/10~7血小板与93±19ng/ml,大大高于普通血浆(1.2±0.1ng/ml)与贫血小板血浆(PPP)(1.7±0.3 ng/ml)中的含量(P<0.001)。血小板样品HPLC各馏分的NPY放免活性峰位与标准NPY的峰位相符。PRP经胶原最大程度聚集后,血小板内的NPY浓度降为34±5 ng/10~7血小板,而PPP中的NPY浓度则升高到26±4 ng/ml。1.6 ml PRP经胶原作用产生最大程度聚集,由此分离所得的PPP引起离体灌流大鼠尾动脉收缩,张力上升380±80 mg;上述PPP经NPY抗血清处理后引起尾动脉收缩的幅度显著减小(190±40 mg,P<0.001)。而1 nmol/L人工合成NPY并不引起血管收缩。结果表明大鼠血小板中含有大量NPY,在不可逆聚集时可以释放,释放的NPY可能参与血小板聚集时释放物质的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DME患者23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RP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康柏西普联合PRP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94.96%,较对照组(84.87%)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小于术前(P0.05),且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6%)明显低于对照组(10.92%,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DME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PRP治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临床实践表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注射是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方法,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活化的血小板可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它可以正向调节髓核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本研究旨在揭示TGF-β1/Smad 2/3信号通路在PRP缓解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制备新西兰白兔PRP,并使用PRP和TGF-β1抑制剂(SB431542)处理白兔髓核细胞,检测PRP对髓核细胞增殖、软骨形成标志物(CollagenⅡ和Aggrecan) m RNA的表达、Smad 2/3及相关髓核细胞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用2%PRP处理的髓核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PRP处理显著增加髓核细胞中的CollagenⅡ和Aggreca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GF-β1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显著抑制Smad 2/3和基质蛋白的表达。在兔椎间盘退变模型中,PRP+抑制剂注射组的Smad 2/3和Collagen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RP处理组。这些结果表明,PRP中由于TGF-β1含量高,可激活TGF-β1/Smad 2/3途径,并促进CollagenⅡ和其他基质成分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延缓了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修整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生活质量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Lysholm评分量表、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均逐步降低,Lysholm评分逐步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手术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