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研究长足大竹象成虫体表挥发性物质的日节律变化,揭示体表挥发性物质对长足大竹象成虫行为的影响。实验选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体表挥发物质的日节律变化,利用触角电位仪比较了未交配雌、雄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并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成虫行为生测。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挥发性物质主要由烷烃类、烯烃类、脂类、醇醛酚类等物质组成,雌虫的体表挥发性物质有20种,雄虫的体表挥发性物质有18种;10∶00-12∶00时间段雌虫节律性挥发物对未交配雄虫的引诱率最高(P0.05),与其EAG反应值一致,而雄虫不同时间段体表挥发物对雌雄成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这与行为反应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10∶00-12∶00为长足大竹象释放信息素的高峰期,这为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的有效提取和分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筛选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顶空气体采样法收集5个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通过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候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5个甘薯品种茎叶的嗅觉反应。【结果】5种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7种候选挥发物(罗勒烯、柠檬烯、壬醛、β-石竹烯、葎草烯、法尼烯和乙酸-顺-3-己烯酯)均引起甘薯蚁象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其中,雌虫对柠檬烯、壬醛和β-石竹烯的反应相对值较大;而引起雄虫反应相对值较大的挥发物为罗勒烯、柠檬烯、葎草烯。在趋向行为反应中,柠檬烯和壬醛对甘薯蚁象雄虫的吸引作用高于对照,而雌虫对葎草烯、柠檬烯有极显著的趋向选择。甘薯蚁象成虫对5种茎叶的反应率为40.90%~65.21%,且5个甘薯品种的茎叶挥发物均没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结论】甘薯蚁象雌、雄成虫对甘薯植物挥发物具有不同的EAG及趋向行为反应,气味化合物柠檬烯与甘薯蚁象偏爱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枣飞象Scythropus yasumatsui是枣树Zizyphus jujuba主要害虫。近年来,在陕西和山西枣区暴发成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本研究旨在明确枣树挥发性物质在枣飞象成虫化学通讯中的作用,为该虫植物源引诱剂开发和研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顶空吸附法收集5个枣树品种(木枣、狗头枣、赞皇枣、骏枣和酸枣)的枣芽挥发物,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化学指纹谱的鉴定和分析;随后分别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枣飞象成虫对17种枣树挥发性物质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5个品种枣树的枣芽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6类26种,包括9种萜烯类、6种酯类、4种醇类、4种烷类、2种醛类和1种酚类;不同品种枣芽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具有差异。EAG试验结果表明,枣飞象成虫对测试的17种枣树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相对值有明显差异。枣飞象成虫对D-柠檬烯、正十三烷、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壬醛、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7种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较强。当挥发性物质浓度为0.1~100 μg/μL时,随着浓度增加,枣飞象成虫的EAG反应相对值先增加后下降,刺激浓度为50 μg/μL时EAG反应相对值达到最大。50 μg/μL浓度下,枣飞象雌成虫对棕榈酸甲酯和壬醛EAG反应相对值分别为3.84和3.67,雄成虫对棕榈酸甲酯和壬醛EAG反应相对值分别为3.47和3.21,极显著高于对其他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相对值。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枣飞象雌雄成虫对棕榈酸甲酯和壬醛有明显趋向性, 选择率均大于65%,雄成虫对十五烷有明显趋向性,雌雄成虫对其他供试的物质无明显趋向性。【结论】棕榈酸甲酯和壬醛对枣飞象雌雄成虫均有明显吸引作用,十五烷对雄成虫有明显吸引作用。结果提示棕榈酸甲酯和壬醛可能与枣飞象对不同品种枣树偏好性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牧草盲蝽Lygus pmtensis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EAG及趋向行为反应,为研发牧草盲蝽引诱剂或趋避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方法收集7种寄主植物包括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 (L.) Schrad.、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挥发物,通过室内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挥发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最终测定了9种候选特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行为反应。【结果】7种寄主植物共鉴定到的化合物有31种,且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差异显著。9种候选特征挥发物均能引起牧草盲蝽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其中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对壬醛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雌、雄虫对不同植物挥发物质EAG反应相对值均有显著差异,且对同种化合物雌虫的反应相对值均大于雄虫的反应,乙酸顺式-3-己烯酯和壬醛引发的EAG反应值差异显著;趋向行为测定中,牧草盲蝽雌虫对壬醛、金合欢烯、α-蒎烯、1-石竹烯、乙酸顺式-3-己烯酯、2-甲基-1-醇的大部分浓度的行为反应差异显著,雄虫仅对α-蒎烯、壬醛的部分浓度的行为反应差异显著。【结论】7种寄主植物的挥发物对牧草盲蝽雌、雄成虫具有不同EAG和趋向行为反应影响,候选气味化合物可以作为设计牧草盲蝽引诱剂组分进行田间害虫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聚集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白星花金龟的绿色防控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动态顶空法收集白星花金龟雌虫、雄虫和雌雄虫混合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收集的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白星花金龟对8种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选择反应.[结果]白星花金龟雌虫、雄虫和雌雄虫混合挥发物中皆鉴定出8类15种化合物,包括6种烷烃类、2种酚类、2种芳香烃类、1种烯类、1种吡啶类、1种胺类、1种醇类和1种酮类.EAG试验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对8种化合物都有EAG反应,且不同挥发物间、同种挥发物不同浓度间的EAG反应存在差异.白星花金龟对蒎烷胺、3,4-二甲基-6-乙基苯酚、2,3-二甲基苯乙酮和2,6,10,14-四甲基十七烷4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在1μg/μtL时达到最大,对萘、苯并噻唑、百里酚和正十四烷4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在10 μtg/μtL时达到最大.行为选择反应表明,白星花金龟雌成虫、雄成虫对2,3-二甲基苯乙酮有明显趋向性,选择反应率大于70%,对2,6,10,14-四甲基十七烷、萘、苯并噻唑、百里酚和正十四烷5种物质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驱避效果,对3,4-二甲基-6-乙基苯酚和蒎烷胺表现出了性别上的差异,雄虫对3,4-二甲基-6-乙基苯酚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对蒎烷胺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性,而雌虫对这2种挥发物却无明显反应.[结论]2,3-二甲基苯乙酮对白星花金龟雌成虫、雄成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2,6,10,14-四甲基十七烷、萘、苯并噻唑、正十四烷和百里酚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推测2,3-二甲基苯乙酮是白星花金龟聚集信息素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6.
竹横锥大象对寄主及虫体挥发物的行为和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竹横锥大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是否存在两性间的引诱作用,以及寄主植物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笋对两性行为的影响,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竹横锥大象雌、雄成虫对4种虫体及寄主挥发物不同处理(雌、雄成虫,慈竹笋与雌、雄成虫的复合体)的行为反应,测定了触角不同部位对雌雄成虫3种虫体的提取物(整体、鞘翅、后肠)及其与寄主植物挥发物质联合作用的触角电位反应(EAG)。结果表明:雌成虫挥发物对雄虫有较高的引诱活性,对雌虫有驱避作用;雄成虫挥发物对雌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雌、雄成虫对虫体与竹笋复合体气味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相应虫体挥发物的反应。经EAG测定,触角各部位对虫体不同部位挥发物的EAG值差异明显,触角端部对虫体与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联合作用EAG反应差异极其显著(P<0.01)。竹横锥大象对沾染雌雄成虫虫体提取物的玻璃棒有一定的兴奋表现,雌虫兴奋率为6.67%,雄虫为26.67%。结果提示,竹横锥大象种内存在信息素,雌虫释放的信息素对同类雄虫有很强的引诱作用,而雄虫所释放的信息素对同类雌虫有引诱作用,添加寄主植物能够增强两性间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曲条跳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的触角结构、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对雌、雄成虫触角及感器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触角为线形,共11节,即柄节、梗节和9个鞭小节。雄虫触角的长度略长于雌虫(雄:1.48±0.03 mm;雌:1.42±0.05 mm),其中,雄虫触角鞭节第3亚节长度明显长于雌虫(雄:0.19±0.02 mm;雌:0.15±0.01 mm,t=3.77,P=0.0054),且明显膨大,其余各节长度和形态在雌雄虫间差异不显著。触角感器共9种,分别为毛板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1型和2型、锥形感器1型、2型和3型、槽钉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各种感器中除耳形感器仅分布在雄性触角末节外,其他类型感器的分布在雌、雄性个体间无明显差异。雄成虫触角上各种感器数量总和明显多于雌成虫,其中,毛形感器1型、锥形感器1型和耳形感器的数量雄成虫明显多于雌成虫。比较并讨论了黄曲条跳甲触角上不同类型感器的适生意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黄曲条跳甲触角感器的功能和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8.
枣飞象对枣树七种挥发物EAG和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枣飞象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是枣树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陕北黄河沿岸枣区暴发成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了明确枣树挥发物在枣飞象寄主定向过程中的作用,以便为开发植物源引诱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飞象对枣树7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EAG试验结果表明:枣树的7种挥发物在一定的浓度下,都能引起枣飞象雌雄成虫明显触角电位反应,当刺激浓度为50μg/μL时,枣飞象对测定的7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值达到最高,其中枣飞象雌雄虫对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值均为最大,分别达2.87和2.53。嗅觉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罗勒烯、α-法呢烯均对枣飞象雌雄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其中枣飞象雌雄成虫对罗勒烯趋向率高达70.8%、70.4%,而反-2-己烯醇仅对其雌虫表现引诱作用,对雄虫未表现出引诱作用。【结论】罗勒烯和α-法呢烯为吸引枣飞象雌雄成虫的活性物质,本反-2-己烯醇为吸引枣飞象雌虫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了绿豆象成虫对绿豆Vigna radiata豆荚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选择行为反应。【结果】EAG测定结果表明,已交配的绿豆象雌虫对23种绿豆豆荚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对苯甲醛、2-己烯醛、己醛、辛醛和水杨醛5种醛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相对较高,其中对2-己烯醛的反应值最大,达20.68;且绿豆象成虫EAG反应值在1~100μg/μL浓度下,均随挥发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已交配和未交配绿豆象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值无显著差异。行为试验发现,当5种醛类物质浓度达100μg/μL时,已交配绿豆象雌、雄成虫均对苯甲醛和2-己烯醛有显著正趋性,对己醛有显著负趋性,对辛醛和水杨醛无显著趋性。【结论】绿豆豆荚挥发物中2-己烯醛和苯甲醛与绿豆象偏爱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挖掘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有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为害状态[健康(CK)、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星天牛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GC-EAD反应结果表明:星天牛成虫对不同为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中的蒎烯、罗勒烯、对二乙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以及正十六烷10种挥发物产生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蒎烯和罗勒烯的反应较强。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蒎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罗勒烯对星天牛雌雄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星天牛雌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对二乙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极著的驱避作用(P≤0.01),壬醛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勒烯对星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蒎烯和罗勒烯对星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对二乙苯和壬醛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挥发物在蝴蝶种内识别、交配繁衍等过程中作用关键。本文旨在研究美凤蝶Papilio memnon成虫虫体挥发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探索蝴蝶虫体挥发物作为嗅觉信号的组成成分在求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应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分别收集美凤蝶雌雄成虫的虫体挥发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羽化后的雌雄蝶可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炔烃类、芳香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等12类挥发物,其中芳香类、酯类、酸类在羽化后均有出现。交配前,雌雄蝶挥发物分别有14种和16种,其中14种为共有,而以反-2-辛烯醛(雌:59.88%,雄:77.99%)和2-甲基烯丙醇(雌:14.47%,雄:8.42%)相对含量较高。交配时,雌雄蝶挥发物分别增加到24种和21种,其中20种为共有,优势挥发物除反-2-辛烯醛(雌:53.75%,雄:39.62%)和2-甲基烯丙醇(雌:9.36%,雄:11.04%)外,还包括1-二十醇(雌:10.46%,雄:21.13%)。另外,雌蝶交配时有4种特有挥发物(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而雄蝶仅1种(β-石竹烯)。然而,一旦交配后,以上优势挥发物与交配时雌雄蝶特有挥发物均未检测到。推测2-甲基烯丙醇、反-2-辛烯醛和1-二十醇可能在美凤蝶种内识别过程中发挥作用,而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和β-石竹烯则可能在求偶交配期间具有增强雌雄个体识别或相互吸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桑天牛成虫释放的化学信息素成分及其在两性通讯中的作用,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桑天牛整体及其腹末组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雌雄成虫对5种主要提取物标准品的嗅觉反应,以及雌雄虫对涂抹标准品的洗脱同性与异性成虫的接触反应。结果表明: 桑天牛雌雄成虫整体及其腹末组织提取物化学成分主要为10个碳以上的烷烃和烯烃,其中顺-9-二十三碳烯含量最高,其次为二十七烷、二十九烷、十九碳烯、二十八烷和9-己基-十七烷等,以及少量醛类和酯类物质。嗅觉行为反应结果显示,二十九烷对雌雄虫的引诱作用显著,二十七烷仅对雌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十九碳烯则对雌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1-二十二碳烯和顺-9-二十三碳烯对桑天牛雌雄虫作用不明显。接触反应结果显示,雄虫对涂抹1-二十二碳烯、二十七烷和二十九烷的洗脱成虫表现出明显的求偶行为,而雌虫仅对涂抹二十九烷的洗脱成虫表现出明显的求偶行为。综合分析发现,1-二十二碳烯、二十七烷和二十九烷是桑天牛性信息素的重要组分,在两性通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斑天牛对10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成虫具有行为导向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技术,测定云斑天牛成虫(未交配雌虫、未交配雄虫、已交配雌虫)对10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所选化合物在特定浓度下,均能引起云斑天牛成虫较为明显的EAG反应,浓度为100μg/μL时,云斑天牛成虫对所测试的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强,其中未交配雌、雄及已交配雌虫对(Z)-3-己烯-1-醇的EAG反应相对值均为最大,分别达2.35、2.31和2.22。行为反应生测中,(Z)-3-己烯-1-醇对未交配雌、雄虫可产生明显的引诱作用,芳樟醇则对两者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而已交配雌虫对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趋性。【结论】试验结果可为开发对其有效的林间引诱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对6种不同处理菜豆以及8种挥发物标样在不同浓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不论与干净空气、健康菜豆还是机械损伤菜豆相比,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为害的菜豆均有明显的正趋性;与健康菜豆相比,外源茉莉酸与水杨酸甲酯处理的菜豆对南方小花蝽雌成虫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对雄成虫表现为明显的吸引作用。与机械损伤菜豆相比,外源茉莉酸与水杨酸甲酯处理的菜豆对南方小花蝽雌成虫有极强的吸引作用,但对雄成虫没有明显作用。在被测的8种挥发物单体不同浓度中,对南方小花蝽引诱作用最强的是浓度为10~(-1)μL/μL的乙酸叶醇酯、1-辛烯-3-醇、叶醛和浓度为10~(-3)μL/μL的1-辛烯-3-醇、叶醛,且雌成虫的选择率高于雄成虫。结果说明不同处理的菜豆叶片对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行为反应有明显的影响,挥发物单体的种类及相对浓度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张诺  陈立  谢广林 《昆虫学报》2021,64(9):1112-1119
【目的】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寄主种类多的农业害虫。本研究鉴定了桃树顶空挥发物中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虫具有触角电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并探索桃树挥发物活性成分的剂量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虫触角电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吸附法收集桃树枝叶挥发物,用气相色谱 触角电位联用技术(GC-EAD)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有电生理活性的桃树挥发物成分,最后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ph, EAG)技术测试这些挥发物在0.01,0.1, 1, 10和100 μg剂量下引起的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EAG反应。【结果】桃树挥发物中能引起华北大黑鳃金龟雌成虫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有7种,包括Z-β-罗勒烯、顺-3-己烯乙酸酯、顺-3-己烯醇、壬醛、水杨酸甲酯以及2种未知化合物。所测试的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成虫触角具有电生理活性的5种桃树挥发物成分在各剂量下都能引起雌、雄成虫明显的EAG反应。雌、雄虫对同种物质的EAG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有增大的趋势,并且雌虫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雄虫。【结论】桃树挥发物中,罗勒烯、顺-3-己烯乙酸酯、顺-3-己烯醇、壬醛、水杨酸甲酯均能引起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的剂量依赖性的触角电生理反应,而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可利用这些化合物开展行为反应和田间诱集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西藏簇角缨象天牛Cacia cretifera thibetana雌雄成虫对寄主核桃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和嗅觉行为反应。【方法】选取寄主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 var Santai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对西藏簇角缨象天牛进行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测定。【结果】EAG测试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当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 4 mol×L~(-1)时,天牛成虫的EAG反应最弱,当化合物浓度为0.4 mol×L~(-1)时,天牛的EAG反应最强,其中对壬醛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分别为1.84和1.74。"Y"型嗅觉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6种化合物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趋避作用;当浓度为2 mol×L~(-1)时,壬醛对雌性天牛成虫、β-蒎烯对雄性天牛成虫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95%和87%,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的趋避率最高为87%和78%。【结论】核桃树释放的7种化合物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有趋避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西藏簇角缨象天牛林间引诱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能影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为筛选桑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收集不同危害状态[健康(CK)以及桑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危害]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分析鉴定出桑天牛成虫对其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皆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且有多种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每种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都有一种或几种特有的成分。桑天牛成虫仅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蒎烯、乙酸叶醇酯、壬醛、α-萜品醇、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正十六烷6种挥发物产生显著的电生理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雌成虫对壬醛的电生理反应最强,而雄成虫对乙酸叶醇酯的电生理反应最强。嗅觉反应结果显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仅对桑天牛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乙酸叶醇酯则仅对雄成虫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壬醛对桑天牛雌雄成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桑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有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普通大蓟马聚集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豆科害虫,给我国豇豆种植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开发利用基于聚集信息素的引诱剂是普通大蓟马的绿色防控措施之一,对于普通大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普通大蓟马雌雄成虫对其雌虫和雄虫气味源的嗅觉反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溶液浸提法提取普通大蓟马雌雄成虫挥发物;应用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收集的气体挥发物和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人工合成聚集信息素组分对雌雄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大蓟马雄成虫气味源对其雌雄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雌成虫气味源则没有。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溶液浸提法均可提取雄成虫挥发物主要组分,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获得的TIC图基线平稳,杂峰少,提取效果优于溶剂浸提法。GC-MS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大蓟马雄成虫挥发物中主要含有 1种化合物,为反式,反式-金合欢醇乙酸酯[(E,E)-farnesyl acetate],该化合物在雌成虫挥发物中不存在。室内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特定剂量的人工合成的(E,E)-farnesyl acetate对普通大蓟马雌雄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普通大蓟马雄成虫可以释放聚集信息素,并鉴定了其主要组分(E,E)-farnesyl acetate,为应用聚集信息素开展普通大蓟马的监测和诱杀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绿盲蝽对性信息素类似物和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更好地利用性信息素类似物与植物挥发物对绿盲蝽Lygus lucorum进行监测和生物防治,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测试了绿盲蝽成虫对9种性信息素类似物和12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反应。结果表明: 在测试的这21种化合物中, 绿盲蝽对丁酸酯类化合物和绿叶气味物质的EAG反应较强; 雄虫对性信息素类似物比雌虫更敏感, 而雌虫对植物挥发物更敏感。其中性信息素类似物中, 绿盲蝽对反-2-丁酸己烯酯的EAG反应最强; 植物挥发物中, 绿盲蝽对反-2-己烯醛的EAG反应最强, 雌虫对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等绿叶气味物质的EAG反应相对高于萜类化合物的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 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 雄虫对反-2-丁酸己烯酯的反应比雌虫显著高, 而对β 蒎烯的反应则比雌虫显著低。绿盲蝽成虫对性信息素类似物和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存在的两性差异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雄虫对性信息素类似物更敏感将更有利于其寻找交配对象, 而雌虫对绿叶气味物质更敏感将更有利于其寻找产卵寄主。  相似文献   

20.
青杨脊虎天牛对植物源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测定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雌、雄成虫对其寄主杨树中的水杨醛(0.95 μmol/μL)和非寄主植物中0.3 μmol/μL的叶绿醇、0.4 μmol/μL的水芹烯和0.6 μmol/μL的 R 型α-蒎烯、S 型α-蒎烯、S型β-蒎烯、3-蒈烯、罗勒烯、香草烯和松节油等10种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10种植物挥发物多能引起成虫明显的EAG反应( P<0.05,P<0.01 ),其中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R 型α-蒎烯和 S 型α-蒎烯的EAG反应较强; 雄虫对 R 型α-蒎烯的EAG反应最强,松节油次之。根据雌虫对这10种挥发物EAG反应的强弱,进一步测定了雌虫对0.00006、0.0006、0.006、0.06、0.6、0.12 μmol/μL的松节油、R 型α-蒎烯、S 型α-蒎烯以及0.000095、0.00095、0.0095、0.095、0.95、0.19 μmol/μL的水杨醛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和 R 型α-蒎烯的EAG反应随气味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杨醛浓度增加到0.95 μmol/μL、松节油和 R 型α-蒎烯浓度增加到0.6 μmol/μL以后,EAG反应值趋于平稳;对 S 型α-蒎烯的反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水杨醛浓度低于0.095时,对雌虫没有明显的定向作用( P>0.05 ),高于此浓度时表现为驱避作用( P<0.05 ); 松节油在浓度低于或等于0.6 μmol/μL时对雌虫表现为驱避作用,浓度为0.6时驱避效果最佳( P<0.01 )。雌虫对 R 型α-蒎烯和 S 型α-蒎烯没有明显的定向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