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并比较了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与本地物种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群增长速度、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孤雌生殖方式下的产卵量以及产卵规律等几个方面。结果显示,当以相同的数量在紫甘蓝上饲养时,只经过3代,烟蓟马的种群数量就可以达到西花蓟马的3倍,随后对2种蓟马种群的性别比进行了鉴定后发现,西花蓟马种群的雌雄比为2.8∶1,而烟蓟马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均为雌性。除了2龄若虫期和预蛹期之外,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发育历期明显长于西花蓟马,而其雌虫的平均寿命显著短于西花蓟马雌虫,分别是24.94d和43.35d。进行孤雌生殖时,西花蓟马的终生产卵量明显多于烟蓟马,但是在日均产卵量方面,这一情况却相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吡虫啉持续大量使用对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毒力测定得到西花蓟马室内种群LC_(30)及LC_(50)的两种吡虫啉浓度162 mg/L和171 mg/L,在室内人工气候箱环境下研究了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及性比等相关种群参数。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未成熟虫期的发育历期在经过吡虫啉处理后相比对照显著缩短(P0.05),且雌性西花蓟马的未成熟虫期明显短于雄性西花蓟马,其中以171 mg/L吡虫啉处理后西花蓟马的雌性种群未成熟虫期发育历期缩短最为明显(P0.05);西花蓟马雄性种群的寿命略长于雌性种群,且171 mg/L吡虫啉处理后雌雄虫寿命与对照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吡虫啉处理后西花蓟马的平均产卵期低于对照,但单雌产卵量、日均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对照,171 mg/L吡虫啉处理后的单雌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最高(P0.05)。吡虫啉胁迫后,西花蓟马的雌性种群在整个种群中所占比例增速迅速上升,经过125 d(大约5代)之后,雌性种群已经占绝对优势,几乎取代雄性种群,即种群中90%以上均为雌性西花蓟马。西花蓟马雌性种群对吡虫啉的胁迫适应性强于雄性种群,吡虫啉胁迫是造成西花蓟马雌性种群比例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吡虫啉浓度LC_(30)到LC_(50)胁迫的范围内,随着吡虫啉胁迫浓度的增加,种群中雌性种群所占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浸渍饲喂法测得吡虫啉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的LC50浓度,并选取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浓度11.00 mg·L-1作为本试验用浓度,在此浓度胁迫下将2种蓟马以1∶1的种群数量比例用菜豆在同一养虫笼中饲养,进行室内种间竞争试验,测定2种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等参数。结果表明:在吡虫啉胁迫下,从25~150 d内西花蓟马与花蓟马种群数量比值不断升高,2种蓟马种内雌性种群数量所占比例均高于雄性种群,且西花蓟马种群中雌性种群所占比例(斜率为6.22)高于花蓟马种群中雌性种群所占比例(斜率为2.68)(P0.05);两种蓟马的未成熟虫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吡虫啉胁迫下均显著缩短,且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缩短更为明显(P0.05);在吡虫啉胁迫下西花蓟马种群的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稍高于花蓟马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西花蓟马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的值均要高于花蓟马的值;2种蓟马种群内雌雄成虫寿命、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与对照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吡虫啉处理下西花蓟马的平均产卵量、R0、rm、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花蓟马的平均产卵量、R0、T和DT却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在吡虫啉浓度11.00 mg·L-1胁迫下,西花蓟马种群的竞争能力和对吡虫啉胁迫的适应性强于花蓟马种群,蓟马种群内雌性种群的竞争力强于雄性种群,吡虫啉胁迫是加速西花蓟马对花蓟马种群种间取代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西花蓟马种群动态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CO2浓度倍增条件下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繁殖及其寄主植物四季豆叶片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显著影响了四季豆叶片的营养成分含量,其粗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总糖、组织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却显著升高。与对照CO2浓度(400!L·L-1)相比,800μL·L-1CO2浓度处理下的西花蓟马卵期、1龄若虫期、2龄若虫期的发育历期均显著缩短,而单雌平均产卵量增加了9.74%(P0.05)。高CO2浓度处理下西花蓟马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比对照依次升高了7.40%、8.86%和1.32%(P0.05);而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DT)比对照分别降低了1.42和0.38d(P0.05)。西花蓟马R0、rm、λ与四季豆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总糖/粗蛋白、淀粉呈显著正相关;西花蓟马T、DT与四季豆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糖/粗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未来高CO2浓度的大气环境会改变四季豆叶片的营养成分,并影响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相似文献   

5.
李定银  郅军锐  张涛  岳文波 《昆虫学报》2021,64(10):1176-1186
【目的】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蔬菜上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首选药剂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多代胁迫对西花蓟马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以LC25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连续汰选6代后,测定其抗药性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并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分析LC25浓度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后代(F7)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LC25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连续汰选6代后,与用清水处理的对照相比,抗性倍数达到了6.4倍;F6代2龄第2天若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被激活,活性分别增加至对照的1.26和1.21倍;而多功能氧化酶(MFOs)和细胞色素P450酶(P450s)受到明显的抑制,活性分别只有对照的54.00%和51.78%。LC25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胁迫6代不仅造成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19.33 d)和单雌产卵量(69.80粒)较对照(分别为21.60 d和83.17粒)显著下降,且后代(F7)的雌成虫寿命(16.82 d)和雄成虫寿命(8.29 d)较对照(分别为20.28 d和10.86 d)极显著缩短,单雌产卵量(59.23粒)较对照(76.96粒)极显著降低,但雌雄比(2.28)较对照(1.03)显著提高,种群生命参数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在LC25浓度乙基多杀菌素连续汰选6代内西花蓟马对该药剂的抗性缓慢增长;药剂胁迫不仅对西花蓟马解毒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对其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广明  郅军锐  李顺欣  刘利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698-3704
为探讨乙基多杀菌素和印楝素对西花蓟马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叶法确定了它们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亚致死浓度(LC25),并研究了该浓度下两种生物源农药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生物源农药亚致死浓度处理对西花蓟马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两性生殖方式下,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产卵前期、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雄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印楝素处理后,西花蓟马产卵量显著降低,产卵前期明显延长.在孤雌生殖方式下,不论乙基多杀菌素和印楝素处理,西花蓟马产卵前期均明显延长,但只有印楝素使雌成虫寿命缩短和产卵量显著降低.两种生物源农药对西花蓟马次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影响不同,无论在何种生殖方式下,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均明显短于印楝素处理.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西花蓟马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高于对照,而印楝素较对照低.以上结果说明,两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不同,乙基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印楝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杀虫剂的影响程度还与西花蓟马的生殖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西花蓟马的快速冷驯化及其生态学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波  史亮  王建军  杜予州 《生态学报》2011,31(23):7196-7202
西花蓟马是我国蔬菜、果树和观赏植物上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该害虫通过取食寄主汁液和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造成危害,而后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温度是影响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子,而该虫对温度的耐受性决定了它的越冬存活率和地理分布.为探明低温对西花蓟马的不利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若虫和成虫的快速冷驯化对其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西花蓟马若虫和成虫存活率逐渐下降,但若虫对低温更为敏感.当成虫和若虫暴露于-13℃和-13.5℃下2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25%和27%.根据识别温度定义,这两个温度分别被定义为若虫和成虫的识别温度.将西花蓟马成、若虫在0℃或5℃驯化2h后,再置于各自识别温度下,其存活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雌雄成虫间的存活率并无差异;然而,在0℃下驯化2h后,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存活率得到了最大幅度的地提高,分别达46%、54%、49%.西花蓟马若虫经不同低温处理后,其发育历期、羽化后的成虫寿命、产卵时间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产卵量显著降低;成虫经过低温处理后,其寿命,产卵量和产卵时间明显降低.研究结果支持昆虫快速冷驯化与其适合度之间存在平衡的假说;同时,也可为该虫的分布和治理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8.
西花蓟马在马铃薯上的室内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西花蓟马在马铃薯上的发育和繁殖特征,本试验通过生命表技术构建了西花蓟马在25℃下在马铃薯叶片上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生命表。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马铃薯叶片上的未成熟期为11.45 d,其中卵期最长为4.40 d,占未成熟期的38.46%,预蛹阶段历期为1.01 d,占未成熟期的8.81%。平均每雌产卵量36.33粒,最大产卵量95.00粒,种群趋势指数I为15.00,世代总存活率59.00%。净生殖率R0为17.51,内禀增长率rm为0.15,周限增长率λ为1.17,平均世代周期T为18.50 d,种群加倍时间t为4.48 d。综合以上结果,马铃薯叶片适合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马铃薯叶片上的繁殖速度较快。该结果将为西花蓟马在马铃薯上发生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花蓟马在6种蔬菜寄主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宇  郅军锐  孔译贤 《生态学报》2012,32(4):1249-1256
自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传入我国后,该虫对蔬菜寄主的危害趋于严重,组建了25℃条件下,西花蓟马在黄瓜、甘蓝、莴苣、茄子、芹菜和大蒜叶片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研究西花蓟马的危害差异性,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等在不同寄主之间有明显差异。西花蓟马在黄瓜上发育最快,其未成熟期为11.43 d,同时在黄瓜上最先开始产卵,产卵前期为1.22 d,在芹菜上发育最慢,为16.11 d。其每雌每天在甘蓝上和莴苣上产卵量最大,分别为2.88粒和2.48粒,在大蒜上最小,为0.77粒;每雌每天产雌率、子代雌性比在甘蓝和莴苣上都大于其他寄主。雌虫寿命在甘蓝上最长(29.06 d)、雄虫寿命在莴苣上最长(13.22 d)。西花蓟马在黄瓜、莴苣、茄子、甘蓝、芹菜和大蒜上的内禀增长力rm值分别为0.1318、0.1228、0.1154、0.1197、0.0860和0.0791;净增殖率R0分别为19.1248、30.8523、17.9322、34.5322、8.9491和8.3536。种群趋势预测指数(I)在甘蓝(34.17)、莴苣(30.09)上明显高于其它寄主,在芹菜(8.00)和大蒜(8.22)上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和本地近缘优势种花蓟马的毒力作用,在室内采用菜豆浸渍饲喂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云南昆明地区两种蓟马2龄若虫、雌虫及雄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6%乙基多杀菌素的最低,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LC_(50)值分别为:0.611、0.333 mg/L和1.731、1.202 mg/L;LC_(50)值以10%吡丙醚最高,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LC_(50)值分别为1238.005、845.819 mg/L和9037.110、4766.376 mg/L。6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各虫态的毒力作用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吡丙醚,且所有供试杀虫剂对西花蓟马LC_(50)均大于花蓟马,对雌虫LC_(50)大于雄虫。说明了蓟马雌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低于雄虫,且生物源杀虫剂的室内杀虫效果强于化学杀虫剂,是西花蓟马防治中优先选择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施钾对苜蓿上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的产卵选择、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明确施钾苜蓿叶片营养物含量与牛角花齿蓟马生命参数的关系。【方法】在不同钾量(40, 60, 80和100 mg/kg)处理下(以不施钾作为对照),观察记录牛角花齿蓟马在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 Gannong No. 3叶片上的产卵量,幼期各龄期发育历期和存活率以及二代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同时测定不同施钾量下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钾含量。【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牛角花齿蓟马在苜蓿叶片上的产卵量(粒/复叶)先降低后升高,在60 mg/kg钾处理降幅最大,较对照降低了45.58%;卵孵化率和1-2龄若虫的存活率变化不显著,但3-4龄若虫的存活率和幼期总存活率显著下降,分别在100 mg/kg 和80 mg/kg钾处理下降幅最大,较对照分别下降了54.36%和48.48%。不同施钾量下苜蓿叶片上牛角花齿蓟马卵和1-2龄若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变化,3-4龄若虫及幼期总发育历期均延长;牛角花齿蓟马二代成虫的繁殖力均显著下降,成虫寿命显著缩短(40 mg/kg钾处理除外)。施钾后,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钾含量和糖氮比增大,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苜蓿叶片钾含量与牛角花齿蓟马幼期总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无显著相关性,而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均与3-4龄若虫存活率和繁殖力极显著负相关,与幼期总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施钾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产卵产生显著的排趋性;施钾提高了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氮比,不利于若虫的生长发育,并使成虫寿命缩短、繁殖力下降,对牛角花齿蓟马产生了显著的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害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83-989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获得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重要种群生物学参数,进而分析评价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力(22.6)和内禀增长率(0.1345)均大于西花蓟马(20.2、0.1225)。此外,东亚小花蝽的世代历期(23.17 d)和种群倍增时间(5.15 d)均小于西花蓟马(24.54 d、5.65 d)。另外,东亚小花蝽的单雌平均产卵量(61.8粒)大于西花蓟马(35.4粒)。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说明,东亚小花蝽的种群扩繁速度大于西花蓟马,且具有控制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拉萨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的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动态规律。【方法】建立了该种群的两性生命表,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的方法调查了日光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的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该种群西花蓟马成虫前期总发育历期为12.54 d,2龄若虫发育历期为5.62 d,占成虫前期发育历期的44.8%,卵能存活到成虫阶段的概率为0.598。雌虫的平均寿命为27.76 d,雄虫为20.2 d。该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和净增殖率(R0)分别为0.153/d和22.817。在拉萨日光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能够周年发生,种群增长呈"单峰"型,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发生盛期。【结论】拉萨地区西花蓟马的2龄若虫期明显较长,日光温室中西花蓟马的最佳防治适期在4月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CO2浓度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 intonsa成虫的毒力以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等酶活性的影响,对未来高CO2浓度下进一步研究蓟马对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的抗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便及时做出害虫管理策略的调整。【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正常CO2浓度(400 μL/L)和高CO2浓度(800 μL/L)环境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对两种蓟马成虫的毒力[致死中浓度(LC50值)和亚致死浓度(LC25值)];通过酶活性分析测定这两种CO2浓度下LC25浓度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处理48 h后这两种蓟马成虫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enzyme system, CYP450)]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800 μL/LCO2下虫螨腈在48 h内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33和0.37 mg/L,分别是400 μL/LCO2下的0.68和0.66倍; LC25值分别为0.60和0.24 mg/L, 分别为400 μL/L CO2下的0.61和0.83倍。800 μL/L CO2下唑虫酰胺在48 h内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 002.64和247.66 mg/L,分别是400 μL/L CO2下的0.98和0.78倍; LC25值分别为368.77和146.10 mg/L, 分别是400 μL/LCO2下的2.44和1.21倍。在800 μL/L CO2下,LC25浓度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处理48 h后两种蓟马成虫体内测试的各种酶活性(CYP450除外)均高于400 μL/L CO2下的;两个CO2浓度下西花蓟马成虫体内SOD, POD,CAT以及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花蓟马成虫体内的相应酶活性。两个CO2浓度下,经LC25浓度唑虫酰胺处理后,两种蓟马成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活性(400 μL/L CO2下花蓟马SOD活性除外)均显著高于对照(含0.1%吐温-80的蒸馏水处理),且800 μL/L CO2下西花蓟马成虫体内SOD和CAT活性均最高,分别为39.74±1.59和37.93±1.31 U/mg pro。两个CO2浓度下,LC25浓度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处理48 h后,西花蓟马成虫体内CarE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而花蓟马成虫体内CarE活性高于对照,其中,经唑虫酰胺处理后达到显著差异;同时两种蓟马成虫体内AChE活性较对照均显著提高。【结论】高CO2浓度增强了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杀效果,花蓟马对这两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强于西花蓟马,且西花蓟马对这两种杀虫剂的适应能力强于花蓟马。  相似文献   

15.
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蚕豆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多种小型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为了掌握其控制潜能,本文研究了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蚕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和蚕豆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均高于蚕豆蚜。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蚕豆蚜的控制能力比雌成虫强,而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比雌成虫差。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蚕豆蚜的捕食率(E)随着捕食者自身的密度(P)的增加而下降,其干扰反应方程分别为E=0.412P-1.623和E=0.416P-1.639。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蚕豆蚜有明显的选择性,5龄若虫喜欢取食西花蓟马2龄若虫,但前期取食的猎物对其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更喜欢选择前期取食过的猎物。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对蔬菜寄主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郅军锐 《生态学报》2011,31(6):1720-1726
通过西花蓟马在田间不同蔬菜上的种群数量、在室内对不同蔬菜的自由选择和不同蔬菜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了西花蓟马对蔬菜寄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田间可危害24种蔬菜,但在不同蔬菜上种群数量差异很大,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对黄瓜、四季豆、茄子、萝卜和香菜的嗜食度很高,为最适宜寄主,而对番茄、蒜、芹菜等11种蔬菜的嗜食度较低,为非适宜寄主。西花蓟马在室内的自由选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7种不同蔬菜上着落的成虫数量和产卵量不同,其选择性为黄瓜>四季豆>茄子>莴苣>甘蓝>芹菜>蒜。不同蔬菜对西花蓟马的发育历期和产卵量有明显的影响,西花蓟马在黄瓜上发育最快,在四季豆上产卵量最高。西花蓟马对蔬菜寄主的选择性在田间的调查结果和室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 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 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 20℃, 25℃, 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 存活与繁殖能力, 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 在35℃条件下, 西花蓟马不能完成发育, 其他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 以20℃条件下的存活率最高, 为62.8%。西花蓟马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 在15℃下, 完成发育需要近30 d; 而在30℃下, 西花蓟马完成发育仅需10 d 左右。西花蓟马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 在15℃下, 平均寿命为36 d, 最长寿命达60 d; 在30℃下, 西花蓟马的平均寿命为10 d。西花蓟马在 15℃, 20℃和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差异不显著, 分别为37.70, 32.56, 37.80头1龄若虫/雌, 但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9.36头1龄若虫/雌)。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 在25℃时达最高值, 分别为20.10和0.178 d-1, 而在15℃下分别仅为18.67和0.096 d-1。据此得出, 20~25℃是最适宜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西花蓟马种群增长。西花蓟马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4℃, 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08.0日·度。不考虑其他阻碍生长发育因素的情况下, 华南、 华中、 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发生代数分别为24~26, 16~18, 13~14和1~4代, 西南地区昆明与丽江分别为13~15和8~10代。  相似文献   

18.
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一龄若虫为猎物组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Acari:Phytoseiidae)实验种群生命表,获得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天,内禀增长率rm=0.15,周限增长率λ=1.16,种群倍增所需时间t=4.64天等参数。将获得参数值与西花蓟马的相关参数值进行比较,巴氏新小绥螨瞬间增长率大于西花蓟马的瞬间增长率(0.14),雌成螨日取食7~12头西花蓟马一龄若虫,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可以作为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用香蒲 (Typhadomingensis)花粉饲养花蓟马 (F .bispinosa)的方法 ,恒温饲养表明 ,在1 5℃时 ,该蓟马的世代历期长达 3 7 5d ,雌成虫平均寿命为 3 0d ;在 2 0℃和 2 5℃恒温下 ,世代历期分别为1 8 9和 1 3 8d ,雌成虫寿命分别为 2 9 0和 2 3 3d。平均产卵量在 2 5℃时达到最高 (1 2 3 2头 雌 ) ,而在其他几种恒温下产卵量显著减少。在佛罗里达南部 ,终年可见该蓟马在鬼针三叶草 (BidenspilosaL .)花上发生 ,而种群高峰期在三月中旬到四月初 ,平均每朵花中蓟马成虫数最高时可达 48 7头。  相似文献   

20.
寄主植物接种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 而番茄斑萎病毒是以西花蓟马传播为主的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世界性病毒, 通过研究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之间的互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西花蓟马以及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与猖獗机制, 同时也将为制定合理、可持续的控制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应用特定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西花蓟马在辣椒3种处理(健康CK、机械损伤MD、机械接种番茄斑萎病毒MI)叶片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种群增长。【结果】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的发育历期依次为12.45, 11.97和11.18 d。雌雄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在不同处理植株叶片上差异显著(P<0.05), 在机械接毒叶片上寿命最长(雌13.51 d, 雄12.69 d); 繁殖能力最强, 产子代数高达33.01头1龄若虫/雌。健康、机械损伤和机械接毒叶片上西花蓟马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09, 0.153和0.190 d-1, 净生殖率依次为0.84, 14.54和21.79。【结论】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植物辣椒反应使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缩短, 成虫寿命延长, 繁殖能力提高, 种群增长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