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氏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 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1,Bmi-1)是一个功能确定的多梳基因(polycomb group genes,Pc G)家族成员,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永生化和细胞衰老中起关键作用。既往认为Bmi-1主要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Bmi-1与血管平滑肌增殖、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外基质降解、炎性反应活化等关系密切,可能通过调控上述过程参与血管重塑。本文围绕Bmi-1与血管重塑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血管重塑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血管新生参与一系列的病生理过程,包括炎症疾病和癌症。地中海式饮食对血管新生有预防功效,其中初榨橄榄油和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其中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本文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初榨橄榄油中的OE和HT,以及红  相似文献   

3.
miRNA是一种内源性RNA,为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胞浆中成熟的miRNA通过与靶mRNA分子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其翻译或使其降解。miRNA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个miRNA可调节多个靶基因,多个miRNA也可作用于同一个靶分子。研究发现,miRNA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重塑相关基因,参与体内外血管重塑过程的调节,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调控因子。本文主要综述了miRNA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和其在血管损伤、重塑相关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血管壁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还不满意。目前已经证实,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过程,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内皮细胞丢失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特点;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探索有效措施促进有益的内皮细胞再生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是血管损伤防治的关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受损部位募集,并进一步分化为内皮细胞,修复损伤血管。然而,也有研究显示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而在血管局部增生,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文中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为后续开展的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由于肿瘤生长快、侵袭性强,常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复发率极高,预后差,绝大多数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低于两年[1].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因复杂,最新研究显示胶质瘤干细胞(glioblastoma stem cells, GSCs)可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胶质瘤干细胞是一群具备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类干细胞潜能的细胞,不仅参与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且能够抵抗放化疗的杀瘤作用[2].以胶质瘤干细胞为  相似文献   

6.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小分子糖蛋白,但其生物学功能仍不完全清楚.为了探索病理性血管重塑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CREG在其中发挥的调控作用,采用颈动脉导丝损伤模型构建小鼠病理性血管重塑模型,应用小动物超声、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小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胶原含量、Ⅰ型胶原和CREG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小鼠颈动脉损伤后3 d血管壁CREG m RNA和蛋白质水平迅速下降,损伤后7 d CREG表达回升,至损伤后14 d和28 d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血管损伤后3 d血管壁中Ⅰ型胶原m RNA水平开始升高,损伤后7 d血管壁开始增厚,管壁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继续增高,损伤后14 d和28 d新生内膜形成,管腔严重狭窄,Ⅰ型胶原在管壁和新生内膜内大量表达.血管损伤早期CREG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病理性血管重塑程度呈负相关关系,CREG的表达为先迅速降低,再逐渐回升,而胶原表达和血管重塑程度则表现为持续加重.上述研究结果提示,CREG基因表达参与血管损伤导致的病理性血管重塑过程,并可能决定了血管重塑的进程和结局.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PA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自然进程中重要的并发症。肺血管重塑是慢阻肺进展为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慢阻肺肺血管重塑的发病机制复杂,慢性低氧、炎症、吸烟等因素均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在慢阻肺中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分子通路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我们对肺血管舒缩调节和肺血管重塑进展的理解使得逆转重塑成为新的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8.
毛囊干细胞是一类位于毛囊隆突区的成体干细胞,对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表皮和皮脂腺的更新以及皮肤损伤后修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毛囊干细胞的标记物是对毛囊干细胞进行分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对毛囊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寻找特异性较高的毛囊干细胞标记物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按毛囊干细胞标记物在细胞中所处部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位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标记物,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整合素、角蛋白、CD34、CD200等标记物以及新发现的Lgr5、Sox9、Tcf3等基因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按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由于干细胞这种特殊的增殖分化潜能,使其具备着多学科临床治疗的可塑性,研究意义巨大。随着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发现以及对其他类型干细胞提取手段的进步,干细胞为治疗子宫内膜相关性疾病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此外,宫内干细胞移植治疗胎儿疾病,干细胞介导损伤后血管内皮的修复以及改善生育功能、治疗不孕症等几个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参考近7年国内外文献,以干细胞治疗妇产科几种常见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皮肤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又高度协同的生物学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及白介素、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该过程,并调控皮肤愈合过程中创面的再上皮化、新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重塑3个重要环节。人羊膜上皮细胞是一种类胚胎干细胞,广泛应用于创面损伤修复研究中。许多研究表明,人羊膜上皮细胞能够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这些旁分泌因子不仅能够抑制创面微环境中细胞的凋亡,还能促进新血管生成和上皮再生。在此,本文综述人羊膜上皮细胞旁分泌特点,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来源的旁分泌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并针对人羊膜上皮细胞或人羊膜上皮细胞来源细胞因子溶液应用于皮肤损伤治疗的未来可行性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的潜在能力。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膀胱损伤方面已成为研究重点,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在治疗膀胱损伤已取得瞩目的研究成果。干细胞对阴茎勃起神经和海绵体血管内皮细胞起着修复保护作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谱系细胞转化的能力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干细胞移植为泌尿系统的神经肌肉疾病的修复重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使认为不可修复的的神经肌肉疾病的结构修复和组织重建成为可能。干细胞包括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narrow mesenchymal stem,BMSCs)和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MDSCs)等。组织工程学是一类交叉学科,主要包括综合细胞培养、材料构建和细胞种植等。组织工程技术为泌尿外科临床医师提供了一条修复乃至重建受损脏器的新思路。本文就利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对膀胱缺损、压力性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泌尿系疾病的组织工程修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再生医学的干细胞疗法治疗肝脏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骨髓来源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有巨大潜力。骨髓干细胞参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修复主要包括迁移、归巢与转化等过程,并需要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协同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与减轻肝纤维化。本文拟对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分泌器官,并且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骨骼肌成体干细胞(MuSC)在骨骼肌发育、损伤再生和稳态维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骨骼肌受到损伤时,静息状态的MuSC会被激活,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分化,修复损伤的肌纤维。MuSC在增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一个干细胞用以维持MuSC库,同时产生另外一个成肌细胞参与骨骼肌损伤修复。MuSC不对称分裂异常是导致骨骼肌疾病(杜氏肌营养不良、衰老)的原因之一。该文综述了MuSC极性建立和不对称分裂调控机制以及其对骨骼肌疾病的影响。最后,该文讨论了靶向MuSC不对称分裂以治疗骨骼肌疾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和临床症状,有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疼痛的研究、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神经元动作电位的起始和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亚型Nav1.3、Nav1.7、Nav1.8和Nav1.9,它们广泛存在于背根神经节中,参与了疼痛的形成。其中,Nav1.7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多种遗传性疾病。因此,这些亚型是潜在的、理想的疼痛治疗靶点。主要对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与疼痛有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迁移是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先决条件,同时在成体组织的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与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缺陷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是内源性的还是移植的神经干细胞都有向大脑损伤部位迁移的特性,显示出神经干细胞用于神经再生及损伤修复治疗的潜能。该文着重在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以及神经干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脏缺血性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过去的干细胞疗法具有重要的功能缺陷,如免疫排斥、致瘤性和输注毒性等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治疗作用是由旁分泌因子所介导。最新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croRNA从移植的干细胞转移至缺血损伤的心脏细胞,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炎症和血管生成。本文对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及其内部microRNA在心脏缺血性损伤修复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产期缺氧因性脑损的研究焦点集中在神经元上,但是,星形胶持细胞也参与缺氧缺血过程并起着关键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缺血损伤中的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早和最显著的,这种参与对缺氧缺血变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是损伤还是修复这一最终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脑缺氧缺血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的相关缺血性疾病如心梗、脑卒中及严重肢体周围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临床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旁路重建、血管腔内成形或支架术等,治疗方法无实质性改进,疗效并不理想."治疗性血管生成"的提出为心脑血管缺血损伤疾病的治疗提出新策略,通过干细胞动员药物大量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归巢至病损血管及缺血损伤组织,促进血管新生、缺血组织再生与功能修复,为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近年来干细胞动员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血管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以异常增生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旁分泌作用传递生物活性分子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换。其中,miRNA等内容物在传递信息中起关键作用,可调控缺血缺氧环境下内皮细胞的增殖、管腔形成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且能够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而不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在眼科疾病治疗中极具潜力。本文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衍生外泌体中miRNA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外泌体在眼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拓宽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胚胎发育的重要形态发生因子,在成体肝脏中活性处于抑制状态,但在多种类型的肝脏损伤中被重新激活。Hh信号通路参与肝脏损伤修复的多个环节,包括肝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窦状隙内皮细胞的血管重塑,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以及肝星型细胞的激活和纤维化。该文就Hh信号通路介导的肝脏损伤修复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推动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