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女性不孕问题,然而这一技术所采用的高剂量促排卵药物所引起的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短时间内大量排卵导致卵巢表面上皮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是否与后期卵巢癌的发生有关联?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机制研究及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已完成的研究中仍存在随访时间较短、采用IVF治疗的女性平均年龄较低等问题,使得促排卵药物使用与卵巢癌的关系仍没有确切定论。本文对国内外促排卵药物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苏泽英 《蛇志》2015,(1):41-4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应用氯米芬、来曲唑促排卵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妇产科就诊的PCOS不孕患者88例,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氯米芬组(为A组)47例,99个周期;来曲唑组(为B组)41例,80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促排卵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妊娠率为23.3%,明显高于B组的18.3%。结论氯米芬、来曲唑是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一线药物,氯米芬的妊娠率比较满意,而且治疗费用A组显著低于B组,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克罗米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促排卵类中药内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为62.5%,高于对照组患者(41.1%),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患者(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FSH、LH、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优势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菟丝子、全当归等组成的补肾活血方剂能明显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积分,调节不孕患者FSH、LH、雌二醇、睾酮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及卵泡的发育,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行射精患者尿液中回收精子的冷冻保存及其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逆行射精患者共计7例,嘱其按要求留取射精后的尿液,充分洗涤后实施液氮蒸汽法超低温精子冷冻,共冻存精液标本14人份。IUI周期时将冻存精子解冻、优化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冷冻前、解冻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别为(19.9±10.4)×106和(6.9±4.2)×10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解冻优化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为(2.6±1.7)×106,实施IUI 8个周期,临床妊娠1例。结论:超低温冷冻会明显降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但多次冷冻后一次复苏行IUI可能是治疗逆行射精所致不育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窦卵是女性宫腔内的泡状细胞,与女性卵巢的发育及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针对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基础窦卵泡数 (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的变化情况,探讨AFC 对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15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窦卵泡数将所选病例分为 A 组(bAFC逸10)和B组(bAFC<10)。对比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使用时间、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CG)注射日的血清中雌激素(E2)水平、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 组患者的Gn 用量、HCG日E2 值、获卵数及临床妊娠 率均显著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助孕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础窦卵泡对体外受精女性促排卵周期的卵巢反应及助 孕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数量的多少可作为促排卵过程中评价卵巢反应性的参考指标,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晓莉  姚元庆  彭红梅  王黎娜  郭晓东  王辉 《生物磁学》2014,(6):1009-1011,1021
目的:窦卵是女性宫腔内的泡状细胞,与女性卵巢的发育及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针对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的变化情况,探讨AFC 对卵巢反应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15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础窦卵泡数将所选病例分为A 组(bAFC逸10)和B组(bAFC<10)。对比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使用时间、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的血清中雌激素(E2)水平、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 组患者的Gn 用量、HCG日E2 值、获卵数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及助孕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础窦卵泡对体外受精女性促排卵周期的卵巢反应及助孕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数量的多少可作为促排卵过程中评价卵巢反应性的参考指标,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阴遣卵巢打孔术(TOD)治疗克罗米酚(CC)耐药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妊娠情况。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06月就诊的CC耐药PCOS患者,阴道超声介导下经阴道卵巢打孔。术后常规用CC+补佳乐促排卵方案,观察排卵率和妊娠情况,并随访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38例患者采用经阴道卵巢打孔术治疗后血清睾酮较初诊时明显下降(p〈0.04)。术后第1周期21人有排卵,排卵率55.26%。另18人仍然无效。第1周期有3例妊娠,1例流产。第1周期后再用促排卵药B超监测有排卵或自然周期BBT双相但未怀孕7例。随访6月内共5例妊娠。结论:对于CC耐药的PCOS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巢打孔技术是继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之后一种简便、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RT患者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ART患者行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的409例样本,分析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及其与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促排卵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RT流产患者中,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率为57.46%,发生频次以16三体占比最高(23.95%),其次是22三体(13.45%)及Turner(9.24%)。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染色体整倍性患者(P0.001)。16三体组患者年龄低于22三体(P0.01)及Turner组(P0.05)。16三体组患者平均Gn使用量低于22三体组(P0.05)。16三体组患者移植15天血HCG值低于22三体(P0.05)及Turner组(P0.01)。结论:ART患者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与女方年龄正相关,但16三体及Turner的发生与女方年龄相关性不大,且16三体更容易引发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患者744例,观察OHS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OH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过观察OHSS两组患者妊娠成功情况,本研究发现OHSS发生率为11.29%;OHSS者和非OHSS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及基础E_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SS者和非OHSS者促排卵方案、HCG当日E_2值和HCG当日12 mm卵泡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G+HMG方案、HCG当日E_2值和HCG当日12 mm卵泡数是发生OHSS的影响因素(OR=1.652, 1.842和1.891, 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OHSS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吕香江  郭静  林戈 《遗传》2023,(6):514-525
卵母细胞成熟阻滞(oocyte maturation arrest,OMA)是指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而导致的卵母细胞成熟障碍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也是女性原发性不孕的原因之一。这类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促排卵后无法获得成熟卵子,并且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仍不能成熟。迄今研究发现PATL2、TUBB8和TRIP13基因突变与OMA有关,但是有关OMA的遗传学分子因素及机制研究仍不完整。本研究通过收集临床上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35名反复出现OMA的原发不孕女性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疑似致病突变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发现先证者1的TRIP13基因9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c.859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287位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p.Ile287Val);先证者2的TRIP13基因1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c.77A>G,突变导致对应编码的26位的氨基酸由组氨酸突变为精氨酸(p.His26Arg);先证者3的TRIP13基因的4号和12号外显子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409G>A和c.1150A>G,c.409G&g...  相似文献   

11.
赵雪梅  鲁利群 《生命的化学》2021,41(6):1282-1287
宫内炎症(intrauterine inflammation,IUI)在排卵、着床、蜕膜化、胎盘形成和分娩过程中均起关键作用,并对母体和胎盘健康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宫内感染(intrauterine infection,IAI)可激活炎症机制从而导致早产,并且IAI可导致高的胎儿死亡率及存活儿童残疾率.然而,目...  相似文献   

12.
王君  李霞  原迪  王越  李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2):6305-630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不孕患者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不孕症患者72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及受孕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及受孕情况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卵巢功能显著改善,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情况明显好转,受孕情况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调节多囊卵巢不孕症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雌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台盼蓝为示踪剂,观察成年雌豚鼠在妊娠、注射促排卵激素和雄激素时,卵巢囊淋巴孔对示踪剂的吸收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对豚鼠卵巢囊内壁的淋巴孔进行观察和统计,以研究妊娠和激素干预对豚鼠卵巢囊淋巴孔开放和淋巴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妊娠组卵巢囊吸收示踪剂的量最多,促排卵组次之,雄激素组最少,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每1000μm~2的视野中,妊娠组卵巢囊淋巴孔的开放面积为189.9±48.7μm~2,促排卵组为104.4±31.2μm~2,雄激素组为40.5±18.7μm~2,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妊娠组卵巢囊内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分泌颗粒数量最少,而促排卵组的分泌颗粒较多,且纤毛最活跃。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和激素干预能影响豚鼠卵巢囊淋巴孔的开放和吸收,囊内卵巢的功能状态与豚鼠卵巢囊淋巴孔的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中宫腔积液缩宫素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统计分析接受促排卵加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治疗周期中,出现宫腔积液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应用缩宫素进行宫腔积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移植管负压吸引治疗宫腔积液。两组均通过每日阴道B超检测宫腔积液改善情况,统计对比两组的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宫腔积液消失时间为20~48h,对照组患者宫腔积液消失时间为48~72h,治疗组临床妊娠6例,妊娠率为21.43%;对照组临床妊娠5例,妊娠率为17.86%。结论:缩宫素对促排卵周期中出现的宫腔积液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还有可能对妊娠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考察免疫性不孕患者全血微量元素铜(Cu)、锌(Zn)、硒(Se)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确微量元素、炎性因子与免疫性不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40例免疫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另以同期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对两组全血微量元素Cu、Zn、Se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法试剂盒检测血清IL-6、IL-8以及TNF-α,并对Cu、Zn、Se水平和IL-6、IL-8、TNF-α与免疫性不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全血C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Z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即免疫性不孕患者全血微量元素Cu、Zn和Se水平异常,其中Cu异常增高,而Zn和Se异常降低;研究组患者的IL-6、IL-8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即免疫性不孕患者血清存在炎性因子的异常增高;全血微量元素Cu、Zn、Se和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均与免疫性不孕密切相关(P<0.05)。结论:免疫性不孕患者全血微量元素Cu和Zn水平异常,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异常,微量元素和炎性因均与免疫性不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半薄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文冠果可孕花和不孕花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1)小孢子发育初期,两种类型花花药形态无明显差别;小孢子发育双核期,可孕花花药内壁纤维层细胞壁带状加厚,无唇细胞形成。而不孕花花药同侧两个花粉囊之间唇细胞正在分化;小孢子发育成熟期,不孕花花药唇细胞完全形成;散粉期,不孕花花药开裂呈双心形,而可孕花花药则不能开裂散粉。(2)可孕花雌蕊子房内有两室,柱头细胞排列紧密,柱头逐渐发育成圆球形,周围密布乳突细胞,具中空花柱道;不孕花雌蕊柱头停止发育,无中空花柱道,子房室变小,胚囊发育退化。(3)不孕花花药绒毡层中含大量蛋白体,小泡以及乌氏体等细胞器,发育后期绒毡层解体。而可孕花花药绒毡层中细胞器和营养物质积累均较少,发育后期绒毡层解体不完全。(4)可孕花花药内花粉粒细胞壁连续无萌发孔,细胞内含物较少。不孕花花药内花粉出现3个向内凹陷的萌发孔,且花粉内含有大量造粉质体和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文冠果可孕花与不孕花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薄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文冠果可孕花和不孕花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1)小孢子发育初期,两种类型花花药形态无明显差别;小孢子发育双核期,可孕花花药内壁纤维层细胞壁带状加厚,无唇细胞形成。而不孕花花药同侧两个花粉囊之间唇细胞正在分化;小孢子发育成熟期,不孕花花药唇细胞完全形成;散粉期,不孕花花药开裂呈双心形,而可孕花花药则不能开裂散粉。(2)可孕花雌蕊子房内有两室,柱头细胞排列紧密,柱头逐渐发育成圆球形,周围密布乳突细胞,具中空花柱道;不孕花雌蕊柱头停止发育,无中空花柱道,子房室变小,胚囊发育退化。(3)不孕花花药绒毡层中含大量蛋白体,小泡以及乌氏体等细胞器,发育后期绒毡层解体。而可孕花花药绒毡层中细胞器和营养物质积累均较少,发育后期绒毡层解体不完全。(4)可孕花花药内花粉粒细胞壁连续无萌发孔,细胞内含物较少。不孕花花药内花粉出现3个向内凹陷的萌发孔,且花粉内含有大量造粉质体和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邓洁  徐素娟 《蛇志》2012,24(3):306-307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不孕是大多数不孕患者较常见的病因,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闭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肥胖、痤疮、多毛等[1],病理特征是持续无排卵、多囊卵巢及高雄激素,是引起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维生素 D(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与D 二聚体(D DI)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包括对照组 49 例、RSA组65例及不孕组65例)患者血浆总维生素D水平和D DI水平。结果:RSA组和不孕组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SA组和不孕组两组患者间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SA组血浆D DI水平显著高于不孕组及对照组(P<0.05);RSA组维生素D水平与D DI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A 患者及不孕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较高;RSA组维生素D水平不足及其与之相关的血浆D DI增高倾向,可能参与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促排卵过程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拟接受IVF-ET治疗的DOR患者60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拟接受IVF-ET治疗的DOR患者36例,共计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促排卵治疗,观察组促排卵过程中添加r-hGH治疗,比较两组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妊娠相关指标。此外,根据妊娠结局将所有患者分成妊娠成功组和妊娠失败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VF-ET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注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Gn)天数、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HCG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失败组女方平均年龄大于妊娠成功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IVF周期≥2个的患者比例高于妊娠成功组,促排卵应用了r-hGH的患者比例低于妊娠成功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妊娠成功组,基础窦卵泡数(AFC)个数、成熟卵数、优质胚胎数少于妊娠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35岁、基础FSH≥14.40 IU/L、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0 mm、基础AFC<5.5个是DOR患者IVF-ET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而促排卵应用r-hGH治疗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增加r-hGH治疗可提高DOR患者IVF-ET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女方年龄、基础FSH和AFC、HCG日子宫内膜厚度、r-hGH治疗均与IVF-ET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