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与患儿进行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单纯使用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使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结合两组患儿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工作结束后,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使护患双方保持有效沟通,间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病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大专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病案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病案教学法可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知识和分析表达能力的提高。结论:应用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人性照护理论是由美国护理研究院院士华生提出并不断完善的护理理论,华生认为人性照护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和本质。专业的护理活动是将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整合到人性化照护和康复过程中[1]。华生人性照护理论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实践活动提供了道德的和理论基础。但该理论在不同年龄和种族患儿者间应用是否存在差异,目前仍不明确。中国定义0-14岁的患病儿童在儿科就诊。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所患疾病和治疗措施有其特殊性,很容易造成患儿心理创伤,这就要求儿科临床工作者不仅要对患儿的躯体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还应对其可能存在的心理创伤予以预防和干预,健康教育是干预心理创伤的主要方式之一。儿科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的,以住院患儿及家长为教育对象,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现以我科2014年1-6月收治的1076例患儿及家长应用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10个关怀要素为主轴[2],强化人性关怀,分析影响中国儿科健康教育实施的因素,为患儿及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儿科收治的136例患儿,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护理失误以及护患发生率明显更低,各观察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儿科静脉滴注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提高患儿舒适感,预防医疗意外医技护患纠纷的发生,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对象是2013年8月到2015年9月期间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儿科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84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的是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经过个性化护理后痊愈共18例,显效共14例,有效共7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经过个性化护理后,家属满意共41例,不满意共1例,满意度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儿科患者,临床上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庚兰 《蛇志》2003,15(4):45-46
儿科因其对象特殊 ,牵涉范围较广 ,要求也高 ,与其他成人科室有很大不同。护理工作面对的不仅是患儿 ,还有他们的家长 ,往往因有些家长过于疼爱孩子 ,而给护理工作带来的难度更大 ,极易产生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 ,因此 ,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探讨防范对策 ,对进一步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自身建设及完善医疗护理服务等都是十分有益的。1 原因分析1 .1 护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儿科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外 ,还需要具有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 ,而对社会经验不足、应变观察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与家属沟通缺乏技巧、对家属提出的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病案导入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级大专护理班60名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入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通过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情景模拟、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病案导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儿科护理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卷面考试成绩、护理病历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导入教学应用于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它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又是在这种认识方式指导下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1].循证护理也称为"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对病人实施的护理.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已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04年1月,我院儿科开展浅静脉留置针技术,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既可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又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由于小儿血管细小,充盈度差,较难做到一针见血.我们于2005年3~10月将循证护理运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探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学常用护理技术《小儿抚触》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项技能。  相似文献   

11.
开展整体化护理,使护理人员的角色由传统的生活照顾和治疗的协助者,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兼顾的整体护理的实施者。为此,护士角色应该是多方位的,包括护理者、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学生、研究者等,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需随时转换角色,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到恰到好处。同时提出影响护士角色功能的因素和对策,对开展好整体化护理、更好的服务病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廖扬莲 《蛇志》2016,(1):60-61
目的总结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及实践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开展护患沟通服务后在儿科门诊诊治的100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未开展护患沟通服务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后即列入研究范围,并在患儿完成门诊就诊后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患儿进行评价。结果开展护患沟通服务后,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开展护患沟通服务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4年12月接诊的132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常规儿科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则在接受儿科护理服务的同时,另给予静脉留置针护理。统计两组患儿留置针成功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留置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儿科护理水平,在儿科护理减少患儿痛苦,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仅应当能够操作计算机,更要能够充分的利用计算机获得最新的网络信息学习更新各项业务,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结合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来达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及业务水平,将护理工作推向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总之,儿科护士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加强心理素质,全面认知调节自我,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还要善于增强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儿科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入儿科护理学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提高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一类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不仅会导致患儿心功能障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在进行心脏手术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在术后进行有效的胃肠营养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途径。目前常用的胃肠营养方式是经口进食和经鼻胃管,前者对患儿的吞咽、吸吮功能有一定的要求,后者是患儿术后前期最主要的营养途径,通过胃肠营养能够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治疗效果。胃肠营养也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胃管的护理管理、对营养物的选择和使用,同时需要注意对患儿进行感染预防,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高质量的护理治疗保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甘庚兰 《蛇志》2005,17(2):143-143
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不仅是患儿,还有他们的家长。与成人各科室相比,儿科护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这给儿科护理临床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将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和防范对策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就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儿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患儿20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服务,而研究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服务措施。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0%,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满意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极为有效,能够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雪梅  王莉 《蛇志》2001,13(3):71-71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 ,时刻都离不开语言的应用 ,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与病人进行思想交流 ,治疗疾病 ,护理病人的一种手段。护士在临床工作中 ,应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做到语言美。良好的语言可以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如经常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语言 ,会改变病人心理状况 ,反之 ,护理人员不良的语言可产生消极作用 ,因此 ,护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  护士的语言可分为 :有声语言和体姿语言。1 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基本工具。护士在日常护理中 ,与病人…  相似文献   

20.
刘佳缘  刘芳  陈建 《蛇志》2021,(2):207-209
目的 探讨耳尖放血与多形式心理护理对哮喘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9月~2020年4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耳尖放血及多形式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