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以应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妨碍传统文化的传播。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邓沫南 《生命世界》2013,(11):86-91
龙,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是吉祥的象征。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具有神异色彩的动物,自古以来占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地位。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这样描绘龙:“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在《管子·水地篇》中有关于龙的习性和本领的进一步描绘:  相似文献   

3.
绿色文化即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进,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包括了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人类的绿色文化传统是源远流长的。早期的图腾文化中就包含了绿色文化的萌芽,而且这些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十分突出。我国各民族的绿色文化传统,从人类幼年时期就开始创造,并且得到宏扬与光大,成为今天绿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绿图腾、树崇拜等自然崇拜观,正受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挑战,特别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也受到商品经济和金钱万能思想的冲击。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往往会造成优秀的绿色文化传统的丢失,而发展、特别在传统绿色文化基础上的持续发展,又会造成绿色文化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5.
邵桦  杨京彪  薛达元 《生物多样性》2021,29(8):1120-26543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佤族在长期利用和管理当地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研究佤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佤族聚居人口最多的西盟佤族自治县与沧源佤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方法调查了佤族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及相关传统文化。结果表明: 佤族传统使用的野生植物十分丰富, 是当地佤族形成传统饮食、医药、服饰、建筑文化的物质基础。基于自然崇拜形成的生态观、习惯法和节庆习俗可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地方政府在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应用于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 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生物资源减少、保护意识薄弱、外来文化侵蚀等是文化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 地方社区将特色生物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的能力不足, 制约了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 亟需健全保护传统知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政策和制度, 建立传统知识数据库, 加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医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必须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形成并传承.传统文化广博精深的文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为医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素材.医生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造成其医德缺失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知识精髓对于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医德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文精神培养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医生的人文精神是奉献伟大医学事业的价值体现,是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自我生命质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神山森林文化传统的生态伦理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云南山地民族的传统文化里 ,对绿的图腾和对树的崇拜无处不在 ,神山森林传统已经成为一种生态文化传统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会在自己居住的村寨附近选一片葱绿茂密的山林作为自己的风水林或水源林 ,有的甚至作为神山森林顶礼膜拜 ,严禁任何人砍伐和破坏。村寨和神山上的参天古树也往往成为神树和村寨的标记加以崇拜和保护。我们把山地民族这种文化传统称为神山森林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朴素的生态伦理观 ,体现一种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 ,有着深刻的自然保护意义。1 神山森林文化的生态学内涵及生态学意义文化 ,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都佩服日本人在横扫生命的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的从容与镇定。正是这种舍得淡定与坚忍不拔,成就了日本人长寿民族的美名。当然,往更深处挖掘还有被人遗忘的东西,那就是——  相似文献   

9.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再次获得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圜家。虽然丢了全球GTP总量第二的名次,但人均寿命仍无人能出其右,这让东瀛的政治家和民众颇感欣慰。因为健康长寿不仅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同时它还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贵州蔬菜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蔬菜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蔬菜资源和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蔬菜资源,对该地区的15个县和9个民族进行了系统的蔬菜资源和文化调查,旨在为国家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蔬菜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1.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杨昌岩,裴朝锡(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科学研究所,418500)龙春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侗族是我国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侗族主要聚居...  相似文献   

12.
李玉玺  王君 《生命的化学》2021,41(4):838-843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知识点多、范围广、内容抽象.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有些内容可与生物化学知识有机融合.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旨在创建生动、有趣的生物化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在辅助教学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后对教学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附属医院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精神与大医精神的融合与重构,精神实质是追求真理,厚爱生命。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附属医院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但也存在同质化、凝练不到位以及大学精神、大医精神体现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附属医院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应有顶层设计,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并制订落实好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肖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12):1707-1711,1728
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提出企业继承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完善廉洁制度,让廉洁理念固化于制;加强教育,让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地国家之一。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类文明连续、不间断的国家。中国的历史绵长悠远,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母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基石。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远远早于农业文明的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音乐学界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中华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现实,本文分析了翻译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抛砖引玉,呼吁学术界关注音乐翻译。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勐宋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 (indigenouspeople)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与当地的动植物和森林结成了极其密切的关系 ,他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形成了多样化的原住民知识体系 (indige nousknowledgesystem)和传统文化信仰 (culturalbeliefs)。这些知识体系和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认识、利用与保护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知识与实践 ,因而也就成为这些原住民族与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技术保障[3 ,8,1 0 ,1 1 ] 。在全球性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迅…  相似文献   

18.
李环羽  曾真  柒万里 《蛇志》2013,25(1):1-3
蛇纹样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蛇的形象得见于大量出土文物,在众多古代神话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蛇是古代先民的信仰图腾,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种特征明显的爬行动物,蛇在古代青铜器和壁画装饰运用中发挥了独具一格的美学作用。因此,蛇纹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演化为形形色色的装饰图案,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传统装饰图案,以及美学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梧桐的植物形态分布和生境名称,化学成分,历代应用文化,开发利用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基诺族传统食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基诺族是国务院1979年确认的我国第56个民族,至今仍依赖于歇农业即刀耕火种为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他们主要经济形式。除在轮歇地内栽培少数几种作物外,基诺族的菜肴绝大部分采自其周围的林地、山野。本文记述了基诺族的传统食用植物179种,其中野菜类86种、野生水果类37种,栽培植物5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