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报道江苏省花椒属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1种——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并对该省花椒属植物进行了补充记述。椿叶花椒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台湾)至东亚和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江苏为新记录,且是该种分布的最北界。凭证标本存放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标本馆(NJNUH)。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椒属(广义)叶表皮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花椒属Zanthoxylum s.1.40种(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无规则型气孔器普遍存在于所有研究种类叶下表皮及个别种类叶上表皮;叶表皮细胞有规则多边形、不规则多边形2种形态;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和深波状3种类型.在扫描电镜下,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内缘为平滑、浅波状或波状;气孔器附近的角质膜平坦或皱褶.表面光滑或具有各种纹饰.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崖椒亚属subgen.Fagara与花椒亚属subgen. Zanthoxylum之间存在有许多的共同点,它们共同组成广义花椒属.文中还对叶表皮特征在花椒属部分种类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中国产芸香科广义吴茱萸属18种3变种为材料,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叶结构特征。结果发现:(1)吴茱萸属叶脉为羽状脉。(2)二级脉有花环状弓形脉和简单弓形脉两种类型,极少数存在内二级脉,间二级脉存在或缺失。(3)三级脉不规则网状或极少数弱贯穿,边缘三级脉环状。(4)四级脉不规则网状或自由分支。(5)五级脉不规则网状或自由分支,脉间区发育差或中等,游离端小脉末端简单或管状异形,边缘末级脉大多数不完整,极少数环状。(6)基于重要的外部形态学特征和叶结构特征观察结果,编制了广义吴茱萸属植物的分组检索表。研究表明,吴茱萸属这些类群的二级脉与更高级脉序形成的结构极为稳定,同时又存在种间差异,故广义吴茱萸属植物叶结构特征可以为更准确地鉴定一些疑难种和混淆种提供佐证,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杉(杉科)的叶表皮结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马清温  张金保 《植物研究》2003,23(1):32-35,T001
研究了采自北京,上海和聊城(山东省)的水杉叶片,叶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一级;从叶顶部到基部,表皮细胞壁有“直-弯曲-直”的趋势,但具有直或稍微弯曲的表皮细胞壁的区域只占整个表皮面积的很小部分,气孔的数量和分布在叶的上下表面明显不同;在某些叶片,上下表面均有气孔分布,但上表面只有1-100个气孔分布在叶片顶部或极少数分布在基部,气孔分布区只占整个上表皮面积的一小部分,有些叶片上表皮无气孔分布,在所有获得的表皮中,下表皮气孔数量睡分布变化不大,中脉两侧从顶部到基部各分布3-8列气孔,没有发现叶片上表面气孔有无或分布差异与北京,上海和聊城三个采集点之间以及与叶片在同一植株不同位置的相关性,杉科的许多属种在叶片的形态和排列上相似。化石标本又多为枝叶形式,有时难以区分,水杉叶表皮结构的研究为杉科化石植物的分类,提供了表皮特征的参照标准。同时气孔参数的获得为研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提供了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5.
大叶臭椒的化学成分并论花椒属植物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香料花椒属植物大叶臭椒(Zanthoxyllum myriacanthum Wall. ex Hook.f.)的茎皮中分离到12个化学成分,其中10个分别鉴定为1-细辛素(1-asarinin)、fargesin、1-syringaresinol、γ-山椒素(γ-sanshool)、羟基γ-山椒素(hydroxy γ-sanshool)、alatamide、dihydroalatamide、tembamide、两面针碱(nitidine)和isoarnottianamide。后者系首次从本属机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在花椒属及其近缘类群化学成分的比较,结合生源途径,讨论了系统演化的一些问题。认为花椒属是芸香科的一个原始类群,支持广义的花椒属应包括花椒亚属Subgen.Zanthoxyllum和岩椒亚属Subgn.Fagara并认为前者较后者更显原始特性。  相似文献   

6.
金缕梅科(广义)的叶结构及分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金缕梅科(广义)Hamamelidaceae包括29属,约140种。 此科的化石出现得较早,是双子叶植物中的一个比较古老的科。 本文的目的是系统研究此科透明叶的各种性状特征,并检验它们是否具有分类学意义。 本文研究了金缕梅科29属、60余种的叶的各种性状在科内的分布及演化趋势,并根据这方面的证据对此科的分类提出一些修正意见,系统描述部分介绍了金缕梅科各属叶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番荔枝科10种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番荔枝科10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表皮细胞近等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直,弧形,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瓜馥木和香港瓜馥木叶片远轴面表皮细胞平周壁形成乳突,有的植物表皮细胞内具棱晶或晶簇,气孔器全部为平列型,具2-6个副卫细胞,除鹰爪花近轴面,远轴面均具气孔器外,其它9种植物的气孔器仅分布在远轴面,有的植物还具有双气孔器或败育的气孔器类型。除圆滑番荔枝外,其它9种的表皮均具表皮毛,表皮毛有单细胞毛,单列多细胞毛,2列多细胞毛,棍棒状毛和星状毛等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0种植物的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的式样,平周壁是否乳突,表皮细胞内晶体的有无及其类型,近轴面是否具气孔器,表皮毛的类型等方面存在着种间差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种间甚至属间分类和系统关系探讨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稀切叶蚁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载中国稀切中蚁属Oligomsrmex Mayr18种,其中描述8新种。分别编制了兵蚁和工蚁的检索表。评论了该属中国种类的分类历史。18个已知种依是卷须稀切叶蚁O.capreolus Wheeler,高结稀切叶蚁O.altinodus sp.nov,弯刺稀切叶蚁O.curvispinus sp.nov,条纹稀切叶蚁O.striatus sp.nov,尖刺稀切叶蚁O.acutispinus sp.nov,惠勒稀切叶蚁O.wheeleri Ettershank,钝齿稀切叶蚁O.obtusi-dentus sp.nov,双角稀切叶蚁O.bihornatus sp.nov,多音稀切叶蚁O.polyphemus Wheeler,邵氏稀切叶蚁O.sauteri Forel,香港稀切叶蚁O.taiponicus Wheeler,直背稀切叶蚁O.rectidorsus sp.nov,湖南稀切叶蚁O.hunanensis Wu et Wang,纹头稀切叶蚁O.reticapitus sp.nov,拟亮稀切叶蚁O.pseudolusciosus Wu et Wang,光亮稀切叶蚁O.lusciosus Wheeler,江西稀切叶蚁O.jiangxiensis Wu et Wang,阿美稀切叶蚁O.amius Forel。  相似文献   

9.
中国叶(虫脩)一新种(竹节虫目:叶(虫脩)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利 《昆虫学报》1990,33(2):227-229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芸香科植物叶分泌囊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整体透明、石腊和薄切片方法对芸香科22属,40种和2变种植物叶分泌囊的形态结构和分 布进行了比较研究。成熟分泌囊都由鞘细胞和一层上皮细胞围绕圆形腔隙构成,上皮细胞扁平,细胞壁 薄、完整,故分泌囊属裂生方式发生。鞘细胞1~5层,不同种类的层数有变化,个别种缺乏。内层鞘细 胞为扁平的薄壁细胞,外层的细胞壁较厚。分泌囊的形态结构、着生位置和分布密度等在不同属或不同 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分泌囊在叶中的分布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叶缘齿缝分泌囊, 叶肉分泌囊和两者混合型。叶肉分泌囊又可分海绵组织分泌囊和栅栏组织分泌囊。在此基础上对该科各类型分泌囊的形态演化关系以及各亚科或各属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犀属植物叶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中国木犀属植物4组19种叶脉形态。主要分析木犀属植物叶片脉序走向,脉序为环结曲行或半直行羽状脉。二级脉急转曲行或半直行,叶脉分支一般为4级,少数5级。盲脉1~2次分支,少数3次或不分支。仅柊树叶缘末级脉汇合成边脉.部分叶缘具齿,叶缘齿性状不稳定,因其内主脉不同而在本属种间表现出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圆锥花序组与李榄属和木犀榄属从叶片脉序特征方面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四个组的叶脉形态在演化上关系上与花粉形态表现相一致。编写了叶片脉序特征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Leaf epidermis characters in 40 of ca. 250 species of Zanthoxylum (Rutacea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 (L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stomata are anomocytic and exist only on the abaxial epidermis except in Z. nitidum, which also has stomata on the adaxial surface. The epidermal cells are usually polygonal or irregular in shape, with anticlinal walls straight, arched, repand, or sinuous. Under the SEM, the inner margin of the outer stomatal rim is nearly smooth, sinuolate or erose, and the cuticular membrane of the leaf epidermis is smooth, striate, or sometimes striate to wrinkled. These data of leaf epidermis of Zanthoxylum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exist many common characters between subgen. Fagara and subgen. Zanthoxylum, sug-gest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genera. The utility of some characters in identifying some species of Zanthoxylum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国产木兰科含笑亚族植物的叶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含笑亚族Micheliinae植物属间关系以及含笑属Michella属下等级的划分和一些种的分类学地位,利用放大镜和体视镜对国产含笑亚族植物3属共28个分类群的叶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含笑属、合果木属Paramichelia和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植物的脉序类型、一级脉、二级脉及其间脉和三级脉等特征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三属间无明显的划分界限;但是,盲脉及其分支、网眼的发育和大小、叶缘末级脉等叶结构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在含笑属中,树状盲脉首次被观察到。用UPGMA对所研究28个分类群、木兰属Magnolia两个亚属各2种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的叶结构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共46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合果木Pbaillonii和观光木T.odorum与含笑属的种聚为一支,因此,支持将合果木属和观光木属归并入含笑属;(2)这些特征为含笑属内组的划分提供了分类学意义;(3)基于叶结构特征、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聚类分析,对含笑属内一些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任翔  刘灵 《广西植物》2023,43(10):1793-1804
鳞盖蕨属是一个自然类群,由于各类群之间的形态差异以及种内变异比较大,因此其分类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鳞盖蕨属18种植物(含3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结合形态学、孢粉学和分子系统学探讨其系统学意义。结果表明:在光学显微镜下,18种鳞盖蕨属植物叶上、下表皮的脉上均有毛,叶表皮细胞都为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深波状或波状; 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类型主要有极细胞型和腋下细胞型两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支持鳞盖蕨属是碗蕨科中的一个单系类群; 叶上、下表皮脉间毛的变异特征支持光叶鳞盖蕨、毛叶边缘鳞盖蕨和二回边缘鳞盖蕨处理为边缘鳞盖蕨变种; 在扫描电镜下,叶上表皮角质层多为脊状凸起,多数还具丝状纹饰,角质膜特征与叶片回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共环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和不规则四细胞型只在少数种出现,气孔外拱盖多数凹陷,光滑或有颗粒; 气孔外拱盖内缘平滑、浅波状或齿状; 保卫细胞两极大多数有“T”型加厚,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其分类、演化、系统位置等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