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害虫化学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界中,在昆虫和植物种内与种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化学联系。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中这些调控生物种内种间关系的生态功能分子,可望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在利用生态功能分子调控水稻害虫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就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水稻挥发物、非寄主植物提取物、化学激发子以及遗传改良水稻品种等在调控水稻害虫及其天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希望通过本文能促进化学生态调控技术在水稻害虫治理中的应用,以减轻水稻害虫治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地上部植物信息化合物在植物一害虫一天敌三营养级关系中的信息联系,分析地上部植物信息化合物在植物一害虫、植物一天敌、植物个体内和个体间信号传递的生态学功能,阐明地上部植物信息化合物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包括害虫诱捕和诱杀、昆虫种群监测、植物拒避剂、干扰害虫对寄主搜索、“推一拉”策略和植物内源激发子的应用等,讨论了地上部植物信息化合物与其他控害手段的协同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地上部植物信息化合物在害虫持续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虫害诱导挥发物的生态调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害诱导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 HIPVs)是植物受害虫胁迫后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是植物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环境中的天敌、害虫和植物通过感知HIPVs所携带的信息,对各自的行为或生理生化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介绍了挥发物的种类及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概括了影响天敌依据HIPVs搜寻寄主和猎物的主要因素。综述了这类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或产卵行为的影响,介绍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受害后对彼此间接防御的影响,讨论了多种害虫加害同种植物后对天敌搜寻猎物或寄主行为的影响。另外,作为损伤信号,HIPVs还能诱导同株植物未受害部位和邻近植株的防御反应。最后,对HIPVs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烟草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坚 《昆虫知识》2001,38(1):59-61
介绍了云南省烟草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和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云南省烟田内 ,控制烟草害虫发生的生物因子大致可归纳为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对保护利用天敌、维护烟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效果、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云南蔗田内,控制甘蔗害虫发生的生物因子主要的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锐劲特在水稻主要害虫总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列试验证明:锐劲特是水稻害虫多靶标防治中较好的防治药剂,5%锐劲特SC600mL/hm^2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同25%噻嗪酮WP675g/hm^2加80%杀虫单WP750g/hm^2基本一致;对褐飞虱的防效,其速率性及持效性显著居优;对2代二化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杀虫及保穗效果均明显高于杀虫单,差异显著,对稻纵卷叶螟、低龄稻苞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52%,97.62%;用量为750mL/hm^2时,对高龄稻苞虫的防治效果为89.00%,可达一药多治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许美昌  庄学泉 《昆虫知识》1990,27(5):275-277
通过1986~1988年的调查,旱直播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是:苗期稻蓟马、稻象甲为害突出,后期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褐稻虱的发生相对较轻。为了保护旱直播水稻的正常生长和稳产高产,应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掌握苗情和虫情,适期使用有效农药,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存在植物、害虫、天敌之间的他感物质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在与病原菌、害虫及其他食草动物的生存竞争中,产出了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作为天然产物化学的成果,已有许多有关此类代谢产物的研究。1964年Ehrlich和Raven发表协同进化概念以来,引起了人们对植物生产的化学物质及其围绕植物的多种生物的作用的兴趣,进而,随着天然物化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数量增加,如今,主要从被子植物分离鉴定的次生代谢产物已有相当大的数量。现阶段,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植物在受到微生物、动物等的攻击时,为对抗这种攻击…  相似文献   

10.
蚂蚁在同翅目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有明 《昆虫知识》1992,29(5):311-313
<正> 同翅目昆虫很多是熟知的主要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和多种病害的传播媒介。蚂蚁则与同翅目昆虫及植物间有着极其密切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使得各种群间保持着极高的稳定性。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蚂蚁群体,在干扰种群间的相对平衡基础上,间接地达到控制同翅目害虫的目的。这在同翅目害虫综合治理中将蕴藏着极大的潜力。事实上,早在公元300年左右,我国就有用控制蚂蚁群体来治理热带园艺作物  相似文献   

11.
植食性昆虫诱导的挥发物及其在植物通讯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健康植株的挥发物代谢维持在基底水平,当遭到昆虫取食时,植物释放出特定的挥发物,用来招引害虫的天敌,还能诱导邻近植株产生防御反应.文章就此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对转基因水稻KMD1中的Cry1Ab毒蛋白经食物链在几种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体内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水稻孕穗期还是成熟期,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连续取食KMD1或取食KMD1.36 h后移至对照品种秀水11上取食不同时间后,幼虫体内的Cry1Ab含量均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稻眼蝶 Mycalesis gotama幼虫连续取食KMD1或在KMD1上取食两天后移至秀水11上继续取食不同时间,体内的Cry1Ab含量也都随取食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下降速度较二化螟更快。取食KMD1的二化螟和稻眼蝶幼虫的粪便中均检测到较高浓度的Cry1Ab,对照组中均无Cry1Ab。取食KMD1的二化螟幼虫血淋巴中检测到Cry1Ab,含量为3.5 ng/g。取食KMD1的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稻蚜Sitobion avenae以及饲喂取食过KMD1的二化螟或稻眼蝶幼虫的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体内都含有一定浓度的Cry1Ab,其中,拟水狼蛛体内的CrylAb含量以饲喂取食KMD1稻眼蝶幼虫的含量最高,约为饲喂取食KMD1二化螟幼虫的60倍。这些结果表明Cry1Ab可以沿水稻害虫天敌食物链传递。  相似文献   

13.
间作番茄对花椰菜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咛  杨广  尤民生 《昆虫学报》2015,58(4):391-399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花椰菜 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田合理间作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对菜田主要害虫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提高花椰菜田生态系统保益控害服务功能的番茄最佳间作比例。【方法】2014年2-5月,试验在福建省闽清县省级标准农田示范区(26°10′41″N, 118°48′10″E)内进行,按番茄株数占花椰菜田总植株数中的比例设置4个梯度小区,分别为0%, 10%, 30%和50%,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目测法对花椰菜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间作番茄显著降低了花椰菜田中菜蚜 Lipaphis erysimi 的个体数量,且控制效果随番茄间作比例的上升而增强(50%>30%>10%)。间作30%和50%番茄显著降低了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 striolata 的个体数量,但2种间作比例的效果差异不显著。间作番茄不影响菜青虫 Pieris rapae 和蜘蛛的个体数量。3种间作比例都提高了菜蛾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 的个体数量和蜂/蛾比,但三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花椰菜田中间作30%的番茄,对害虫控制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水稻高产栽培中肥料运筹对害虫种群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湘北三熟制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进行了肥料运筹及管理技术对主要害虫发生危害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产中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变革、施肥对策的改进 ,主要采用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的方式 ,应用一次性全层施肥的方法 ,在提高施 N量的同时 ,相应提高 P、K的用量和比例 ,增施 Si O2 等技术。这些可控因素对害虫种群密度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并能明显减轻主要稻虫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 ,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海扣  周保华 《昆虫知识》1997,34(6):366-370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产生于60年代中期,为土地资源的管理而开发。其后的近30年中GIS在资源利用与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和很有前途的工业。国内起步较晚,80年代初,一些科研单位与大学才开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多数都是进行一些试验性研究,从整体上看,真正正常运转的地理信息系统,尤其是自行设计开发的系统尚未建立。1GIS的基本概念1.1定义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ationalCenterforGeographicInformationandAnalysis)1988年曾定义地理信…  相似文献   

16.
于毅  严毓骅 《昆虫学报》1998,41(-1):82-90
1992-1995年对四个不同类型苹果园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引入夏至草、泥胡菜等有益杂草并与树行间种植的紫花苜蓿搭配的生草园,捕食性天敌发生量大,种群稳定,发生高峰期较免耕园、清耕园提前7d左右;害虫发生量低,种群数量变化平稳,无突增现象,生草园在未施用任何杀虫、杀螨剂的情况下,树冠上蚜虫、叶螨和潜叶蛾的平均虫口密度均低于免耕园、清耕稀植园和密植园。生草园寄生性天敌的数量亦明显增加,金纹细蛾的寄生率高达62.7%,分别是免耕园、清耕稀植和密植园的1.34倍、16.9倍和17.9倍。果园植被多样化可使地面植被上的天敌数量逐年成倍提高,生草第3年捕食性天敌的数量是生草当年的12.5倍,树冠上天敌量亦明显增加,益害比大大提高,生草第2年树冠上最大蝽螨比为1∶14.4,与原先油菜与紫花苜蓿搭配生草5年的效果相近。除当年生草果园(1992年)早期施用1次杀螨剂—螨克外,1993、1994年均未施用任何杀虫、杀螨剂,通过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有效地控制果树害螨、蚜虫和金纹细蛾等次生性害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栗苞挥发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找出对栗园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具有引诱作用的行为活性物质,采用顶空捕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北京地区桃蛀螟寄主植物板栗的4个主要栽培品种(怀黄、怀九、燕红和实生)幼果期(对应桃蛀螟成虫盛发期)和成熟期的栗苞挥发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个板栗品种的栗苞在幼果期共捕集到10种化合物,其中,4个品种均释放的化合物共有5种,分别为α-蒎烯、莰烯、β-侧柏烯、β-蒎烯和(反)-2丁烯酸-2-亚甲基环丙基-2-基酯;柏木脑和3-蒈烯为燕红板栗品种所特有,D-苎烯为怀九、燕红和实生板栗所特有,罗勒烯和法尼醇为怀黄和怀九板栗所特有。另外,成熟期所释放的挥发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幼果期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说明:1)不同生长发育期的板栗栗苞释放的挥发物不同;2)不同板栗品种间既有共同释放的共性化合物,也有品种特异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RS和GIS在植被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近年来,随着遥感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利用遥感数据所进行的生态学研究已经深入到生态学的许多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将继续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生态学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遥感所进行的生态学研究主要是基于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来实现的。植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具有显著特征。在可见光谱段,绿色植物的平均光谱反射率低于干土,而高于或接近于水体。在近红外谱段,植物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比土壤或水体高,以水体为最低。在中红外谱段,植物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比水体略高(或相近),但明显高于干土。在0.35…  相似文献   

19.
虫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褐飞虱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叶片在遭受害虫的危害时,释放一些特异性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信息物质在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虫害诱导的11种水稻挥发物(浓度为2 Μl 化合物溶解在100 Μl丙酮溶液中)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E)-2-己烯醛、(E)-2-己烯-1-醇、-2-庚醇和水杨酸甲酯等4种化合物对褐飞虱成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而(Z)-3-己烯-1-醇、-2-庚酮、柠檬烯、罗勒烯、芳樟醇、-β-子丁香烯和橙花叔醇等7种物质对褐飞虱成虫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浓度梯度的实验表明,浓度(不同体积的待测化合物用100 Μl丙酮稀释)较低的(E)-2-己烯醛(0.5 Μl、1 Μl)和芳樟醇(05 Μl、1 Μl、5 Μl)对褐飞虱成虫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而较高浓度的(E)-2-己烯醛(5 Μl、10 Μl)和芳樟醇(10 Μl)对褐飞虱成虫均有明显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可用于昆虫迁飞研究且可自动运行的垂直波束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VLR)的发展使得对迁飞性害虫的周年长期自动监测成为可能。本文提供了我们对能否将这种雷达应用于中国的褐飞虱和其他水稻害虫的监测与预测体系以改善其综合治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些害虫一般在300—2000m高度迁飞;而我们根据褐飞虱的雷达和射有效截面的计算结果表明,目前使用的3.2cm波长的VLR对褐飞虱个体目标的最大可检测高度仅约240m;虽然建造一部8.8mm波长的VLR即可覆盖褐飞虱迁飞高度的绝大部分,但其造价和维护费用均过于昂贵。为此,一个更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以3.2cm波长的VLR作为包括大多数水稻害虫在内的个体较大的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