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丹参提取物F对幽门螺杆菌致敏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丹参提取物F(DanShenextractF,DSE-F)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致敏胃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有无免疫调理作用。经口给予小鼠HP全菌破碎抗原与DSE-F2周后,提取脾淋巴细胞和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检测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DSE-F与HP抗原协同能增强脾淋巴细胞和胃LPL细胞的抗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对HP抗原致敏胃粘膜有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种较稳定、理想的人淋巴细胞体外诱导绵羊红细胞(SRBC)特异性抗体生成的系统。用SRBC体外刺激人扁桃体淋巴细胞,用溶血空斑法计数针对SRBC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发现极低量抗原可诱导其抗体形成,抗体形成量随抗原量呈规律性变化;在抗原刺激后的第4天特异性抗体开始出现,第6天达高峰,并稳定维持至第8天;在辅助刺激剂美洲商陆(PWM)存在下,抗体形成量显著高于无PWM的情况;除去人扁桃体细胞中粘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才能诱导最适抗体形成。将具感染性的HSV-1与SRBC一起加入淋巴细胞培养中,可显著抑制SRBC诱导的特异性抗体形成,这一抑制效应与病毒的感染量有关。此系统中同时加入α-干扰素则可部分解除病毒的抑制效应,并且解除效果与α-干扰素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灭活抗原在小鼠体内所产生免疫保护作用效果,我们选用CVA16临床分离株521-01T,在Vero细胞中进行大量培养,并对培养产物进行甲醛灭活及超速离心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纯化的灭活病毒纯度及性质进行初步分析。Al(OH)3+CVA16及单独CVA16抗原,分别经皮下注射免疫雌性ICR小鼠;相同免疫途径、剂量于第14和28d加强免疫2次。ELISA法检测CVA16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滴度;微量中和试验法鉴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对Al(OH)3+CVA16抗原免疫组母鼠所产仔鼠进行脑腔攻毒,检测母传抗体对新生乳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Al(OH)3+CVA16灭活抗原在小鼠体内能诱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3次免疫后产生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1×105(P=0.000),中和滴度高于1∶256。同时,该抗原还可以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以1 000LD50的病毒量脑腔接种48h内新生乳鼠的病毒攻击实验显示,该母传抗体对新生乳鼠具有100%的保护。这一结果表明该灭活CVA16病毒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性,为CVA16灭活疫苗的研究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口给予小鼠门螺杆菌(HP)抗原疫苗2周后,提取脾淋巴细胞和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检测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HP抗原疫苗能增强吸LPL细胞毒活性和IL-2的分泌量。对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影响不大,IL-2诱生能力稍有下降。证实HP抗原疫苗对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有免疫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参撮物F对幽门螺杆菌致敏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莉  王丹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2):26-27,38
研究丹参提取物F(Dan Shen extract F,DSE-F)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致敏胃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有无免疫调理作用。经口给予小鼠HP全菌破碎抗原与DSE-F2周后,提取脾淋巴细胞和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检测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DSE-F与HP抗原协同能增强脾淋巴细胞和胃LPL细胞的抗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重组CHO细胞乙肝表面抗原(CHO-rHBsAg)在小鼠中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全面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以CHO-rHBsAg免疫BALB/c小鼠,常规制备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并在体外以抗原或特异多肽刺激;采用ELISA法测定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法(LDH)测定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酶联斑点法(ELISPOT)测定CTL频数(CTLp),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rHBsAg可在小鼠中诱导Th1及Th2类细胞因子;加铝佐剂的rHBsAg较未加佐剂的抗原可诱导较高水平的IFN-γ、CTL克隆及较高百分比的CD8+T淋巴细胞亚群。重组CHO细胞来源的HBsAg可在BALB/c小鼠中诱导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转hMan2c1基因小鼠为模型,分析hMan2c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脾脏的蛋白表达和活性,研究hMan2c1基因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Man2c1基因在脾脏的蛋白表达并检测小鼠脾脏α-甘露糖苷酶活性;血常规分析外周血中各种血细胞的比例;以BSA作为抗原观察机体的免疫应答;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外周血中CD4 、CD8 、B、NK细胞的数量。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hMan2c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脾脏组织有明显的表达,α-甘露糖苷酶活性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BSA刺激后,转基因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中的CD8 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hMan2c1基因在小鼠脾脏表达引起α-甘露糖苷酶活性显著升高,并进一步影响淋巴细胞的生成,增加中性粒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对免疫原的应答。  相似文献   

8.
类球红细菌的免疫活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类球红细菌的免疫活性。方法 :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IL- 2的诱生和检测试验。结果 :类球红细菌 1号株具有调节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表现在免疫抑制组小鼠用光合细胞灌胃数周后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提高 6 1% ,吞噬指数提高 5 9% (P<0 .0 1)。在体外实验中 ,光合细菌三种不同抗原 (Ag1 、Ag2 、Ag3 )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刺激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特别是 Ag3 作用更为明显 ;在正常组 ,刺激指数提高了 6 5 % ;免疫抑制组 ,提高了 38% (P<0 .0 5 )。不管在正常组或免疫抑制组 ,Ag1 、Ag2 、Ag3 都具有诱生脾淋巴细胞产生 IL- 2的活性 ,其中 Ag2 的活性较明显 .结论 :类球红细菌 1号株对机体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免疫机制特别是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在高血压肾损伤中备受关注.高血压期间新抗原产生、共刺激信号、交感神经兴奋和高浓度盐可激活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不仅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损伤,还可以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影响水盐代谢、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导...  相似文献   

10.
草鱼、中华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草鱼脑组织、中华鳖脑组织和胸腺细胞为抗原制备兔抗草鱼脑血清(RACBS)、兔抗顺华鳖脑血清(RATBS)和兔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RATTS)。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和不同组织对RATBS、RATTS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胸腺细胞和脑组织均存在Thy1抗原(亦称脑组织抗原或胸腺-脑组织T细胞抗原);草鱼脑组织缺乏Thy1抗原。应用间接酶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显示:Thy1抗原阳性反应物沉淀于中华鳖胸腺细胞和外周一部分淋巴细胞表面,进一步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交叉反应提示中华鳖淋巴细胞膜上含有与人类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类似结构的物质。本文讨论了Thy1抗原、CD抗原的出现及其意义。探讨了淋巴细胞异质性及RATBS、RATTS的特异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DNA疫苗——跨入21世纪的新型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免疫学研究证明,抗原进入机体后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给免疫效应细胞有两种途径:(1)外部抗原与APC表面膜受体结合后即在该处引起细胞膜凹陷,逐渐形成内含体,将抗原包在其中,继而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酶将抗原加工成小的肽段,再与主组织相溶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结合,转移于细胞膜后提呈给CD4~ T淋巴细胞。后者再与B淋巴细胞相互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学特性有关方面的文献综述,证明内皮细胞表面存在ABO血型抗原和HLA抗原的正常表达。同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用ABC-免疫酶标方法检测内皮细胞表面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进展,以及某些疾病时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异常表达的研究动向,提示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学功能与整个机体免疫应答调节有关,其表型改变与某些疾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树突状细胞是高度有效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固有免疫细胞。它们捕获、加工和提呈抗原给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在外周组织摄取抗原,然后迁移进入淋巴结,从而启动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受趋化因子的诱导,例如CCL19和CCL21,它们通过趋化因子受体CCR7激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此外,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启动免疫反应也是必需的,其中的关键分子包括树突状细胞上的ICAM-1与淋巴细胞上的LFA-1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Thy-1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y-1抗原(原称θ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一个重要的表面抗原,同时又是区分小鼠T和B淋巴细胞的特异表面标记。研究表明,Thy-1抗原还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脑及其他一些组织中。目前,Thy-1抗原分子已从淋巴细胞和脑组织中提纯,并对其生化特性、化学组成以及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hy-1抗原在分布上以及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其他细胞膜蛋白所没有的特点,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有关Thy-1抗原研究的一些进展。一、Thy-1抗原的发现五十年代末,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已逐步明确。1961年,胸腺功能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淋巴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它至少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B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分泌抗体);另一类是T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1963年,Boyse等在研究小鼠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时偶然发现,一些小鼠的胸腺  相似文献   

15.
取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免疫小鼠脾脏制备HSV-1特异转移因子(TF_(HSV-1))。利用亲和色谱法从TF_(HSV-1))分离出能与HSV-1抗原特异结合的成分。TF_(HSV-1)及其成分均可诱导正常鼠淋巴细胞出现抗原依赖的粘附抑制,提纯的TF_(HSV-1)特异成分的免疫活性是TF_(HSV1)的40倍。TF_(HSV-1)及其成分亦可提高HSV-1感染小鼠的存活率,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保护实验中,TF_(HSV-1)中的特异成分的比活性是_(HSV-1)原有活性的16倍。本文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TF纯化方法实验条件温和,能够迅速有效地分离获得具高免疫活性的TF特异成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一系列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在冰冻切片上对不同胎龄(9~38周)的脾,比较观察了淋巴组织形成过程中,B细胞膜抗原的变化。结果发现胎儿脾内T、B淋巴细胞集聚是沿血管分布的,开始为集落样,随着淋巴细胞不断增加,则分别发育为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B细胞由集落发展为脾小结时,膜抗原出现一系列变化,如Leu14和BA-1由弱阳性到阳性,OKB-2和Tac由阴性转变为阳性。其他的各种SIg,HLA-DR也有相应改变,这些膜抗原表达的变化,提示B细胞向成熟方面发育,但未发育为浆细胞,脾小结内也未见有生长中心。T细胞数量由少到多,但染色强度没有改变,这是因为T细胞不在脾内发育,而且进入外周淋巴器官的T细胞,功能上是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ICI,其临床应用为黑色素瘤和其他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没有证据表明ICI会直接增加感染的风险,但因免疫功能上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化疗过程中首次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免疫表型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后续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93例B-ALL患儿的免疫分型结果及诱导化疗第15天首次MRD数据。结果:(1)在393例白血病中,B-ALL相关特征性免疫表型的出现频率为:CD19+/CD10+/34+64.4%;CD19+/CD10+/34部分表达,15.5%;CD19+/CD34+/CD20+,58.5%;CD19+/CD10+/CD13+,13.2%;CD19+/CD10+/CD33+,5.9%;CD19+/CD10+/CD117+,0.7%;CD19+/CD10+/CD123+,50.1%;CD19+/CD10-/34±,5.9%;CD19+/CD10-/CD20-,2.5%;CD34bright,12.2%;(2)共有285例首次MRD检测结果呈阳性,有181例(63.5%)MRD检测结果至少有1个抗原荧光强度发生改变,其中出现一个抗原强度变化的为83例(29.1%),2个抗原荧光强度变化的为57例(20.0%),3个抗原荧光强度变化为31例(10.9%),4个及4个以上抗原荧光强度变化为10例(3.5%)。抗原荧光强度变化频率最高的依次为CD45、CD34、CD20;(3)共有7例患儿复发,复发时行免疫分型检测,其中4例与初发时有抗原荧光强度变化。结论:(1)儿童B-ALL远高于其他白血病类型,且具有独特的相关特征性免疫表型。初发B-ALL免疫分型结果不仅可完善白血病MICM分型,更是化疗后MRD监测的线索及客观依据;(2)在儿童B-ALL化疗过程中,免疫表型极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后续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对变化抗原的判断和追踪。  相似文献   

19.
Thy-1抗原     
Thy-1抗原(原称θ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一个重要的表面抗原,同时又是区分小鼠T和B淋巴细胞的特异表面标记。研究表明,Thy-1抗原还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脑及其他一些组织中。目前,Thy-1抗原分子已从淋巴细胞和脑组织中提纯,并对其生化特性、化学组成以及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hy-1抗原在分布上以及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其他细胞膜蛋白所没有的特点,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有关Thy-1抗原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四、淋巴细胞毒功能的检定 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功能在体外与异体细胞相互作用时会表现出来。各亚群淋巴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可出现细胞毒反应。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外能破坏携带这种抗原的靶细胞。这种效应说明杀伤淋巴细胞属于特殊的T细胞亚群并带有特殊的受体。在混合细胞培养中,非特异的细胞毒作用可使淋巴细胞在抗原和致有丝分裂原的影响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