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分析其部分表型特点。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测定细胞表面抗原和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SCs属骨髓中单个核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L-DMEM中生长性状相对稳定,1、3、5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增殖速度快。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均一表达CD44、CD54、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Ⅰ型胶原(CollagenⅠ)。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MSCs的方法,MSCs稳定表达CD44、CD54、FN、CollagenⅠ。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干细胞,经过局部微环境的诱导,可在体内外进行扩展,到晚期可分化成为多种细胞系。当组织受损伤时,可迅速到达损伤部位,分化为特异的组织细胞,参与组织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这种惊人的分化及组织修复能力,为治疗退行性疾病和器官损伤性疾病提供广阔前景,故成为科研热点。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多以大鼠为动物模型,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进入大鼠体内并定植,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找到最合适、最安全的移植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地移植进入大鼠疾病模型体内的受损区域,是研究者关心的重点。本文就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实验中不同移植途径进行综述,并比较各种途径的优缺点,希望能对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并期待能有更成熟的移植手段来推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年大鼠脑内的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Hou LL  Zheng M  Wang DM  Yuan HF  Li HM  Chen L  Bai CX  Zhang Y  Pei XT 《生理学报》2003,55(2):153-1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 ,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等多种细胞。因此 ,MSCs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之一。为了探索MSCs的迁移和分化趋势 ,为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的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实验将体外扩增并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 ,EGFP)的人骨髓MSCs注入PD大鼠脑内纹状体 ,观察了人骨髓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注射MSCs前后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表明 ,人骨髓MSCs在大鼠脑内可存活较长时间 ( 10周以上 ) ;随着时间的延长 ,MSCs迁移范围扩大 ,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皮质以及脑内血管壁 ;免疫组化法检测证实MSCs在大鼠脑内表达人神经丝蛋白 (neurofilament,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 lase,NSE)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lialfibrillaryacidprotein ,GFAP) ;PD大鼠的异常行为有所缓解 ,转圈数由 8 86±2 0 9r/min下降到 4 87± 2 0 6r/min ,统计学分析P <0 0 5为差异显著。以上观察结果表明 ,骨髓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容易获得、容易体外培养增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抗原性小、组织修复能力强等特征,使之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并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为组织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并将此领域扩展到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更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损伤大鼠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然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输注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周后处死大鼠。然后检测大鼠肝功能、肝脏病理改变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肝损伤效果。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3周后,大鼠的肝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恢复,但是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损伤的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ng J  Su YP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33-13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跨系统、甚至跨胚层分化的特性,称为MSCs的可塑性(plasticity),成为细胞工程、再生医学中的主要选择细胞。但随着对成体干细胞可塑性质疑的出现,使MSCs是否具有转分化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对MSCs可塑性是否真正存在的进一步明确,越加显得急切和重要,也对干细胞基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与纯度鉴定的方法。方法:无菌环境中,从SD大鼠股骨与胫骨端采集骨髓,先行酶消化,利用全骨髓细胞悬液贴壁法对提取BMSCs实施传代培养,选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对BMSCs实施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同时经由油红O(ORO)与茜素红(ARS)染色法对诱导分化效果加以鉴定;借助流式细胞术(FCM)对CD34、CD44与CD90这3类BMSCs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展开分析。结果:BMSCs是长梭状贴壁细胞,生长状态为纤维细胞样漩涡状;在第3代BMSCs传代期间,其第1-3 d发展至生长潜伏期,呈较慢速的生长;第3-5 d发展至对数生长期,呈高速生长;待至第7 d长速增殖最大,速度停止上升进入平缓期;BMSCs成骨、成脂诱导结束后,对其诱导分化鉴定发现: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变化,通过ORO对脂肪染色,细胞显示橘红色;待成骨诱导培养结束,通过ARS对钙盐染色,显示红色,且出现矿化结节沉积,说明B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成脂分化能力;FCM测定发现:CD34表达呈阴性(1.09 %),CD90(96.8 %)与CD44(92.4 %)皆呈阳性,与BMSCs表型相符。结论:经由全骨髓黏附培养技术有效分离BMSCs,且完成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9只普通SD大鼠,随机将这些大鼠分为正常组(n=23)、地塞米松治疗组(n=23)、干细胞治疗组三组(n=23),正常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注射地塞米松,干细胞治疗组给予干细胞注射。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大鼠治疗后1 d、3 d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肺W/D、BALF白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 ,具有支持造血、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在细胞和基因工程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等特点 ,将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植入体内后,在心肌微环境诱导下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冲洗骨髓腔获得细胞,贴壁筛选法纯化MSCs,体外培养、扩增,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细胞,注入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所致心肌梗塞模型鼠的心肌组织。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获取心肌组织,采用HE染色和电镜技术对植入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超微结构检测,荧光免疫组化检测植入MSCs肌球蛋白重链(MHC)和心肌特异性抗原Cx43的表达,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心脏早期发育基因NKx2.5、GATA-4的表达。结果发现细胞标记效率为100%,通过连续检测MSCs植入后细胞形态从无规则状态、幼稚细胞表型逐渐向成熟心肌细胞方向转化,植入细胞排列同正常肌纤维方向平行,且植入四周后电镜检测到闰盘的存在;两周出现MHC的表达,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四周出现Cx43的表达,以后表达稳定,RT-PCR检测NKx2.5、GATA-4在一天即出现弱表达,两周~三周时表达最强,以后强度逐渐减弱。结果表明MSCs在体内微环境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
选用Wistar大鼠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体外培养及鉴定其表达抗原CD44、CDw90;采用10μmol/L 5-氮胞苷诱导第1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诱导后2、4周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检测α-横纹肌肌动蛋白、肌钙蛋白T。证实体外培养的第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指导体外诱导的心肌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研究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NTN)在由于神经元损伤而造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对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NTN基因转入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通过RT-PCR、IF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TN的转录和表达,并采用鸡胚背根神经节体外培养实验和胚胎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实验对NTN进行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NTN在rMSC中稳定表达和分泌,并具有体外生物学活性,为由于神经元损伤造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移植胰岛治疗糖尿病已初见疗效,但由于胰岛来源匮乏和免疫排斥反应而受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取材方便,容易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且具有跨越分化潜能。若将自体BMMSCs诱导分化为胰岛细胞,可望解决细胞来源和免疫排除问题,实现糖尿病的自体细胞治疗。现对体外诱导BMMSCs分化为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大鼠BMSCs,采用3H-TdR掺入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NE(10-7-10-4 M)作用8h及10-5M的NE作用不同时间(0-24h)BMSCs细胞增殖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α1B-AR和α1D-AR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0-7-10-4M的NE作用8h后均促进了BMSCs细胞的增殖.并且在10-5M时NE对BMSCs的促增殖效应最为显著;正常组BMSCs细胞的α1A-AR,α1B-AR,α1D-AR mRNA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加入10-5M的NE作用后α1-AR三个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NE能够促进BMSCs的增殖,并且这种促增殖作用是通过AR依赖的信号通路来调节的.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种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供体年龄、分离方法、培养密度、培养基和培养基质表面性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用人自体血清结合多种细胞因子,替代胎牛血清培养BMMSCs的效果,转染端粒酶基因的BMMSCs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以及灌注培养反应器用于大规模培养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药物促进或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增殖以研究胞内Ca2+浓度在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步化于G1期的MSCs分别用10%胎牛血清(FBS)、15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做短期(1 h)或持续(32 h)刺激,或用10 μg/mL丝裂霉素C(Mi C)短期(1 h)刺激和刺激2.5 h后除去,检测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 表明在增殖相关的化学信号瞬时刺激下,MSCs胞内Ca2+信号瞬时增高,然后回复到一个稳态水平:促增殖时维持高稳态水平,抑增殖则低;持续的抑制导致胞内Ca2+波动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放射性空肠的修复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体外培养大鼠MSCs并进行DAPI标记。对大鼠行5 Gy X线全腹部照射,每隔72 h照射1次,共5次,制备放射性空肠损伤动物模型。取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及MSCs治疗组及DAP标记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空肠组织中富集情况。病理学观察MSCs对放射性空肠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正常大鼠空肠黏膜结构清楚,隐窝深遂,腺体丰富,模型组7 d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隐窝几乎完全破坏,治疗组7 d黏膜坏死组织较少,黏膜增厚,30 d治疗组核分裂相增加,较模型组增加明显。结论成功建立放射性空肠损伤动物模型,MSCs可以促进空肠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软骨细胞培养上清诱导冻存人骨髓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骨髓和软骨组织,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培养法分别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备用.培养软骨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收集软骨细胞培养上清.复苏冻存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复苏后细胞生长状态.利用收集的软骨细胞培养上清对复苏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诱导培养2周,观察细胞外观表型变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培养法均可分离获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生长前者优于后者.复苏细胞仍进行可传代,与正常生长骨髓间充质细胞无明显差异,均可传至第8代.软骨细胞培养上清诱导2周后,细胞形状向圆形,多角形转变,冻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具有向软骨细胞转化的能力,冻存不影响其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MSCs)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免疫荧光及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及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并鉴定分离细胞的多向诱导分化潜能.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细胞10天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成纤维样的形态;免疫荧光结果见波形蛋白(Vimention)和Oct4标记阳性,CD45阴性;PCR分子检测见多能性基因OCT-4,nanog的表达;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的能力.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pMSCs体外增殖能力强,纯度高,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pMSCs分离培养体系的成功建立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