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南岛蛙类新纪录——广西棱皮树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7年3月30日在海南省尖峰岭自然保护区采得雄性广西棱皮树蛙(Theloderma kwangsiensis)1只,为海南岛蛙类新纪录.标本的形态特征与文献描述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们极少关注的两栖动物北部湾棱皮树蛙(Thelodermacorticale)为研究对象,采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北部湾棱皮树蛙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结果显示,北部湾棱皮树蛙的外周血由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包括大、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血栓细胞7种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平均含量为2.43×105个/mm3,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泪滴形、梨形、逗号形、梭形,具椭圆或圆形核,核染色质密集,偶尔可观察到正在进行直接分裂或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比红细胞少,平均含量为1.74×104个/mm3,其中,小淋巴细胞占40.02%±1.77%、大淋巴细胞占10.83%±2.53%、单核细胞占23.17%±3.16%、嗜中性粒细胞占10.08%±4.62%、嗜碱性粒细胞占9.25%±2.69%、嗜酸性粒细胞占6.72%±1.50%。血栓细胞呈纺锤形和梭形,常单独存在,或者呈圆形和不规则圆形,数个集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2010年至2012年对海南鹦哥岭两栖类动物进行了调查,野外采集到广西棱皮树蛙Theloderma kwangsiensis的蛙卵,对蛙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对蝌蚪与幼蛙进行了人工饲养。结果显示:该蛙繁殖时间为3月中旬,蛙卵孵化时间为14 d,6个月左右完成变态,蝌蚪唇齿式为Ⅰ∶2+2/1+1∶Ⅱ。该蛙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建议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30日,在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5只侧条跳树蛙(Chirixalus vittatus),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通过对侧条跳树蛙分布区域分析,认为十万大山至云开大山之间的山区是侧条跳树蛙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分布区,侧条跳树蛙的现代分布属中印半岛-中国南部热湿型.  相似文献   

5.
<正>红吸盘棱皮树蛙Theloderma rhododiscus隶属树蛙科Rhacophoridae棱皮树蛙属Theloderma,其模式产地在广西金秀大瑶山,分布于福建、广西和越南(费梁等,2009)。目前,该物种栖息地质量下降,种群数量较少(费梁等,2012),已被列为近危物种(NT;IUCN,2004)。John等(2000)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红吸盘棱皮树蛙的蝌蚪和卵,是该物种在广东省的新纪录。曾昭驰等(2017)在江西省也发现了红吸盘棱皮树蛙,并根据该物种在各地区的分布,估算了其在全国的潜在分布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白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陈红  曾强  吕红军 《动物学杂志》2010,45(3):159-162
2009年8月,在实验室整理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标本时,发现有两个标本形态特征不同。经鉴定,该标本为白线树蛙(R.leucofasciatu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和3月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境内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绿背树蛙Rhacophorus dorsoviridis Bourret,1937,为中国两栖纲新纪录.主要特征为:外侧3指蹼较发达,介于1/3蹼到1/2蹼之间;后肢较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仅达肩部;体背面绿色为主,体侧近胯部和股前后有近椭圆形黑斑;雄性具单咽下内声囊.绿背树蛙与黑点树蛙虽形态相似,但黑点树蛙外侧3指仅具1/4蹼,雄性具单咽下外声囊,喉部皮肤薄而松弛,故其应为关系较近的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4个种(红蹼树蛙、黑蹼树蛙、白斑小树蛙和红吸盘小树蛙)共11个种群的16S rRNA基因片段。双斑树蛙、马来棱皮树蛙、越南棱皮树蛙以及日本溪树蛙的同源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获得。去除所有插入、缺失及模糊位点后,比对序列长度为500bp,其中变异位点115个,简约信息位点92个。以日本溪树蛙为外群,运用Bayesian法、MP法和ML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红蹼树蛙和白斑小树蛙在种级水平上均不是单系。红蹼树蛙海南种群与双斑树蛙亲缘关系更近,并且来自云南不同地理种群的红蹼树蛙可以分为两大支系;越南棱皮树蛙与红吸盘小树蛙聚为一支,马来棱皮树蛙嵌套在白斑小树蛙不同地理种群中。进而认为白斑小树蛙是马来棱皮树蛙的同物异名,建议将红吸盘小树蛙并入棱皮树蛙属。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4个种(红蹼树蛙、黑蹼树蛙、白斑小树蛙和红吸盘小树蛙)共11个种群的16S rRNA基因片段。双斑树蛙、马来棱皮树蛙、越南棱皮树蛙以及日本溪树蛙的同源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获得。去除所有插入、缺失及模糊位点后,比对序列长度为500 bp, 其中变异位点115个, 简约信息位点92个。以日本溪树蛙为外群,运用Bayesian法、MP法和ML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红蹼树蛙和白斑小树蛙在种级水平上均不是单系。红蹼树蛙海南种群与双斑树蛙亲缘关系更近,并且来自云南不同地理种群的红蹼树蛙可以分为两大支系;越南棱皮树蛙与红吸盘小树蛙聚为一支,马来棱皮树蛙嵌套在白斑小树蛙不同地理种群中。进而认为白斑小树蛙是马来棱皮树蛙的同物异名,建议将红吸盘小树蛙并入棱皮树蛙属。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9日在贵州黔南州三都县拉揽乡来楼村采得海南棱蜥(Tropidophorus hainanus)1只,经鉴定为贵州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南蛇藤属分类修订的过程中,于 2011 年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发现南蛇藤属中国分布新记录——拟独子藤 ( Celastrus monospermoides) 。该种形态与独子藤 ( C. monospermus) 较为相似,主要区别为前者叶片窄椭圆形,先端渐尖,果实成熟后不具雌蕊柄,种子长12 mm 以内; 后者叶片椭圆形、阔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果实具有明显的雌蕊柄,种子长15 mm 以上。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拟独子藤与独子藤处于不同分支中,与青江藤 ( C. hindsii) 系统关系最近。由于原记录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热带地区,因此在原产地和我国云南省之间的地区应有更多居群分布,这为探讨南蛇藤属的起源和扩散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及本土植物全覆盖调查过程中,发现福建植物2个新记录属——金瓜属(Gymnopetalum Arn.)、穿心草属(Canscora Lam.),4个新记录种——金瓜[Gymnopetalum chinense(Lour.)Merr.]、罗星草(Canscora andrographioides Griff.ex C.B.Clarke)、长毛野扁豆[Dunbaria crinita(Dunn)Maesen]、针齿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 Wall.)。4种均为华东地区新记录。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和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1月2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白云山森林公园1废弃矿洞内(28°29′51″N,119°54′34″E,海拔306 m)采集到蝙蝠标本1号。此蝙蝠主要特征为,前臂长35.4 mm;耳壳半透明,呈圆形漏斗;无尾,股间膜内凹呈“∧”形;背毛基部黑褐色,毛尖赤褐色;翼膜黑褐色。基于形态及分子数据(Cyt b)鉴定为无尾蹄蝠(Coelops frithii),为浙江省兽类分布新记录种。本研究应用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保证标本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头骨进行CT扫描与三维(3D)图像复原,高清显示了其头部骨骼形态,该技术的应用,是在小型兽类骨骼形态学研究与描述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1月16至18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先后两次观察和拍摄到一种鹎科鸟类。经查文献并与所观察记录到鸟的形态特征进行比对,鉴定为白眉黄臀鹎(Pycnonotus goiavier),为中国新记录鸟种。  相似文献   

15.
该文报道从有庄动物园一只死亡的斑海豹Phlcoa vitulina中采集的一种线虫,旋尾双瓣线虫Dipetlaonema spirocattda(Leidy,1858)Anderson,1959。这个虫种与Anderson的描述基本相同,但虫体的大小、雄虫尾乳突的数目以及左交合刺的长度与Anderson的描述略有不同。该种线虫在我国首次报道,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6.
李仕泽  石磊  吕敬才  魏刚  徐宁  陈靖  姜森  王斌 《动物学杂志》2016,51(6):1110-1117
2015年5月至7月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6号臭蛙标本,经鉴定为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属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本文给出了这6号标本的22项外形特征量度,并描述了其生境特征。基于12S r RNA和16S r RNA基因片段构建的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表明,这些标本与宜章臭蛙模式产地标本聚在一起,且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小于臭蛙属物种之间的距离。宜章臭蛙在贵州的新记录将促进该物种的分类与谱系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了苣叶鼠尾草在贵州和广西的省级新分布.基于苣叶鼠尾草16个分布数据和11个环境因子参数,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其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ROC曲线下面...  相似文献   

18.
贵州鸟类科的新纪录——岩鹨科(棕胸岩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发现并环志了4只棕胸岩鹨(Prunella strophiata)。此次发现为岩鹨科鸟类在贵州的首次正式记录。本文报道了其形态特征和量度,并对该物种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