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排泄系统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秦岭滑蜥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泄殖腔。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实质包括许多泌尿小管与少量结缔组织。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与集合管,肾单位的数量较两栖类有了明显增加。结缔组织中分布有少量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大量胶原纤维。输尿管由许多分支的集尿管汇聚形成,包括黏膜与外膜,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过渡为多层鳞状细胞,固有层零散分布有浆细胞,结缔组织中分布有胶原纤维与少量弹性纤维。膀胱由黏膜层、肌层与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固有层分布有少量的浆细胞。消化道、生殖道和输尿管末端汇聚于泄殖腔,泄殖腔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分布有黏液性细胞和少量浆细胞。秦岭滑蜥的排泄系统与其他卵胎生蜥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是在狗的急性实验中观察膀胱加压对肾脏泌尿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一)膀胱加压可反射地抑制肾脏泌尿,抑制持续的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二)肾脏泌尿的抑制可分为二个时相——快相和慢相,前者出现在膀胱加压期间,乃是交感性内脏神经的兴奋,改变了肾脏血液动力学的结果,后者出现较迟,而与脑垂体分泌体液因素有关。(三)关于我们实验中脑垂体激素反射性分泌的传入径路问题,在文中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贝氏高原鳅泌尿系统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泌尿系统由中肾、输尿管、膀胱构成。头肾极小。中肾组织在前中后三部分中无明显差异,也无功能分区的现象。成体中肾组织中除大量成熟肾单位外,还发现少量发生中的肾单位和少量解体中的肾单位。成熟肾单位的肾小体为典型的淡水真骨鱼类肾小体,肾小管分化为第一近端小管(PⅠ)、第二近端小管(PⅡ)和远端小管(D)。PⅠ、PⅡ段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管腔游离面具有丰富的刷状缘和9 2式纤毛。D段为单层矮柱状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管腔游离面无刷状缘,也无纤毛。输尿管前、后段组织结构有明显差异。膀胱为不发达的输尿管膀胱。斯坦尼斯小体2枚。  相似文献   

4.
华鲮泌尿系统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庹云  张耀光  李萍  殷江霞 《四川动物》2006,25(1):116-119,F0003
2004年3月至9月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华鲮泌尿系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华鲮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有肾小体聚集现象;肾小管可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肾中散布有大量淋巴髓样组织,还有甲状腺滤泡和斯坦尼氏小体,显然华鲮的肾脏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复合器官。输尿管位于两肾叶腹侧,其上皮为似复层,缺黏膜下层,无纵肌,外膜甚薄。左右输尿管在后端合并,稍微扩大,形成膀胱,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的泌尿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版纳鱼螈的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肾小体主要分布在肾脏背外侧缘,肾小管由颈段、第1近曲小管、第2近曲小管、间段、第1远曲小管、第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输尿管位于两肾外侧缘,其上皮由前端的单层立方上皮过渡到后端的假复层上皮;膀胱为泄殖腔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上皮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6.
对观察河蚌排泄系统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亚甲蓝做示踪剂,注射进入河蚌的围心腔中,观察液体从肾口经过肾体和膀胱由肾孔排出的过程,使实验者更好地观察河蚌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围心腔在排泄中的作用,并加深对河蚌心-肾复合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尿源干细胞成功从尿液中提取,人们一直在探究其在人体各系统再生领域中的应用,尤其在泌尿生殖系统再生领域的研究较多。目前文献报道可见,尿源干细胞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和男性生殖器官等泌尿生殖系统的再生领域展现出一定的组织重建及修复能力,其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尿源干细胞在泌尿生殖系统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组织学和形态学方法对尾斑瘰螈的泌尿器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斑瘰螈的泌尿器官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其肾脏为实质性器官,主要由肾小体、肾小管构成;肾实质出现区域分隔,肾小体数量较少,肾小管分为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其间未发现淋巴组织以及与生殖有关的结构。输尿管由单层立方上皮过渡到假复层立方上皮;膀胱壁由2~3层细胞变移上皮构成。  相似文献   

9.
肾又称为生命之根,关爱身体,从呵护肾开始。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一部分。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  相似文献   

10.
肾又称为"生命之根",关爱身体,从呵护肾开始。 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一部分。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  相似文献   

11.
脊椎动物排泄系统在发生上来源于中胚层的中节 ,其主要功能在于排出代谢废物以及调节体内水盐代谢、酸碱平衡 ,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两方面。它在结构上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4部分 ;依据发生阶段可分为前肾、中肾和后肾 3种类型。1 肾脏的几种类型无羊膜动物肾脏的发生要连续经过前肾 (胚胎期 )和背肾 (成体 )两个阶段 ;而羊膜动物则需经历 3个阶段 ,即前肾、中肾 (胚胎期 )和后肾 (成体 )。这几种类型在发生的顺序、所在的位置及其结构特点等方面均不同(见图 1)。1.1 前肾 前肾位于体腔前端背中线两侧 ,呈小管状分节排列 ,…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膀胱插管法所用的插管是塑料管或硅胶管,这种插管方法若操作不熟练,可能因插的过深在膀优内发生卷曲而堵塞管口,使尿液流动不通畅;其次,不易固定,如果扎得过紧会影响尿的流通,或因膀肌收缩而使管口触及膀胱壁而堵塞,若扎得过松则容易清脱。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的头皮针作插管接头,其优点如下:容易固定,将膀脱顶剪一Q,把头皮针的结合部插入膀跳,轻轻结扎即可使其不能滑脱;不易堵塞,由于结合部的口比较大,既使膀眈壁发生收缩也会使管口对准膀航底的输尿管口处;当基础尿量较少时,可以不剪掉针头,这样可使尿液较少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供体为近交系F344大鼠,受体为Lewis大鼠,供肾采用左肾,在体修整,原位灌注。肾静脉用硬膜外导管做为临时内支架管端-端、六针法吻合,腹主动脉端-侧连续缝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受体术前3 d开始环孢素A灌胃至术后30 d(5 mg/kg·d),以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结果手术时间120~180 min;手术成功率90.9%(40P44);受体均存活60 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排斥反应等。结论供肾原位灌注,在体修整是简单可靠的方法。静脉內支架管端端吻合,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能够达到稳定的成功率,值得推广。熟练的外科操作技能和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稳定而可靠的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选用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30只SD大鼠为受体。取供体左肾,采用HC-A离体肾保存液原位灌注,将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以输尿管膀胱植入法行尿路重建,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3、6、9周取移植肾观察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移植肾脏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呈渐进性变化,至术后9周可出现明显的慢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移植肾脏可顺利存活,部分出现肾积水并发症,但不影响排斥反应病理变化。结论本方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是研究慢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我科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资料,对86例上尿路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A组: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53例,电切前先电灼患侧输尿管口;B组: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33例。比较两组术后膀胱癌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生存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组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19例(31.1%);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组患者术后再发膀胱癌10例(24.4%)。两组术后再发膀胱癌率(x2=0.550,P=0.458)和局部复发率(x2=0.057,P=0.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组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8例(13.1%),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组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3例(7.3%);两组术后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0,P=0.549)。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组患者因肿瘤死亡20例,中位生存时间78个月;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组患者因肿瘤死亡18例,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96,P=0.255)。结论:经尿道电切输尿管口与开放手术行输尿管末端膀胱袖套状切除两种手术方法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70例行经后腹腔镜输尿管、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一点认识现行的《生理卫生》教材中将尿形成过程中的滤过作用描述为“尿的形成,先要通过肾小球对血液的滤过作用”。我认为应该是“肾小体的滤过作用”。肾的主要机能是泌尿。其功能的基本单位称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  相似文献   

18.
Wilms’瘤,即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常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遣传病,本综述了Wilms‘瘤相关的基因--WTI基因的结构、功能、失活机制,以及Wilms瘤和合并Wilms’瘤的一些泌尿生殖系统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19.
刘怀政  陈智勇  丁见  李源  陈湘  齐琳 《生物磁学》2009,(20):3886-388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47例,其中后腹腔镜手术26例(A组),传统的开放手术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98.2±28.5)ml、术后(33.6±12.4)h肠功能恢复、(43.5±12.5)h下床活动、应用止痛药(1.5±0.5)d、静脉应用抗生素(3.5±1.1)d、术后住院天数(6.5±1.5)d、(20.0±8.5)d恢复正常工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少于B组。两组平均随访(36.6±16.0)、(38.0±16.7)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疗效相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主要是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低度恶性.其远期治疗效果仍不满意,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60%~70%.肿瘤大小、分期、分级及治疗方法均与复发有关.如何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成为膀胱肿瘤治疗的关键之一.因此探讨膀胱肿瘤的复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膀胱肿瘤的复发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