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子龙  潘露霞  胡弯弯  李茫  曾志将 《昆虫学报》2019,62(11):1335-1343
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膜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由单双倍体决定,单倍体为雄性,二倍体为雌性。本文就膜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模式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有6种模式,即互补性性别决定(complementary sex determination, CSD)、多位点互补性性别决定(multiple-locus CSD, ml-CSD)、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内共生体诱导产雌单性生殖、父本遗传基因组消除(paternal genome elimination, PGE)。其中,CSD机制是目前在膜翅目昆虫中普遍接受的性别决定模式。而蜜蜂的CSD性别决定机制是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模式中的典型代表,受csd→fem→dsx这一调控级联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膜翅目昆虫单双倍体性别决定机制(雄性是单倍体、雌性是二倍体)在昆虫纲的进化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膜翅目昆虫的性别由单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决定,杂合体发育成雌性,半合体发育成雄性。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一定数目的雄性会出现纯合二倍体,由于遗传阻隔这种二倍体的雄性通常是不育的。csd基因的发现为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文章探讨CSD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膜翅目昆虫sl-CSD的分布进行综述并且探讨膜翅目昆虫降低二倍体雄性消耗的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进化机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从遗传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角度全面的了解sl-CSD。  相似文献   

3.
由著名昆虫学家萧刚柔先生编著的《中国扁叶蜂》于 2 0 0 2年 7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扁叶蜂是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Pamphiliidae)昆虫的通称 ,许多扁叶蜂是重要森林害虫 ,在许多地方造成危害 ,包括云杉、欧洲云杉、雪岭云杉、马尾松、油松  相似文献   

4.
飞行阻隔器主要由一个垂直悬到地面的拦截屏(塑料网、PVC塑料玻璃或树脂玻璃)和一个昆虫标本接收器组成,用于拦截和收集飞行中的昆虫,是一种有效的昆虫采集装置。近年来在国外昆虫采集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国内昆虫采集中尚未见正式报道。通过英国同行推荐、资料查阅和实际使用,本文作者摸索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组装及使用方法,并结合在秦岭山脉实际采集效果,统计了飞行阻隔器对昆虫纲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毛翅目等主要类群的采集效果。结果表明飞行阻隔器对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均有非常好的采集效果,每个飞行阻隔器每天平均采集昆虫总量为332头,包括膜翅目126头、鞘翅目101头、双翅目87头、鳞翅目10头、毛翅目3头及其他昆虫5头。另外,本文比较了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飞行阻隔器和马氏网的采集效果,飞行阻隔器采虫效果优于马氏网、在采集类群上两种方法各有侧重点,飞行阻隔器对膜翅目采集效果最好,其次为鞘翅目;马氏网以双翅目采集效果最好,其次为膜翅目。  相似文献   

5.
膜翅目精子结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观察,膜翅目昆虫精子由顶体,精核,中部,尾部四个主要部分构成。顶体具顶体丝,中部具轴丝,中部与精核间具线粒体衍生物。本文同时对膜翅目,分别隶属12个科,10个总科中的2个亚目昆虫精子的顶体、精核、线粒体衍生物、轴丝等结构的研究状况进行概括,并应用精子结构特征对上述类群的系统发育状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赵伟  刘强 《昆虫知识》2010,47(1):177-182
对中国特有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植株上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和多样性特征分析,共采得四合木上昆虫标本1935号,隶属于8目42个科(或总科)136种。包括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缨翅目、直翅目和脉翅目的种类。同翅目昆虫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达67.96%。膜翅目丰富度最高,有59种;优势类群(>10%)是叶蝉,常见类群(1%~10%)包括小蜂、粒脉蜡蝉、天牛、蚂蚁、皮蝽、蚜虫和盲蝽等。调查所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有59种共1610只,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在群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尤以吸食类昆虫为最,其个体数量和优势度指数最大,但均匀度最低。寄生性天敌昆虫在群落中多样性最大,优势度最低,多为膜翅目种类。中性昆虫优势度指数较高。捕食性昆虫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小,但多样性高,仅次于寄生性昆虫。  相似文献   

7.
蜂毒变应原及蜂毒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琨瑛  杨慧 《生命的化学》2006,26(4):358-360
膜翅目昆虫种类繁多,其中某些种类昆虫刺蛰后可以导致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目前,关于膜翅目毒液的成分和变应原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该文主要介绍膜翅目中蜜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主要变应原及蜂毒过敏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小艺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06,26(4):1251-1260
膜翅目昆虫利用高效的毒素进行自身防卫、攻击猎物和调节寄主生长发育.从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毒素的产生、类别、组份、性质、毒素的生态功能以及毒素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毒素的研究概况.膜翅目的泌毒器官起源于外胚层,由生殖系统的附腺演化而来.毒液由成熟雌蜂的毒腺或酸腺所分泌,并贮于毒囊中.昆虫毒素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已知膜翅目昆虫毒素中含有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内酯类、酶类等多种化合物.寄生性膜翅目昆虫的毒素在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如通过麻痹寄主提高产卵成功的概率、通过抑制寄主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提高后代的存活率、通过干扰寄主的生理活动改善后代的营养需求等.体外寄生蜂毒素可造成寄主幼虫停止发育、永久性的麻痹甚至死亡,这类毒素常为抑性的、广谱的,一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连接点.而体内寄生蜂多为容性寄生,其毒液中含有多分DNA病毒(PDV),PDV通过抑制寄主免疫系统而巧妙地调节寄主的生理活动和发育,影响寄主的正常变态,大多数种类直到寄主结茧或做好蛹室时才将其杀死在安全的场所,从而使寄生蜂后代能够顺利完成发育.容性寄生蜂毒素对PDV的功能具有显著的增效或协同作用,而不会使寄主产生永久性麻痹.PDV对寄生蜂本身是非致病性的,与寄生蜂是一种分子水平上的共生或依生关系.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毒素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开发人类医药和特异性生物杀虫剂方面.但分离和纯化毒液中各个活性成分是应用的前提,也是生化和毒理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昆虫的肺是由加拿大昆虫学家Locke提出的, 这是昆虫生理学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本文从组织学和解剖学方面研究了8个目37个科的62种昆虫中肺的结构。结果表明: 代表种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及粘虫Leucania separata蛹和成虫无肺结构。在鳞翅目幼虫中肺普遍存在, 且随着由低等向高等进化, 肺结构也表现出一个由不太清楚到清楚, 最后到十分清楚的进化过程。直翅目、螳螂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蜜蜂科的这些常见种的若(幼)虫虽没有明显肺结构, 但其气管表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 膜翅目叶蜂科幼虫的气管具有肺功能。在这8个常见目中肺呈现出一个由无到有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由科学出版社于1999年初出版的<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纩蚜科和瘿绵蚜科)第十四卷>,是我国昆虫学界,特别是蚜虫研究者、植保工作者和有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们所急需的资料,同时也为全世界蚜虫区系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DNA条形码在膜翅目昆虫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条形码的提出,实现了分类学的一次质的飞跃,简便、快捷以及精确的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在物种的分类工作中。膜翅目为昆虫纲的第3大目,其物种具有高度的多样性,种类鉴定工作复杂艰巨。DNA条形码在膜翅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DNA条形码在膜翅目昆虫的物种分类鉴定、物种发现和隐存种、食物网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侯照远  严福顺 《昆虫学报》1997,40(1):94-107
寄生蜂是膜翅目昆虫中的重要类群,在自然界种类多,数量大。据文献报道全世界膜翅目昆虫大约有10万种”’,其中许多种类与农林害虫长期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在害虫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优越性。但是,直到近20年来,寄生蜂的寄生行为才受到重视,并给予了广泛的、深入的研究”-‘’严格地讲,寄生蜂应该称为拟寄生蜂,它与通常所说的寄生昆虫像虱子、臭虫等有明显不同,主要区别在于:1.寄生仅仅发生在未成熟阶段,而成虫阶段营自由生活;2.寄…  相似文献   

13.
<正> 该书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纂的,已于1991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大16开本,共239页,平装,塑料封面。该论文集共收集有关论文22篇,文中附图并附4幅图版。包括动物(含昆虫)系统演化、支序分类、地理分布及濒危动物保护对策研究等内容。可供综合大学生物系、高等农林院校的广大植保、昆虫教学工作者、从事生物学研究及动物检疫等科研工作者参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72-678
2008年6月、12月分别对珠江口淇澳岛3个不同生境类型区域(红树林区、基围鱼塘和陆域林地)的昆虫群落进行调查。该岛昆虫群落由11目、68科组成;个体数量最多的是同翅目,其次为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膜翅目的类群最丰富,其次为鳞翅目和鞘翅目。不同生境类型区域昆虫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存在差异,基围鱼塘昆虫类群最为丰富,红树林区昆虫类群较少;昆虫群落的个体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基围鱼塘、陆域林地和红树林区;红树林区的植被种类和群落结构较为单一,生境相对简单,昆虫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低于陆域林地和基围鱼塘,优势度远高于基围鱼塘和陆域林地,均匀度大小依次为基围鱼塘﹥陆域林地﹥红树林区。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丹参田花期昆虫群落结构,本文采用马氏网对丹参花期的昆虫进行收集,分类鉴定后开展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丹参花期共收集到昆虫5 438头,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半翅目Hemi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 7目52科,双翅目、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群落丰盛度、丰富度指数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较为稳定,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低,可见丹参田花期昆虫种群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
膜翅目昆虫是一个外部形态特征多样化的类群,标本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研究的方便程度。本文分步骤介绍了膜翅目针插标本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了标本清理整姿、胶水使用、标本粘贴方式、标签使用等的细节处理。  相似文献   

17.
宋海天  李保平  孟玲 《昆虫学报》2013,56(3):293-298
为揭示外来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上的本土访花昆虫多样性和影响访花行为的因素, 本研究在南京郊区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调查, 采用跨栏模型分析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昆虫的访花选择性, 即接受概率(测度是否接受一年蓬花)和访问频数(测度接受一年蓬花的程度)。调查发现, 访问一年蓬花的昆虫共计9目54科145种, 其中, 科丰富度占优势的是膜翅目、 鳞翅目和鞘翅目(均占总科数的20.75%), 其次是双翅目(18.87%)和半翅目(13.21%); 物种丰富度占优势的是双翅目(26.39%), 其次是膜翅目(18.75%)、 半翅目(18.75%)、 鞘翅目(17.36%)和鳞翅目(15.38%)。多数目的物种丰富度在6-7月最高, 9月最低, 仅双翅目(食蚜蝇为主)在5月最高。运用跨栏模型对物种优势度最大的半翅目、 膜翅目和双翅目等的访花个体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半翅目和膜翅目对一年蓬花访问倾向(接受概率)的因素多于影响其访问频数的因素, 由此预测这些访花昆虫可能参考较多因素做出是否接受一年蓬花, 而依据较少线索做出访问程度的访花行为决策; 一年蓬植株密度影响半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接受概率, 而花密度影响半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的接受概率和访问频数, 说明靶标植物花的特性可能对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决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膜翅目昆虫2020年发表的新分类单元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合数据库检索和统计表格征集, 基于采自中国的膜翅目昆虫标本记录, 全世界膜翅目学者于2020年共发表涉及中国膜翅目分类单元的期刊论文104篇、出版1本图书专著, 分类单元新增及变动条目共469条: 4个新属(其中1个绝灭属), 1个新亚属, 321个新种(其中10个绝灭种), 8个新组合, 22个新异名, 1个中国新记录亚科, 18个中国新记录属, 93个中国新记录种, 1个替代名。绝灭类群有11条, 涉及3总科3科5属; 现生膜翅目有458条, 涵盖11总科29科170属, 其中6科40属不涉及新种。发表现生膜翅目新种的9总科23科130属: 广腰亚目(Symphyta)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 23个新种; 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 3个总科(蜜蜂总科(Apoidea) 29个新种、青蜂总科(Chrysidoidea) 2个新种、胡蜂总科(Vespoidea) 20个新种); 细腰亚目寄生部(Parasitica) 5个总科(小蜂总科(Chalcidoidea) 23个新种、瘿蜂总科(Cynipoidea) 12个新种、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 206个新种、广腹细蜂总科(Platygastroidea) 4个新种、钩腹蜂总科(Trigonalyoidea) 2个新种)。2020年发表的所有中国膜翅目新种中, 姬蜂总科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全年发表新种总数的2/3。云南、浙江、西藏、福建和辽宁等5个省级行政区为2020年中国膜翅目新种分布最多的省份, 超过全年发表新种总数的1/2。基于以上结果, 本文对膜翅目分类学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记述陕西省膜翅目跳小蜂科5属11新种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近缘种区别特征,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科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昆虫杆状病毒 (Insectbaculovirus)对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具有病原性 ,是一种开发应用较广、高效的生物杀虫剂 ,具有杀虫专一、效果好、有流行传播作用等优点。为了更好地利用昆虫杆状病毒为防治农林害虫服务 ,加快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的步伐 ,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