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8年3月,作者首先发现了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其后对该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生物物理性质、血清学性质以及病毒的核酸性质等进行了报道.以其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可能为细小病毒科、密核病毒属的一个新种.Kusetak曾报道细小病毒科的密核病毒属,其病毒易感染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菜白蝶的这种新病毒是否具有此特性,作者用地鼠肾细胞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病毒增殖取低温保藏的毒种,置于常温下进行温度平衡.然后将毒种悬液涂于新鲜洁净的甘蓝叶上,饲喂经饥饿处理的菜青虫,感染5天左右,收集典型症状病死的幼虫,用无菌水研磨均匀,4000g×离心30分钟,除去虫体碎片,上清液再次扩大饲喂幼虫,如此反复至病死幼虫够量.  相似文献   

2.
从菜白蝶罹病死亡的幼虫里,分离到两种昆虫病毒。一种足巳知的颗粒体病毒;另一种是无波诎膜的非包涵体病毒,病毒外壳呈典型的六角形,廿面对称体,粒子直径大小约25亳微米,衣壳山许多壳粒(Capsomer)构成,完整和空壳病毒粒于的外周有12个壳粒围绕,壳粒中空。一些病毒粒子有着明显的核心(Core),核心球形,直径大小约15毫微米。 提纯的病毒经0 01%吖啶橙(Acridine orange)染色,在荧光显徽镜下观察呈红色荧光。它能够单独感染,使菜白蝶幼虫致病,有很高的毒性。试验证明这株非包涵体病毒为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  相似文献   

3.
1978年9月武汉病毒研究所保藏室主任孙富林副研究员和该室的几位同志,在武汉市郊区从菜白蝶自然流行病死亡的幼虫中分离出常见的颗粒体病毒,同时在样品中发现一种不易确定的细小粒子,并对该粒子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核酸性质研究以及回接试验等多方面的探讨,表明病毒直径约25毫微米,衣壳由32壳粒组成,病毒粒子外周有12个壳粒围绕,壳粒中空。提纯病毒经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红色荧光。甲醛反应,OD值增加说明该病毒核酸为单链。DNA病毒粒子沉降系数为132s,回接死亡率为99%,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病毒。该病毒能在地鼠肾原代细胞培养成功。说明该病毒能在脊椎动物细胞上培养。1990年5月22日由  相似文献   

4.
5.
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II.病毒的生物物理、血清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氯仿-丁醇处理和差速超速离心,再经两次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了这株菜白蝶病毒。病毒沉降系数约132S。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39g/cm3。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健康菜白蝶幼虫蛋白沉降系数分别为16S、38S、76S,而被病毒感染的死幼虫则为17S、62S、127S。  相似文献   

6.
新发感染病以其不确定性、突然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在过去的40年中,新发现的病原超过50种,其中多数是病毒[1]。应对禽流感、SARS、H1N1等重大病毒病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早期确定病原对于新发传染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病毒——兔出血症病毒的鉴定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我国新发生的一种家兔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兔内脏抽提物中,观察到典型的病毒粒子,回归兔可引起典型发病,再从病死兔内脏回收到同样病毒,证明该病系病毒性传染病,暂定名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原暂定为“兔出血症病毒”。经初步鉴定,认为本病毒可能是一种首次发现的新病毒,属双股RNA病毒。但从病毒大小和核酸节段看,又不同于呼肠病毒科。最终归属正在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四种动物病毒的细胞培养及血凝检测的比较研究李天宪,赵林,罗怡珊,冯锋(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细小病毒,细胞培养,细胞病变,血凝试验云豹肠炎病毒(LPV)、水貂肠炎病毒(MEV)、犬肠炎病毒(CP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V的大豆种皮上扩增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TC-RT-PG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BPMV的CP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TC-RT-PCR方法,成功检测了一批进境大豆样品.本文建立的TC-RT-PCR方法,为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春,武汉市第二制药厂(WSPMM)试验用家兔突然口鼻渗出鲜血,几乎全部猝死。作者观察了罹病死亡的症状,认为此病例与黄印尧等所报道的相同。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HTCMI)也发生此病的流行。作者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病料,进行相同的处理,提取病毒粗纯物,回接同种动物,可引起同样典型的发病症状。进一步将死亡兔的肝、睥等脏器组织匀浆。经低速、高速、超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制样,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病毒柱子。以上两种病毒粒子制备的抗血清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兔出血症病毒抗原在双扩散沉淀中,产生典型的沉淀反应,说明三种病毒抗原的一致性。但是湖北株、南京农业大学病毒株抗原和日本细小病毒的抗血清,在双扩散反应时均无沉淀反应。湖北株病毒的形态大小、超微结构、外壳蛋白的 多肽和血清学特性,均不同于标准兔细小病毒,可能是一新的病毒。  相似文献   

11.
兔的一种新病毒:Ⅱ.一株兔出血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红  赵林 《微生物学报》1992,32(3):198-203
In this paper a strain of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diseased rabbit livers with a method of using chloroform, two-phase of polyethylene-glycol-dextran sulfate sodium and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Purified virus was nonenveloped, icosahedeal symmetry with a triangulation number of 3, and 33-37 nm in diameter. The capsid was composed of 32 capsomeres with central holes in an outer diameter of about 9nm. Two types of viral particles having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130s and 166s could be identified after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Probably no less than four virion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66.4, 65.0, 63.5, 41.0 x 10(3) dalton were detected by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Viral nucleic acid was extracted from purified virus by using SDS-proteinase K-phenol. Tests with diphenylamine, formaldehyde, and staining with acridine orange as well as the curves of thermal denaturation showed that this kind of virus had a single-stranded DNA.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ssDNA was approx 2.1 x 10(6) dalton as deter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Data indicate that the RHDV may like the parvovirus of the family Parvoviridae.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一种鹦鹉新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种鹦鹉新病毒的分离冯烽,夏苇,赵林,陈绳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龚少宇(湖北省云梦县畜牧局,湖北云梦432500)关键词鹦鹉病毒,病毒分离,长尾小鹦鹉国外有关鹦鹉病毒的研究不少,1981年Perry从澳大利亚鹦鹉体内分离...  相似文献   

13.
自α-淀粉酶生产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3800中找到直径20~24nm的等轴病毒颗粒(AoV),病毒具有典型核蛋白吸收峰,最大E258,最小E242,E260/280=1.36,沉降系数为45S,一个电泳组分,毒粒对氯仿敏感,细胞内含量低,病毒核酸电泳一个组分,地衣酚反应阳性,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解离病毒得到分子量为17,800道尔顿的一个主要衣壳多肽。 AoV与小麦全蚀病菌病毒(GgV)的几个衣壳多肽及分子量不同的分离物间有共同的抗原性,而与产黄青霉病毒和同属的黑曲霉病毒不同,这是真菌寄主分类地位较远的病毒间有共同抗原性的不常见例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氯仿、聚乙二醇。硫酸葡聚糖钠盐二相系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患病兔肝组织中提取、纯化病毒。该病毒粒子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直径一般为33—37 nm。其三角剖分数T=3,共有32个子粒,每一子粒为中空的、外径为9 nm左右的圆形轮廓。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可获得沉降系数为166s的病毒颗粒,这种颗拉具有很强的感染性。经SDS—PAGE测得病毒粒子有四种多肽,分子量分别为66.4k、65.Ok、63.5k、41.Ok。二苯胺试验,吖啶橙染色、甲醛试验及热变性曲线表明,该病毒是单链DNA病毒。电镜下经甲酰胺法展层的病毒核酸呈单链线状,分子量平均为2.1×106道尔顿。此病毒的上述性质类似于细小病毒。 53s中空的圆形子粒,有很强的血凝性,而对照组铁蛋白和同一条件下所制备正常兔肝 成份无凝血特性,说明53s的9nm粒子应为病毒外壳蛋白子粒。  相似文献   

15.
病毒复制子 (Replicon) 是指来源于病毒基因组的能够自主复制的RNA分子,保留了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而结构蛋白基因缺失或由外源基因替代。昆津病毒 (Kunjun virus) 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其复制子具有表达效率高、细胞毒性低、遗传稳定等特点,在病毒基因组复制调控机制、外源蛋白表达、新型疫苗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就昆津病毒复制子系统的构建、特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临床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人的血浆和脑脊液共41份,接种C6/36(白纹伊蚊纲胞系)培养后,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培养液中乙脑病毒(JEV),其中16份(血浆和脑脊液各8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9.5%。14份阳性标本按种小白鼠脑内后均出在典型症状而死亡,取脑组织作中和试验鉴定,表明14份病毒标本均为JEV。8例血浆病毒阳性者中7例血清IgM抗体阳性。说明本法检出的JEV是特异性的。可用于病毒的特异性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8.
细胞培养是细胞研究的基础, 微系统技术的发展给细胞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微系统平台上进行细胞研究,能够充分利用微流体和微结构的性质, 对细胞进行操控, 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药物筛选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介绍了一种利用SU-8负性光刻胶模具制作双层细胞培养微芯片的方法, 该芯片通过狭缝将细胞培养区和微通道区隔离, 既保证细胞培养区域的相对独立, 又可以利用微流体的特性调节细胞外基质的性质, 给基于微芯片进行细胞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登革热Ⅳ型病毒Ban18株通过原代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后的适应和减毒过程。 Ban18原株对原代地鼠肾细胞无病变或仅有极轻微病变,对乳小白鼠及断乳鼠的脑内毒力高达LD_(50)为Log6—7。通过连续传20—70代后,病变逐渐加重,出现时间缩短,二天即可达到细胞完全破坏。培养液内的病毒含量也随之提高达10~6—10~7/ml TCID_(50)。但随着传代代数增加,病毒对乳小白鼠的嗜神经毒力逐渐降低,脑内接种后仅个别发病或完全不致死。脑组织病理变化也较原株明显减轻,接种树鼩不产生病毒血症。以上结果符合弱毒株的减毒指标,是一株有希望的活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20.
利用Bello Cell这种新型的生物反应器,来培养COS7细胞和昆虫Sf9细胞。COS7细胞和昆虫sf9细胞分别用T75培养瓶及spinnerflask培养之后,经细胞计数接入Bello Cell之中,同时检测并分析培养基中葡萄糖、谷氨酰胺、乳酸和氨浓度变化情况。COS7细胞初始接种量为4.208×10^7cells,最终在培养156h后细胞数量达到了4.68×10^8cells,是初始细胞量的11倍。sf9细胞初始接种细胞量为1×10^8cells,在培养192h时,细胞总量达到了最高为4.01×10^9cells,是最初细胞量的40倍。培养基的代谢物进行有规律的变化。Bello Cell适合COS7细胞和昆虫Sf9细胞高密度大规模培养,为动物细胞高效大规模表达药物蛋白,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