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头翁绒毡层和周绒毡层膜的发育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头翁绒毡层为分泌型,发育过程分为:发生-分化,生长-合成和分泌-解体3个阶段。第1阶段,绒毡层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同造孢组织和花粉母细胞的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大量积累淀粉和形成少量原乌氏体,第2阶段为重要的合成时期;细胞体积膨大,具多倍体双核或畸形核,蛋白质大量合成,淀粉水解;原乌氏体和孢粉素荧光物质大量累积。第3阶段为分泌最活跃时期,裸细胞在妨行分泌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原乌氏体,荧光物质,碳水化合物,或许包括分解胼胝质壁和纤维素壁酶等成分均在裸细胞阶段排出,周绒毡层膜,乌氏体和花粉外壁均属于孢粉素性质的结构,根据周绒毡层膜的外切向位置和结构,初步结论:它可能是绒毡层细胞质膜向着药壁中层一面的残存部分,而膜内表面上的孢粉素纹理则是后来添加的。乌氏体的基本形态为短颈烧瓶状,单个或2-5个组成复合结构,本文对绒毡层,绒毡层膜和乌氏体的功能,及孢粉素的转运和聚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稻淀粉胚乳发育中的内质网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内质网在水稻(Oryza sativa L.)淀粉胚乳发育中十分活跃,参与许多功能过程:①部分粗面内质网槽库膨大,积累淀粉,发育成淀粉质体;②粗面内质网产生蛋白体I;③内质网参与营养物质在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④内质网片段化,包围细胞质,形成环状内质网或内质网兜(ER pockets),参与细胞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绒毡层为分泌型,发育过程分为:发生-分化,生长-合成和分泌-解体3个阶段。第1阶段,绒毡层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同造孢组织和花粉母细胞的大体一致,所不同的是大量积累淀粉和形成少量原乌氏体,第2阶段为重要的合成时期;细胞体积膨大,具多倍体双核或畸形核,蛋白质大量合成,淀粉水解;原乌氏体和孢粉素荧光物质大量累积。第3阶段为分泌最活跃时期,裸细胞在妨行分泌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原乌氏体,荧光物质,碳水化合物,或许包括分解胼胝质壁和纤维素壁酶等成分均在裸细胞阶段排出,周绒毡层膜,乌氏体和花粉外壁均属于孢粉素性质的结构,根据周绒毡层膜的外切向位置和结构,初步结论:它可能是绒毡层细胞质膜向着药壁中层一面的残存部分,而膜内表面上的孢粉素纹理则是后来添加的。乌氏体的基本形态为短颈烧瓶状,单个或2-5个组成复合结构,本文对绒毡层,绒毡层膜和乌氏体的功能,及孢粉素的转运和聚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芡实绒毡层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芡实( Euryaleferox Salisb) 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 质体出现明显的变形期,细胞中二核常相互贴近或呈嵌合状态, 细胞壁间层中胞间连丝发达。减数分裂期, 绒毡层细胞壁融解消失, 胞间连丝断离, 细胞间发育出现不同步现象。质体开始积累淀粉, 部分质体呈空泡状, 并出现质体膜内陷, 这与液泡具相似的功能。四分体时期, 绒毡层细胞内部结构开始解体。单核小孢子时期, 绒毡层细胞解体消失, 使小孢子后期发育的营养来源受到影响,作者认为这是生产上成熟花粉囊中花粉粒少而且发育不正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西瓜绒毡层和花粉发育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绒毡层为1层同型细胞,腺质性,幼期他药壁层相似,减数分裂开始后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小孢子母细胞纤维素壁生存到四分体时期,随着小孢子外壁出现而消失。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发育出网状原覆盖层和柱状原基粒棒。成熟花粉属2-细胞型,含丰富淀粉和脂烃物质,生殖细胞具有流线型结构,呈梭形或柳叶形。营养核与生殖细胞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宁夏枸杞异型绒毡层发育的超微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异型绒毡层的来源、结构及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枸杞异型绒毡层由药隔绒毡层和药壁绒毡层组成,两种绒毡层除了来源、形态及分布位置不同外,其分化、成熟和降解时间,以及细胞质组成、分泌物成分等均有差异.(2)小孢子母细胞期间,药隔绒毡层细胞电子密度大,具有很强的脂质性质,光滑内质网和脂质小泡很丰富;而药壁绒毡层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粗糙内质网较多.四分体后期,两种绒毡层细胞均含有很丰富的核糖体、粗糙内质网和分泌团.减数分裂前,两种绒毡层的细胞壁出现松散并呈絮状.之后,由于不同发育时期绒毡层细胞的不同分泌物在絮状细胞壁中的分布,致使二者的细胞壁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3)从小孢子早期开始,两种绒毡层细胞的质膜都发生了局部解体.分析推测,在母细胞期间药隔绒毡层具有较高的糖和脂类合成率,药壁绒毡层具有较高的蛋白质类合成率;在四分体后期,药隔绒毡层具有加强胼胝质酶合成和分泌的功能;而两种绒毡层絮状松散的细胞壁和局部解体的质膜有利于绒毡层的较大颗粒分泌物大量、顺利地分泌出绒毡层细胞.  相似文献   

7.
侧柏小孢子囊壁绒毡层和中层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玉芳  吕瑞云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546-550,T001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小孢子囊壁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为1层扁平的细胞。绒毡尾细胞属于分泌型。成熟的绒毡层细胞除了有单核和双核细胞外,还有三核和四核等多核细胞,细胞核有圆形和长椭圆形2种形态。绒毡层细胞的洒色质伴随着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有一个浓缩和伸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影响营养物质向小孢子囊内部转运,绒毡层细胞发育的初期就为造孢细胞提供营养,后期解体时,分泌的乌氏体不是散乱地而是有组织地向花粉粒的表面转移。中层和绒毡层细胞最终作为营养被全部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雄性不育烟草花药绒毡层及花粉发育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基因雄性不育烟草花药绒毡层及花粉发育的特点罗玉英1李怀军2刘玉乐3李胜国3田波3(1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2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81)(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创建植物雄性...  相似文献   

9.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的细胞器是十分丰富的,其中粗糙内质网、核糖体和造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小孢子形成时,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内质网和线粒体是最后衰老的细胞器。在单核花粉形成时,处于绒毡层细胞外切向壁上的周绒毡层膜特别明显。但是,孢粉素体却主要分布在内切向壁和径向壁上。有趣的是,绒毡层细胞中的造粉体结构与壁层细胞不同。而且,脂体在二分体阶段基本消失,相反,此刻孢粉素体却在质膜外大量聚集。推测脂体的消长可能与原乌氏体和孢粉素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绒毡层在拟南芥花药花粉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分泌降解胼胝质的胼胝质酶、为花粉壁的形成提供原料以及为小孢子发育提供营养物质.本文通过对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st273的分析,研究了ST273基因在花药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功能.st273是通过T-DNA插入诱变野生型拟南芥得到的一株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st273是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不育基因ST273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ST273基因与拟南芥第三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CIW11连锁.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分子标记附近有一个调控花粉发育的基因TDF1.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st273突变体中,TDF1基因第三个外显子上459位的碱基发生了由G459变成了A459的单碱基变化,导致ST273基因该位点提前终止突变.等位分析结果表明st273与tdf1是等位突变体.st273突变体营养生长期发育正常,但生殖生长发育出现异常.亚历山大染色结果显示st273突变体花药中没有花粉.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花药绒毡层异常肥大且空泡化,四分体不能正常释放小孢子,最终无法形成花粉.这些结果揭示了ST273蛋白质参与调控了绒毡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骨髓粒细胞发育过程中内质网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反应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反??应。结果表明:MPO除定位于内质网、核膜,还出现在高尔基体和颗粒,它是粒细胞内质网的合成产物。G-6-P只在内质网、核膜中出现,它是内质网膜的结构成分。MPO反应的超微结构定位随粒细胞发育而变,利用这种变化作标志可以划分不同发育阶段的粒细胞;G-6-P反应定位不随发育而变,但反应强度与内质网的多寡、功能状态相对应。实验还表明核膜与内质网在结构、功能上的一致性;尤其在成熟粒细胞内质网很少的情况下,核膜可能代替了内质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形态学与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了与突触酶、受体和结构蛋白的合成有关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GERL以及它们的标志酶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神经元本身有一发育过程,发育早期的细胞器较少,成熟时逐渐增多,以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最为明显。用G一6一Pase、TPPase和CMPase可分别标记内质网及同源结构、高尔基复合体的成熟而膜囊和GERL。这些酶的出现及阳性水平与神经元的发育呈同步关系。可作为判断细胞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的指标。G-6-Pase还分布在突触后树突的内质网中,突触形成大都从含G-6-Pase阳性内质网的树突开始。本文对内质网及G-6-Pase在神经元中的发育变化及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连翘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连翘果实中提取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β-蒎烯、香桧烯、α-蒎烯等56个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鉴定率达93.37%。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不同进化程度动物细胞内质网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稼射电镜技术,高锰酸钾固定扫描电镜技术及生化分离技术,比较研究了家兔、家鸽、蟾蜍,鲤鱼、脉红螺肝细胞和眼虫的内质网超微结构及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高等哺乳动物肝细胞内质网丰富,以扁囊结构为主,在整个细胞质内均有分布,主要存在于核周围,并伴有伴随线粒体分布的特征;蟾蜍肝细胞内质网稀少,以长管状平行排列,分布在细胞质的局部,鲤鱼肝细胞内质网呈小泡状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脉红螺肝细胞及眼虫细胞  相似文献   

15.
吴雁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8,18(4):299-303
模拟高原低氧条件研究高原鼠兔肝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和心肌肌浆网(Sarcoplasmicreticulum,SR)钙泵功能变化。实验设对照组(海拔2300m)和两个低氧实验组(模拟海拔5000m和7000m)。24h急性低氧时,海拔5000m组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无变化,海拔7000m组高原鼠兔ERCa2+泵活性下降29.02%。7d亚急性低氧时高原鼠兔SR的Ca2+泵活性无显著变化。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在海拔5000m组和7000m组分别升高32.50%和33.33%。25d慢性低氧时高原鼠兔ER,SR的Ca2+泵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表明:急性低氧对Ca2+泵功能有抑制作用,低氧7d后抑制缓解,至25d低氧时趋于恢复。  相似文献   

16.
败血症大鼠心肌肌浆网phospholamban蛋白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青  吴立玲 《生理学报》1995,47(4):357-365
用DEAE-Sephacel层析法部分纯化了大鼠心肌肌浆网phospholamban(PLB)蛋白磷酸酶(PPase),并证明其是PPase-1。在SDS-PAGE电泳放射自显影上证明,ES大鼠心肌SR部分纯化的PLBPPase对底物^32P-磷酸化酶a和^32P-SR)的去磷酸化作用明显减弱;LS大鼠该部分纯化的PPase对底物的去磷酸化作用和健康大鼠相比未见明显变化。测定败血症大鼠心肌SR及其  相似文献   

17.
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蛋白的成熟有赖于分子伴侣的协助,但迄今分子伴侣特别是内质网分子伴侣在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应用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发育不同阶段的脑组织中GRP78的表达和定位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发现GRP78在小鼠脑发育过程中呈时空性表达:胚胎早期表达较高,胚胎发育末期逐渐下降,出生后逐渐升高,至生后一周时达到成年鼠的水平;在胚胎期GRP78蛋白在脑组织的表达呈现从端脑到后脑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GRP78蛋白的免疫染色阳性产物在神经细胞中出现的时间早于神经胶质细胞。这些首次观察到的结果提示GRP78与脑的早期发生和形态建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花粉在授粉后水合至萌发时期的营养细胞中贮藏的大量淀粉粒和脂体被动用。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首先是造粉质体中的淀粉粒降解,尔后是脂体。在花粉水合至萌发时期,营养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十分活跃,并含丰富的被膜小泡。内质网的构型发生明显的变化:花粉刚水合时内质网潴泡高度扩张,不同程度扩张的内质网潴泡连续成网状并折迭形成许多囊袋状结构单位,其中包含造粉质体、脂体和被膜小泡群;其后,内质网潴泡形成的囊袋状结构消失,变为分支互通的网状结构;至萌发时,内质网潴泡略为扩张,有些连续成简单的网状,有些呈游离的囊泡状。被膜小泡始终是成群地分布,并与脂体联结,当脂体降解时一些被膜小泡与之融合。根据棉花花粉在水合至萌发时期,营养细胞质中存在独特形态的内质网系统和含丰富的被膜小泡,它们的动态行为及与淀粉和脂体的转化和降解之间的密切关系,讨论了这两种细胞器可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the major auxin-binding protein (ABP1) from maize (Zea maysL.) has been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machinery for retaining proteins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of insect cells functions efficiently throughout the baculovirus infection cycle. Immuno-localization showed wild-type ABP1 (ABP1-KDEL) to be targeted to the lumen of the ER, in accordance with its signal peptide and carboxyterminal KDEL ER-retention signal. The protein accumulated in dilations of the ER, and none was detected at the cell surface. Immunoblotting of concentrated culture medium confirmed that ABP1-KDEL was not secreted at a detectable level. In contrast, when the carboxyterminus was mutated to KEQL, secretion of the baculovirus-expressed protein was readily detected. Immunolocalization and immunoblotting demonstrated that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ABP1-KEQL protein was secreted at the cell surface an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The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ER of insect cells has a great capacity to retain proteins and that this property is largely unaffected by the cellular disruption caused by baculovirus replica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