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假单胞菌属的分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DNA-rRNA杂交与16SrRNA测序等技术的使用,原来假单胞菌属的种除少数外,陆续分别转入重新建立的近12个新菌属中,因此在分类命名上出现较大变动。本文了近10年来有关种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假单胞菌属脂肪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脂肪酶是商品化脂肪酶的主要来源,并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与其他微生物脂肪酶相比,细菌脂肪酶催化反应的类型更多、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其中又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脂肪酶的性能最为优越。作为性能最为优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脂肪酶,假单胞菌属脂肪酶研究一直是脂肪酶领域的热点。就假单胞菌属脂肪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述评,包括基因资源挖掘及克隆、基因表达调控及分泌机制、活性过表达策略、蛋白质结晶及3D结构解析、蛋白质工程,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假单胞菌新种——济南假单胞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自山东省无影山表土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编号161)。它对小鼠的宫颈癌、肝癌和黑色素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微球菌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济南假单胞菌新种的抗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南土壤中分离、筛选到Ps 161菌株。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需氧短杆菌,具有激活非蒋异性细胞免疫和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功能,能使机体获得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性。其菌苗对小鼠精原细胞、鼠类移植瘤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增强吡喹酮治疗小鼠血吸虫童虫的作用。能提高人体白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对人体癌性胸水和表浅转移癌实体瘤有明显的消除与抑制效果。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经中国科学院徽生物研究所鉴定,该菌株为一新种,命名为济南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nanenses sp. Nov.)。 相似文献
6.
7.
1973年自山东省无影山表土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编号161)。它对小鼠的宫颈癌、肝癌和黑色素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微球菌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新种短密篮状菌(Talaromycesbrevicompactussp.nov.),其无性型为短密梅丽霉(Merimblabrevicompactasp.nov.)。它的子囊果原基可能是由卷曲的菌丝形成;子囊孢子的壁平滑或近于平滑;帚状枝主要是三轮生或三轮和双轮生于同一个孢梗茎的顶端,偶有双轮生或不规则者。这些特征和近似种榛色篮状菌[T.arellaneus(Thom&Turesson)C.RBenj.]具有明显的区别。另外,该新种在一般标准条件下培养未发现有性型。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有性型。曾几次重复试验,只在查氏(CA)斜面上20℃时才产生有性型(详见正文)。但是,它也很快就完全失去了产生有性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绿色红假单胞菌和绿硫红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选择培养条件下,利用琼脂振荡稀释分离技术,对接种于造纸废水和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水的富集培养液进行纯化,分离得到两株绿色的光合细菌菌株G和SG。它们细胞内均含细菌叫叶绿素b,光合内膜结构为片层,繁殖方式为出芽,但在对有机碳源、还原态硫化物利用能力及同化硫酸盐等生理特性上有很大差异。经鉴定,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3卷(1989)为依据,确定这两菌株是红假单胞菌属的两个种,菌株G定名为绿色红假单胞菌(Rhndopxeudomonas viridis),菌株SG定名为绿硫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ulfoviridis)。 相似文献
11.
嗜麦芽假单胞菌酪氨酸酶基因在类产碱假单胞菌中的转移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类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onaspseudoalcaligenes)是从盐城市农村粪池中采集的自然病死蝇蛆体内分离的具有显著杀蛆作用的细菌 ,野外使用易受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而失活。黑色素具有很强的抗辐射作用。将构建的含有嗜麦芽假单胞菌酪氨酸酶基因的质粒pWSY导入类产碱假单胞菌体内 ,使后者获得了稳定产生黑色素的能力。Southern杂交实验证实酪氨酸酶基因来源于嗜麦芽假单胞菌。SDS PAGE电泳显示该重组子体内额外表达了一分子量约为 1 8kD的蛋白 ,该蛋白很可能就是重组子表达的酪氨酸酶。经测定 ,重组子抗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有效杀蛆时间显著延长 ,对畜、禽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本文报道寄生在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L'HeritexVent.](桑科)上的小树状霉属一新种:构树小树状霉(DendryphiellabroussonetiaeY.L.GuoetZ.Y.Zhangsp.nov.)小树状霉属DendryphiellaBubak&Ranojevic仅报道过2种,即淡褐小树状霉D.infuscans(Thuem)M.B.Ellis和葡酒色小树状霉D.vinoisa(Berk.&Curt.)Reisinger.前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梗具有宽的结节(7~9μm),分生孢子平滑或具小疣,短而稍宽(9~16×4~7μm);后者与新种的区别在于分生孢子模具疣,结节宽(6~11μm),分生孢子3个隔膜,明显具疣,长而宽(16~39×4~8μm)。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