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带及刺参养殖环境中筛选有效降解褐藻胶,且对刺参无致病性的微生物,对海带饲料原料进行降解处理,以降低海带饲料中刺参难以消化的褐藻胶成分,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海带原料价值。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选择培养基初筛;DNS法测定褐藻胶裂解酶酶活;16S r DNA测序及生理生化试验对菌种进行鉴定;高浓度腹腔攻毒试验考察筛选所得菌株对刺参的潜在致病性;分子排阻色谱及高效凝胶色谱法对微生物酶解褐藻胶的终产物进行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WB1与Bacillus amyloliquifaciens有最高同源性,对刺参无潜在致病性;其褐藻胶裂解酶酶解褐藻胶的终产物主要为二糖和三糖,相对含量分别为74.1%和25.9%,平均分子量为516 Da。解淀粉芽胞杆菌WB1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有益微生物用于刺参海带饲料原料中褐藻胶成分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隋战鹰 《生命世界》1993,20(2):17-17
褐藻胶是以藻类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为主要原料的胶类,用途极其广泛. 1食品工业用作稳定剂、澄清剂、增稠剂等.用海带提取的褐藻酸钠代替淀粉、明胶等试制冰糕、冰砖、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面包等效果良好,用褐藻胶生产的冷食品都有组织细腻、滑润适口、膨胀率高、抗化性强、解冰均匀等优点;用作草莓酱罐头的增稠剂,可减少糖的用量,口感松软、稠度适当.此外,褐藻胶还有一个独特的用途——保持啤酒泡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和紫菜(Porphyra)均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海藻。是人们喜爱的美味食品,海带还是提制碘、甘露醇和褐藻胶的主要工业原料。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海带和紫菜的全人工养殖。海带产量居世界首位,产品不仅满足了我国人民生活的需求,还远销世界五大洲。我国先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褐藻胶提制工业和第二大紫菜生产工业,在世界上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影响。究其原因,这是与对海带和紫菜的基础理论研究同养殖生产紧密结合分不开的。其中特别是和深入研究海带、紫菜的生活史及其各阶段的生活条件密切相关。下面分别谈谈海带和紫菜的生活史及其与人工养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商品果胶的规格商品果胶主要有三种类型。1.食品用粉末状果胶、2.食品用浓缩液体果胶,3.医药用粉末状果胶。美国生产的果胶,食品用粉末状柑桔果胶约占总生产量的2/3。粉末状果胶颗粒的大小,是经碾碎后通过60—80目筛。粉末果胶也不宜  相似文献   

5.
罗立新  王成 《微生物学报》2009,49(8):1229-1233
摘要:【目的】为了优化LJ1菌株的培养条件使之产生高活性的胞外褐藻胶裂解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海带筛选到一株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LJ1, 依据表型特征、脂肪酸组成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LJ1 菌株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LJ1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褐藻胶3 g/L、(NH4)2SO4 3 g/L、NaCl 20 g/L、KH2PO4 0.1 g/L、CaCl2 0.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烧瓶中装液量25 mL、接种量3%、摇瓶转速150 r/min、pH7.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4 h。LJ1菌株所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7.6,最适NaCl浓度为0.3 mol/L。1 mol/L金属离子Mg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o2+ 和Zn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LJ1菌株是Pseudoalteromonas 新的胞外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6.
对一株从腐烂海带中筛选得到的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发酵优化。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盐单胞菌属,并命名为Halomonas sp. WF6。通过在摇瓶培养水平上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WF6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为:褐藻酸钠6.0 g/L,蛋白胨5.0 g/L,酵母粉2.5 g/L,NaCl 30 g/L,K+ 5 mmol/L。进而采用最适培养基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优化后的发酵产酶条件为:初始pH 8.0,培养温度25℃,接种量为2%,摇瓶装液量30 ml/250 ml,培养时间39 h。优化后的褐藻胶裂解酶酶活达117.66 U/ml,是优化前的2.1倍。该酶对褐藻酸钠的酶解产物主要由聚合度为二和三的褐藻寡糖组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优化Lj1菌株的培养条件使之产生高活性的胞外褐藻胶裂解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海带筛选到一株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Lj1,依据表型特征、脂肪酸组成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Lj1菌株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Lj1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褐藻胶3g/L、(NH4)2SO43 g/L、NaCl 20 g/L、KH2PO4 0.1 g/L、CaCl2 0.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烧瓶中装液量25 mL、接种量3%、摇瓶转速150 r/min、pH7.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4 h.LJl菌株所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7.6,最适NaCl浓度为0.3 mol/L.1 mol/1.金属离子Mg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02+和Zn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LJ1菌株是Pseudoalteromonas新的胞外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8.
[背景]褐藻胶裂解酶种类丰富、降解机制多样,是高效环保降解褐藻胶、制备褐藻寡糖的工具酶,成为褐藻植物高值化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目的]从海泥中筛选获得褐藻胶裂解酶高效产酶菌株,确定菌株发酵产酶最优条件,鉴定和分析酶降解产物,进而解析该酶的降解特性.[方法]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从海带养殖场附近海泥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海带养殖环境中筛选有效降解海带的海洋功能菌,对海带进行降解处理,提高利用率,增加海带原料价值。方法采用以果胶或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挑选含有果胶酶、褐藻酸裂解酶的菌株;测定海带发酵液中海藻酸含量,复筛降解效果好的单菌及复合菌;16S rDNA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使用含10%鲜海带的富集培养基培养48 h,其中降解效果较好的为1-2和3-10菌种的组合,其降解量为95%。结论经上述研究选出有效的降解海带功能菌1-2和3-10,其降解海带效果较好,对海带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海带养殖环境中筛选有效降解海带的海洋功能菌,对海带进行降解处理,提高利用率,增加海带原料价值。方法 采用以果胶或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挑选含有果胶酶、褐藻酸裂解酶的菌株;测定海带发酵液中海藻酸含量,复筛降解效果好的单菌及复合菌;16S rDNA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 使用含10%鲜海带的富集培养基培养48 h,其中降解效果较好的为1-2和3-10菌种的组合,其降解量为95%。结论 经上述研究选出有效的降解海带功能菌1-2和3-10,其降解海带效果较好,对海带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1.
我是从事海藻化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目前承担海带综合利用的科研任务。海带是我们熟悉的海产品。解放以来,我国海带养殖事业从试验到沿海大面积的种植迅速地发展起来,年产量也与日俱增。它除了满足食用以外,还含有褐藻胶、甘露醇等多种宝贵的化工原料。遵循毛主席关于综合利用的教导,为了推动海带综合利用工业的发展,1965年底,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既能降解聚β-D-甘露糖醛酸,又能降解聚α-L-古罗糖醛酸,可以用一种酶来制备不同结构的褐藻胶寡糖。本文的目的是筛选能产生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对其产酶曲线和降解产物作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产生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在凝胶上检测褐藻胶裂解酶活性来判断发酵上清液中褐藻胶裂解酶的数量及分子量,利用薄层层析确定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组成。结果:从褐藻上筛选到一株海洋细菌QY107,鉴定为弧菌属细菌。发酵120h时褐藻胶裂解酶产量为12.32U/mL,其发酵液上清中只含有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分子量在28kDa左右,并且对聚β—D-甘露糖醛酸和聚α-L-古罗糖醛酸都能降解,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主要为三糖。结论:本文筛选到一株弧菌QY107,其发酵液上清中只有一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可用于大量制备褐藻胶三糖。推测该酶具有特殊的催化腔结构,对其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新的底物结合与催化机制。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因其环保高效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该菌株能促进海洋寡糖类生物制品的开发,在医药、食品、农业、生物燃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海带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带中富含功能性物质,其中海带多糖主要包括褐藻胶、褐藻糖胶、褐藻淀粉三种,其分离提取工艺还不是太成熟,海带多糖结构迥异、性质不同,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凝血、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突变、抗体内氧化和耐缺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褐藻胶是由β-D-甘露糖醛酸(M)以及α-L-古罗糖醛酸(G)2种单体组成的酸性多糖。褐藻胶裂解酶作为多糖裂解酶的一种,可以温和高效地将褐藻胶降解为褐藻寡糖,并用于食品、医药和农业领域。然而天然来源的褐藻胶裂解酶通常存在活性不高、催化效率低以及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潜力。近年来分子改造策略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褐藻胶裂解酶,使得褐藻胶裂解酶的应用性能得到极大提升。本文对已报道的褐藻胶裂解酶结构与催化机制进行总结,对改善热稳定性、提高催化效率、改变底物分布等性质的褐藻胶裂解酶分子改造策略如理性设计、定向进化、结构域截短与重组等进行系统分析与综述,并展望了未来褐藻胶裂解酶分子改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旨在得到一株具有褐藻胶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海藻酸钠作为唯一碳源,从腐烂马尾藻中筛选纯化得到一株降解褐藻胶能力较强的海洋细菌,编号X511。根据形态观察和理化指标,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菌株为弧菌,命名Vibrio sp.X511。X511菌株的指数生长期5-16 h,适宜生长的盐浓度为2%-6%(W/V)。能在以葡萄糖、甘露醇、淀粉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4%-6%(W/V)的盐浓度、海带粉、昆布多糖能延长该菌株的生长稳定期。该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中发酵培养24 h胞内褐藻胶裂解酶粗酶活力达到12.68±0.13 U/m L;提取X511的褐藻胶裂解酶粗酶,分别对海藻酸钠、聚甘露糖醛酸和聚古罗糖醛酸三种多糖的酶解能力依次为:海藻酸钠聚甘露糖醛酸聚古罗糖醛酸。薄层层析(TLC)结果显示,该菌株胞内酶降解海藻酸钠的产物为三糖。结果表明,X511是一株盐耐受性较强、生长周期较短且能同时以海藻酸钠、聚甘露糖醛酸和聚古罗糖醛酸为碳源生长的海洋细菌。  相似文献   

16.
褐藻胶及其制品在医药、食品及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除褐藻以外,微生物是褐藻胶的另一重要来源。虽然微生物来源的褐藻胶未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但是由于微生物合成褐藻胶具有发酵条件可控、产物单一、结构稳定并且易于纯化等优势,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微生物来源褐藻胶结构的调控和改造,促进了褐藻胶的高值化利用。此文综述了微生物褐藻胶生物合成的概况,并对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褐藻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褐藻胶是广泛存在于各种褐藻中的一类多糖物质,其降解产物褐藻寡糖具有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和促进植物根部生长等作用,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以褐藻胶为单一碳源,从腐烂的马尾藻及其生境底泥中共筛选获得褐藻胶降解细菌18株。采用95%酒精处理褐藻胶裂解酶检测平板,水解圈与菌落的直径比值(D/d)≥5的有13株,D/d≥8的有3株。采用DNS法测定细菌的褐藻胶裂解酶活力,菌株DB15913的活力最高,达到15.42 U/mL。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DB15913为Cobetia amphilecti。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褐藻胶降解菌株Cobetia sp.20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碳源添加量、不同氮源、氮源添加量以及氯化钠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和pH进行探究,研究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betia sp.20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褐藻胶15.00 g/L、硫酸铵7.50 g/L、氯化钠15.00 g/L、硫酸镁0.50 g/L、磷酸二氢钾5.30 g/L、硫酸亚铁0.01 g/L、pH值7.58。优化后酶活为142.79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6.36%。褐藻胶裂解酶活的提高,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的是四种不同基因型的海带材料,即杂种海带、“860”品种海带、雌性海带纯系“无1”和雌性海带纯系“单20”,其中后两种是我们最近建立的。方法是在早期配子体阶段用钼酸钠处理。所用钼的浓度为1、10、100 ppm;另一组不加钼,作为对照。观察的对象都是雌配子体,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20.
褐藻胶裂解酶是制备生物活性寡糖的重要功能酶,在食品、农业、工业等行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以交替单胞菌属新种HB161718为出发菌株,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获得该菌的最佳产酶培养基:海藻酸钠7.23 g/L,蛋白胨7 g/L,NaCl 23.11 g/L,K_2HPO_40.1 g/L,MgSO_40.1 g/L,优化条件下酶活力为(54.28±3.47) U/mL,达到优化前的1.59倍。为进一步提高酶活性,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实现了褐藻胶裂解酶alg2951在大肠杆菌中的外源表达,纯化后的酶活性为636 U/mL,达到原始菌株酶活的18.6倍。本研究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