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的前和后背闊肌(“慢”和“快”肌)去神經后发生肥大和萎縮的相反变化。肌肉肥大和萎縮分別代表肌肉蛋白质增加和减少。前文已报导,上述两肌肉在去神經后虽然蛋白质含量一增一减,它們的核糖核酸(RNA)含量却都升高,在蛋白质含量变化与RNA含量变化之間看不出什么有規律的关系。本文进一步探討,这两块生理特性如此不同的肌肉所合的RNA有无质的区別,以及在去神經后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先从测定RNA的碱基比例入手。为了比較,亦測定了正常和去神經的兔肌肉的RNA的碱基比例。  相似文献   

2.
在比較純粹的“慢”肌——鸡的前背闊肌和与它成对的“快”肌——后背闊肌对去神經的反应时,发現二者間有显著的不同。去神經后,后背闊肌表現出通常的萎縮,而前背闊肌則非但不萎縮,反而会肥大。此外又証明了鸡頸二腹肌中两种纤維成分在去神經后出現萎縮和肥大两种相反的变化。看来“慢”肌的神經-肌肉間营养性关系和“快”肌的很不同,至少在鸡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肉毒杆菌毒素象去神经一样,在鸡的“慢”肌和“快”肌引起形成鮮明对比的营养性变化。在肉毒中毒后1—8周純“慢”肌前背阔肌无例外地发生肥大,而純“快”肌后背阔肌則出现通常的萎縮。混合肌肉缝匠肌中毒后,其中“慢”和“快”两种纤维,相应地出现肥大和萎縮两种相反的营养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1.比较了鸡的前和后背阔肌(简称前肌和后肌)正常和去神经后的氧消耗率和脂肪、糖元、乳酸、磷化合物含量及其有关的酶活力的变化。2.正常前肌的氧消耗率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及脂肪含量和脂肪酶活力都比正常后肌高,特别是脂肪含量和脂肪酶活力在前肌比在后肌高3—4倍。正常后肌的乳酸、糖 元、无机磷、CP、ATP 含量皆高于前肌,后肌的 CP 和 ATP 含量比前肌的约高一倍,特别是糖元在后肌比在前肌高6—7倍。正常前肌和后肌的磷脂含量和腺三磷酶活力相近。这些特点指出前肌与一般红肌纤维相似,后肌与一般白肌纤维相似。3.去神经后前肌和后肌的氧消耗率、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及糖元含量的变化方向相反,氧消耗率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在前肌降低(20—30%),在后肌升高(40—50%),而糖元在前肌升高(20—90%),在后肌降低(30—40%)。脂肪含量在前肌去神经后四星期时稍降低(17%),在后肌去神经四、八星期时则显著升高(40—90%);去神经后前肌的脂肪酶活力基本不变,而后肌在去神经一星期肌肉还没萎缩时脂肪酶活力即已显著升高,达至正常值的5倍,并维持此高水平至去神经后八星期。前肌在去神经后一、四星期时 CP 含量降低(20—30%),ATP 不变化;后肌在去神经后一星期肌肉尚未萎缩时CP 和 ATP 含量即显著降低(40—50%),至四、八星  相似文献   

5.
蟾蜍縫匠肌經焦磷酸处理后,能对单刺激作重复反应,焦磷酸浓度較高时,还能引起肌肉的自发活动,不过单收縮的最大张力并不增加。由于这种效应的潛伏期很短,而且还伴有膜电性貭的改变,它大概是焦磷酸作用在細胞膜的結果。  相似文献   

6.
高等植物中的收缩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肌肉的收縮已經証明是由一种收縮蛋白——肌动球蛋白与ATP相互作用引起的。动物細胞的运动、鞭毛运动、变形虫运动等也存在着类似肌肉收縮的机制。后来Loewy,Tso等及中島宏通在低等植物粘菌(Myxomycete)的原貭团(Plasmodium)中发現一种对ATP敏感的蛋白质,具有类似肌动球蛋白的性质,Tso等命名为粘菌肌球  相似文献   

7.
关于兴奋在細胞結构間化学传递的想法同时在两个生理学实驗室中产生,尽管这两个实驗室远隔万里,但仍被其相近的研究主題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之一就是剑桥大学的Langley实驗室,該实驗室的Elliott于1904年看到腎上腺素和交感神經对平滑肌作用很类似,因而推測:交感神經引起平滑肌收縮是通过腎上腺寨为间貭的。正如Dale(1954)所目睹,当时在該实驗室工作之Loewi(1921)直接参与了实驗室中对此种推測的热烈討  相似文献   

8.
(一)家兔在急性缺氧前对短时間吸入5%、7%和9% CO_2的反应是:呼吸分間量明显增加,血压不变或微升,心縮力量稍增强。急性缺氧时,約有91%的动物,吸入CO_2則引起了降压反应。 (二)CO_2的降压程度,多和吸入CO_2的濃度以及缺氧发展的速度成平行关系。而降压維持的时間,在一定范圍內与吸入CO_2时間的长短成平行关系。 (三)急性缺氧后CO_2的降压作用,不受呼吸运动改变的影响。但在全麻、切断四条緩冲神經、切断两侧頸迷走神經或摘除頸交感神經节以后,則明显地使之减弱。  相似文献   

9.
給麻醉猫靜脉注射力可拉敏3—5毫克/公斤后,能引起血压的短暫下降,加强注射乙酰胆碱或电刺激迷走神經外周端的降压反应,兴奋腸肌,和加强琥珀酰胆碱的阻断神經肌肉間的傳递作用。用加兰他敏0.25—2毫克/公斤試驗时,也能观察到上述作用。将力可拉敏溶液滴入兔眼內,能使瞳孔縮小,并有对抗阿托品的扩瞳作用。在离体試驗时,力可拉敏能提高豚鼠腸肌或蛙腹直肌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在麻醉猫的頸交感神經节試驗中,靜脉或动脉內注射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对电刺激交感节前纤維引起的瞬膜收縮无明显影响,但能加强舌动脉注射乙酰胆碱的作用。力可拉敏(15—20毫克/公斤)和加兰他敏(3—5毫克/公斤)能使清醒家兔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产生惊醒反应。阿托品,东茛菪碱或貝納替秦对上述惊醒反应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大分子标记物,以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观察了鸡前后背阔肌在去神经后的胞纳现象。结果表明,在去神经后发生肥大的前背阔肌和去神经后发生萎缩的后背阔肌同样都出现胞纳的明显增加。组织化学所观察的结果表明,浸泡在含 HRP 的任氏液中的有完整神经支配的前、后背阔肌只有极少数的肌纤维摄取 HRP,而在去神经的前、后背阔肌中则有不少的肌纤维内部出现 HRP 染色反应。这种反应在有的纤维表现为弥散性染色,有的表现为浓的 HRP 反应颗粒。生物化学的结果显示,去神经后的前、后背阔肌中 HRP 的相对含量分别比有神经支配的对照肌肉明显地增多54%和87%,我们在鸡前背阔肌用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所得的实验结果与 Thesleff 等人提出的关于肌肉萎缩机制的假设显然不符。本工作证实了肌肉的胞纳作用的增加并不一定最终导致肌纤维的变性和萎缩。  相似文献   

11.
二十多年来高級神經活动类型学說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材料。狗神經类型的研究早已制定統一的分类法和测定神經类型的标准方案。近年来其他动物神經类型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大白鼠为藥理学研究常用动物,关于它的神經类型的測定和分类苏联学者虽已有些报告(和),但各家尚无一致的認識,报导的資料仍嫌簡略。我們为了观察藥物对不同神經型大白鼠条件反射活动的影响,对大白鼠神經类型的测定方法和分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前此报导,S-磺酸型胰島素B链(以下簡称B鏈)具有直綫聚合的性貭,并曾对其聚合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此聚合过程的机制,需要对B鏈单体的构型和其它性貭有所了解。关于氧化的磺酸型B鏈的性貭,文献中有一些报导。經重氢交换測定,此系一稍具螺旋結构的大肽。至于S-磺酸型B链,前此根据其旋光值判断,也具有一些螺旋构型。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Bombyx mori雌性性附腺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从家蚕化蛹后第6天到成虫羽化当天的性附腺内总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至羽化当天为最高,达860±70 μg/对。不同时期内能引诱野蚕黑卵蜂识别寄主的利它素在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明显,从化蛹后第6天的10%增加到羽化后的58%。性附腺的总RNA含量从化蛹第6天到成虫羽化前1天几乎是直线增加,但羽化后下降很快。不同时期分泌部中总RNA含量变化与贮存部明显不同。含量最高时,分泌部RNA可占整个性附腺RNA的90%以上,而贮存部总RNA含量则远少于分泌部,羽化当天约为分泌部的十分之一。分泌部总RNA中的18S亚基含量远高于28S亚基,明显不同于贮存部的。从分泌部总RNA中分离的mRNA存在明显的条带分布,这预示着高丰度的mRNA的存在与总蛋白中高含量利它素的存在有着特殊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蓖麻蚕后部丝腺体核酸及丝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龄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后部丝腺体在大量合成丝蛋白前其中的DNA,RNA以及tRNA即开始大量增加,直至蓖麻蚕上簇。在合成丝心蛋白的最旺盛时期,tRNAAia和tRNAGty含量的增加最为明显,可分别达到总tRNA置的37.3%和33.5%。这与丙氨酸和甘氨酸在丝心蛋白中的含量(分别为43.2%和33.5%)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1952年舉行的一個科學專題討論會上,我會經就神經原間的突觸關係以及其在中樞神經系興奮過程中的機能意義一事,把我的概念,作了一簡略的報告,到現在已經有四個年頭了。在過去這幾年內積累的實驗證據,使我對於這個概念的正確性,更加有了信心。爲了向一個終身致力於神經生理學研究的偉大的科學家致敬,我想趁這個機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用强直感应电流刺激腹侧和背侧膈下迷走神經外周端,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变化,結果如下: (一)兎在麻醉情况下不进行刺激时,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是比較稳定的;刺激膈下迷走神經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显著升高;注射阿托品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有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的作用。 (二)切除两侧腎上腺后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明显的升高;而当切除胰腺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增高性变化,主要是通过胰腺而实現的。 (三)为了探討胰腺中那一因素与上述現象的产生有关,曾以注射氯化钴以及四氧嘧啶方法分別破坏胰島α和β細胞。初步結果指出,破坏α細胞后,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升高反应;而当破坏β細胞后,此反应卽基本消失。又結扎胰导管16—23天后,在胰腺腺泡細胞萎縮的基础上,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不仅不表現升高,反呈明显下降。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兴奋迷走神經可通过对于胰腺(可能与胰島β細胞以及胰腺外分泌系統有关)的作用明显地增高血浆自由脂肪酸的水平,这对于进一步闡明在正常机体中脂类代謝的神經体液性調节机制,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過去幾年在我們研究原肌球朊的過程里,經常注意到在粗製製劑中,有一在pH7時緩慢電泳的蛋白成份伴隨。這種蛋白質對热不穩定,其一般性質不類已知的肌肉蛋白。我們試驗了一系列的抽提與淨化的方法,企圖分離這種蛋白質,最後找到了一個簡便的製備步驟。其要點即將絞碎的肉末放紗布袋中,用自來水激流冲洗,去除水溶性肌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研究了皮层表面使用核糖核酸酶对高級神經活动以及对皮层細胞內RNA的作用。条件反射实驗在11只家鸽上进行。在4只家鸽上每侧的注射剂量为10—15微克。注射后2—3天动物的一般活动减少,呈現呆滞,吃食动作不准确或不啄食,条件反射完全消失。7—10天后动物的外表行为已无异常表現,吃食情况也好轉,但条件反射一般需再經5—6天后才开始出現。在另5只动物上每侧注射剂量增加到20—25微克,則注射后一天条件反射即消失,动物呈現呆滞,常閉眼停立或蜷縮在籠內,并出現运动障碍和平衡失調等現象,很难取到食盘中的麦粒,因此需人工喂食。在精心护理下,一般在2周后动物外表行为无异常表現。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每天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只进行1—2次结合,則在注射后一月犹不能出現巩固的条件反射,如增加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結合次数,則很快即能出現巩固的条件反射。在2只动物上注射剂量增大到30微克,很快引起动物的死亡。其次,在另12只家鸽上用甲基綠—派拉宁法檢查了注射核糖核酸酶后有关神經細胞內RNA的变化。初步发現在注射核糖核酸酶后皮层和部分紋状体細胞内的RNA含量确有减少。并且动物行为,条件反射和組織化学变化之間有着一定的关系。根据現有資料可以认为这种局部地将核糖核酸酶使用于中樞神經系统的方法,与組織化学、电生理等方法相結合可能为研究高級神經活动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一)嗎啡2—3毫克/公斤可阻滞脊髓δ后及C反射,5—8毫克/公斤还进一步阻滞其他多突触反射。微电极記录的实驗中只有一部分中間神經原受到嗎啡阻滞,其中最明显的是刺激傳入神經誘发放电的阈度高、潜伏期特別长、位于背角的一类。在自然刺激誘发放电的中間神經原中,只有热灼誘发者受到阻滞,由各种精辨觉刺激誘发者不受影响。 (二)嗎啡对腹根逆行刺激誘发的Renshaw細胞放电及返回性抑制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减弱由股二头肌半腱肌神經制約刺激对腓腸肌单突触反射的突触前抑制,这和嗎啡减低背根电位的作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一)本工作采用玻璃微电极分析了猫外膝体神經結构的电活动。一般說,突触前軸突和突触后神經原不同部分的活动,均有一定的特性,不难加以区別,但是对某些少見的情况,单个或重复电刺激祝神經仍然不失为有效的鉴別突触前和突触后活动的手段。 (二)本文提供了实驗,說明单根祝神經紆維的传入冲动,就其本身所引起的突触电位大小而言,足以引起突触后神經原发放,但是实际上能否引起突触后传导的反应,对不同的神經原和在不同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別。这些差別,主要是由于兴奋性和抑制性輸入同时作用的結果。 (三)外膝体神經原峯电位的两个成分能用二个逆行刺激的方法加以分离,这表明它們是分別在軸丘和細胞体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