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审美的第四个原则是主体间性原则。要真正做到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就需要一个前提:平等而友好地对待自然——人与自然物的关系既不能是主与仆、奴役与被奴役、征服与被制服的关系,又不能是人对神化了的自然敬畏崇拜的关系,而应当是平等友爱的关系。于是,便有学者提出: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应当是两个主体——人主体与自然主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人类与整个大自然或者说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是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人与具体的自然物种或个别自然物的关系,则是主体间性关系。正确确定了这两类关系,也就基本上摆正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二、植物的受精生理问题从最近的一些报导来看关于植物受精问题的研究,已经从雄配子体和卵与周围孢子体组织间代谢关系转向研究如何打破不同属间、种间受精过程巾的障碍。当然受精的基本问题及其与生殖生理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仍然是被注意研究的问题。而控制结实性(量和质)的一些问题近来还是比较  相似文献   

3.
跨域环境治理是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创新模式,其有效性取决于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共容与协同。在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中,共容利益使得各辖区政府、相关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合作变得必然和可能。促进长三角多元主体利益共容是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关键,国家应出台《跨域环境治理法》,完善跨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以地方政府间合作为主、集聚行业协会和环境NGO组织协同力量的立体化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兼顾各辖区利益平衡与互补,提高区域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实现长三角区域环保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2×2列联表,通过X2检验和W检验,分析了贵州六盘水市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20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20个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分别为50、100和250 m23种取样水平上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但取样面积为100 m2,比50 m2和250 m2更为合适.结合联结系数(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对其种间联结性的程度测度显示:各项指标对十齿花群落主要乔木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总体上反映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但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相互弥补由于单一方法分析的不足;十齿花种群与其它乔木种群之间的联结性较显著,而且多数为正联结.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对环境要求越接近,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2008,20(3):316-316
求偶行为对于动物物种的繁衍和其对环境的适应都是非常重要的。果蝇的求偶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六个步骤:雄蝇转向雌蝇,拍打,唱求偶歌,舔雌蝇尾端,试图交尾和交尾成功。虽然求偶行为通常发生在异性之间,但某些基因的突变和异位表达可以诱发雄性果蝇间的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6.
宣恩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种间联结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 2× 2联列表基础上 ,应用 χ2检验、联结系数 (Ac)和 Dice系数 (DI)检测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珙桐群落中种间联结的显著程度非常低 ,仅有 4种对联结性显著 ,且均为正联结。大多数种对间的关联度很低 ,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很少。珙桐和灰柯、泡花树、木、交让木表现出极大的正关联性 ;珙桐与绢毛稠李之间存在极大负关联。重要值排在前三位的珙桐、紫楠、尾叶山茶互相之间的关联度较小。尾叶山茶和 10种植物之间存在极大的正关联性 ,这说明了尾叶山茶在群落中的稳定地位及其重要性。灰柯与珙桐、紫楠、尾叶山茶都存在极大的正关联性 ,这暗示着灰柯可能是群落的关键种。最后对种间联结方法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水韭松阳居群的群落结构与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圣潮 《生物多样性》2006,14(3):258-264
为全面了解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sinensis)的濒危机制,作者对分布于浙江松阳的中华水韭居群的自然生境进行了野外观察,在1m×1m样方尺度上研究了中华水韭与群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7个物种之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群落中物种组成贫乏,其组成成分中温带性质明显,中华水韭在不同小群落中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在少数小群落中能形成优势种群。中华水韭与薄叶假耳草(Neanotishirsuta)、鳢肠(Ecliptaprostrata)、短尖苔草(Carexbrevicuspis)等7个种群的种间联结性极显著,与多数种群间联结性不显著;中华水韭与大多数种群的联结系数(AC)值在–0.4至0.4之间,即关联小,说明中华水韭在群落中的存在是相对独立的;仅少数小群落的优势种与中华水韭之间有种间竞争。中华水韭受生境和种间竞争影响较大,生态适应性差。此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物种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和恢复计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短日性植物,在其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过程中,与光照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大豆结实器官的发生和发育与光照长度的关系,国内及国外的许多学者曾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证明了大豆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需要满足其一定的短日照要求,否则就会阻碍发育的速度,或者使其停留在营养生长状态。同时也指出了,在一定的光照长度下和不同光暗周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基因组编码产生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可与宿主菌生长、代谢的重要调控性蛋白质结合,并使其钝化,从而阻断宿主的生长与繁殖,将宿主菌大分子合成机制和能量装置转向噬菌体自身的复制与增殖。目前研究所获得的有关噬菌体“关闭宿主”功能的证据,主要涉及噬菌体编码的某些蛋白质分子与宿主菌的DNA复制及转录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而这些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抗菌药物或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也有助于生物系统进化关系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薜荔榕小蜂繁殖的代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间关系中一物种为对方提供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 ,便是此物种为对方付出了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 ,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 ,无所谓代价 ;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 ,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 ,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 (如寄主与寄生物、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 ;在互利的种间关系中 ,两者都受益 ,都要求对方付出代价 (如丝兰蛾与丝兰、真菌与切叶蚁、榕小蜂与榕树之间的关系 )。传粉昆虫的繁殖代价是指昆虫自身繁殖过程中为相关的虫媒传粉植物付出的物质和能量。传粉昆虫与虫媒传粉植物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方差比率(VR)、χ2检验和Jaccard指数对沱沱河地区紫花针茅群落12个主要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花针茅群落优势种多物种间显著正关联,存在稳定共存的种间关系。建群种与其它物种间联结性不显著,在群落中能够稳定存在并占据优势生态位,群落处于植被演替过程的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伴生种或次优势种之间联结显著,在群落中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分布易受其它物种的影响,在群落中不能稳定存在且只占据劣势生态位。根据种间联结性的分析结果,将紫花针茅群落分为2个不同的生态种组,但这2个生态种组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主效QTL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性相似,表现难落粒。3个置换系与亲本93-11的落粒性相似,表现易落粒;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1和第6染色体上检出7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3.6、16.5、6.6、9.9、10.4、20.2和7.1 cM;qSH-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RM1387之间,遗传距离约为6.6 cM。qSH-6-1为新发现的落粒性主效QTL,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RM6782-RM343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2 cM。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落粒性QTL,qSH-1-1与qSH-6-1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 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 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 多态率为68.0%; 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性相似, 表现难落粒。3个置换系与亲本93-11的落粒性相似, 表现易落粒; 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1和第6染色体上检出7个置换片段, 其长度分别为23.6、16.5、 6.6、 9.9、 10.4、 20.2和7.1 cM; qSH-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RM1387之间, 遗传距离约为6.6 cM。qSH-6-1为新发现的落粒性主效QTL, 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RM6782-RM343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2 cM。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落粒性QTL, qSH-1-1与qSH-6-1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异源四倍体白鲫含有两套白鲫染色体和两套红鲫染色体,新四倍体白鲫含有三套白鲫染色体和一套红鲫染色体,倍间三倍体白鲫含有二套白鲫染色体和一套红鲫染色体。为进一步阐明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染色体倍性与细胞和细胞核及其相对DNA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作者测量了异源四倍体、新四倍体和借间三倍体鱼红细胞及其核的大小,同时测定了它们的红细胞相对DNA含量,并与它们亲本红细胞及其精子细胞相对DNA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种间关系中一方以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为对方所利用的现象便是一个物种为对方付出的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无所谓代价;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如寄主与寄生物、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伊洛河河岸带生态系统草本植物功能群划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郭屹立  卢训令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2,32(14):4434-4442
植物功能群是对环境有相同响应和对主要生态系统过程有相似作用的组合。伊洛河是黄河中游南岸的一条重要水系,其河岸带生态系统不同生境类型中草本植物优势种变化明显,能较好地反映出植被与环境的动态关系。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出现次数和重要值,选取27种优势种进行种间联结及相关性分析。以$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草本层优势种间的联结性,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不同生境中的变化异同,以优势种为主体划分伊洛河河岸带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功能群。结果表明,对27种草本植物优势种共划分了5组功能群:"广布型"、"湿生型"、"中旱生型"、"农田逃逸型"和"入侵型"。表明以优势种为主体对伊洛河河岸带生态系统草本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可行性高,有较强的代表性。同一功能群物种间表现出显著正联结性,一起出现在同一生境下的几率较大,在长期的生长演化过程中,能够适应相似的资源环境且对干扰有相似的响应。伊洛河河岸带生态系统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干扰,加上外来物种的入侵,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黄花茶物种原产地,近来研究发现小黄花茶种群具有急速衰退的趋势,其物种濒危机制并不清楚。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可反映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小黄花茶种群生态位及其与伴生种之间的联结性,对探索小黄花茶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小黄花茶集中分布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选择重要值排序前15个优势木本物种,计算生态位宽度(BS、BL)、生态位相似比(Cik)及重叠值(Oik)、种间联结系数(AC)以及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分析物种生态位与物种联结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黄花茶群落木本物种共63种,小黄花茶重要值(0.21)和生态位宽度值(BS=2.89,BL=15.76)均为最大。小黄花茶与其它优势种组成14个种对中Cik≥0.50的有2对,Oik≥0.50的有3对,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均较低。优势种总体联结性和种间联结性呈不显著负关...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青山地处广西西南部,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林,而对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该研究基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 k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用方差比率法( VR)和基于2×2联列表,通过χ2统计量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 PC)、联结系数( AC),对广西大青山主要乔木层17个树种、灌木层8个树种、草本层12个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灌木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草本层的总体种间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同检验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群落主要乔木树种间具有正联结性的种对较多,大多数乔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紧密;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较松散,草本层主要种间表现为弱联结性。物种生态习性、群落演替阶段等因素可能是造成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未来应加强对其自然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如果有必要,可适度人工干预,促进天然次生林的演替。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维持和保护其物种多样性奠定基础,也可为该地区人工林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对其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研究》2015,(4):368-371
作为农林生态系统中首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的蜘蛛,只有单眼和听毛,并没有复眼和听器。因而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蜘蛛要高效、成功寻觅其理想的猎物,仅仅凭视觉、触觉、听觉均无法实现和完成这一功能。因此,蜘蛛的嗅觉即化学通信于蜘蛛种间和种内的信息联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已有大量的研究用行为学的方法证明蜘蛛与猎物之间,蜘蛛与蜘蛛之间能够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进行信息联系,但蜘蛛的嗅觉即化学信息素的释放与接收机制以及信息素的结构成份等方面的研究甚少,有待进一步深人。对蜘蛛与猎物之间,蜘蛛与蜘蛛之间的信息化学联系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I指数对江西九连山栲属Castanopsis群落样地重要值前20的种群种间联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九连山栲属群落20个优势种群总体种间的正关联性不显著;但20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中3对具显著正联结,2对具极显著正联结,1对具显著负联结,3对具极显著负联结。190个种对中,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种群间的正联结性与种群重要值的关系分析表明,重要值高的种群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最多,重要值高的种群与重要值低的种群之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次之,重要值低种群间形成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量最少。目前,群落正处于向顶级稳定群落演替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