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木通科植物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从猫儿屎种子油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4.67%(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3%,不饱和脂肪酸占82.04%),主要成分为9-十六烯酸(47.22%)、9-油酸(27.13%)、棕榈酸(10.75%)、亚油酸(7.47%)和硬脂酸(1.61%)。从三叶木通种子油中鉴定出10种脂肪酸,占检出物总质量分数的99.7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3.39%,不饱和脂肪酸占76.36%),主要成分为11-油酸(47.63%)、亚油酸(27.05%)、棕榈酸(20.14%)、16-甲基-十七烷酸(3.03%)和8-油酸(1.07%)。结果表明,猫儿屎和三叶木通种子油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物质基础,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tachlic acid A (1),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β-dihydroxyolean-13(18)-en-28-oic acid (4)、serratagenic acid (5)、gypsogenic acid (6)、20α-hydroxyl-29-noroleanolic acid (7)、mesembryanthemoidigenic acid (8)和12α-hydroxy-δ-lactone (9)。抗菌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2和3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3和7为首次从木通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3.
用ASG法对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根、茎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探讨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核型为2n=2X=16=10M+2SM+2ST+2T,X=8;2B类型,第2号染色体上有一对随体。三叶木通细胞中存在有混倍性现象,实生苗中2n=4X=32的四倍性细胞占7.9%;秋水仙素诱变苗、根茎占31.8%~37.9%。 相似文献
4.
晋南地区三叶木通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叶木通的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利用价值以及它的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论述了它在晋南地区三叶木通野生资源急需开发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三叶木通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前景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三叶木通果实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陕西省野生三叶木通果实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三叶木通座果率低。落果高峰在5月下旬,以短缩枝结果为主;果实纵横径生长呈双S曲线,食用部分是发达胎座;果实类型有紫红皮和黄褐皮,或随圆形和卵圆形。成熟果实富含矿物质,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种子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果实可食率低。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保存和利用贵州三叶木通资源,采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部分县(市)的31份三叶木通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两种标记方法分别通过8对引物扩增出9 252条、11 643条DNA谱带,多态性条带分别为8 818、11 643,扩增多态率分别为95.31%和100%,说明供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2)AFLP和ISSR方法所得遗传相似系数区间分别为0.762 3~0.893 5和0.828 9~0.917 1,说明不同种质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85处,31份三叶木通种质资源分别被聚为5组(AFLP)和3组(ISSR),其中26号(7-4-中1)、27号(8-1-1)、28号(8-3-中)和30号(9-3-中1)4个资源及31号(9-4-1)和29号(9-2-S1)2个资源在两组分析方法中分别处于同一亚组内,说明其为亲缘关系较近的样本,且样本4号(2-2-N1)、8号(3-1-S1)和样本26号(7-4-中1)、27号(8-1-1)两两相似系数最大,可能是同一来源的种质。 相似文献
7.
以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果实为试材,选取体重20~23g的昆明种小鼠作为试验对象,分别研究果皮、果肉、种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果实的果皮、果肉对小鼠无毒,果皮滤液的最大耐受量大于50g/k,果肉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0g/kg。而种子与蒸馏水1:1的混悬液却对小鼠有毒,LD50=12.83g/kg。灌胃后,绝大多数小鼠5~10min内自发活动减少,呈嗜睡状态,1~2h死亡,死亡前少数有轻度惊厥(后肢向后伸),呼吸先停,随后心跳停止;未死亡小鼠中毒症状持续约3—4h,随后小鼠的饮食、活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三叶木通果实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陕西省野生三叶木通果实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三叶木通座果率低。落果高峰在5月下旬,以短缩枝结果为主;果实纵横径生长呈双S曲线,食用部分是发达胎座;果实类型有紫红皮和黄褐皮,或随圆形和卵圆形。成熟果实富含矿物质,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种子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果实可食率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az]的化学成分,从其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osmanthuside E(1)、木通苯乙醇苷B(2)、2-(4-hydroxyphenyl)ethyl-(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3)、dunalianoside D(4)、dunalianoside C(5)、咖啡酸(6)、秦皮乙素(7)。除化合物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木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适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的微卫星分子标记,该研究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三叶木通微卫星富集文库。结果表明:在150个阳性克隆中发现了70个微卫星位点,富集效率为46.67%,其中含双碱基重复单元的序列占比为79.37%,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含有量较少。共设计引物63对,其中筛选出16对高多态引物,对1个三叶木通自然居群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0~22个,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70~0.792和0.724~0.936,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725~0.919,表明以上引物均为高多态性引物。其中,12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呈现出纯合子过剩状态,这可能与哑等位基因和其它因素有关。综上结果表明,该研究所开发的16对引物能够用于三叶木通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三叶木通花蕾为材料,采用RT-PCR、3-′RACE方法克隆了三叶木通花粉前纤维蛋白基因,命名为Atf-Pro(GenBank登录号GQ478584)。结果表明:AtfPro的cDNA全长735 bp、阅读框393 bp、编码131个氨基酸,有1个342 bp的3′端非翻译区。预测分子量约为14.081 kD,等电点4.74。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AtfPro基因属于植物花粉profilin基因家族的新成员。RT-PCR定性分析表明,AtfPro基因在三叶木通花蕾、花药、雌花花瓣和柱头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幼叶、茎尖、根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时期从花序分化发育开始到开花散粉结束。 相似文献
12.
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又名岩兰花、土桔梗、土沙参,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风铃草属(Campanul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阿富汗和老挝等也有分布[1]。民间常以该种的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瘫痪、破伤风和虚痨咳血等[2]。有关风铃草属种类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学特性方面[3-4],对该属种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属于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木通属(Akebia),为雌雄异花,雌雄同株的木质藤本植物,具有药食两用的经济价值。本文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三叶木通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胚胎学特征,以期了解三叶木通有性生殖过程,分析该物种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的生殖原因,为其后续进行杂交育种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三叶木通雄蕊6枚,每枚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外到内依次为1层表皮、1层药室内壁、2~3层中层及1层绒毡层,且绒毡层为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从四分体分离出来的小孢子经过进一步发育形成2-核成熟花粉细胞。小孢子囊中的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存在少量败育现象。雌蕊具1室子房,为侧膜胎座,胚珠横生,多枚,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排列,靠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经3次连续有丝分裂并进一步发育为七细胞八核的蓼型胚囊。雌花中的雄蕊早期发育正常,但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不在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4.
播娘蒿种子脂肪油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播娘蒿属(Descuainia Webb et Berth)1~2年生草本植物,其成熟的种子俗称南葶苈子,为临床常用中药材。葶苈子味辛、苦、大寒,具泻肺降气、祛痰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肋胀满、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等症。 相似文献
15.
缺萼枫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缺萼枫香叶中的挥发油,首次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44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04%,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27.03%)和9,12,15-十八酸(13.35%)。 相似文献
16.
印度獐牙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tayita Buch-Ha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经计算机质谱谱库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用已知烃类进行标定,共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81.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9.54%)、4-(苯甲基)哌啶(11.72%)、油酸乙酯(7.82%)、丁基化羟基甲苯(6.70%)、亚油酸乙酯(5.80%)、丁二酸二乙酯(3.21%)、3a,6a-二氢-2(3H,4H)环戊二烯并[b]呋喃酮(2.13%)等。 相似文献
17.
18.
青藏茶藨子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藨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青藏高原藏药特有植物青藏茶藨子种子中脂肪酸进行了萃取,其萃取率为12.0%。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26.23%、γ-亚麻酸2.60%、亚油酸43.21%。 相似文献
19.
桂产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法建立桂产罗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21%。桂产罗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对烯丙基茴香醚、(+)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7,11-三甲基-(Z,E)-1,3,6,10-十二碳四烯,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产地的罗勒油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