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主要探究牛樟芝(S-29)固态发酵产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胆固醇调节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护肝片阳性对照组、固态发酵组及液态发酵组;小鼠经高脂饲料喂养6周,相应物质灌胃4周。检测小鼠血清及肝脏相关指标; q-PCR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固态发酵组小鼠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及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8. 5%和40. 7%;肝脏总胆固醇(TC)浓度显著降低,降低了23. 5%;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增加了3. 6倍。结果证明,牛樟芝固态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降胆固醇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LDL-R基因的表达,以促进胆固醇的分解代谢,进而降低小鼠体内胆固醇浓度。  相似文献   

2.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这点已经通过动物实验、病理解剖、临床医学以及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比较分析、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分析的科研协作,得到一致公认。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已经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措施。 所谓高胆固醇血症,就是指血清或血浆胆固醇浓度增高超过正常值的上界,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高,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的趋势。人血清胆固醇正常值,由于测定方法不一及所选人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统乳制品中筛选出一株产粘能力强的嗜热链球菌S-3,其发酵的酸奶粘度和保水性优于不产粘菌株及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发酵乳。该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协同发酵具有优势互补的效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粘度高的酸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发酵乳制品中副干酪乳杆菌活菌的方法.方法 发酵乳制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先经PMA处理后,采用沸水浴的方法提取副干酪乳杆菌基因组,然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发酵乳制品中的活菌.结果 副干酪乳杆菌经90℃处理6 min,即为膜损伤菌:PMA能够抑制107 CFU/mL死菌DNA的扩增,而不影响活菌DNA的扩增;PMA-qPCR能够准确检测到样品中活菌.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检测发酵乳制品中的副干酪乳杆菌活菌.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双歧杆菌对高胆固醇饮食水平异常的动物个体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高胆固醇饮食小鼠分为2组,一组饮用双歧杆菌菌液,另一组常规饮水.经28 d喂养后,将全部动物处死,并立即取血,取上清液测定血脂及脂蛋白各项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高脂饮食 双歧杆菌组TG、T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HDL-C/TC显著高于高脂膳食组(P<0.01).结果表明灌胃双歧杆菌,小鼠血清中TC、TG浓度较高脂饮食显著降低(P<0.01),同时HDL-C浓度有所增加.结论饮用双歧杆菌能显著改善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6.
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传统酸马奶中分离筛选到1株降胆固醇功效较好的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 Zhang。用Lb.casei Zhang灌胃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研究其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14 d后,Lb.casei Zhang热致死菌体组大鼠血清中TC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G浓度虽有降低但不呈显著性,同时HDL-C浓度显著  相似文献   

7.
饮食和胆结石有密切关系,正确的饮食可以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减少胆结石发生。①进食大量蔬菜和一些水果对预防胆石形成及减少胆石症的急性发作均有重要意义。坚果、豆类、桔子抗胆石症发作的作用较明显。②少量饮酒可抑制胆结石的发生,可能由于少量酒精可促进胆固醇的分解代谢,从而抑制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③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可加速胆石形成,咖啡有助于胆石症急性发作,不吃早餐的习惯增加胆石症的风险,肥胖者胆石发病率高,过快地减肥而致进食脂肪量过少,不能有效地刺激胆囊收缩,使胆囊不能正常排空,有利于结石形成,高脂餐…  相似文献   

8.
瑞士乳杆菌水解乳清蛋白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益生菌发酵制备具有生物学功能特性的发酵乳制品,特别是在构建功能性食品方面,对人类的健康及人体内共生菌群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以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helveticus)为研究菌种,对瑞士乳杆菌利用乳清粉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在33℃,发酵液的初始pH为5.5,接种量为1.5%时蛋白酶活力最强,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004μg/ml活菌数达到108cfu/ml。通过对瑞士乳杆菌的发酵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了该菌生长特性,以及乳清蛋白水解进程曲线和产酸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产双乙酰乳球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乙酰是乳制品中一种重要的风味物质。大多数乳酸茵(如乳球菌)都可以发酵葡萄糖和柠檬酸产生双乙酰。描述了在乳球菌中从柠檬酸代谢和糖酵解途径来生成双乙酰的代谢途径,以及利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来提高乳球菌的双乙酰生成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完成一项进行了十年之久大规模人群观察,目的是通过降低人群中具有高胆固醇血者的血液胆固醇水平,观察对心脏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证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使心脏病发病率下降。1970年该所就着手计划进行此项课题,通过血库对输血者的记录发现,血液胆固醇水平在265mg%以上者(美国正常人平均血清胆固醇值为210mg%),经过通信等途径联系,从40万人中选出18000名高胆固醇血者(排除高血庄及心脏病患者),最后筛选出3806名36~59岁男性,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实验分二组进行:一组吃降胆固醇药物Cholestyramine,每天平均4.1包(实际应吃6包);另一组吃安慰剂。观察期7  相似文献   

11.
研究樟芝发酵滤液干膏(剂量为350,700和1 050mg/kg)对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樟芝发酵滤液干膏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降低小鼠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樟芝发酵滤液干膏可以改善肝组织脂质堆积。研究结果表明樟芝发酵滤液干膏对酒精性肝病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肝细胞、肝组织及整体肝脏降低了肝功酶的释放,减少肝脏脂质堆积来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可用于相关功能性食品及药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亚毒性剂量有机磷酸酯杀虫剂毒死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3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毒死蜱组、高脂组、高脂+毒死蜱组.每天以20 mg/kg亚毒性剂量的毒死蜱灌胃处理6个月.动物处死后检测血脂水平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收集腹腔巨噬细胞,测定其胆固醇流出率.苏丹Ⅳ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血管内表面积的百分比.颈总动脉石蜡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分别检测肝脏、血管和腹腔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升高了血清总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主动脉和颈总动脉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肝脏、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升高,腹腔巨噬细胞中胆固醇流出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毒死蜱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但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肝肾功能损伤,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ABCA1的表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中胆固醇流出减少;高脂+毒死蜱组与高脂组相比,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肝肾功能损伤,ABCA1的表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中胆固醇流出减少,主动脉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明显.结果提示长期暴露于亚毒性剂量的毒死蜱可加速高脂饮食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毒死蜱降低体内ABCA1的表达和胆固醇流出有关.  相似文献   

13.
高胆固醇血症血液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红细胞流变性、红细胞膜脂分析以及与血清胆固醇浓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指出随血清胆固醇浓度升高,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积和(?)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随血清胆固醇浓度升高,红细胞膜中胆固醇Ch含量增加,引起膜胆固醇和磷脂(P1)的克分子比(Ch,P1)升高,膜的荧光偏振度(P)增大,表示红细胞流动性降低,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喂饲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对大鼠体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传统酸马奶中分离筛选到1株降胆固醇功效较好的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 Zhang。用Lb.casei Zhang灌胃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研究其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14 d后,Lb.casei Zhang热致死菌体组大鼠血清中TC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G浓度虽有降低但不呈显著性,同时H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Lb.casei Zhang活菌体组大鼠血清中TC、TG浓度均有所降低,HDL-C浓度升高,但未呈显著性。灌胃28 d后,Lb.casei Zhang热致死菌体组大鼠血清中TC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b.casei Zhang活菌体组TC浓度及两组TG、LDL-C浓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HDL-C未发生明显的改变。Lb.casei Zhang热致死菌体组和活菌体组粪便中的胆酸含量均增高,但只有热致死菌体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实验表明Lb.casei Zhang通过菌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吸附及减少肝肠循环中的胆酸来达到降血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罗伊乳杆菌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初步了解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方法利用罗伊乳杆菌无菌上清液,应用双层平板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再通过滤纸片抑菌法对罗伊乳杆菌发酵的酸乳制品与普通酸乳制品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进行比较,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分析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结果罗伊乳杆菌有显著抑菌活性(P〈0.05),仅罗伊乳杆菌的发酵乳样品对变性链球菌产生直径为6.3mm抑菌圈,80%饱和硫酸铵沉淀的细菌素抑菌活力最强,蛋白酶K处理后无明显抑菌圈。结论本研究证明了罗伊乳杆菌的代谢产物以及罗伊乳杆菌发酵的酸奶制品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探究转基因牛乳中提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对改善UC的作用,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鼠UC模型,3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DSS组)、低浓度乳铁蛋白组(L-rLF组,50 mg·kg-1·BW-1)、高浓度乳铁蛋白组(H-rLF组,100 mg·kg-1·BW-1)、低浓度溶菌酶组(L-rLZM组,50 mg·kg-1·BW-1)和高浓度溶菌酶组(H-rLZM组,100 mg·kg-1·BW-1)。造模后用重组乳铁蛋白和溶菌酶分别灌胃1周,取小鼠血清及结肠,观察器官病理变化,测定炎症因子以及肠道菌群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低浓度乳铁蛋白组和低浓度溶菌酶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缩短量、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lL-1β、TNF-α)表达量、血清和肝脏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浓度显著降低,高浓度乳铁蛋白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显著改善。表明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小鼠UC,为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的未来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罗氏乳杆菌DSM122460无细胞上清培养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移除胆固醇的能力。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DSM122460和对照菌株ST-III发酵过程中及其CFS对胆固醇的移除能力,并研究不同CFS浓度下的移除能力。并采用HPLC法测定CFS对照、热处理组和pH7.0组的胆盐水解酶活力,同时测定其移除胆固醇能力。结果显示,DSM122460不仅在发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移除胆固醇能力,其CFS也表现出较高的移除能力,CFS中含有除胆盐水解酶以外的可移除胆固醇的蛋白类成分。这提示可能存在一种乳酸菌移除胆固醇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藏北地区传统发酵乳中乳杆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针对藏北地区的乳杆菌来源及种属,对其多态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ERIC-PCR技术和NTSYS-pc2.1软件对从藏北地区牧民家庭制作的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出的77株乳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ER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0.73的水平上,77株乳杆菌共分为4大类群:干酪乳杆菌群A1、发酵乳杆菌群A2,瑞士乳杆菌群A3和植物乳杆菌群A4。其中,干酪乳杆菌群A1和发酵乳杆菌群A2分别占供试乳杆菌的35.06%和61.04%,为优势菌群。进一步对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降胆固醇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春锋  张兰威 《微生物学报》2010,50(12):1590-1599
本文对益生菌在动物及人体上的降胆固醇功能及可能机理进行了综述。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对人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的活体微生物。现已发现某些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属的一些菌株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能力。由于实验动物和人体在生理学上存在差异,因此同一菌株在实验动物和人体上获得的结论可能不同。关于益生菌降胆固醇功能的机理,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说。这些假说包括:(1)益生菌将胆固醇吸收至细胞膜或细胞质中;(2)益生菌将胆固醇吸附到细胞表面;(3)胆固醇和游离胆盐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共沉淀;(4)结合胆盐被益生菌的胆盐水解酶水解成了游离胆盐,后者具有较低的溶解度,不易被肠道回收;(5)胆酸被益生菌的荚膜胞外多糖黏附到了细胞表面;(6)益生菌发酵肠道食源性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丙酸,后者能够抑制肝脏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7)益生菌通过下调NPC1L1蛋白基因表达来降低小肠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8)益生菌抑制胆固醇乳化胶束的形成。这些假说将为我们认识益生菌的降胆固醇机制及潜在降胆固醇功能菌株的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载脂蛋白E(apoE)缺失小鼠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的影响.2月龄雄性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添加2%紫苏籽油或红花油饮食干预6周,检测其血脂和血清apoB100水平;测定肝脏组织中HMG-CoA还原酶活性;使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肝组织中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α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中脂质积累.结果显示,紫苏籽油饮食干预可降低血清LDL-C和apoB100水平,降低肝组织中HMG-CoA还原酶活性以及apoB100、FAS、HMG-CoAR、ACAT2、LRP、LDLR和SREBP-1c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转录因子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肝脏中脂质沉积.而红花油饮食干预后升高了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肝脏apoB100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促进肝脏中脂质积累.结果提示在饮食中添加紫苏籽油可有效降低含apoB100脂蛋白的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脂肪肝等疾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正常人群以及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日常膳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