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都动物园     
成都动物园是1953年新建的一个以饲养动物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它的位置在成都新四门外的百花潭侧,园的北面紧靠着岷江,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木船浮桥通进了该园的正门(图1)。景物佳致引人入胜,特别是在夏末秋初雨季之中,江内波浪起伏,岸上丛竹婆娑,当人们进入园内听到宏亮的兽吼和悦耳的鸟鸣时使人会感到大自然的格外优美。在成都动物园内可以看到我们祖国  相似文献   

2.
动物园大熊猫繁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为我国特有珍稀动物。为挽救这种濒危动物,除了加强对产区的保护外,对动物园大熊猫的繁殖进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园1头雌性大熊猫产于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1974年进园,1976年春初次发情(5岁),因缺配偶多年未进行繁殖。1981—1982年,该熊猫在四川成都动物园与1头雄性大熊猫完成交配,分娩于庐山。1981年生1胎,产2仔,仔未得初乳第三天死亡。1982年生1  相似文献   

3.
《四川动物》2015,(3):316+481
<正>成都动物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四,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园内常年展出各种兽类、两栖爬行类、鸟类以及观赏金鱼等珍稀濒危动物300余种、3000余只(头)。成都动物园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园区、校区和社区为三大立足点,常年开展各类科普和保护教育活动,多年来创办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四川动物》2015,(2):156+321
<正>成都动物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四,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园内常年展出各种兽类、两栖爬行类、鸟类以及观赏金鱼等珍稀濒危动物300余种、3000余只(头)。成都动物园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园区、校区和社区为三大立足点,常年开展各类科普和保护教育活动,多年来创办了一系列具有成都动物园特色的科普和保护教育项目,如暑期保护站、小小生物学家、暑期  相似文献   

5.
<正>成都动物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四,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园内常年展出各种兽类、两栖爬行类、鸟类以及观赏金鱼等珍稀濒危动物300余种、3000余只(头)。成都动物园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园区、校区和社区为三大立足点,常年开展各类科普和保护教育活动,多年来创办了一系列具有成都动物园特色的科普和保护教育项目,如暑期保护站、小小生物学家、暑期  相似文献   

6.
金丝猴又名金线猴,是产在四川西部地区拔海三千多米高山上的一种珍贵动物,它的分布比四川产的另一种珍贵动物——熊猫还要狭窄得多,捕捉、饲养也较小熊猫困难一些。成都百花潭动物园虽然离产地较近,但儿年以来也只收集到过少数几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6月,理县农民捕到了两只  相似文献   

7.
何光昕是一位十分平易近人的同志。尽管现在他已经从成都动物园园长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呼他何园长。目前他担任着总工程师的职务,负责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技术工作。何园长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呼名“张卡”,年龄6岁,体重100 kg,系谱号505,幼时从宝兴县野外救回。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良好,2005年正常发情配种后未受孕;2006年春季发情配种。7月8日开始减食部分精饲料,7月11日始见母兽活动明显减少,外阴稍肿胀;产前1周(8月1日)废食精饲料,吃鲜嫩竹枝叶部分。怀孕期140天,于8月5日19:15~22:19,出现较多而持续的舔阴、阴户流出分泌物;烦躁不安、抓扯竹子、抓摇兽舍门或抓地面、不时走动或吃竹、频繁起坐、排便等行为活动。表明动物生产发作,腹痛开始;22:20动物首次出现努责(阵缩开始);22:50努责时首次伴随咩叫声,表明腹痛加剧。8月…  相似文献   

9.
福州动物园大熊猫常规饲料的消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摄入量(g)窝窝头苹果竹子牛奶鸭蛋牛肉合计排泄量(g)食物消化总量(g)粗蛋白(g)粗脂肪(%)粗纤维(g)无氮浸出物(%)涛X1575.431185.90542.86533.39157.5587.333771.211977491793.7285.8874.1553.1472.81涛X141.87130.19113.34129.2920.1734.86256.20210.60230.141.233.655.072.95巴X994.29772.86627.50675.47101.00—2830.771388.601399.3185.6279.8555.0974.17斯SX86.38148.00168.91155.903.61—284.49127.08312.932.022.566.122.29合X1284.86979.38581.92605.43133.31—3300.991683.041596.5285.7577.0054.1173.49计SX113.41110.6795.369…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大熊猫幼仔存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约为成年体重的千分之一[1 ] ,与其它高等哺乳类相比 ,发育很不完善 ,免疫器官极不健全 ,加上育幼行为高度特化 ,母兽喂养 1仔也难正常发育[1~3] ,致使存活率极低 ,1 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繁育大熊猫成功之后 ,人工饲养下幼仔存活率逐年提高 ,世界范围内 1 963~ 1 979年为2 1 62 %、 1 980~ 1 989年为 36 5 1 %、 1 990~ 1 999年为 60 1 9% ,其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近 1 0年中幼仔存活率为 65 % ,特别是 1 998~ 1 999年达 71 43%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在育幼中 ,幼仔体温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可用资料少。本…  相似文献   

11.
成都动物园爬行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采用沉淀-漂浮法及阿米巴原虫营养琼脂双相培养基培养法,调查成都动物园28种108只爬行动物(包括蛇类、龟类、蜥蜴类和鳄鱼类)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先后共检查211个粪样,其结果为:阿米巴原虫的粪样阳性率为26.1%(55/211),线虫卵的粪样阳性率为14.7%(31/211),球虫卵囊的粪样阳性率为2.8%(6/211),而蜱仅在个别动物体表发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与觅食和警戒相关的行为得到充分发育,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关联性,包括食乳、爬行、走动、玩耍物品、爬树、咬玩竹子、饮水和采食竹子等。8~10月龄的大熊猫幼仔开始取食竹子,其发育性食性转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食乳期(1~7月龄)、食母乳—食竹子转换期(8~28月龄)和食竹期(29~39月龄),其中转换期细分为关键期(8~18月龄)和过渡期(19~28月龄)。从统计检验来看,不同食性阶段间差异显著;过渡期的大熊猫幼仔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此阶段大熊猫幼仔食物组分比例与食竹期相比无显著差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季节性食性转换规律与带仔母兽和野生大熊猫具有相似的格局,即春季主要取食竹笋,夏、秋季则以嫩竹茎和竹叶为食,冬季采食竹叶与竹茎。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超轻初生幼仔人工哺育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熊猫是存活率较低的动物之一 ,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幼仔初生体重较轻有关 ,特别是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 ,其幼仔初生重与母兽体重差异极大 ,约为母兽体重的千分之一 [1] ,加之大熊猫育幼行为高度特化 ,其幼仔存活更为不易。自 1 990年采用人工辅助育幼方式繁殖成活大熊猫双胞胎以来 ,人工圈养条件下 ,大熊猫的育幼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 4种 :1 )大熊猫母兽自行哺育 ,这是自 1 963年至今最常用的方式 ;2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育幼 [2 ] ,现已存活 5对双胞胎 [3] ;3)用大熊猫初乳与羊乳混合喂养 ,全人工育幼 [4 ,5] ,目前已育成 2只大熊猫 [5] ;…  相似文献   

14.
卧龙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卧龙圈养大熊猫进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初步建立了大熊猫初生幼仔到半岁幼兽的野化培训方法;建立了大熊猫幼仔与研究者的隔离方法,避免了培训个体对人和人工饲养环境的依赖;探索了提高圈养大熊猫活力的新方法;初步证明了带仔野化培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分析用于鉴定大熊猫幼仔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人类外周血微量短期培养技术,对出生2个半月的大熊猫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性别。 材料来自福州动物园初生大熊猫“榕榕”,培养基组合:RPMI—1640 4ml,小牛血清1ml,植物血凝素0.2ml混合,pH调至7.4左右。加静脉血0.2ml,37℃下培养72小时。终止培养前6小时,加入秋水仙素,浓度为0.08~0.15微克/ml。将收获的细胞用0.075M氯化钾溶液低渗处理20分钟,低速离心沉淀,用甲醇:冰醋酸(3:1)混合液固定30分钟,重复二次。最后用空气干燥法常规制作标本片。选择30个中期核分裂象计数,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  相似文献   

16.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哺乳幼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大熊猫母兽“蜀庆”(谱系号480)产仔后,虽能抱仔保温但不会哺乳幼仔,经人工辅助让幼仔吃上母乳,幼仔生长发育良好。本文报道了160天内幼仔吮乳的情况,收集了幼仔日吮乳次数、吮乳时间分布、日吮乳量及其与体重的关系等资料。结果表明:1)人工辅助母兽哺乳是解决性情温顺、母性好、有乳汁,但不会哺乳的母兽哺乳幼仔问题的方法;2)大熊猫幼仔每日吮乳次数由1~6前6天的12次左右,逐渐减少并固定在48天后的2次左右;80天内,幼仔吮乳时间在每日的平均分布有4个高峰时间段和4个低谷时间段;3)0~35天间,幼仔日吮乳量(y)与日龄(x)的关系可用公式y=6.2228 x+11.184(R2=0.9258)表示,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而呈直线增加,35天后幼仔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波动上升;4)幼仔日吮乳量与体重比在1~19天为30.22±1.31%,处于整个育幼期的高水平,之后逐渐下降,95天后稳定在3.92±0.10%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饲养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冬冬”,现年7岁,于1991年9月7日14时50分和15时45分先后产下二仔(据观察均为雌性)。“冬冬”产下双仔后, 自育1仔,将另1只幼仔丢弃不管,为此科研人员于第二仔产后5分钟内就将其移入育婴箱中进行人工哺育。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仔快速生长发育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群长期保存的生存策略(胡锦矗,2001).大熊猫幼仔的体重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调整圈养大熊猫饲养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圈养条件下,大熊猫幼仔在0和1年龄级的死亡率分别为12.89%和18.37%(赵素芬等,...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0月12日在宝兴县永富乡栱果山的东坡森林中救回一只大熊猫幼仔,雄性?笔?体重仅1.7公斤,双目未睁,无活动能力,全身黑白已分明,经体检无异常,送保护区人工喂养,取名安安。睡窝用一个90厘米大小的木箱,底部垫有适量干草,草面放一团棉花。必要时在室内用电炉保持一定的温度。开初每日喂食六次,每次约200克。一月后增至250克,并加适量肥儿粉。每次喂食后,用手指在其肛门周围轻轻擦动,促使它排便,如发出“咕、咕”叫声就表示无便意。在人工哺育的头一个月,幼仔睡眠很好,对外界影响不甚敏感,睡姿一般成“○”形。一月后,在喂食后活动一小时…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较轻,仅为正常母体体重的千分之一,平均144.9±40.59 g(张志和和魏辅文,2006).初生体重在70 g以下的幼仔,常被称之为超轻体重幼仔,初生体重超轻、身体瘦弱活动无力,产后无叫声或叫声小是其主要特点.对于体重超轻初生幼仔的育幼,目前有1993年对一例初生体重为61 g的幼仔,在产后两周内采用胃导管喂母初乳、之后采取人工与母兽交替哺育的方法养育存活以及2000年对一只58 g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存活7 d的报道(钟顺龙和何光昕,1997,侯蓉等,2000).200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只雌性大熊猫产下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仔初生体重仅51 g,经人工辅助哺育存活,该幼仔是圈养条件下育成的初生体重最轻的大熊猫.现将该例的育幼情况报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