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硅胶、凝胶柱层析方法对鸡场沼渣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分析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22β-羟基-12-齐墩果烯-3-酮(2)、21β-羟基-β-白檀酮(3)、29-羟基-12-土当归烯-3,22-二酮(4)、17β-雌二醇(5)和S(-)-雌马酚(6)。这些成分均首次从鸡场沼渣中分离得到。有研究表明,21β-羟基-β-白檀酮在IC5027.4μM就具有很好的抗肠贾第虫(Giardia intestinalis)活性。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体外实验表明,S(-)-雌马酚有助于妇女更年期症状的改善、保护心血管、缓解骨质疏松症及抗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雌二醇与β-防御素(sBD-1)表达量的关系,体外模拟蒙古绵羊(Ovis aries)生理周期.用添加雌二醇浓度10-11、10-10、10-9、10-8、10-7、10-6 mol/L的培养液及不添加雌二醇的培养液(即对照组)分别培养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24 h、48 h、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浓度雌二醇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相对表达量0.000 740~0.001 758,与对照组0.000 19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小于10-8 mol/L雌二醇添加浓度与sBD-1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参与机体防御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首次从魔芋中分离出由特殊羟基脂肪酰基构成的脑苷脂类化合物.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Z)-2-(2'R-羟基脂肪酰基)-正十八碳-4,8-二烯鞘胺醇.其中羟基脂肪酰基主要由2-羟基-正十六酰基,2-羟基-正十八酰基,2-羟基-正二十酰基,2-羟基-正二十二酰基,2-羟基-正二十四酰基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从中国南海湛江硇洲岛海绵Hyatella sp.分离得到5种含氮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脯氨酰-苏氨酸(1),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18-甲基二十碳酰胺(2),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19-甲基二十一碳酰胺(3),2-N-(1,3,4-三羟基-17-甲基)十八烷基-2′-羟基-20-甲基二十二碳酰胺(4)和胸腺嘧啶(5),化合物(1)首次从自然界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探讨17β-雌二醇抑制内皮素-1(ET-1)生成的机制。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10-9~10-7mol/L)或加入L-NAME作用VSMC不同时间,利用放免法测定ET-1的含量;同时检测ECE-1的活性以及preproET-1mRNA的表达。结果:17β-雌二醇可抑制基础状态下VSMCET-1的生成,其作用与ECE-1活性的改变无关;L-NAME可抑制17β-雌二醇的作用;RT-PCR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可以抑制preproET-mRNA的表达,而L-NAME可逆转17β-雌二醇所致preproET-1 mRNA表达的下降。结论:在基础状态下,17β-雌二醇可抑制VSMCET-1的生成,17β-雌二醇抑制ET-1的生成与ECE-1的活性改变无关,17β-雌二醇主要通过NO信号途径减低VSMCperproET-1 mRNA表达来抑制ET-1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白透骨消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反复层析的方法,从白透骨消[Glechoma biondiana (Diels) C.Y.Wu et C.Chen]全草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以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α-羟基乌苏酸(1)、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乌苏酸(3)、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4)、3β,24-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3α-羟基乌苏-12-烯-28-酸(6)、豆甾烷-3,6-二酮(7)、7β-羟基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棕榈酸(11).除化合物(3)和(10)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树皮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醇,1个为酚酸类成分。经理化测定和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3,8,4′-三甲氧基黄酮 (Ⅰ)、3,5,7-三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 (Ⅱ)、5,7,4′-三羟基-3,8-二甲氧基黄酮 (Ⅲ)、3,5,7,4′-四羟基-8-甲氧基黄酮 (Ⅳ)、3,5,7,4′-四羟基黄酮 (Ⅴ)、5,7-二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 (Ⅶ)、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甙 (Ⅷ)和没食子酸乙酯 (Ⅵ)。其中化合物Ⅶ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除化合物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从得自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一株白粉寄生菌(Ampelomyces sp.)SC0307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7个酚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苯甲醇(1)、对羟基苯甲酸(2)、2,5-二羟基苯甲酸(3)、3,4-二羟基苯甲酸(4)、苯乙酸(5)、3,4-二甲氧基肉桂酸(6)、3,4,5-三甲氧基肉佳酸(7).7个化合物均为从白粉寄生菌属真菌中首次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9.
荫生鼠尾草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青  刘珍伶  田瑄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141-1146
从采自陕西省太白山的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植物荫生鼠尾草(Salvia umbratica Hance)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并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 NMR、13C NMR、DEPT)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14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1)、α-香树脂醇(2)、2α,3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3-氧-乌苏-12-烯-28-酸(4)、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3β,19-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6)、齐墩果酸(7)、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3β-羟基-11α-甲氧基-齐墩果-12-烯(9)、3β-羟基-11α-甲氧基-乌苏-12-烯(10)、3β,11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11)、3β,11α-二羟基-乌苏-12-烯(12)、乌苏酸(13)、3β-羟基齐墩果-10,12-二烯(14).实验结果表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HPLC法分析山姜属植物中的8种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18份16种山姜属植物中的8种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这8种成分包括山姜素、豆蔻明、4',7-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蜡菊亭、5,6-去氢醉椒素、4'-羟基去氢醉椒素、1,7-二(4-羟基苯基)-3-羟基-1,3,6-庚三烯-5-酮和1,7-二(4-羟基苯基)-3-羟基-1,3-庚二烯-5-酮.其中,对山姜素和豆蔻明进行了含量测定,其余6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山姜属植物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山姜素和豆蔻明是草豆蔻种子的主要特征成分,艳山姜种子中检测到较多的5,6-去氢醉椒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拟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pseudowushaneseB. L. Guo)的化学成分,其从地上部分水提物中分离得到2个megastigmane糖苷和4个苯丙醇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淫羊藿次苷B6(1)、megastigman-5-ene-3,9-diol 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2)、丁香酚芸香糖苷(3)、2-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4)、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5)、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6)、二氢松柏基醇γ-O-α-L-鼠李糖苷(7)。其中化合物2和7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拟巫山淫羊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美登木内生真菌lr88蒽醌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登木内生真菌lr88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美登木的叶中.从该菌的固体培养物中分离得到3个蒽醌类成分,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1-羟基-8-甲氧基蒽醌(1),1,3,6,8-四羟基蒽醌(2)及1,8-二羟基蒽醌(3).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系列3-羟基-4(1H)-吡啶酮类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作用. 发现6-取代-3-羟基-4(1H)-吡啶酮化合物(2a~2e)对5-脂氧合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特别是6-苯硫基-1-苯基-2-甲基-3-羟基-4(1H)-吡啶酮(2a)的抑制效果最好(IC50=2.52 μmol/L). 6-位没有取代基的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对5-脂氧合酶却没有抑制作用. 讨论了6-取代-3-羟基-4(1H)-吡啶酮类化合物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细萼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细萼扁蕾(Gentianopsis barbata var.stennocaryx H.W.Li ex T.N.Ho)全草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6种(口山)酮成分,1种黄酮甙,2种三萜酸。经化学和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Ⅰ),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Ⅲ),1-O-[β-D-吡喃木糖-(1→)-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Ⅳ),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Ⅴ),1-O-[β-D-吡喃木塘-(1→6)-β-D-吡喃葡萄糖]-7,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Ⅵ),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Ⅶ),齐墩果酸(Ⅷ)和熊果酸(Ⅸ)。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为5,6,7,4′-四甲氧基黄酮(1),7-羟基-5,6,4′-三甲氧基黄酮(2),4′-羟基-5,6,7-三甲氧基黄酮(3),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4),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5).化合物1~5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峨眉杠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峨眉杠柳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熊果酸(1),( )-1-羟基松脂酚(2),23-羟基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27-羟基-α-香树脂醇(5),胡萝卜苷(6),杠柳苷(7).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峨眉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3-hydroxy-2-hydroxymethyl-1-methoxyanthraquinone,2)、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3-hydroxy-1,2-dimethoxyanthraquinone,4)、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 ether,5)、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6)、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ibericin,7)、1,2-二羟基-3-甲基蒽醌(1,2-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8)。其中蒽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利用MTT法对分离出的蒽醌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蒽醌的浓度为400μmol/L时,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4. 63%、20. 52%、54. 89%。  相似文献   

18.
从棘豆属植物O.pseudoglandulosa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芳香性酰胺类化合物和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N-苯乙基苯甲酰胺(N-phenylethyl-Benzamide,1),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N-(2-hydroxy-2-phenylethyl)cinnamamide,2),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5-hydroxy-7-methoxyflavanone,3),5-羟基,7-甲氧基黄酮(5-hydroxy-7-methoxyttavone,4),7-羟基二氢黄酮(7-hydroxyflavanone,5).其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直立百部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根中首次分离到十四个非生物碱成分.依据波谱数据,它们鉴定为豆甾醇(1)、4-甲氧基苯甲酸(2)、苯甲酸(3)、3,4-二甲氧基苯酚 (4)、4-甲氧基苯甲酸(5)、4-羟基苯甲酸(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8)、3,3′-bis(3,4-dihydro-4-hydroxy-6-methoxy)-2H-1-benzopyran(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0)、羽扇豆烷-3-酮 (11)、绿原酸(12)、胡萝卜苷(13),3-feruoyl-chinasueure (14).化合物5~14为首次从百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选育到一株对16β-甲基,17α,21-二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Ⅱa)11α-羟基化活性强的犁头霉A28菌株,并发现底物21-乙酰化(Ⅱb)可明显提高11α-羟基化的能力.在适宜的转化条件下,Ⅱb投料浓度0.5%,产物16β-甲基-11α,11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Ⅲ)收率为73%,结构经波谱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